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史讲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经学史讲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208107762
作者:周予同
页数:185页

章节摘录

  历代儒家学者对于“经”定义的解释,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五常说”。东汉班固编的《白虎通·论五经象五常》:“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日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班固是个古文学家,而《白虎通》则为今文学。汉代儒生笃信阴阳五行,以五常与五行相配,说明儒学和方士思想相结合了。至于五经与五行的关系,不知原意如何,应当进一步探讨。又,东汉刘熙《释名》云:“经,径也,犹径路无所不通也。”(引自隋萧吉《五行大义》)这和上述“常道”说相近,附此一提。  第二,“专名说”。清代今文学家奉孔子为政治家,认为只有孔子著述、微言大义才称经,以前不能有经,以后也不得称经,独推诗、书、仪礼、易、春秋等“五经”而已。经,是圣人著作的专称。传或记,指弟子门人直接注释。说,则是弟子门人辗转相传或间接发挥的东西。这种专名说,始于龚自珍。皮锡瑞,廖平《知圣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更有明确系统的解释。其中,尤以皮氏为最,他说:“必以经为孔子作,始可以言经学,必知孔子作经以教万世之旨,始可以言经学。”(《经学历史》)  第三,“通名说”。清代古文学家主张,一切线装书都称为经。此说系统发挥者是章太炎《国故论衡·原经》、《检论·订孔》。他认为,经即“韦编三绝”的线装书籍,墨子有墨经,《国语》中有“挟经秉枹”,地理方面有《畿辅经》。经、传、论的不同,只是竹简长短的不同,书籍制度的不同。经,汉尺二尺四寸或一尺二寸;论,八寸;传,六寸。  第四,“文言说”。以刘师培为代表,认为中国文学以骈文为正宗,骈文源于《易》经中“文言”。因此,凡是骈文的书册,都可称之为经。他说:“六经为上古之书,故经书之文,奇偶相生,声韵相协,以便记诵,而藻绘成章,有参伍错综之观。古人见经文之多文言也,于是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即群书之用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鄙词示异。”(《经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又参见阮元《经籍籑诂》,世界书局本附有索引。  ……

内容概要

周予同
一八九八年一月生于浙江瑞安。一九一六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师承钱玄同。在校五年,为工读主义学生社团领袖,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与匡互生共同“火烧赵家楼”。一九二一年毕业后辗转南北文史学科。曾在商务印书馆主编《教育杂志》,历任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兼院长、系主任等,并任开明书店编辑兼襄理。一九四九年起任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教授,历兼系主任、副教务长。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为著名的民主斗士,曾得毛泽东致函问候。隶身中国民主同盟,于_九四九年后相继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上海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历届人大代表、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等。一九六五年末挺身为吴晗辩护,次年成为上海首名被报刊公开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一九六八年被绑架到曲阜当作尊孔复辟对象揪斗,从此瘫痪失明卧床。一九八一年七月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周予同从事中国人文历史的教学研究长达六十年,早年专冶教育和教育史,三十岁以后主要研究中国经学史。在两个领域都著作等身。终身论著包括经学史论著、教育史专著以及教科书等,总计在五百万字左右。

书籍目录

中国经学史讲义
上编 导论
第一章 研究经学史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 经学史参考书目举要
一 理论指导
二 群经通论
三 经学历史:通史类、断代史类
四 经学史料:传记类、目录类、文物制度类
第三章 经的定义
一 从字源学来看“经”的意义
二 从文献学来看“经”的意义
三 “五 常说”、“专名说”、“通名说”、“文言说”
四 经的几个特点
第四章 经的范围及领域
一 六经
二 五经与“乐”之有无问题
三 七经
四 九经与十二经
五 十三经
六 十四经与二十一经
第五章 经学的学派
一 经学及其派别综述
二 两派说
三 三派说
四 四派说
五 新三派说
第六章 经学史的分期
一 经学史的开端问题
二 四期说
三 六期说
四 十期说之一
五 十期说之二
六 二期三 世说
中编 经学史诸专题
第一章 孔子与墨子
一 儒、儒家、儒教
二 孔子与经学的开端
三 墨子与经典的关系
第二章 孟子与苟子
一 “儒分为八 ”
二 孟子与经学
三 荀子与经典传教
第三章 董仲舒与刘歆
一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二 刘歆与古文经学
第四章 东汉经学
一 《白虎通》的研究
二 许慎之学
三 郑玄的“通学”
第五章 玄学与儒学
一 “玄”之含义与玄学研究
二 王弼与何晏
三 阮籍与嵇康
四 裴颇与郭象
五 晋代《春秋》学的新“集解”
第六章 汉学与宋学
一 汉学与宋学的区别
二 宋学的萌芽:唐朝后期《春秋》学
三 宋学的正式开始
四 宋学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浙东学派
五 宋学的优缺点及其对清代“汉学”的影响
第七章 清学
一 “清学”之名及其研究书目
二 清学的启蒙期
三 清学的全盛期:乾嘉学派(吴派、皖派)
四 清学后期:以常州学派为中心
第八章 康有为与章 太炎
一 康有为的经说
二 章太炎的经学成就
下编 经典研究
第一章 《易》学
一 《易》之构成及其作者
二 《易》学学派:汉学与宋学
三 清代《易》学研究
第二章 《书》学与《诗》学
一 《书》学的辨伪
二 《诗》学的研究
第三章 “三 礼”学与《春秋》学
一 “三 礼”学的研究
二 《春秋》与孔子的关系
三 《春秋》三 传的研究
第四章 《论语》学与《孟子》学
一 《论语》的传本问题
二 《论语》学的研究
三 《孟子》的作者与“升格”问题
四 《孟子》的研究与批判问题
第五章 “四 书”学
一 “四 书”的建立及它的发展
二 《大学》与方法论
三 《中席》与本体论
四 “四 书”集结与道统理论
第六章 《孝经》学与《尔雅》学
一 《孝经》升格及传本
二 《孝经》作者与学派
三 《尔雅》学的研究
中国学校制度
绪言
本书的领域
本书的分期
本书的旨趣
上古编
一 传说中的西周以前的学制
学校制度的萌芽
传说中的虞夏商三 朝的学校制度
双轨制下的学校内容
二 礼记周礼所传的西周的学制
本期史料考订的难点
国学与乡学
教官与教科
学龄与学则
三 春秋战国时代的私学
史料的缺乏
私学的繁兴
中古编
一 秦代的“吏师”制度与博士
吏师制度的创立
吏师制度创立的因素
吏师与博士
二 两汉的经典教育与学校
经典教育的突兴
两汉学校的系统与种类
太学的创立与演变
太学与博士
太学与太学生
郡国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两汉的特殊学校
学校与选举
三 魏晋时代学校制度的衰败
学校制度衰败的因素
三国时代的官学与私学
两晋时代的太学与国子学
五 胡十六 国学制拾零
四 南北朝的学校制度
南北朝之文化的差异
南朝的国学与州郡学
北朝的国学与州郡学
私学的重兴
近代编
一 科举制度下的隋唐学制
唐代学制的先驱者
唐代学校的体系与种类
学校制度的阶级性
学校科目的扩张
学校规程的厘订
学官与学额
外国留学生的发达
学校与科举
五代时期学校的衰落
二 两宋的学校与书院
宋代学制的改进
宋代的京都学
宋代的州县学
书院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禅林制度的追述
三 异族统治下的辽金元学校
辽的学校制度
金的学校制度与其特点
元的中央学校与地方学校
元代学校的发达及其原因
四 明代的学校制度
明代的中央学校
明代的地方学校
明代的特殊学校
明代学制的特点
明代学校之政治的效能
五 清代初中叶的学制
清代的中央学校
清代的地方学校
清代的特殊学校
现代编
一 新式学校的萌芽
现代学制产生的因素
实用中心之各种学校
留学制度的发创
二 新式学制的产生
本时期之三期划分
戊戌维新之学制一瞥
钦定学堂章程下之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下之学制
这一时期的其他兴革
改订学堂章程下之学制
三 民国新学制的颁布与修正
民国学制的产生与颁布
民国以后的学制修正
学校系统改革案的产生与颁布
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制定
四 国民党党治下的学校制度
党治下教育主张之演变
党治下学校内容之兴革
中国经学史研究五十年——《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后记

作者简介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主要是周予同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开设的中国经学史课程的讲义。内容主要是讲述经学史中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中的师承、流派、人物、著述、主要观点,以及经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研究中国经学史的重要入门书之一。

图书封面


 中国经学史讲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就是字好小。
  •     其实最后朱维铮先生的文章说得很清楚了,周予同先生后来因为原因在经学史研究上没什么新成果,此书也一样,读过其他一些周先生关于经学史的文章后,很难再从这个讲义里头读出什么想要的东西了
  •     绝对好书,周先生和朱先生都是大家,真正做学问的,十分佩服。
  •     好好说话是一种美德。
  •     基础知识梳理,很清晰.但不至奉为圭皋.
  •     对经学的学派,源流,师承介绍的十分清楚,适合入门。另列出的经学参考书也很实用。内另有周的 中国学校制度, 朱维铮的后记:即所谓外二种。
  •     觉得自己是在作死
  •     其实看的是电子版……
  •     很好看的書!物美價廉
  •     提纲挈领 极便初学
  •     脉络清晰,言简意赅。文中不时穿插对现代学人及其著作的评论。周予同的经学史叙事框架直到目前应该还未打破,包括他的史学史叙事。
  •     经学史专题部分
  •     还可以,倒是对附录的学校制度感兴趣。
  •     讲义,很口语化,现在除非是回忆录吧,不再会写出这种味道了。——“今文学派认为,刘歆是坏蛋”。
  •     很好的入门书。且讲义比著作读来直截简明,有很多犀利的评价。有些吃惊的是1964年的经学史课,并没受太多意识形态的干扰,课堂很充实。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整理者出版时删去了。
  •     精巧简洁,方便后学。。。
  •     我选的书,准没错。我总是选择大师的作品。
  •     有其见解。
  •     书非常好 很喜欢 喜欢 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