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之镜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生产之镜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802110618
作者:鲍德里亚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鲍德里亚,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1929年出生于法国燕北部阿登省的农民家庭,1966年进入法国南特禾大学,师从勒菲伏尔。一生的理论主题是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理念,主要学术著作有《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象征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中译本序言序言第一章 劳动概念 使用价值与劳动力批判 劳动的具体性:质和量的“辩证法” 人的双重“类”面孔 劳动的伦理——游戏美学 马克思与价值的象形文字 认识论一:在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限影中 政治经济学批判基本完成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自然的支配 启蒙的道德哲学 吕枯耳戈斯和阉割 反肉体的犹太——基督教 认识论二: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结构性局限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原始社会 结构因果性和原始事物 剩余和反生产 魔力和劳动 认识论三:马克思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第四章 论古代方式和封建方式 奴隶 工匠 认识论四:马克思主义与无知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体系 历史的欧几里德几何学 政治经济学的三阶段 矛盾与颠覆:政治的替代 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 作为意识形态和模拟模型的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阶级概念 作为终极目的革命:历史的中止 乌托邦的激进性附录 论诱惑(节选) 影像与模拟(节选) 大众:社会在媒介中的内爆 重要术语对照表译后记

作者简介

劳动和生产概念还能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吗?这些概念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幻象?在消费社会,当阶级的界限逐渐模糊时,如何发现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为了四答这些问题,鲍德里亚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到消费社会——出发,认为仅从生产出发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反映,他认为必须打破体现资本主义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寻求新的批判策略。

图书封面


 生产之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有个笑话讽刺不学无术者,说一个老兄纠正另外一个老弟:莎士比亚不是一种馅饼,而是一种……著名的奶酪。鲍德里亚去世,就像其他有些人去世一样,知识界会趁机热闹。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你们热闹你们的,这几天我只为故友之丧难过——但却经不住,有人要在MSN里跟我惋惜讨论。为了不至于馅饼奶酪,我就到google里搜索关键词。结果是一直看到第6页,还没有找到有哪怕一个人,告诉我们鲍德里亚到底牛×在哪里——他们只是一再说他非常牛×。倒是看到被引用的奇谈怪论,比如“海湾战争不曾发生”之类,当作修辞看或无不可,但要膜拜顶礼却也滑稽。当然,还有后现代、符号学……之乎者也。为什么要崇拜看不懂的东西?非让我们自认浅薄,然后你们去小心翼翼地猜测诠释?这么多介绍鲍德里亚的文章,谁能够让我明白,你们自己明白什么是鲍德里亚?“哥们,鲍德里亚……”知道知道,我在MSN上打断说:鲍德里亚是一种比萨……我很喜欢。
  •     鲍德里亚则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和劳动理论用于对原始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分析是一种欧洲人种中心主义,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形态的理论的、政治的和策略的无知”。 姑且不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批判是否过火,至少他为我们关于反异化的日常生活还原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启发。我认为,轻使用价值、重交换价值的物品的“呈现”(基本等同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生产和消费的完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维度中的日常生活陷入鲍德里亚所言的“生产之镜”式的幻象(或者说能够逃避马克思式的异化),它们不仅是一种对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状态的还原,也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找和守住一个相对本真的内在自我的还原。举例而言,它们包括各种没有营利目的、不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交往行为,如基于兴趣爱好的艺术创作、交流和交换行为,或者基于纯粹利他性目的支持、捐赠和援助行为等,从消极的和更为广泛的层面上而言,这种行为还能扩大至在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中的所有不产生任何有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物品的活动(包括个体性的制作和群体性的交换)。
  •     《生产之镜》一, 劳动概念 人出卖劳动力时被异化,使用价值通过交换价值才能存在?二,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自然支配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原始社会四, 论古代方式与封建方式五,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体系早期鲍德里亚的思想:他认为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被符码所操控,外在的权力操控转变为无意识层面的自我投注。在消费社会中,既不是物,也不是主体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是符号统治一切,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结合现代符号学研究的成果,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在这个结合过程中,鲍德里亚意识到自己与马克思哲学思路间的差异,认为马电思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的哲学批判,仍然处于现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中。他认为面对现代资本上义社会,必须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转向符号逻辑,以另一种符号体系——象征交换体系取代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通过对生产之镜的批评,鲍德里亚开始转向后马克思思潮。鲍德里亚虽然提出了一些很深的问题,但由于他对马克思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阅读,从而陷入到符号之镜中。鲍德里亚看来,使用价值在全面商品化的时代恰恰是受交换价值的符号,或者说符号交换所控制的,这才是全面的商品逻辑。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商品形式并没有普遍化,而且离普遍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分析的物的功能化、性、时尚、休闲等的商品化,还不存在,或者说交换符号并没有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取得全面的统治地位,这是他认为马克思之所以让使用价值保留着人类学的根本原因。而在鲍德里亚看来,使用价值在全面商品化的时代恰恰是受交换价值的符号,或者说符号交换所控制的,这才是全面的商品逻辑。马克思将交换分为三类:1过剩产品的交换(早期工业社会),2一切产品的交换,3德行、爱情的交换。马克思,卢卡奇认为,1到2是根本变化,,2到3是商品逻辑的发展,但鲍德里亚认为2到3是根本变化。从商品形式到符号形式的转变,从普遍平等规律之下的物质产品交换的抽象,到所有的交换都置于符码规律之下运行的转变。符码推出政治、阶级、等级等。整个社会运行的不是物质,是符号。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加以批评的核心在于:生产的逻辑是否能够解释现代社会。按照鲍德里亚的看法,现代社会是以媒介为主导的社会,媒介的运行基础不再是物质生产,而是符号。生产不能简单地解释符号、性别、身份等问题,但生产的总体性逻辑却包含着这些问题,否则我们就会失去理解这些问题的真实基础,走向文化革命的乌托邦。当一切都简单地变成了文化、身份认同、性别政治时,日常生活的政治反抗正好是资本政治操控的共谋者。在我看来,这正是鲍德里亚的失误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你和马克思韦伯就放过马克思吧~~后面还有一部分《论诱惑》的节选~~
  •     嗲过头了啊~
  •     百度这本书,可以百出倒车镜生产商,哈哈!
  •     消费文化的滥觞
  •     通过生产之镜,人类在意象中形成了意识。人们通过劳动实现对自身的辨认,在他的影子中完成着自己,通过这面正在运转的镜子,这种理想的生产主义自我反思着自己。在这种通过镜像的认同中,人们只能将自己看作是进行生产、实现物质变换或带来价值的人。这种值得注意的幻觉与表现的幻觉相互混淆。在这种幻觉中,人们称为他自身的所指,并乐于把自己看作是在自我实现与自我积累过程中获得的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形式却被他丢弃了。
  •     生产吗?去你的
  •     书的印刷很好,内容自然不用说咯。研究鲍徳里亚的必读书了。而且很便宜的书,谢谢中央编译出版社。谢谢当当
  •     翻译让我瞎了 果断回头找英译本
  •     鲍德里亚思想的承接性
  •     看看
  •     虽然此书不是波德里亚最精彩的一本,但却是翻译地最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