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上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西方哲学史(上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63年9月1版
ISBN:9787100004824
作者:[英] 罗素
页数:59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每本哲学史教科书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說万物是由水做成的。这会使初学者戚到洩气的,因为初:学者总是力图——虽說也許并不是很艰苦地——对哲学怀抱一种似乎为这門課程所应有的那种尊敬。然而我們却有足够的理由要推崇泰勒斯,尽管也許是把他当成一位科学家而不是当成一位近代意义上的哲学家来推崇。   伦理学对取治学的关系还提出了另一个相当重要的伦理問題。假定正当的行为所应該追求的善就是整个集体的、或者最后是全人类的好处;那么这种社会的好处是否就是个人所享受的好处的总合呢,还是它根本上乃是某种属于全体而并不属于部分的东西呢?我們可以用人体做类比来說明这个問題。快乐大部分是和身体的各个部分相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把它們认为是属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我們可以享受一种愉快的气味夕但是我們知道单单有鼻子是不能享受到它的。有些入主张在一个組織严密的集体里,也有許多优越性与此类似乃是属于全体的而不是属于任何部分的。如果他們是形而上学家,他們就可以象黑格尔一样地主張凡是好的性质都是宇宙整体的属性;但是他們一般地总会补充說,把善归之于一个国家要比归之于一个个人更少錯誤些。  这种双重忠诚所引起的大部分问题夕在哲学家们提出必要的学说之前早己在实践中获得了解决。在达一过程中有两个很明显的阶段:一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前,一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以圣安布洛斯达于顶点的一系列主教们的实践经验,为圣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基础。  ……书摘1    亚絕大多数的希腊城市里都流行着类似的情况。    米利都正象伊奥尼亚其他的商业城市一样,在公元前七世紀和六世紀,在經济上与政治上有过重要的发展。最初政权属于占有土地的貴族,但是逐漸地被商人財Dg政治所代替。后来又被僭主所代替,僭主(照例)是由民主党派的支持而获得权力的。呂底亚王国位于希腊海岸城市的东部,但是直到尼尼微的陷落(公元前612年)为止,一直与这些城市維持着友好的关系。这使得呂底亚可以自由自在地专心对付西方,但是米利都通常总能够与之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和最后一个呂底亚王克利索斯,克利索斯是公元前546年被居魯士所征服的。米利都也和埃及有着重要的关系,埃及王是依靠着希腊的雇佣兵的,并且开放了一些城市对希腊貿易。希腊在埃及最早的殖民地,是米利都卫队所占据的一个要塞;但是公元前610—660年这段时期,希腊在埃及最重要的殖民地是达弗尼。耶利米和其他許多犹太逃亡者就在这里躲避过尼布甲尼撒大王(耶利米书,第43章第6节以下);虽然埃及毫无疑間地影响了希腊人,犹太人却并沒有,我們也不能設想耶利米对于怀疑的伊奥尼亚人除了恐怖之外,还会感到什么別的。    我們知道关于泰勒斯的年代最好的証据,就是他以預言一次日蝕而著名,根据天文学家的推算,这次日蝕一定是发生在公元前585年。其他现存的証据也都一致把他的活动大約放在这个时期.預言一次日蝕并不能証明他有什么特殊的天才。一米利都与呂底亚是联盟,而呂底亚又与巴比伦有文化上的关系;巴比伦的天文学家已經发现了日蝕大約是每經十九年的周期就会出现一次。他們能够大致完全成功地預言月蝕,但是在一个地方看得见的某次日蝕在别个地方却可以看不见的这一事实却妨碍了他們对于日蝕的預霄。因此,他們只能知道到在某一定的日期便值得人們去期待日蝕的出现,这或許便是泰勒斯所知道的全部。无論是泰勒斯还是巴比伦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周期循环。    据說泰勒斯曾經旅行过埃及,并且从这里給希腊人带来了几何学。希腊人所知道的几何学大体上是凭經驗的,并沒有理由可以相信泰勒斯达到了象后来希腊人所发现的那种演繹式的証明。他似乎发现了怎样根据在陆地上的两点所做的观察去推算船在海上的距离,以及如何从一个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去計算它的高度。有許多其他的几何定理也都归之于他的名下,伹恐怕是归錯了的。   他是希腊的七哲之一,七哲中每个人都特别以一句格言而聞名;传說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記載,泰勒斯以为水是原质,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泰勒斯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亚里士多德又提到,泰勒斯說过磁石体內具有灵魂,因为它可以使鈇移动:又說万物都充滿了神。    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这种說法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說,而且絕不是愚蠢的假說。二十年以前,人們所接受的观点是:万物是由氫所构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氫。希腊人是勇于大胆假設的,但至少米利都学派却是准备从經驗上来考查这些假設的。关于泰勒斯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滿意地恢复他的学說,但是关于他的米利都学派的后继者們,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設想他的后继者們的看法有些得自于泰勒斯,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学和哲学都很粗糙,但却能激发思想与观察。    关于他虽有許多传说,但是我并不以为人們所知道的多于我上面所提到这几件事实。有几个故事是很有趣的,例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1269a)所說的那个故事:“人們指責他的貧困,认为这就說明了哲学是无用的。据这个故事說,他由于精通天象,所以还在冬天的时候就知道来年的橄欖要有一場大丰收;于是他以他所有的一点錢作为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欖搾油器的押金,由于当时沒有人跟他爭价,他的租价是很低的。到了收获的时节,突然間需要許多搾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价錢,于是赚了一大笔餞;这样他就向世界証明了只要哲学家們願意,就很容易发財致富,但是他們的雄心却是属于另外的一种”。    米利都派的第二个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比泰勒斯更有趣得多,他的年代不能确定,但是据說在公元前646年他已經六十四岁了,并且我們有理由設想这种說法是多少近于真相的。他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簡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而且“它包围着一切世界”——因为他认为我們的世界只是許多世界中的一个。元质可以轉化为我們所熟悉的各式各样的实质,它們又都可以互相轉化。关于这一点,他作出了一种重要的、极可注意的論述: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間的秩序,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    正义的观念——无是宇宙的、还是人間的——在希腊的宗教和哲学里所占的地位,对于一个近代人来說并不是一下子很容易理解的;的确我們的“正义”这个字很难表现出它的意义来,但是也很难找出别的更好的宇来。阿那克西曼德所表现的思想似乎是这样的:世界上的火、土和水应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每种原素(被理解为是一种神)都永远在企图扩大自己的領土。然而有一种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永远地在校正着这种平衡:例如只要有了火,就会有灰烬,灰烬就是土。这种正义的观念——即不能黷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观念——是一种最深刻的希腊信仰。神祇正象人一样,也要服从正义。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其本身是非人格的,而不是至高无上的神。  ……

前言

  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历史的叙述,比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我还发觉这一点对于一般读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儿段时期,尤其必要。经院哲学的大时代乃是十一世纪改革的产物,而这些改革又是对于前一个时期的颓废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对于罗马灭亡与中古教权兴起之间的那几个世纪没有一些知识的话,就会难于理解十二、三世纪知识界的气氛。在处理这段时期时,正如处理其它时期一样,我的目的仅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学家们的时代而言,以及哲学家们对于其形成也与有力焉的那些时代而言,一我认为是若想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时,有必要加以叙述的一般历史。  这种观点的后果之一就是:它给予一个哲学家的地位,往往并不就是他的哲学的优异性所应得的地位。例如,就我来说,我认为斯宾诺莎是比洛克更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却小得多;因此我处理他就要比处理洛克简略得多。有些人:例如卢梭和拜伦一虽然在学术的意义上完全不是什么哲学家,但是他们却是如此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以致于如果忽略了他们,便不可能理解哲学的发展。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国版序言目前巳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井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粗成部分:它井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历史的叙述,比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我还发觉这一点对于一般读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几段时期,尤其必要。经院哲学的大时代乃是十一世纪改革的产物,而这些改革又是对于前一个时期的颓废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对于罗马灭亡与中古教权兴起之同的那几个世纪没有一些知谶的话,就会难于理解十二、三世纪知融界的气氛。在处理这段时期时,正如处理其他时期一样,我的目的仅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学家们的时代而雷,以及哲学家们对于其形成也与有力焉的那些时代而言,一我认为是若想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时,有必要加以叙述的一般历史。    这种观点的后果之一就是:它耠予一个哲学家的地位,往往井不就是他的哲学的优异性所应得的地位。例如,就我来说,我认为斯宾诺莎是比洛克更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却小得多;因此我处理他就要比处理洛克简略得多。有些人--例如卢梭和拜伦一虽然在学术的意义上完全不是什么哲学家,但是他们却是如此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以致于如果忽略了他们,便不可能理解哲学的发展。就这一方面而论,甚至于纯粹的行动家们有时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很少哲学家对于哲学的影响之大是能比得上亚力山大大帝、查理曼或者拿破仑的。莱库格斯如果确有其人的话,就更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了。    企图包罗的时期既然是如此之广,就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选择原则。我读过一些标准的哲学史之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过分简短的叙述是不会给读者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的;因此我就把那些我以为似乎不值得详尽处理的人物(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完全略过不提。在我所讨论的人物中,我只提到看来是与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的祉会背景有关的东西;有时候,我甚至于把某些本身无关重要的细节也记录F来,只要我认为它们足以说明一个人或者他的时代。    最后,对研究我的庞大题材中的任何一部分的专家们,我还说几句辩解的话。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此。我毫不怀疑,很多人对于我所述及的任何一个哲学家,--除了莱布尼兹之外--都此我知道得多。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末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断范围以外的东西了。斯巴达对于卢梭的影响、柏拉图对于十三世纪以前基督教哲学的影响、奈斯脱流斯教派①对于阿拉伯人以及从而对于阿奎那的影响、自从伦巴底诸城的兴起直到今天为止圣安布洛斯对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影响,这都是一些只有在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里才能处理的题材。根据这些理由,我要求发现我对于自已题目中某些部分的知识显得不足的读者们鉴谅,如果不需要记住"时间如飞车"的话,我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本来是会此较充分的。    本书得以问世要归功于巴恩斯(Albert C.Barnes)博士,原稿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巴恩斯基金讲座而写的,其中有一部分曾讲授过。  正如在最近十三年以来我的大部分工作一样,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亚·罗素在研究方面以及在许多其他方面都曾大大地帮助过我。                                                        伯特兰·罗素

内容概要

罗素(1872—1970),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书籍目录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门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九章 原子论者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第二十三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普罗提诺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八章 约翰·司各脱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纪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编辑推荐

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介绍了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的发展史,是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的较好读本。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内涵,并在批判中加以继承一些经典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故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比如在此书中他专门分章讨论了雅典和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犹太人的宗教发展、黑暗时期的罗马教皇制、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一些通常被认为与哲学并无太大关联的人物如拜伦等。在该书中,罗素特别强调了哲学家们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成的这一基本观点,并特别注意各种思想之间的历史的关联。
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

图书封面


 西方哲学史(上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1条)

  •     巴门尼德是第五章介绍的人物,看到这章的时候,第一次有了很费解的感觉,其实也不是费解,就是觉着有些生涩。罗素说,之所以认为巴门尼德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家,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并且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所谓形而上学,按照我所学的和理解的,就是以静止、绝对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巴门尼德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就是“一”,不可分而且无限。我的第一感觉,这个“一”像是一个无限长的棍子,如果让巴门尼德听到了,估计得拿棍子敲我。因为巴门尼德是创造了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来阐述他的哲学观点,罗素则是用另一个方式去论证,或者说去反驳,也可以说是阐述,用的什么方式,我也看不出来,总体下来,就是迷迷糊糊的,试图求助百度百科,发现文字都是来源于我刚看过的文字。按照罗素的看法,我觉着巴门尼德像是在说“感知即为存在”,我们所想到的和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或者说,都是存在的,且这种存在是没有变化的,可能就是所谓的形而上学中静止的观点了。罗素试图去说明,说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存在的,比如说“莎士比亚说有一个丹麦王子叫做"哈姆雷特"”,其实鬼才知道有没有哈姆雷特这个人。唉,总之很难搞懂,不管了,接着往下看,说不准什么时候,豁然开朗。
  •     经过这么长时间之后,特别是对比了梯利版之后,我认为罗素版价值很低,尤其是对入门的人来说。开始是冲着罗素的大名,谁让我非哲学专业的对哲学懂的少呢,罗素又获得过诺贝尔奖,认为应该错不了。不过当时感觉写的很好,也许是因为文字有意思,而且我或许不知道自己想要知道什么。罗素版我看过大约2遍,虽然不仔细,但如今什么都回想不起来,于是今天又开始翻,并做了笔记,结果发现做笔记的时候非常不顺利,我需要的知识,书中叙述的不明确。实际上,这本书交代了过多的社会背景类东西,而对哲学发展本身,总结的很少,阐述的不清晰。可以说,这只能算是有关哲学的散文性质的东西,而不是哲学史。其实我是在翻了下梯利版之后,才更加明确的发现罗素版的缺点,大家评论说罗素的文学味浓,梯利更客观,我觉得很对。实际上,在对哲学史本身交代上,梯利版好过罗素很多。之所以翻到梯利版,也是因为在罗素版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到别处寻求答案的。没想到这一番竟发现了那么多的问题。我想,这给我一个经验教训,并不是有名的人的东西就是好的。
  •     对于真正想要学哲学的人来讲,这是必看的书,对于喜欢哲学的人来讲,这是必看的书,对于学中国哲学的人来讲,这本书是可以看的,对于喜欢中国哲学的人来讲,这本书就千万不要看了。我觉得罗素对于哲学的定义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里边的最高的总结和透析。中国的哲学是不能算作真正的哲学的,中国的哲学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儒家的崛起史,发展史,斗争与批判史,衰败史。其实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还是在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所以我们都是看哲学的,包括学者。研究哲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才能达到,所以我们学哲学的找不到本职工作。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故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比如在此书中他专门分章讨论了雅典和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犹太人的宗教发展、黑暗时期的罗马教皇制、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一些通常被认为与哲学并无太大关联的人物如拜伦等。在该书中,罗素特别强调了哲学家们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成的这一基本观点,并特别注意各种思想之间的历史的关联。
  •     首先书的整体清爽,干净,是我喜欢的风格,再其次书的内容,逻辑严谨,对整个西方哲学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非常不错的书,可以增长知识。唯一让我略有不满的是本书是繁体字印刷。不过整体还是非常满意
  •     读得想死的书啊,看评论好像都能看懂,太牛了……
  •     本来想认真完成读史读经典(哦暴露了什么)的任务,读了110页觉得我不该妄想在10天内读完上下册并写出一篇有自己深刻见解的读书报告
  •     就看到天主教哲学...前面挺有意思的,我就喜欢他夹带的私货他的个人观点和分析,梯利的太客观了像哲学史大纲索引。
  •     2016-07-31
  •     罗素不光是个哲学家,还是个数学家和史学家,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文学家,这也注定了他的书不会是本没有意思的书。
  •     又是各种嘲讽脸...
  •     读不懂但是莫名其妙觉得很好……
  •     有点难啃。
  •     哪来那么多错字?
  •     哲学经典名誉
  •     真是涨见识了!持续看了两个多月,有时真的感觉是翱翔在思维的海洋之中,不时被罗素的冷幽默戳中笑点,当然有时无心,无力,看不懂。总体来说,这真是本高质量的书,目前对罗素——膜拜!
  •     在象本书这样一部著作里,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细节,则作品就会空洞而乏味;如果有细节,又有过分冗长令人难以忍受的危险。我寻求了一个折衷办法,这就是只叙述那些在我看来具有相当重要性的哲学家;关于他们所提到的则是这样一些细节,即使其本身不具有基本重要性,却有着阐明或使描绘显得生动的性质,因而是有价值的。
      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考虑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的。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     上册读完,对西方古代哲学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罗素的语言风格还是比较有个性的,读起来倒不会那么枯燥。可能是对西方历史不深了解,后半部分读起来可是吃力。
  •     这是大学刚一开始“被逼”去读的一本书 虽然日后深入学习了一些哲学知识后方知罗素所言也有所出入但是以一本入门书籍来讲这本书的确值得
  •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虽然不如黑格尔的那本哲学演讲手稿忠实原意
    但是罗素个人的一些观点是非常独到的
    看完了犹如史诗一般无聊的西方哲学史后
    罗素的这本书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引人入胜
  •     看过 看懂了一点 不明觉厉
  •     罗素(Rusell)是英国世袭贵族之姓, 后成为英国男性常用名。罗素贵族家族除了第一代约翰·罗素勋爵外,还有赫赫有名的第三代伯特兰·罗素伯爵。后者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罗素家族的其他成员。此外新西兰的北岛历史名镇也叫Rusell;华盛顿州的Frank Russell公司创立罗素指数等等。看完这段简介,相信你已经晓得罗素何许人也,不过为何他如此出名,似乎你还是不太清楚。
    冠名其头上的“家”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我们不管他是什么家,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罗素是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因为,他的《西方哲学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就奇怪了,一本哲学著作为什么会获得文学奖呢?这不是马脸不对牛嘴吗?其实不然,罗素的哲学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更多意义上,这还是一部文学经典,你不仅可以把它当哲学看,当散文看,还可以当历史看。这就难得了,否则诺贝尔奖也是不好拿的。
    罗素是英国男子的常用名,意为“勇敢的人”或“红色的小动物”。在哲学上,他早期为新实在论者,20世纪初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中元一元论学说。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与怀特海的巨著《数学原理》中提出的逻辑类型论成功的解决了包括罗素悖论在内的不少悖论,并且成为人类数学和数理逻辑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这本巨著使罗素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在政治上,反对侵略战争,倡导和平主义。重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约翰·罗素伯爵两次出任首相,是争取1832年英国改革法案通过的领导人。罗素两岁时他的母亲死去,大约一年后他的父亲和姐姐也谢世了。祖父祖母自愿承担了抚养孩子的责任。罗素的祖母具有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常教导罗素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祖母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严格简朴的家教使得罗素备受压抑,他每天早上要用冷水沐浴,大人从来不给水果,也从来喝不到啤酒,因此少年时代的罗素性格内向,他没有被送到学校读书,从小由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照顾,学习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罗素的祖父有一个藏书极为丰富的图书馆,他经常藏身其中广泛吸收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他有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无疑受其祖母的影响。他自己也承认,从五岁起他就感到生活的无聊而常常独步于园中,有时还因厌倦而有自杀的念头,罗素的童年生活为他的孤僻、高傲、多疑、易变的性格以及特有的依赖性思想形成提供了孽生的神经因子和原始土壤。
    罗素一向热衷于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早在1895年,他第一次结婚之后,同妻子一起旅游了欧洲大陆,他研究了经济和德国社会的民主,并盛赞《共产党宣言》和三大卷《资本论》都是极富文采的伟大名著。当时他与社会民主党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都有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他参加了禁止征兵协会,发表了一系列呼吁和平的演讲,对拒绝参加罪恶战争的人给予真诚帮助。1916年因为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100英镑,由于其拒付,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侮辱同盟国”而被监禁6个月。鉴于其名声,他被判决在布里克斯顿监狱中的一个小屋中写作和研究。战争结束后,罗素访问了苏联,会见了列宁、托洛茨基和高尔基,他对共产主义者信仰的目标表示同情,但也对苏联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表示忧虑。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
    罗素很幽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从没写过文学作品的罗素,竟开始写起小说来。第一部小说1951年匿名发表,并悬赏猜测作者何人,结果无一人猜中,因为谁也不会相信,这位年近80岁,负有盛名的哲学家还有写小说的雅兴。
    他的一生迭宕曲折,以致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他确实是极大影响世纪的人。罗素是这样描述自己漫长、刺激、复杂生活的动力的:“三种简单而又极度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他也说过,只有一
  •     很久之前读的,补标
  •     学术名著。思想财富。是经典就有永远的力量!本书与《苏菲的世界》相得益彰,小说的形式告诉我们中国读者西方的哲学史,而本书却是案头必备的哲学著作,让我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哲学著作,这是第一部,难得!常读,获益匪浅!
  •     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家世显赫,对任何世俗偏见和权威都不屑一顾的老头做出的颇为自负的哲学评价。
  •     有些地方不知所云,有些地方似懂非懂,有些地方又看得忍俊不禁。。自负的老头儿很可爱。
  •     错误挺多的,还有就是文字太过轻飘,不是很喜。
  •     详细介绍了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内容丰富
  •     罗素的经典里是哲学家的思维的闪烁,哲学是什么?这么多的问题是人类的终极思考的,关系着生命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本质原来是如此的简约,生命思考原本就是这样的,终极的都是最简约的
  •     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 做了很多很多笔记 有大概的框架
  •     恩格斯曾经说过学习哲学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哲学史,这本书堪称哲学书中最经典的了,这是我在当当上买的五十多本书中最好的一套书。
  •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举报
    目录 · · · · · ·
    卷三 近代哲学
    第一篇 从文艺复兴到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三章 马基雅弗利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第九章 笛卡尔
    第十章 斯宾诺莎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第十六章 贝克莱
    第十七章 休谟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十九章 卢梭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纪思潮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拜伦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人物索引
    神话、文学作品人物索引
    术语索引
  •     在改革开放导致价值紊乱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从人类哲学史中去学习未来……本书能详尽的概述西方哲学,是本人生中该读的好书。
  •     追求真理的路上怎能少得了哲学,它是“万学之学”,是解决人类最深刻问题的,只有思考哲学,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别张口就来什么学校里教的“唯物”、“实践”了,这只是“洗脑”造成的机械重复,而不是你自己的选择。事实上,哲学无所谓好与坏、真与假、对与错,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但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全赖于哲学的指导,这进而决定了个体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哲学好比一团乱麻,大哲学家罗素的这本书是理出头绪的不错选择,至少,它全面。你会看到,关于世界本质竟可以有如此多迥然相异的观点,至少在这点上,就不得不佩服自古希腊以来的各位先哲。鉴于作者本身的立场,你可能因此讨厌柏拉图和尼采,也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但“眼界大开”肯定是免不了的。而这只是个开始,认知的大门一旦被开启,世界观不经历几次推倒重来是不会最终建成的。


  •     一个理科生用文学的方法写的哲学史,意外的萌点。
  •     !!
  •     简要介绍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可能因为是老版本的翻译作品,翻译的语言打着深深的翻译语言的痕迹。
  •     要想弄懂西方哲学,这本书应该是最好的入门著作,可以从古希腊一直研究到近现代,让学哲学的人对哲学的演变和发展更能把握
  •     (在中山四路的小书店)我像个文盲一样闯进去,似懂非懂的去理解巴库斯、奥尔弗斯、毕德格拉斯的古代哲学。然而还没开始静穆的苏格拉底之后古代哲学以及经院哲学,我就觉得自己很蠢很无知。
  •     估计大部分人对书和作者都很熟悉,但是没几个人认真的坚持读一遍。看到有人介绍科学书籍的时候说,现代科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研究研究哲学了,深以为然。虽然有人说宇宙的本质是数学,但是作为人来说,观察宇宙是需要一定的哲学观点来指导的。比如现代物理界最大的冲突就是爱因斯坦和波尔对量子世界基本原理的哲学思辨,而且至今尚未有定论。罗素作为西方哲学界的大牛,编写出的这本哲学巨著,不花点时间和精力是啃不下来的。当然,非专业的朋友也不必苛求都要弄懂和记住,像我一样半瓶子晃晃也未尝不可。
  •     在买西方哲学史之前,我比较了一下罗素梯利等人的书,看了很多评价。最后,我选择了罗素的,主要原因还是我觉得初涉哲学,最好还是读一些能引起兴趣的书,毕竟枯燥的东西会使你很快丧失兴趣。
  •     当年我有个哲学老师姓孙,据说是国家级的很牛逼的老师,那时候上课他说什么本我自我什么的,都听不懂。多年后,看了罗素的这本著作,豁然开朗。
    是国内的老师传授能力不行呢,还是根本老师也不懂哲学呢?这就是一个迷了。
    翻译本多少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意思,但就是这种翻译本让我豁然开朗。
    值得一读的好书!
  •     罗素先生大名鼎鼎的西方哲学史,学术性不是那么那么重。但是作为入门之后的第二本书,去了解和理解西方哲学是一本十足的好媒介。
  •     这样的哲学史只有罗素写的出来。大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赏心悦目,又引人思索。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
  •     刚拿到书!
    还没细看1 感觉 ,
    应是一本需静读的书,
    等待暑假
    在家
    闲来钓鱼间隙和傍晚歇凉时看吧。
    对于想要了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朋友,
    推荐可以读一下的、
    罗素的著作,绝对没得问题的、
  •     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开始的时候兴趣很大,觉得对罗素有一种由衷的喜爱,所以效果比较好,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觉得自己对罗素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他是一个能够真诚对待学术的人,不盲目崇拜权威或固守前人的看法,书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认真思索后的情感和看法,却没有狂热的念头,冷静地尽量以客观的态度分析自己喜欢或者厌恶、看法同与不同的人或学派的观点,这使我更加喜爱他的著作了。
      或许你要说:“那么你阅读起来应该是越来越感兴趣了,越来越投入了。”事实并非如此,到了后来我的状态时好时坏,常常开小差,思路也不够清晰了,而且经常发现自己看完了却理解得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反问自己。
      最初我是抱着一种非理性的态度、抱着一种接触新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去面对他,所以能有一种超越平常的激情;然而随着这种情感慢慢退却,新鲜感也渐渐消失,理智和惰性便占了上风,这个时候面对的是辛苦地阅读,以及似乎和付出不成比例的收获,感情也就复杂了起来.我想这是一种由于艰难、缺乏新鲜而激情逐渐减退但更为真实而理智的情感。
      虽然激情慢慢退去,但我不认为我对他的热爱会逐渐消失,相反,随着我对他的了解,我会越来越发现他是多么的适合我,对我有非同寻常的助益。我会越来越坚定地热爱他,虽然不再是激情,却是一种理智而健康、绵延而稳固的情感。
      现在“西方哲学史”已经读完了第一遍,但是这远远不够,我吸收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究,即使过程非常辛苦,但是相对于沉甸甸的收获却是值得的。通过读“西方哲学史”不仅要学习其中的知识,还要学习罗素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如果我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朋友的话,那么伯特兰-罗素便是值得信赖的一位。
  •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     当当买的,怎么有错别字呢?!
  •     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本文学书,文词优美,思想深刻,不愧为经典,值得一读
  •     对于罗素的作品,对于商务印书馆的这套汉译名著,我想学哲学的人都很清楚,那是目前汉语出版界的最顶峰了。起码在目前中国出版界的学术著作当中,是首屈一指的。
  •     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既然是繁体
    不过也无所谓了
    初次了解这本书是中文系的一个才子介绍给我的
    当时他还介绍了梯利的书
    但是以他个人的观点
    他觉得罗素的更好
    于是
    我就买了这本书
    个人看了哈
    觉得还不错
  •     零零碎碎 啰啰嗦嗦
  •     很系统有规律,能让人理清思路去阅读,不过我才读第一遍,还不能完完全全理清各种顺序,总的来说帮助蛮大的,不过如前面的豆友所述,书中夹杂了一些作者的主观,或者叫偏见的想法。
  •     书是好书,不知是罗素的原因,还是翻译的原因,总觉得可读性太差。很多内容看了很多遍也屡不清要表达的内容;终于屡清后又忘了前后文。最后只好速读,了解些感兴趣、和本来有所知晓的东西。
  •     上学的时候看了一点,一直没有看完,今年算是一点一点看完了,对整个西方哲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在看书的时候,有时候觉得哲学家傻,他们总想以自己构建的一套理论去解释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神造的世界何其美妙!若是真理,只会一步一步被验证,若不是,只会一步一步被推翻。还有,看完之后不是特别喜欢罗素这个人,他总强加自己的意见。
  •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修哲学的,只是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看这本书的。我认为罗素的这套西方哲学史真的很不错。它从西方的文明起源,古埃及开始,前后连贯,对现代和当代出现的各种哲学流派,都找到了根源和联系。对于那些对西方历史,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文明有些了解的读者,读了这套书,会更加脉络清晰。但是不了解西方历史,神话,基督教的读者,可能读起来就有些困难。
  •     虽写哲学而不僵化,虽写历史而不独断。
    文学性很强,古代和近代的欧洲历史亦跃然纸上,生动而恳切。
    很难想象是一个数理逻辑哲学家写出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真应该去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写的那么枯燥。
  •     与想象中的有差距,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读吧……想象中哲学是极简又够深的~
  •     语言表达和观点说服力是我读过的西方思想史中最出色的,罗素的方法论我比较赞同,很多地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博登海默,邓正来,唐士其强。
  •     每个字都认识,读不懂!
  •     光芒万丈的古希腊哲学,神秘莫测的天主教哲学。十字军,圣殿骑士团,教权皇权之争,第二卷天主教哲学很懵。。。
  •     很难说到底是我整理水平不够,还是罗素写的不太清晰。
  •     心情很低潮的时候买来的,想读些哲学书让自己变得更加平静。
    罗素写的西方哲学史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哲学书,大学时候尝试的看过很多哲学书,均是半途而废。而这本书,虽然我至今没有看完,但是每次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
    哲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读,耐读,并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提高。
  •     记得之前听人说过这本书,是一个人大教授,但是他对这本书的评价好像不太好,而同时这本书的名气有很大,我是听了那位教授的话才买了这本书,一方面是想看看这本书究竟有什么奥妙,以至于一方面名气这么大,而另一方面又使得教授对这本书有“意见”。
    总体来说,我认为罗素这本书写的很不错,我很喜欢序言部分。目前看到上卷第二百页左右,关于柏拉图、苏格拉底的介绍,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罗素对于这两个人颇多微词,我猜想可能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而慢慢的我似乎也找到那位教授对这本书评价不高的原因(仅仅只是个人猜想而已),罗素在书中有很多自己的主观成分,他很喜欢对一个人进行一些评价,而这些评价与我映像中大多数书中的评价都有较大的不同,以至于很有可能让人觉得罗素不是那么客观。但是仔细想,罗素的有些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我们看书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思考,而不能一味的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这样才是正确的读书方式。
  •     继续
  •     这套书对于了解西方哲学和哲学史有很好的帮助。上卷是繁体字,但基本不影响阅读。
  •     哲学家写的哲学史,个人感觉不错,而且比起悌利那本,语言更流畅,更有文采,当然与翻译也有些关系。搭配罗素的《西方的智慧》一起读,感觉不错啊。
  •     首先,罗素写哲学的同情欣赏的态度是正确的态度,不像某些哲学,完全否定批判以前的哲学。
    其次,罗素的文笔还可以,不会让你昏昏欲睡。
    第三,罗素对历史和哲学的归纳很好,在行文中时不时给你一句经典论述,让你掩卷长思。

    不论是了解哲学还是研究哲学都推荐给你阅读。
  •     不错,书的质量很好,详细介绍了许多在西方哲学史著名的重要的哲学家,先是生平,然后是理论以及罗素自己的一些评论和思考,很适合初入门让我们短时间了解更多哲学家思想的书籍
  •     记得这本书是大一上西方哲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介绍的一本哲学入门的必读书籍,是罗素大师所写的。这句话虽然一直记忆犹新,但是我知道现在才拿起这一本巨作,细细品读。这本书的内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印刷水平也是不错的。
  •     在广州某大型书城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终于在当当买到咯~
    感觉罗素写的《西方哲学史》通俗易懂,比较适合非哲学专业的读者。有个别地方仍有些晦涩,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稍微参考一些同类书籍即可。
  •     真的真的太难啃了,第二遍了,还是没读通。三月份只是读完上册就已经无力再看其他书了。下册先放着吧。。。。
  •     对于哲学,老实说,所懂不多,但是对于罗素,我却很是欣赏,西方哲学史,值得一读。。。。。。
  •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文澜因工作调动,于1946年4月到达晋冀鲁豫边区,任北方大学校长。1947年,兼历史研究室主任。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范文澜为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49年,随华北大学迁至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代表会议筹备会。9月,由该会推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
    1942年发表《论王实味同志的思想意识》(《解放日报》1942年6月9日)
    1948年8月,范文澜被任
    范文澜
    命为中原大学校长,虽先后因病、因另有重任,未能到校视事,但一直和学校领导机构保持着联系,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影响力。他为中原大学两周年所写纪念文章中祝愿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加速地充实并提高”,“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正规大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大代表
    1950年,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为所长。1951年,中国史学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1956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9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5年
    1965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9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69年7月29日逝世于北京。[2]
    著书经历
    范文澜在私塾读书时,就已经读了四书、五经和《泰西新史揽要》等书。他尤爱读《礼记》“大同之世”、陶潜《桃花源记》。还瞒着塾师和家长,偷阅中国古典小说。中学时代,课外喜读翻译小说中的《鲁宾逊漂流记》、《国粹学报》上章炳麟等人的文章。大学时代,从刘师培治经、陈汉章治史,黄侃学文。常读《新青年》。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应顾颉刚之约,组织朴社,出版书刊。1925年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的第一部学术著作。1926年,出版了《群经概论》。1931年,出版了《正史考略》。《文心雕龙讲疏》改为《文心雕龙注》,于1936年出版。从范文澜早年三部学术著作看出,他文学、经学、史学都很精通。[1]
    此外,范文澜还于1929年编过一本“消遣苦闷的岁月”的资料书——《水经注写景文钞》。于1935年写过一本宣传爱国思想的通俗读物——《大丈夫》。以上这些书,还都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作品。
    抗日战争以后,范文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在政治上不断前进,学术上也迈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以后半生精力撰写出来的两部重要著作。
    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以“为某些干部补习文化之用”。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上册(上古到五代)于1941年出版,中册(宋辽到清中叶)于1942年出版,下册只完成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题名为《中国近代史》上册,于1946年出版。而上、中册合称《中国通史简编》。[1]
    2主要作品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4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78年6月第5版 101.3万字
    本书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通史的通史著作。1941年,该书第1版,从原始社会到清代中叶,先后分两册在延安出版。以后,作者对本书重新改写,分册出版,自1953年至1965年,共出版了4册,写到隋唐五代。终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全部改写计划。本书是作者史学研究的代表作。[1]
    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著 新华晋绥分店1947年第1版 29.7万字
    本书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工作者1945年在延安时所写。该书所叙内容的时限跨度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对抗瓜分野心的义和团反帝运动这61年间。
    捻军
    (全6册)范文澜等编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第l版 182.6万字
    本书是有关捻军的一部大型资料专辑。它是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一部分,由范文澜,翦伯赞、聂崇岐、林树惠、王其榘共同编著。
    沁园春雪
    “白话版”《沁园春·雪》
  •     这貌似是意见的意见
  •     WTF am I reading
  •     每个人都需要懂点哲学,提升自我,认识世界,正所谓博学可使人明辨真理。很久就想买这本书了,看了很多评论,一直想买本最新版的珍藏,后来觉得还是第一版比较有价值。印刷和纸张都不错,字体并不像其他人所说的都是繁体,当我翻开书时我笑了,只有极个别字是繁体,根本不影响阅读。至于其他仅仅就外表而说这本书不好的人,我嗤之以鼻,真是有辱读哲学。和我一样喜欢这本的人,赶快下单吧
  •     通俗易懂的哲学史。哲学本身比较艰深难懂,可以先从哲学史入门,可止于了解也可深入探究。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便是注入入门的佳作。只是繁体字看着比较累。

    心情指数:似懂非懂,有兴趣探究。
    阅读场所:足球场的看台座位上。
  •     描述了西方哲学发展过程。
  •     不知道哲学在中国怎么啦。其实,哲学还是挺有趣的,看懂了还觉得感人——让我们知道人类是怎么认识世界同时积累知识的。说的俗点就是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哲学家的探索,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不过看哲学需要静心.......
  •     上哲学课的时候,教授给了很多原始材料,old English真的有点难读通,多亏了这本,简单易懂多了。
  •     有点晦涩,勉强吃完。
  •     了解西方哲学,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开始。但是最爱的,还是罗素的名言:我们为什么活着?无非三个方面的原因——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对人类苦难的深深怜悯、对美好爱情的终生追求。罗素,这个集哲学家与浪漫诗人于一体的男人,是我的奋斗目标。
  •     有助于帮助更好的了解哲学,历代哲学家的思想,
  •     哲学我想是每个人都应该看的一类书了,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著名哲学大师的观点,找到一个符合你的,再去读他的著作
  •     罗素是20世纪英国声誉卓著的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一生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著述颇丰,其首要建树在数学和逻辑学领域,同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哲学史》主要解决了西方哲学史与科学、宗教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与多的关系等问题。值得一看。
  •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历史和逻辑在他口中像段子一样精彩
  •     非常喜欢商务艺术馆这一系列的书,封面很干净,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装饰,内容很丰富,翻译和校对都是一流的,纸张和装帧也都很好。非常适合收藏。
    之前只短短续续看过些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没有非常系统全面的了解,这次一下子购买了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希望能对中西方的哲学理清一个大概的脉络。
  •     在读第二遍,每次开始序言部分就被作者的层层逼问问的牙口无言,很喜欢希腊哲学部分,有神秘的美学内隐其中,总是能激起我的无尽想象和兴趣,这次也要认真的读其它部分,现在应该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了
  •     扫盲扫得结实痛快!
  •     卷一可以给十分,就是注释少了
  •     这是至今个人看到的最具有独特个人思考的哲学史,并且,罗素见解深邃独到,逻辑清晰严谨,非常可读的一本哲学入门书籍……汉言 2011年11月21日9:36:00
  •     补读。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     本书是由青岛大学教授马光亭推荐的。还真是不错。现在已经看了将近一半了。罗素用最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诉了西方的哲学发展历史。
  •     大二看过一遍。哲学的部分一点都没看懂,历史的部分看懂了但现在也大半忘了。有机会还要看的。
  •     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考虑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的。
  •     作为一位哲学家,作者对哲学的历史应该有一定的研究。本书是罗素的一部哲学力作,虽然书中有很多个人观点,但是我也同样愿意听听这位数理逻辑哲学研究者的观点。此书比较全面,读完它之后再去读喜欢的哲学人物是明智之举。
  •     罗素的思想之前卫,当代无出其右
  •     繁体字,尊重原版风格。排版也是比较考究,力图原汁原味的翻译罗素的著作。
    应该说,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比较系统的数目。
    缺点就是没有分条陈述,显得有点乱,特别这介绍苏格拉底的那一章,根本看不出来苏格拉底有什么哲学主张。
  •     《西方哲学史》适合刚接触哲学的人看,里面的内容通俗易懂,让你能够更加了解深奥的哲学世界。
  •     通俗而不易懂,推崇古希腊哲学体系,但是也对中世纪有了一个客观评价。
  •     必需再读!!
  •     可是我读完就忘,而且除了人名和一些观点外,还是没入门。
  •     有人说了解一点哲学最好的是读一本哲学史,这本西方哲学史相对其他西方哲学著作来说比较系统好懂很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