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名相》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密宗名相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8046259
作者:谈锡永
页数:279页

学佛的基础

《密宗名相》 华夏出版社 2008 谈锡永 实际写于1992年读这本书对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是读其他佛典的基础。本书分密宗和名相和佛家名相两部分,我重点读了佛家名相。名相,佛家经论中的专有名词。谈锡永建议读佛典的次第:1、先读论,后读经。经是佛说,论是解释经义,或发挥一宗的宗义。2、读论先读唯识家的论著,即所谓“有宗”,由“有宗”再入“空宗”,基础便稳。因为有宗所谈,是认识万法的现象,空宗所谈,则直探万法的本体。先知现象然后知本体,立足点便不会错。3、读经,建议先看净土五经,再看天台的论著,然后探讨华严宗,最后才看密宗。中道:能知不常不断,即是“中道”,中道不落于两边,不落于常边,亦不落于断边,因为一落于常边,便对事务或现象产生执着,一落于断边,便计人生虚无,产生悲观消极。无漏:即使在见道位上的菩萨,也只是证得清净本性而已。所谓证得,即是有这种体验,并不等于自己已完全清净。必唯至佛的层次,然后自心始全体清净,是渭“圆觉”,此时才能称为无漏。梁启超“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心所名数:遍行五心所:意、触、受、想、思。别境五心所:欲(欲望)、胜解(决定)、念(记忆)、三摩地(定)、慧(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善心八所:信、精进、惭(出世间法立场)、愧(世间法立场)、无贪、无瞋、无痴、轻安(入定的状态,身心远离粗重,适悦安乐)。烦恼六心所:贪(不舍得放弃顺境)、瞋(于逆境生怨恨心)、痴(无明,对正法正理不生明解)――(三不善根)、慢、疑、恶见。二十随烦恼心所:忿、恨、恼、覆(隐瞒自己的过失)、诳(欺诈)、谄、骄、害(对众生缺少同情心,时加逼损恼)、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心所(无所谓善恶):睡眠(入睡前的心理状态)、悔、寻(去思索,却未用智慧)、伺(去思索,却过分用心)。

使密教走向大众化的自觉的灵:因陀罗部底

佛教中金刚乘(无上瑜伽密法)的创始人为八世纪的因陀罗部底(自在慧王)(Indrabhuti)。“因陀罗部底” (Indrabhuti)的意思是帝释之福,或是帝释之力的意思,因为“因陀罗”就是帝释天的天王,也就是三十三天天主的名字,他以“因陀罗部底王”的名号为大众所熟知。他乐善好施,不断地将财富布施给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因陀罗部底是乌底衍那(Uddiyana)国王,相传在西藏初弘密法的莲花生为他的养子。因陀罗部底是使得密教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因而被称作“金刚乘之祖”。根据西藏的传说,佛陀曾经在乌底衍那向因陀罗部底王亲授金刚乘教。   现存的梵文本中,因陀罗部底的重要着作有收载于《成就法集》(Sadhan amala)的某些成就法以及《智慧成就》(Jnanasiddhi)。一般认为,因陀罗部底的著作率先对于金刚乘的主要教义作出概述,《智慧成就》中提出,修行者仅依五佛之五智(即:大日、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五禅那佛和大圆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所智、法界体性智五智)即可达到解脱之境。否则,即便结诵真言咒语、建造曼荼罗也是徒然。若依靠这五佛五智,即使食肉、事女色等,也可获得解脱。但这些智慧只有在金刚上师(Guru)的直接指导下才可获得。密宗行者应以此五智观自身及其他一切事物皆为空性,从而达到“即身成佛”的解脱之境。对于妇女,因陀罗部底主张修习者享用出身卑贱的女性,以获得“悉地(成就)”;严禁蔑视妇女,无论她多么低贱龌龊。一位妇女,不问何种出身,只要是金刚的持有者,就应受到崇拜。这一教说特别适用于出自贱民旃陀罗种姓之女子董比伽(Dombika)。因陀罗部底理论中的不少部分构成了晚期因陀罗部底密教教义的要旨,为日后因陀罗部底金刚乘各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因陀罗部底所在的乌底衍那国,不仅成为佛教金刚乘的四大圣地之一,也被称作佛教金刚乘的发祥地。   佛教密教是密乘法门的最高阶段,开始强调修气、脉、轮为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以亲证极乐极智之境界,从而使修习者悟得空性,解脱成佛,因而又称解脱道;还被称为内瑜伽最胜修法,无有超越其上者,故此还称为无上瑜伽。


 密宗名相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