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的演变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理学的演变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802380219
作者:蒙培元
页数:377页

章节摘录

  南宋以后,中原沦丧,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人民负担沉重。朱熹作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从政近十年,在朝廷四十余日,他反对“和议”,主张收复中原,并主张实行改革以限制“豪强猾民”的土地兼并,减轻人民的负担,这说明他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后来,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强调“整顿纪纲”上,这固然说明他的政治态度多少有些变化,同时也说明封建统治的衰败,恢复统一的主张已难以实现。但他维护封建制度的立场并没有变,他虽有正视现实,主张改革的一面,同时又强调儒家思想的统治作用以缓和阶级矛盾。他的哲学思想就是这种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既适应了封建社会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同时又有实行改革以调整封建关系的一面;既是强化思想统治的精神工具,又是人类认识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总结。  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学派。它与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学派,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这是北宋以来学术思想活跃的继续,形成理学发展中的第二个高潮。南宋以后,朱熹哲学取得了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但在理学内部又开始了新的演变和分化。  朱熹的哲学体系,虽然是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但这并不是说,在这个体系中没有任何矛盾。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既要把各种不同倾向的哲学思想,经过改造,容纳在一个庞大体系之中,同时也就为自己提出了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完成了一个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和认识的根源,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简单地说,在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体系中有两个最基本的矛盾。一是理本体论同气化学说的矛盾,即唯心主义体系同唯物主义因素之间的矛盾;一是理本体论同心本体论的矛盾,即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同主观唯心论思想的矛盾。此外,方法和体系之间也有矛盾,最明显的是他的“格物穷理”说同“明明德”的根本目的之间的矛盾。就是说,在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着某些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有主观唯心论的思想。这些矛盾是朱熹本人无法解决的。这就决定了朱熹哲学必然要分化。  事实上,朱熹哲学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发展,继承这一思想的是理学的正统派,他们在理论上没有什么贡献。二是向心学主观唯心论发展,从南宋末年到明中期,这一派占了很大势力。

书籍目录

绪论  论理学形成三阶段第一章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一  朱熹哲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二  理气论及其矛盾 三  心性论及其矛盾 四  格物致知说及其矛盾 五  知行并进说及其矛盾 六  朱陆异同及其影响第二章  南宋末年理学的演变 一  陈淳 二  真德秀 三  魏了翁 四  黄震 五  文天祥第三章  元代时期理学的演变 一  许衡 二  吴澄 三  郑玉 四  刘因 五  许谦第四章  明代前期理学的演变和分化 一  薛碹 二  吴与弼第五章  明代中期理学向心学的转变 一  陈献章 二  湛若水第六章  明代中期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完成——王守仁 一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心本体论的完成 三  致良知说 四  知行合一说 五  王学的衰落第七章  明代中期理学向气学思想的转变 一  罗钦顺 二  王廷相第八章  明清之际理学总批判——王夫之 一  王夫之哲学的产生及其性质 二  唯物主义理气论 三  理欲统一的人性论 四  “格物穷理”的认识论 五  行先知后的知行说第九章  清代初中期理学批判的继续 一  颜元 二  戴震再版后记

作者简介

《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一反理学研究的传统观点,视北宋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理学为形成期,视南宋朱熹为理学体系的完成者,从朱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理学演变。全书着眼于朱熹理学体系的理论成就及其内在张力,分析其理论发展的走向,用事实论证理学的分化与演变无不与朱熹理学有内在联系。书中对其演变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具体论述,讨论到的一批理学人物,在我国理学研究的著作中是第一次出现的。正因为如此,《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是一部开创性的理学研究著作。

图书封面


 理学的演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理学 哲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