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哲学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女性主义哲学指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301163320
作者:[英] 米兰拉·弗里克,詹妮弗·霍恩斯比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之后仍然能够存在下去难道不对吗?  我这里提出的论点意在表明,一旦我们去掉这种使得上述观点看上去似乎毫无问题的假想的情形,它所依赖的那种连续性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我们所能够作出的全部设想就是:被移植的人格能够将其经验放置在新的身体之内,并且能够仍然十分完整地将一些记忆断言为是它自己的记忆。我们不必假定更多的其他人格特征的连续性。在这里,心理上的连续性只是扮演着一条微弱的生命线的角色,它使得被移植的人能够对他们自己说“我知道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也知道我是什么”,并且仅仅只是去相信它。  人格同一性的理论家们一定会通过假设身体连续性和心理连续性之间虚假的对立从而认为这种最小程度的连续性足够支撑以下论断,即我们能够卓有成效地探究究竟是什么和生存相关。然而,在我看来,作为生存的一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心理连续性,其吸引力已经大大的减少。让我来进一步解释这一点。之前,我们假设当我的人格被移植到一个新的身体之中后,我的感觉会如同现在一样美好,能够继续我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能够如同我现在一样地坚定履行对未来的职责,能够拥有我现在所拥有的那些记忆和人格,能够保持与其他人的关系,对我来说,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生活更值得去过。现在,我们设想一种境况,在这种境况中,被移植者究竟像什么,很难说得清楚,而且在这种境况中,也许会引发那种堪称折磨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这种情形在威廉姆斯所建构的问题案例中尤为突出。我可能会失去许多记忆和人格特质,以至于我不大能够继续保持我自己的过去,而且也是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我对我目前是谁的理解和把握也将变得破碎不堪和令人困惑。我可能会失去爱,甚至失去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人们对我的承认,失去形成新的关系的能力。我可能无法再追求我的事业,或者无法再从这个新的自己开始,可能无法再对我目前所过的生活投入太多的感情。  我想,一些人格同一性的理论家们可能会坚持认为,只要在移植前的自我和移植后的自我之间仍存在哪怕是一丝的连续性,我们就有理由得出结论说他们是同一个人。最为空洞的“我”足以将自我结合在一起,并且足以支持那种将心理连续性和身体连续性分开的做法。  ……

前言

  本书作者接受了一项尤为紧迫的任务,被要求为整个哲学领域的女性主义争论,以及她们自己所做的贡献提供一个读本。我们感谢她们所有人,感谢她们提供了论文,感谢她们的灵活性,感谢她们一直以来所投入的热情和勇气。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希拉里·加斯金对此计划提供的帮助,还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克里斯·贾纳威建议把加布里特埃·蒙特(Gabriele Mnnter)的绘画作品作为本书的封面(编者按:中文译本没有使用原版封面)。  让本书更具影响的因素显然来自它的全部注释,以及在进一步阅读名单上出现的许多著作。当女性最初开始对于哲学做出独特的女性主义贡献时,她们的著作得不到来自惯常的制度结构的支持,而且通常也没有以文字印刷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女性在政治和实践方面的努力,女性主义开辟出自己进入学术领域的道路,、正是这些女性在知识和专业上的无畏精神使得多种如同本书一样的著作的问世成为可能。这本国际性合作的成果或许暗含着对我们两个人特有的、更具地方意义的影响。我们应当记住“英国妇女哲学学会”(UK Society for Women in Philosophy)的贡献,以及它的那些一直致力于奉献的核心成员。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米兰达•弗里克 伦敦大学希斯罗学院哲学讲师,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和社会哲学,著有Epistemic Injustice。
詹妮弗•霍恩斯比 伦敦大学博克贝克学院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等。著有Action, Simple Mindedness等。
译者简介
肖巍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及博士。 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北京出版社1999 年);《女性主义伦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译著主要有:《权威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伦理学要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合译),《论历史》(三联出版社 1991 年,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再版),《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再版)
宋建丽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 厦门大学哲学系任教。
马晓燕 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伦理学、女性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书籍目录

译序女性与哲学:倾听不同的故事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古代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希腊理性主义中的女性主义
第二章 精神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人格同一性问题
第三章 精神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反对物理主义
第四章 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
——以梅兰妮·克莱茵为例
第五章 语言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沟通话语行为
第六章 形而上学中的女性主义
——对本性的讨论
第七章 认识论中的女性主义
——排除和客体化
第八章 认识论中的女性主义
——非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
第九章 科学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澄清偶然性和强制性的意义
第十章 政治哲学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的差异
第十一章 伦理学中的女性主义
——自主性的概念
第十二章 伦理学中的女性主义
——道德证明
第十三章 哲学史中的女性主义
——对传统的汲取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均由处于女性主义学术前沿的哲学家完成,所涉的哲学史范围经由形而上学到科学哲学,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哲学课程中所普遍讲授的核心主题领域,并且不仅概括了相关的争论,也对这些争论做出贡献。他们一道证明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内在于哲学探索中的激进精神所具有的知识价值。本书将成为对女性主义在自己学科领域中的地位有兴趣的任何哲学专业的学生或教师的一本必读书。

图书封面


 女性主义哲学指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简介米兰达•弗里克 伦敦大学希斯罗学院哲学讲师,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和社会哲学,著有Epistemic Injustice。詹妮弗•霍恩斯比 伦敦大学博克贝克学院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等。著有Action, Simple Mindedness等。译者简介肖巍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及博士。 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北京出版社1999 年);《女性主义伦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译著主要有:《权威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伦理学要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合译),《论历史》(三联出版社 1991 年,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再版),《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再版)宋建丽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 厦门大学哲学系任教。马晓燕 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伦理学、女性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内容简介本书均由处于女性主义学术前沿的哲学家完成,所涉的哲学史范围经由形而上学到科学哲学,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哲学课程中所普遍讲授的核心主题领域,并且不仅概括了相关的争论,也对这些争论做出贡献。他们一道证明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内在于哲学探索中的激进精神所具有的知识价值。本书将成为对女性主义在自己学科领域中的地位有兴趣的任何哲学专业的学生或教师的一本必读书。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这翻译让我觉得我的母语非中文。
  •     有内涵有思想的一本书值得去看看
  •     翻译实在太太太烂,常常一句话里主谓宾都分不清楚。
  •     被拗口的翻译虐了...这书名貌似就翻的有点问题
  •     现在的我还是不能看懂额、、、
  •     看完這指南都找不著北了好麼。。
  •     隐约觉得我的学习水平要更上一层楼了
  •     frustrating 重读认识论部分,很有启发。
  •     文集收录的论文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诠释了女性主义哲学,不少论文很有创意。
  •     引用原文“无疑你很聪明,也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但为什么你在这些东西上浪费时间?”——这是对形而上学最恶毒的指证。
  •     坦白滴说,有一半没看懂
  •     以后买书以前一定要先看豆瓣评分…
  •     再次证明,翻译水平和学历程度不成正比,前面不忍直视,但从第七章开始就逐渐可以接受了。特别是认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哲学史的女性主义这几章。非党派的研究倾向是我比较赞同的。女性主义是要通过体验把真实的女性呈现出来,而不是通过女性主义视角过分强调身份来证明厌女传统。
  •     喜欢波伏娃的要看因为这个分析的不错
  •     意图是好的,就是结果有点儿呵呵
  •     早就买了该书的英文本,现在肖巍老师又将之译为中文;谁还未读,但很期待。希望不会失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