朱熹诗教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朱熹诗教思想研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301161104
作者:王倩
页数:336页

章节摘录

  《诗序》中的这些问题,在朱熹看来,主要是由于在解诗方法上固执美刺造成的,所以他进一步驳斥了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方法论:“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诗小序》全不可信。如何定知是美刺那人?诗人亦有意思偶然而作者。”  但是朱熹并未完全抛弃《诗序》,他对其中与自己的“《诗》教”原则不抵触的内容,确实是慨然而取之。据莫砺锋教授统计,“《诗集传》采取《小序》说的诗篇约占《诗经》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尤其汉代以来的章句训诂,朱熹十分重视,《四库全书总目》说他“至于诗中训诂,用毛、郑者居多”,是就《诗集传》对毛传、郑笺以及孔疏的继承而言的;据当代学者考察,《诗集传》“有很多地方的字句训诂全部采取毛、郑之说”,尽管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对诗义的理解迥然不同;遇到毛、郑歧义,《诗集传》就择善而从。只是当传、笺有明显的错误或者是缺乏依据时,《诗集传》才加以修正或摒弃不用。  相比之下,吕祖谦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尊《序》的,主要是他不但不曾像朱熹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序》,而且在《吕氏家塾读诗记》中给予了《诗序》以重要的地位。

前言

  儒学作为“显学”,维持“独尊”,在中国几乎绵延于除上古外的整个古代。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主体就是儒家经典的教育。在这个背景下可以说:“不通经,则无以教;不通经学,则无以论教。”二十多年前,我在考虑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方向时,就把目光集中到儒家经学教育研究上。我的导师毛礼锐教授指出,研究经学教育,必须有足够深厚的经学造诣。当时我还年轻气盛,颇有啃一下这块硬骨头的志向,但在对儒家经典和经学著述涉猎一番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根基和精力都有限,于是将研究调整到独尊儒术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方面。虽然力不能及,但我对儒家经学教育的研究还是怀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它的确是中国教育史这一学科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专经层面的研究又是经学教育研究的基础。在这当中,《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而且作为教学文本,它也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因此,“《诗》教”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典型性。我带的两个博士生,张蕊在前,从教本的角度对《诗经》进行了研究;王倩继后,又集中研究了朱熹的“《诗》教”思想,并均付梓,实为幸事。  “《诗》教”的开展可上溯到西周以前,由孔子奠定了“《诗》教”作为古代经典教学的学科基础。此后的两汉、宋明和清代,是“《诗》教”发展的繁荣时期。现代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依据新的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体系,对经学教育进行了一些整体性的研究,并涉及“《诗》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诗》教”的起源、发展、特点等。但就目前来看,对“《诗》教”历史进行系统考察探索其发展历程和规律的研究尚待深入。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导言    一 “《诗》教”内涵流变    二 “《诗》教”研究概述第一章 朱熹“《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积淀期    一 思想文化背景    二 确立成圣追求    三 文学观念转变  第二节 矛盾期    一 思想认识的飞跃    二 与吕祖谦的切磋    三 自家体会出的矛盾  第三节 创新期    一 对欧阳修“求诗本义”思想的借鉴    二 从《诗集解》到《诗集传》    三 不用束景南分期的理由第二章 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儒家“《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 经学教育的演进    二 儒家“《诗》教”观的基本架构    三 先秦至唐代《诗经》教本的发展  第二节 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一 诵诗者必达于政的教育目的观    二 “道心”御“人心”的教化理路    三 “《诗》本性情”的“《诗》教”动力    四 经学教育的研究经验第三章 朱熹“《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诗》教”旨趣    一 朱熹“正性情”的“《诗》教”旨趣    二 相关观点辨析  第二节 《诗集传》作为“《诗》教”教材的基本特征    一 “以诗说《诗》”的解诗原则    二 “章句”与“义理”相统一的体例特征  第三节 “《诗》教”方法论    一 从“读书法”到读《诗》法    二 以“涵泳”为中心的读《诗》法    三 治学与教学相统第四章 朱熹“《诗》教”思想在元明清三朝的影响  第一节 理学教育在元、明、清三朝的演变    一 元代:少数民族对先进文化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 明代: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    三 清代:汉化与统一思想相遇合的必然  第二节 《诗集传》的命运沉浮    一 自问世至元代列为法定科举教科书——初入佳境    二 自元至明前期——一本独尊    三 自明代中、后期至清初——沉浮跌宕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梳理了由先秦到宋代儒家“《诗》教”的发展历史,从而将朱熹的“《诗》教”思想放到一个大的专业背景中加以研究。  本书从教材的角度,将朱熹的《诗集传》与《毛诗》、欧阳修的《诗本义》、王安石的《诗经新义》等代表性的《诗》教教本作了深入的比较,以凸显其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扼要梳理了经学教育演进的历程,概括了'《诗》教'观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诗》教'的基本教育功能的传统定位。从探讨朱熹的《诗经》研究入手,指出朱熹批判吸收汉唐《诗经》研究成果,舍弃其尚文辞、务繁杂的偏颇,注入理学思想的精神内涵,跳出《毛诗》束缚,以《诗集传》为集大成之作,确立了'以诗说《诗》'的解诗原则,建立起章句与义理统一的体例,明确了'导性情之正'的'《诗》教'目的论,创立了讽诵涵泳、玩味通悟、体察自解等一套读《诗》方法,从而建构起朱熹'《诗》教'的理论框架和教学体系。文章充分研究并广泛借鉴了学术界对经学,特别是《诗经》学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异之点进行了认真的考辨,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论证和阐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展示了作者相当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

图书封面


 朱熹诗教思想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博士论文,怎么只有三分之一的分量切题?前面花了二分之一的章节论述朱熹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思想基础。后面六分之一的分量阐述流变。现在的博士论文真好写啊。还是北师大的博士呢,不过是在职的而已。第三章的论述有的地方还可以,但是作为教育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似乎与教育的联系还嫌少了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貌似一般,好像是倾向于教育学方面的,多以罗列为主,资料性还可以,参考用
  •     本书研究了朱熹“《诗》教”思想,帮助人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给予今天的教育以启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