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敬畏民意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11712288
作者:俞可平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人民政协与民主决策。我们通常说人民民主有四种形式,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说明人民主体现在国家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对于人民民主而言,尤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主选举主要解决权力的产生问题,即通过自由公正的选举,将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官员选拔出来,授予他们权力。民主决策主要解决权力的使用问题,即选举产生的官员不能为所欲为地使用其手中的权力,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设计看,民主选举主要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人民政协在民主选举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性授权。但对于民主决策,各级政协可以而且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应当改善政协委员的选拔和择优机制,加强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委员的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从而增强政协自身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应当考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使各级政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的合法渠道。人民政协与依法治国。民主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它虽然从未消失,但一直不曾是人类的理想政治制度。

内容概要

俞可平:男,1959年生,浙江诸暨人。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198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毕业,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治研究所主任,并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曾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校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

书籍目录

作者序
敬畏民意
1. 敬畏民意
2. 人民至上
3. 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
4. 人民政协与人民民主
5. 更加重视社会自治
6. 政改须抓住机遇
中国模式
7. 全球化与中国模式
8. 新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
9. 中国的治理变迁30年
10. 政府创新的经验与教训
11. 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
善治与合法性

编辑推荐

《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基本上涵盖了俞可平近年来对于中国社会政治领域改革的主要关切点。无论是对于民主法治进程的呼吁,或是对中国模式以及善治与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实际上都反映出中国改革已经行进到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改革能否继续前行的重要前提,就在于中国社会能否维持基本的改革共识。探索政治改革的合理路径,培育民主法治的基本共识,就是俞教授决定将近些年的通俗短文和访谈辑集出版的初衷。俞教授指出,之所以将《敬畏民意》作为《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的题目,就在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的利益应当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民意则是其执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础。《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集中关注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问题。主要论及的主要问题有:“民主法治的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中国政治改革的合理路径、全球化与中国模式、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治理与评理评估、善治与合法性、政府创新与制度变迁、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等等”。

作者简介

《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收录了俞可平教授最新发表的关于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的相关学术文章,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俞可平教授最新的学术观点,包括敬畏民意、中国模式、民主治理等几大主题。

图书封面


 敬畏民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天大地大,民意最大。民意是什么?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的利益应当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民意则是其执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础。“权为民所用”。党和国家的所有权力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是政府服务人民的工具。权力本身不应当是官员的目标,公民的利益才是权力所要实现的最终价值。要实现这种价值,就必须了解人民群众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痛恨什么。简言之,政府的政策必须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必须反映民众的心声,满足公民的需求。要使政府的政策体现民意,要用好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就需要一整套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制度。“权为民所赋”。党和国家的所有权力源于人民,都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人民应当就是拥有合法权益的公民。所谓民意,就是公民的意向。“权为民所赋”的基本前提,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应当是公民的民意代表。国家应当有一套公平公正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政府官员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成为广大公民的民意代表。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和罢免制度就是最重要的授权制度和限权制度。“权为民所有”。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掌握者。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条件下,民意只是工具;统治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在民主政治下,民意才成为价值,执政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只有民主政治,才能为自由、平等、人权等公民政治权利提供基本的制度环境。能否从制度上保证民意的向背成为执政者权力去留的决定性因素,是“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有”的试金石,也是民主政治的试金石。敬畏民意!这应当成为民主共和政治下所有官员的基本态度。人民至上!这应当是党和国家全部政策的根本原则。民意是钢铁长城,它可以坚强地捍卫人民的政权;民意是洪水潮流,它可以决开一切专制的裂口。然而,如果没有健全而合理的政治制度,民意就可能被阻挡,被遮盖,被扭曲,被滥用,被不适当地代表,有时甚至变得软弱无助。敬畏民意,就要崇尚法治,敬畏公民权利,敬畏法律制度,敬畏公众舆论,敬畏公共责任,敬畏社会评价。敬畏民意,首先就要倾听民意,通畅民意渠道,广开自由言路,虚心听取公众对政府的意见。敬畏民意,更要认真对待民意,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善于将公民的需求转变成政府的政策。简而言之,敬畏民意,就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摘自《南方周末》)作者:俞可平
  •     书评人:郝金刚   学者俞可平曾说:“敬畏民意,就要崇尚法治,法律要以民意为基础,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离开法治对待民意,就有导致民粹主义的危险;离开民意对待法治,则有导致精英主义的危险。”此言甚是。正义女神雕像是蒙着双眼,一手持宝剑,一手持天平。雕像的背后,刻有一句简洁的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司法为民,就应该强化这种精神,不为各种风险而动摇。敬畏民意,体现民意,遵循社会的价值观,就必须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公众意见至上。不必担忧独立行使司法权会与群众隔绝,在我国的政治和司法制度框架内,司法者与群众联系、社会影响司法工作的途径多元渠道畅通。例如,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人大以及政协等国家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互相配合和制约、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的参与、控辩双方的对抗意见、司法机关队伍、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及上述各方面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等,都有助于防止司法者脱离群众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躲进小楼成一统”封闭状态。  当前,司法中确实存在不公、不廉、能力不强、作风不正等问题,必须坚决纠正。但是,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能用背离宪法原则的方式。在我国的政治和法治环境下,司法者对案件独立做出裁断固然可能出错,但毕竟是个案性质,不会对社会普遍造成伤害,也容易纠正和救济。而如果司法权不能依法独立行使,则伤害了法律制度,错误就带有根本性和广泛性,纠正起来成本极高。放弃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是保证司法公正的良方,近日媒体报道,台湾近期对以杀人罪判处死刑的江国庆予以平反,错案原因就有当时顾虑民意的因素,媒体人介绍:“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希望凶手迅速伏法”,境内外此类案例甚多。可见,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既违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宪法原则,也不能实现民意。司法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公众福祉,在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中本应发挥重要作用,万不可因思虑不周出现失职,产生制造乱象和社会矛盾的副作用。  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司法独立裁决的权力,司法者应毫不动摇地坚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司法权威。对群众意见,应视为是鞭策工作的动力,积极学习,借助其中真知灼见拓宽眼界、打开思路,丰富司法经验与智慧,发现司法弊端,提高理性、文明的司法能力和规范、公正的司法质量,实现赋予法律以生命的民意。  人民法院报
  •     俞可平的《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是一本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启蒙的书。该书作者强调,民意是执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础。这个观点更加接近政治的实质,权力来自人民授予,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泛的政治口号,而是公共权力的根本价值追求。清末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曾为打破君主专制制度和树立民主观念而呐喊。梁启超说:“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从宪政意义上讲,建立民主政治,就是公权力最大程度接近民意的努力。毛泽东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民主政治就是以民意为核心,对国家实施民主治理。法治之所以优于一人之治,是因为无论立法,还是执法和司法,都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敬畏民意是一种政治理性,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在“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强调敬畏民意,未尝不是一种政治进步。防止权力滥用,不仅要靠权力制约,更要靠执政者的善政和自律。公权力要赢得公众的认同,就首先要认同民意、善待民意。该书作者说:“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这种描述,实质上是把民意当成执政的基础和根本。民意不仅影响政治实践的成效,而且也决定政治实践的成败。敬畏民意,是对执政者的一种提醒,也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忠告。任何政权的衰落,都来自对民意的漠视。民意是政治话语权的实质掌握者。从尊重民意到敬畏民意,不仅是政治口号的转变,也体现了执政理念的提升。政治设计和政治制度安排,要以民意为出发点。执政者对民意的敬畏,既是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敬畏民意,实质上就是敬畏权力,唯有敬畏民意,执政者才会谨慎用权,防止权力滥用。    敬畏民意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该书认为,在民本政治下,民意只是工具,统治者重视民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在民主政治下,民意才成为价值。民意不是抽象的,民意是人民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反映。国家权力植根于公民权利,这就要求执政者把敬畏民意体现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维护上,小心翼翼地对待公民权利,防止与民争利,防止成为公民权利的对立面。敬畏民意,要求公权力必须克服任性和偏好,通过吸取民意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敬畏民意不仅是一种政治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用民意来衡量决策是否正确,才能减少公共决策造成社会震荡的风险。对待民意不能搞实用主义。敬畏民意是一种价值追求,不是权宜之计。民意并不等同于真理。但是,民意是通往真理的必然途径。因此,敬畏民意是一种程序理性。没有经过民意质疑和考量的决策,是没有生命力的。成熟的党政领导干部,会有足够的耐心,去沟通民意。牺牲民意的代价,必然是消耗执政的民意基础。这种损耗积累下来,就会形成强大的破坏力。执政者如果真正把人民满意、答应、高兴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一种真正的清醒。执政者最大的资源是民意,执政者最大的成就是赢得民意。如果把民意排除在政治之外,最终的结果不是人民群众成为局外人,而是执政者成为局外人。敬畏民意的执政者,是最明智的执政者。执政者与公民的和谐度、信任度,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畏民意,体现了执政者的理性和自信。任何权力的运行都离不开民意的检验和考验。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失败者,大多是躲避民意、戏弄民意的人。在政治运作中,民意在场与否,至关重要。没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权力结构就会产生内在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断裂。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建立在充分吸收民意基础上的。民意不是政治的补充,而是政治本身。公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公权力运行的过程就是与民意沟通对话。这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关键是要把沟通民意当做一种工作常态。该书作者说:“敬畏民意,就要敬畏公民权利,敬畏法律制度,敬畏公众舆论,敬畏公共责任,敬畏社会评价。”民意不是一堆意见、一些情绪,而是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障,通过舆论来监督。在社会分层、利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对于不同社会主体利益的整合,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遵循法律途径,将民意体现在秩序和正义中。    政府的力量,最终依靠的是说服民众而不是强迫民众。善待民意,是基本的政治伦理。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冲突,不仅仅是利益冲突,也极易转化为“官民冲突”。由人民内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将矛头指向政府的不作为或乱作为。民意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符号,它体现在具体的政治活动和公共生活中。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限制权力,只有限制权力的扩张和滥用,才能给民意表达的空间。敬畏民意不是单个人的德政,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该书认为,离开法治对待民意,就有民粹主义的危险;离开民意对待法治,则有导致精英主义的危险。对于民意,既要认真对待,又要科学分析。民意更多地体现在听证、信访、民意调查、协商对话、绩效评估等工作机制中,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舆情等同于民意,应防止“多数人”的话语暴力。民主是一种累积的过程。该书倡导“增量民主”,意在强调在政治实践中,不断畅通和扩大民意沟通的渠道,将民主价值贯穿于政治发展的全过程。    敬畏民意,体现了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良好的政府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手中权力,既要积极争取公民的自愿合作,按照民主评价不断纠正错误,又要将公民幸福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该书作者说:“政府没有为公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客观条件,是一种重大失职。但试图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实现公民的幸福,或者试图替代公民去实现公民的幸福,则是相当危险的。”政府权力的膨胀,必然带来对公民权利的戕害和对公共生活的干预。政府只有远离追求金钱和权力的轨道,沿着敬畏民意、尊重民意、顺应民意的轨道运行,才能避免合法性危机。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
  •     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拜托了以往的章节编排体系,而是以笔者多次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做的讲话演讲为主体,特色鲜明,时代感强。我极为喜欢!
  •     学者型官员的作品,值得一读。
  •     【敬畏民意】有良知的学者,才能有这样的情怀和见解。在现在改革情势不明朗的环境下,更需要有良知的学者发出有力的声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政治学者俞可平的这本新书,集纳了最近几年他对中国民主治理和政治改革的最新思考。有人在思考,却总有人在发笑,有人在忧心自保。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看起来还行,不过主要是理论而已
  •     我帮领导买的,不知领导满不满意。
  •     俞可平学术著作,
  •     书的封皮不怎么好,太硬了,很容易折破
  •     很不错,是自己想要的书!
  •     文章有深度,值得研读。
  •     适合自己的专业
  •     书不错,不过与我想象的内容有点差别,呵呵
  •     政治类书籍,有一定的专业性
  •     真正品味生活,潇洒快乐的活在当下,推荐!
  •     在炎黄春秋上看见的这本书,俞可平的,没什么说的,好评
  •     想找一本政治学家写的书,找来找去找到这本。俞可平教授好像也是很有名气的,不过,通篇读下来,收获很少,简直是催眠之书,观点没有立意以为高,当然这不算缺点,所有的文章读起来跟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实在是“太正确”了!
  •     书的质量还很好,还没有看。
  •     之前看过《中国未来30年》看到了俞教授的文章,非常钦佩俞教授对时政的看法,直言不讳的风格让我对他的文章充满敬意和震撼!!!
  •     俞可平先生的书很赞
  •     应该是好书,有空一定看,书已经买来收藏了
  •     俞可平的新作,一定要读的。
  •     书的内容很好,质量不错!货到付款,送的也快!
  •     送货快,是正版,性价比高
  •     这是本残次品,封面都坏了。。。。内容什么的,是因为我知道它好才买的,谈不上体会。就是质量不好。。。
  •     要了解中国的治理概念,此书必读。
  •     当当图书品种很齐全,优惠活动再多些就更好了!
  •     未来方向
  •     我是尊奉俞可平教授为恩师的,对我帮助、影响很大。读了俞可平教授的书,你会对中国的改革事业更有信心。当然,这种信心需要我们的行动,需要在实践中去推进。
  •     不错的书,很有可看性
  •     从善政走向善治
  •     拼单免运费代购的,同学说不好
  •     内容深刻,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送人的,参考
  •     作者俞可平教授以《民主是个好东西》而广为海内外熟悉,这本书是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探讨中国治理的问题。他在书中认为民主政治是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敬畏民意”,而这应该是民主共和政治条件下所有官员的基本态度,人民至上应该是国家建立政策的根本原则。
  •     格式化
  •     是奔着俞教授的名头买的,但没有看《民主是个好东西》时的激动心情了。这本书是近年来俞教授发表文章的集子,虽有些思想,但没有新的思想。
  •     俞可平:我从来不认为贪官天性就坏。有些位置上,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例如第一把手,很容易导致腐败。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因为贪官天性就坏,不认为是我们的民族本性好贪,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制度环境使然。。。。。。。。。绝大多数反贪的官方表述都将贪污归咎于个人私德败坏,从而将公众与公权力的矛盾,转移为公众与作为个人存在的,因个人原因而堕落的官员的矛盾。仿佛公权力本身也是这些腐败官员的受害者。这种偷换概念转移焦点的反贪,实际上是避重就轻,维护贪腐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
  •     民主是个好东西,白由,平等
  •     社会治理是一个永远的课题,俞老师的分析角度独特,有启发性。
  •     民主政治
  •     帮老公买的,他说很不错。
  •     其实斯巴达后高层已经表明了他们要走什么路,也就是俞这种没啥可失去的人还在一厢情愿。
  •     内容一般,蜻蜓点水
  •     没看呢,应该还好
  •     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     啦啦啦
  •     书中内容大多是已发表过的论文,新论不多。
  •     作者的思想有深度
  •     亲近民意的好书
  •     书以改革开放为脉络,回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作者以敏锐的目光看待我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发挥党、政协、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在理性看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意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使中国的社会发展滞后。
    作者对民主有深刻的认识,正如作者所说,“离开民主去谈论自由、平等、人权,就像离开市场经济去谈论自由贸易一样不得要领。”很欣赏作者对于“民主政治”这一良方的见解,并非一味的推崇外国,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善治”“社会自治”“官民共治”等民主概念,是对中国民主发展的深刻认识。
    这本书不厚,内容页不多,很快就读完了,整体而言,作者以前瞻性的目光审视中国近日的民主制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态度,读后有所收获。但我感觉,书作为专业教科书而言欠缺深度,作为大众普及读物而言,趣味不足,观点是好的观点,作为出版物而言我觉得并不成功。
  •     敬畏民意,不错的书名,也是非常重要的命题。民意大如天,民意不可违……
  •     给单位买的,总体不错。
  •     名字好听,内容徒有虚名。
  •     三本书都不错
  •     有关中国最热政治问题的思考:中国模式,全球化,民主,治理,合法性。
  •     敬畏民意
  •     值得学习和思考。
  •     用明晰易懂的语言阐述政治的逻辑,揭示中国政治的脉络。能够一口气读下来的政治普及读物。适合领导干部、研究人员和对政治感兴趣的人。
  •     大家还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     贴合国情,言之有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