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萨特的密码

出版社:同济大学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560833743
作者:高宣扬
页数:508页

内容概要

高宣扬,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57年。1966年于北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院攻读哲学,1978年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深造,198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及台湾东吴大学任教及研究。主要著作:《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结构主义》、《实用主义和语用论》、《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当代社会理论》等。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第一编 历史的密码  第一章 诞生:“被抛人世界”  第二章 孤独的童年  第三章 恋母  第四章 外祖父  第五章 神童入学  第六章 母亲改嫁  第七章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第八章 投入现象学运动第二编 战争的经验密码  第九章 “奇特的战争”  第十章 《墙》和《呕吐》  第十一章 《苍蝇》  第十二章 《存在与虚无》  第十三章 关于道德的笔记第三编 文学与哲学的创作密码  第十四章 《现代》杂志创办前后  第十五章 什么是文学?  第十六章 罗朗·巴特  第十七章 在戏剧的舞台上第四编 女人与生活的密码  第十八章 西蒙·德波娃  第十九章 “女宾”奥尔加  第二十章 与女人相处的日子第五编 政治的密码  第二十一章 《自由之路》  第二十二章 《肮脏的手》  第二十三章 《魔鬼与上帝》  第二十四章 阿隆  第二十五章 《辩证理性批判》  第二十六章 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前后  第二十七章 反对美国侵越  第二十八章 与结构主义的论战  第二十九章 1968年学生运动第六编 福楼拜的密码  第三十章 知识分子的悖论  第三十一章 福楼拜的密码  第三十二章 绝望和希望  第三十三章 进入21世纪附录1 萨特生平著作年表附录2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2005年是萨特诞生100周年和逝世25周年。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20世纪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哲学理论、文学创造和社会实践,仍然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书没有局限于萨特本人的历史,也不只是讲述和分析萨特个人的思想及其著作,而是评述他所处的时代和思想发展过程,尽可能论及当时法国哲学的状况及其争论过程,以重新评价这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新资料,特别是补充了萨特逝世四分之一世纪后所发现的,使本书更多地反映历史和时代对萨特的研究成果。本书适合于大学哲学系、中文系学生和法国哲学、文学研究者阅读。

图书封面


 萨特的密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读了三本关于萨特的书,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以高宣扬先生所著《萨特的密码》最值一读。其余两本《不与心爱者结婚》(集中描述萨特的情感史,号称以自由的文体,以激情的言说,写出作者心中的萨特,实际充满作者的意淫)和《萨特,穿越1960》(是电影剧本,侧重萨特在60年代参与的政治社会活动,不如去看电影),价值都不大。《萨特的密码》一书,从萨特出发而不局限于萨特本人的历史,通过讲述和分析萨特个人的思想与著作,推而广之到20世纪法国哲学、文学的历史透视,通过分析萨特与时代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法国的时代精神因此一览无遗。高宣扬先生出身北大哲学系,浸淫哲学50年,曾在法国近距离观察过萨特和其战斗伙伴,他力图通过历史的、战争的经验、文学与哲学的创作、情感生活的、政治的及福楼拜等六个方面来解读萨特身上蕴藏的思想密码,揭示当代法国文学和哲学发展的逻辑。法国哲学家布迪厄曾说过:作者的心态密码是他个人的社会实践及其受教育过程的内在化产物;而语言策略又是一种外化的密码化技艺。任何创作过程,既是作者心态密码结构的外化,又是重新进行新的密码化的过程。因此萨特充满浪漫、战斗、创作的一生贯彻于整个解码过程中,读者得以在笔者的条分缕析中全面深入的探索萨特的思想脉络,解读、释读和鉴赏他的精神世界。简而言之,萨特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于四类思想家、作家:第一类是属于法国思想传统,如笛卡尔、柏格森,奠定了萨特的思想基础;第二类是批判传统思想方法的,如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他们提出现象学的观察方式,试图克服近代科学思维将自然事物单纯列为思维对象的片面性,寻求一种既重视经验、又超越经验的思维途径;第三类是富有怀疑精神的思想家,如马克思、佛洛伊德和尼采,推动萨特主动地反思被传统视为正常的社会秩序及其对人的本性的扭曲;第四类是像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家,他们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启发萨特更集中地思考了人的生存的危机及其各种异化倾向。萨特的思想贡献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偶然性;(2)自在与自为;(3)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关系;(4)想像;(5)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创造精神的关系;(6)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之所以想到用Zeigeist为题目,不妨参考wiki的定义:Zeitgeist:is a German language expression literally translated: Zeit, time; Geist, spirit, meaning "the spirit of the age and its society". The word zeitgeist describes the intellectual, cultural, ethical and political climate, ambience and morals of an era or also a trend. In German, the word has more layers of meaning tha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Zeitgeist can only be observed for past events."Zeitgeist" refers to the ethos of an identified group of people, that expresses a particular world view which is prevalent at a particular period of socio-cultural progression.
  •       高宣扬的《萨特的密码》,其实是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品《萨特传》的充实和拓展。《萨特传》的骨架是依照萨特一生的成长经历来搭建,到了《萨特的密码》,随着作者对萨特研究的深入,掌握材料的丰富和对思想史新的挖掘,骨架还是依照萨特一生的足迹,但却拢在历史、战争经验、文学与哲学、女人与生活、政治、福楼拜等六方面的密码来综合回顾和评价萨特一生的思想轨迹。这显然是作者的一种匠心独运,希望从文化史、文学史、政治史、思想史等多个维度背景下来全面阐释萨特的思想。  作者在本书序言中立即表明,到法国留学后立刻对萨特产生了亲近,既是受当时法国思想界对萨特思想的热烈赞美氛围的影响,也源于作者对萨特一生行动抗争和思想探索的高度认可。当思想巨人突然停止了呼吸,作者便感受到一种揭示萨特生存秘密的光荣使命。这其实是将萨特作为自己学术理想的坐标,也是一名学者试图在学术界立身的突破口。在我看来,一切的传记都离不开立传者个人的阐释,都必定是立传者从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来梳理、揭示被立传者广为人知和鲜为人知的行动和思想,毕竟,行动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而思想却是贡献了文化的繁荣。一本传记能否达到此等要求,就有赖于立传者的思想素养和对被立传者脾性是否对口。高宣扬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始聆听熊伟先生存在主义讲座之时,已经立志要从事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涯,70年代到法国留学,作为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主流的重镇,法国的思想研究更让他如鱼得水,得以更全面地追溯存在主义生发的起点、经过和归宿,从更广阔的思想视野中更中肯地评价存在主义哲学的功过是非。从这个角度上说,高先生的《萨特的密码》,就不仅仅向我们阐释了萨特的文学、哲学著作的思想精髓,更展示了20世纪前七十年法国乃至世界思想发展的风起云涌。  当然,《萨特的密码》较之于《萨特传》更进一步,在于该书不仅仅向我们揭示萨特的成长史、求学史、恋爱史,不仅仅向我们呈现萨特在历史风云变化中的各种行动、文学创作、思想创新,更深入地阐释历史语境对萨特的影响,政治活动对萨特哲学思想的交互,萨特在法国思想传统浸淫中追求思想创造的自觉,以及萨特一生孜孜以求的以笔做剑不断介入现实的勇毅。  一、时代精神裹挟下的思想家  文字敏感、思想早熟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成为文化思想史上的大家。萨特出生之际,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挚爱以及外祖父在文化的熏陶滋养,让这孤独的孩子过早地对思想文化感兴趣,过早地进行了超越其生理年龄的思考,为一颗具有思想文化创造精神心灵奠定了一生的基础。因此,了解萨特,一是必须首先回到他所出生的家庭来分析,二是必须回归到他所生存的社会历史处境来探寻。  萨特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哲学史上,都被贴上存在主义的标签。因此,阐述萨特一生思想轨迹的起点,必定是阐述存在主义发展的起点。由此,高宣扬把萨特的出生用历史的密码来解读,显然是看到萨特出生和少年成长时期,恰恰是西方现代工业疯狂崇尚机器而普遍压制人、异化人、忽略人的时代,恰恰是人类连续遭遇两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恰恰是西方现代文明开始遭受重大挫折、陷入精神危机的年代,恰恰是西方哲学发展步入死胡同而胡塞尔揭起想象学旗帜力图改造陈腐哲学的年代。  显然,胡塞尔的现象学带着对人的重新关注人、确定人的新价值的姿态,为欧洲哲学思想界整体转向研究人的存在确定了基调。高宣扬指出,萨特曾经一再地宣称:人的生存,就同时意味着“被抛入世界”和“创造自己的世界”。“被抛入世界”,就意味着人的生存,人之生存于世界,是由他来到本身以外的力量和环境所决定的。从思想渊源上来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求学于胡塞尔门下,在对现象学哲学思考中,把目光进一步转向了当下的历史现实,通过对现象学技巧的借鉴和改造,把胡塞尔想象学哲学中的“搁置”方法引申到“被抛入”存在思考。这样看来,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根源,便与当时诡谲的历史气质契合。  然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比胡塞尔的想象学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  现象学强调,哲学的内容,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人们的感受,每个独立的个体对外界的意象。既然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感觉是变幻的,我们就不能不冷静地反省和沉思:构成这些变幻无穷的世界的真正本质究竟是什么?这里所提出的‘什么’非常重要。要回答“什么是‘什么’?”,必须诉诸于内在意识本身。人的意识具有一种直观的能力,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以直接和原本的方式,使我们把握对象的非时间性的本质和既能,就是直观;就是合情合理的认识的源泉。”现象学就是关于意识及其活动的本质的描述科学。在实行现象学的方法的时候,为了排除外界经验感受的干扰,为了使反省者聚精会神与本质,须遵循“现象还原法”的原则。换句话说,“现象还原法”就是教导我们设法“中止”惯常的观察客体存在的那些信念和态度,使自己返回到纯粹的反思之中。  胡塞尔只是想通过想象学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人的知觉上来,通过人的直觉、体悟来解决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这种二元理性分析的矛盾,以人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和人的知觉体悟这一主观事实,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哲学本体论。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不同,这种哲学的起点首先在于追求人的自由。萨特当然也承认传统的哲学理性思考已经过时了,思考二元矛盾、强调谁主谁辅已经没有意义,但他在《存在与虚无》中依然把世界划分为“自在的世界”和“自为的世界”,强调通过对自在世界的感知、体悟、想象而最终达到人的自为的世界,即人的自由生存。萨特直接指出,“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显然,萨特的哲学抱负更大。这种存在主义哲学,也被誉为关于自由的哲学。  萨特言,“哲学的领域是由人所限定的”,“一切被研究的现象只有置于与历史世界的其他现象的联系之中,才是可理解的”(P251),这诚然也是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持有的态度。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不满足于仅仅去解释各种世界存在的问题,而是带着自身独特的“自由”目的的印记,这正是他在所要力图区别于别人(既包括他的老师胡塞尔,也包括同代人阿隆、马塞尔、加缪、梅洛-庞蒂、罗兰-巴特等)的哲学大厦之基。高宣扬全面考察萨特的自由观,指出“萨特的这种‘自由观’,要求自觉地为自由的目的而介入生活、干预世界;这种介入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誉,也不是为了某种抽象的理想,也不是纯粹为了摆脱忧虑,而是,也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一句话,这时为自由的自由”(270)。如此这样,我们的理解就清晰了,其实萨特的自由观,实际上也带着非常浓重的唯心主义色彩,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自由就是只要你敢想,你就能追求得到,而不用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也不用考虑这种追求的自由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或者伦理道德。这种唯心主义色彩,还表现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萨特明确表示,“显示唯有自由才唯一地能重视一个人的完整性,表现这个自由同命运相搏斗——先是被他的不幸遭遇所粉碎,接着又转回到这一连串的不行遭遇中,以便使自由慢慢地感受和忍受着它们;证实天才不是天赋的,而是人们在绝望的情况下产生的;发现一个作家从其自身、生活和世界的意义中,直到他的文风的表面特点,以及从他的创作,直到他勾画出一个解放的历史——这一切就是我要所的”(P194)。  因此,这种存在主义的自由哲学贯穿在萨特一生思想的始终。他撰写小说《墙》、《恶心》和戏剧《苍蝇》分析人类处境的荒诞,撰写小说《自由之路》诠释走向自由的艰难历程。萨特说过,“最重要的,是偶然性。”这就是说,某种事物,它之所以存在是毫无原因的;我之存在是无从谈起的。“我就是存在,当我存在的时候,‘我的存在’已经存在了。”因此,存在的本性,就在于“偶然性”。人无可选择地来到世界上。但人的生存,不同于一般生命体的地方,就在于:人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被抛入世界”的命运,他并不愿意随随便便地生存在某一个地方,不满足于生在那儿,就活在那儿,呆在那儿。因此,就要在那儿顽强地创造一个自己所期望的新世界。(P4)这种创造的途径,高宣扬诠释为“自由必须靠人的斗争来选择,人的未来是由他的行为的价值创造的。”(P272)正如萨特自己所说的,“一个人不是别的,只是自我设计,只存在于自我实现的过程之中;除了全部行动,除了生命,就什么也不是”。这就是后来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中强调的,为了自由,在“大混合和大杂烩的时代”必须坚持革命的路径。  二、革命年代的行动者  高宣扬总结萨特一生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说,萨特始终以政治关怀为中心。萨特甚至说,“所有的人都是政治的”。包括萨特晚年开始创作哲学巨著《辩证理性批判》,实际上是把其当成他进行政治“介入”的一个理论表达和实践原则而已。他经常借用“干预”或“介入”的概念,表达他的哲学对实践的关怀及其不断更新的思想。  萨特这种哲学(文学)干预和介入现实的态度,构成了他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二个突出特征,这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从事革命工作、为社会公正奔波不止的写照。高宣扬在《萨特的密码》一书中揭示,萨特青年时代入伍从军直接与德国对抗过,青壮年时代创办《现代》杂志,发表各种揭露法西斯罪行、反抗暴政、批判叛国、宣扬正义的文章,而且直接创作戏剧、排练戏剧揭露现实的种种问题、人的生存困境,与加缪论战过,参加过法国共产党,为共产党人遭遇的不公奔走呼号过,参加过各种反战活动,极力批判苏联斯大林独裁专制、苏联入侵匈牙利、美国入侵越南,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运动,还积极支持法国的1968年的学生运动,一生可谓积极干预和介入现实。  在萨特看来,写作固然是抒发作者主观情感和意向,表达作者对外在世界,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的一种手段。但是,作者在写作中所表现的对于生活的干预和介入意向,并不是永远都是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显示出来;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往往采取浪漫、曲折、甚至矫揉造作或虚幻隐藏的态度,这后一种态度表现得越熟练、越完备,作品的社会效果越成功。  萨特在一九四七年发表的文艺理论专著《什么是文学》中说:人们可以以隐居、发疯和死亡作为逃避方式;人们可以用武器从事征服。但为什么偏偏要写作,要通过写作来达到逃避和政府的目的呢?这是因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所共有的抉择。”“但是在写作行动里包含着阅读行为,后者与前者辩证地相互依存,这两个相关联的行为需要两个不同的行动者。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对象,只有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出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写作是求助于别人的议事,以便使自己被承认为对存在的总体而言是本质性的东西;写作就是通过其他认为媒介而体验这一本质性,但是由于另一方面,现实世界只是显示在行动中,由于人们只能在为了改变它而超越他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置身于世界之中,小说家的天地就会缺乏厚度,如果人们不是在一个超越它的行动中去发现它的话。”(P71)可见,行动在萨特的一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部分。借助于积极创作作品,萨特得以通过文字来“召唤读者,使他们得以把我们借助语言着手进行的揭示,转化为客观存在”(P72);借助于各种政治行动,萨特得以维护他心中存在主义的自由信念。  按照高宣扬的阐释,萨特一生从未停止身先士卒地介入政治活动,具体是要解决如下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理解作为人的自由实践的产物的历史为什么反过来与创造它的主人——人类本身——相对立?为什么同样的历史竟然变成一种非人道的必然性,以致人成为历史过程的对象?他希望在参与历史进程中,实践自己的哲学思想,彻底弄清被异化的自由的存在。(P357)可以说,萨特的存在主义之所在比其他哲学家走得更远,影响得更广,归根结底就是萨特希望糅合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在关注人的存在、描绘人的生存体验、解释人类的生存场景中,认识人类所遭受的共同问题,并通过行动、斗争来反抗异化、压制,寻找到更普遍的人的自由。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十分启发人的,也更切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不仅引导我们去体验和反思自己的生命状态,更号召我们为了自由而去行动、实践。最后,我以萨特的一段话来总结萨特思想的精华。萨特说,“人,他自己必须首先明白,只能寄望于自己,他才能有所意愿。人只能靠他个人,才能承担起他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所负有的责任;为此,他既不靠帮助,也不靠拯救。他除了自己为自己在所提出的目标以外,除了他自己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造就的命运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目标和目的。”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可以看得飞快的介绍,还是不错的,最好还是看萨特本人,看不进去的看这个。
  •     一会司汤达一会斯坦恩达的,还俄锹浦斯……这让读者情何以堪呐
  •     萨特非常聪明,但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关于他生平的介绍,这本书很详细,隐约中能从介绍中找到萨特笔下人物的原型,不过很隐秘。萨特三岁就瞎了很让我震惊啊
  •     我收到的时候 书被弄得脏脏的 我好难过
  •     有些重复累赘
  •     法国的大哲学家。
  •     算挺浅了。。
  •     可读性蛮好,略嫌冗长,微空乏。
  •     一般般的传记。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关键是作者高宣扬 他正儿八经研究了萨特 让人读懂萨特
  •     我还以为(法)高宣扬是法国人...太没文化了
  •     其实看名人传记什么的应该很愉快来着。无奈我现在的脑子心绪都不在。
  •     错字很多 译名都前后不一致 感觉不认真 像是资料的堆砌
  •     密码的解密是一项费工夫的事情,同时也是重新构筑密码的事情
  •     没接触过存在主义——整体上看并不是太懂:看来我还是先补一些现象学知识再说。
  •     二年前,杭州书店,购书。是萨特的传记。一个人的定型,与个人的境遇有关系。可看!
  •     不局限于本人经历而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多分析叙述,很好的传记
  •     有吸引力
  •     萨特的个人传记.认识萨特的入门书籍.写的不错.
  •     中间跳了一大段
  •     很奇怪学校里这种间接介绍某哲学家的书总比他本人的作品多的多。。
  •     该著很好哦,该著很好哦,该著很好哦,该著很好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