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给予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还原与给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32748112
作者:[法]让-吕克·马里翁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突破与拓展  第1节 两种解释与一项拓展  “一部突破性著作,ein Werk des Durchbruchs”——在《逻辑研究》第一版于1900-1901年问世之后13年,胡塞尔正是用这一席话向这部著作致意的。这种说法在溢美之词的下面几乎无法掩饰它的式微。就在同一年,胡塞尔出版了《观念》第一卷,如果他此时仍然向《逻辑研究》致意,那么,这恰恰是旅行者的致意方式,——从行将远去的船上向永远地留在身后的土地致意。在1913年,在正是由于突破才成为可能的东西面前,突破反而黯然失色;胡塞尔径直对此予以肯定:“一部突破性著作,因而它不是一个结尾,而是一个开端。”因此,这样一种悖谬性的论点一直主导着对《逻辑研究》的解释:对突破的认可仅仅是为了使它直接服务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开端;这种转换是一种有争议的偏差呢(像茵伽登及其弟子们所认为的那样)还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像胡塞尔本人所认为的那样),这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突破都只有在与它所尚未表达出来的东西相关联时才得到理解。

前言

  我们在这里将会展现其结果的这些研究,它们的目的在于将被给予性置于还原的中心,因而也就是置于现象学的中心。在这个意义上,这些研究保留了与更古老的著作的虽然间接然而无疑却是必然的关联,而这些著作,尽管不知道这一点,但却以此为前提。原则上说,这些研究应该使其他的进路成为可能,而这些进路恰恰着眼于对那种在没有存在的情况下随主体之后而来临的东西进行规定。  虽然这是一项独立的研究,可这项工作还是受惠于很多人。首先,请允许我对J·一F·库尔蒂纳(J.一F.Courtine)和D·弗兰克(D.Franck)表示特别的感谢,他们不仅通过他们的著作和比我的更好、历史更长的现象学实践帮助了我,而且通过声望卓著的巴黎胡塞尔档案馆(国家科研中心106协会)的活动帮助了我,——正是他们自1985年以来在巴黎高师恢复了这些活动;其次,请允许我向S·耶瑟林(Samuel Ijsseling)和R·贝尔内特(Rudolf Bernet)致意,他们在鲁汶胡塞尔档案馆的热忱接待对我的计划是个不小的认可;最后,请允许我对M·亨利(Michel Henry)说一句,他的忠诚的友谊及其堪称典范的哲学上的正直对我有多么大的支撑。

内容概要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1946年出生于法国,曾先后就学于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高师,现在索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
马里翁是当代法国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是法国现象学运动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也是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主要推动者。

书籍目录

前言
注释文献
引论:现象学本身
第一章 突破与拓展
第1节 两种解释与一项拓展
第2节 直观的诸领域
第3节 在场的完成
第4节 对含义不了解?
第5节 无直观的在场
第6节 被给予的明见性
第7节 作为问题的被给予性
第二章 存在者与现象
第1节 对存在论弃而不用
第2节 存在论的方法
第3节 “被还原”到当下客观性的“现象”
第4节 从不显现的现象到“存在的现象”
第5节 还原的两种含义
第6节 双重还原——“此在”
第7节 双重还原——虚无
第三章 本我与此在
第1节 笛卡尔在海德格尔道路上的形象
第2节 原初交锋的现象学主旨
第3节 第一个耽搁:未经规定的“我在”
第4节 第二个耽搁:世内存在者的持留性
第5节 “此在”作为对“本我”的“拆解”
第6节 “此在”作为对“本我”的确证
第7节 “本我”的重复性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或存在论差异
第1节 突破与差异:“存在与时间”
第2节 显现与延迟
第3节 出现与按语
第4节 最根本的不可思议之处
第5节 “存在问题”无法还原到“存在论差异”
第6节 存在问题作为发问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
第7节 通过“存在论差异”无法认清存在论
差异
第五章 存在与区域
第1节 存在论的可能性
第2节 作为“普遍的和真正的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3节 匿名的存在论概念
第4节 对象性的形式特征
第5节 第一个不足:根据普遍性
第6节 第二个不足:根据还原
第7节 在存在之外的“自我”
第六章 虚无与要求
第1节 通向“存在的现象”
第2节 “此在”之情绪
第3节 虚无作为存在之诠释学
第4节 最后的呼声——要求
第5节 深度无聊
第6节 第三个还原
第7节 在存在之外的“此”
结束语:被给予的诸形象

作者简介

自笛卡儿以降的近代西方哲学,以意识哲学占据主导地位。而海德格尔的横空出世,则让存在论几乎成为现代哲学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以德里达、勒维纳斯、H·亨利为代表的一批法国哲学家,不约而同地以现象学的方法踏上了超越存在论的道路。
马里翁以独特而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以及前者对后者在微观意义上的影响。通过严格的文本学考察,马里翁指出,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所做出的突破,被海德格尔正确地理解为“被给予性”。
然而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进行的还原的努力,却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的原因,恰在于海德格尔没有认识到“还原越多,给予越多”。

图书封面


 还原与给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方向红老师翻译马利翁的一本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     要吃透这本书真应该读第三遍。很有问题意识的著作。如果能理解作者的思路,就可以通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了。他们对对方的反驳都是正确的,但也可以说没有看到或理解让对方感到惊奇的东西。纵然胡塞尔误解了自己现象学方法的应用所向,但也这种误解却能开辟一条颠覆传统存在论的新视域,而且是有内容有规定的境域。海德格尔虽然拆解传统存在论,但基础存在论本身也是困难重重,自己都在存在与时间的结尾处质疑开头处的基本方法。简要言之,似乎无论是此在的存在论结构,还是经典的存在论差异,都不能确保通达存在的现象和意义的道路。甚至“此在”这个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张力。作者自己提出的呼声的还原很有见地。当深度无聊把此在从存在的召唤中解放出来,那么规定此在的不是存在,而是其他任何可能形式的“此”了。题外话:胡海维思想关系极微妙!!
  •     在研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成果中,还原与给予,马里翁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胡海德原点出发分析他们的思想变动过程,呈现出朴实公正的分析特征,可以一读。
  •     作者是法国第三代现象学者,论题也极富挑战性。
  •     马里翁,名气直上法国第三代现象学家,老师听过他一节课,天天marion!!!
  •     要求的优先颇为可疑,且第三个还原与海德格尔后期何异?
  •     什么时候才能见到 Levinas, Michel Henry, Hermann Schmitz 等人重要著作的中译本啊。
  •     精彩纷呈的思想之旅 论证过程错综复杂 最后又柳暗花明 非常喜欢马里翁
  •     “还原越多,给予越多!”
  •     : B089/7168
  •     Marion屌炸天 一读再读再再读
  •     比较重要的现象学研究资料
  •     从中了解现象学的发展思路
  •     自第四章以下,突然一氣呵成,一天讀完。不過Marion的個人創見到底有超出Levinas多少呢?
  •     可以这么说,马里翁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解读别有一番景象。读来颇为收益!
  •     译得很好,书也是当代现象学最顶尖的著作。
  •     看看
  •     请多读几遍。
  •     不觉得读懂了,名词越少的地方写的越好,找了英文版对照了一下,希腊的生存体验,拉丁语的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和后经院的民族语言独立和零零碎碎的现代经验的任意,再穿透某些翻译,技术上比较难,思想上的难度不太明显
  •     关注现象学,是因为中国古代的东西,有趣
  •     不知道精不精彩,还在期待中
  •     关于现象学的一本书,翻译质量很好。
  •     一个好法现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好,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能有助于我理解海德格尔。
  •     这本书翻译得不错,而且是第三代现象学家Marion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权威研究,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