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的理路》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自由民主的理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488787
作者:江宜桦
页数:349页

随读随录

大陆版序中:1.与私有财产有关的罪恶其实不在私有财产本身,而在于如何获得私有财产及使用私有财产。2.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十分复杂,无法以孰先孰后,孰高孰下的方式描述。个体生活于群体之中,由群体所共同形成的文化获得一定程度的滋养,并形成了自我人格认同的基础。但是群体提供了这个文化基础,并不表示因此可以限制个体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群己关系的规范上,我相信“设身处地,开明自利”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则。

当我们谈论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好像总有真假愤青喜欢把“不自由,毋宁死”挂在嘴边,此话源于苏格兰裔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维吉尼亚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我其实很少思考当下的自由or束缚压迫的问题,自然对这句话也毫无感觉,只当是那些愤青们标榜为自由主义者的“革命口号”,说不定是伪愤青呢,说不定根本不懂什么是自由主义呢(¬_¬)可想而知,“自由主义”作为一个如此传统历史悠久的价值理念,自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所以呼唤自由”直线条这般简单。江宜桦先生形容它是一个远看清楚,近看模糊的一大团思想与信念。所谓过去自由主义的大传统,指的是洛克、孟德斯鸠、康德、康士坦、托克维尔、密尔等思想家的学说所交织而成的思想遗产。启蒙运动相当深刻得决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体质。但是它虽然形塑了自由主义的基本面貌,但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由主义因时代得不同而调整过其信念,或是以崭新的方式重新诠释。所以说,现代西方人继承的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而许多自由主义。首先,在文化与国别下的自由主义就有明显的区分。以英/法自由主义为例,着眼的士“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或“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之差别。同时,在英美传统VS欧陆传统中,还存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的对比。20世纪的自由主义家不再在文化或国别上讨论自由主义,而是开始了政治自由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分道扬镳。于是便有了新自由主义,放任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等这些不同自由主义立场。[洛克——西方自由主义之父]洛克最脍炙人口的主张是他对人类所享自然权利的坚持,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完全自由,完全平等的状态。自然状态之所以能够如此和平安详,主要是因为“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自从洛克提出天赋人权概念之后,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信念就开始形成。其后无论是美国《独立宣言》所标榜的“人人生具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喊出的“人人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抵抗压迫的权利”,都是洛克自然权利概念的回响。不过,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之交的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主张人类的身体与生命完全归于自己所有,因此即使一个人想要自杀,卖淫或是卖器官也都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干涉他的行为。这个主义听起来十分“自由主义”——因为我们普遍认为自由主义就是“只要没伤害到他人,自己可以做所有想做的事”。[PS:记得我小时候和我娘吵架还经常理直气壮得说这句话(¬_¬)]但是洛克从来不这样理解人的生命与自由。对他来讲,生命是上帝所赋予的,上帝希望人类善自保存,因为自杀弃世或自鬻为奴都不是权利的正当行使。[康士坦论自由、平等与民主政治]康士坦对自由观念演变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古代自由”与“现代自由”的对比。所谓“古代自由”即“政治的自由”,指人们可以集体直接得行使主权,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可以监督追究官员的行为和责任。而现代人的自由则是指一个民主国家公民所能享有的种种权利,每个人可以处分个人财产,追求个人幸福,自由处理私人事务而不受干扰。由于这些权利与近代市民社会的形成息息相关,康士坦也称之为“市民的自由”。两者似乎互不兼容又互补。在他个人显然是对政治自由怀有更多期待,他说:“我们的命运不能只是追求幸福而已,而是要个人发展。政治自由是上天所赋予我们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托克维尔式自由主义]他强调民情风尚有助于一国民主制度的运转。而民情中以宗教信仰为大宗。托克维尔认为“又信仰才是人的常态,没有信仰只是偶然的现象”。他再三强调宗教信仰的重要,但并未明指究竟何种宗教才能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他认为:“对于社会来说,最重要不是全体公民信奉什么教派,而是全体公民信奉宗教。”[两个密尔?功效or自由]将密尔的思想一分为二,或是分离出密尔两个不同的面向,即“多元主义的密尔”和“功效主义的密尔”。“自由原则”所要求的是一个消极有限的政府,而“功效原则”则预设了一个积极有为的民治政府。密尔对后一种政府形式的肯定,证明他最终还是比较坚持“功效原则”“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可以随心所欲”/“任何人的行为,仅涉及他人的部分才需向社会负责”这样的态度简直是自由主义的精髓。在密尔本人看来,自由是不是必然带来进步或繁荣,已不是考虑的关键。主张个体性的充分发挥与特异行为的发展,便是密尔极端重视的。[当代西方——放任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放任自由主义又称为“古典自由主义”或是“经济自由主义”,最强调保障个人权利,缩减政府功能。在当代放任自由主义阵营中,有两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即哈耶克与诺齐克。两人分别提出的“自发性秩序”与“非模式化分配”,显而易见,与此相对的便是“做成的秩序”与“模式化分配”,哈耶克并不是说,凡是做成的秩序都不好,问题是哈耶克认为整个社会本身基本上是一种长成的秩序,就像大自然的结晶石或生物有机体,因此不宜以人为创制的法律或政策期待社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如社会正义等。而新自由主义又接近于“社会民主主义”或“福利主义”,但是它比放任自由主义更在意“每个人”都应享有同样的自由。但是它更重视平等。新自由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因素,认为只有当穷人和其他弱势群体都能摆脱不平等地位所造成的限制,大家才能真正获得“平等的关怀与尊重”。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使穷人的身体健康获得照顾.至于汉娜·阿伦特谈论政治参与,政治判断理论与现代审议式民主及迈克尔·沃尔泽谈自由民主社会的国家认同,与自由主义关系不大。算是读的第一本自由主义发展脉络梳理性的书,在网上搜到一份自由主义书单,顿悟反而读了不少本非自由主义的反面教材,比如《利维坦》,《1984》…摩拳擦掌的,有兴趣继续挖掘呀!(>_<)~~每个人都是自由主义者,每个自由主义者又各不相同。当我们谈论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原谅我最近用这个句式上瘾。只谈自由不谈民主,民主留到写《民主新论》的时候再谈吧(>_>)哪个大学ps 鲐眯

对于普通人来说确是好书

基本介绍了自由主义发展的历程还有各种分支什么的,非常有价值。看完了之后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对于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有多么的直白和浅薄。比如自由和民主实际上并不是一体,而且还有一些比较矛盾的地方。比如对于经济发展,到底是保有完全的私有财产还是政府应该干预来促成社会平等。于此相关的还有政府对于社会福利和社会道德的干预。说到民主,并不是一人一票就叫民主。民主要保证基本的准则不被破坏,不管做出破坏的是集权统治者还是多数人的投票决定,后者可以说是多数人的暴力。另外,民主和自由并不是相一致。很可能会有民主而又不自由的国家。最后还说到了台湾民主的进程。基本来说,没有前面的内容对我的震撼要大。

中国人写的一本有关自由民主的好书

这是我看过的中国人写的有关自由民主的最好的一本书。对自由与民主的许多概念进行了辨析,可以帮助许多人清除对自由民主的错误理解。

补 不同版本的遗漏

P17那么,自由主义在台湾又是如何呢? 台湾自由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十分迂回迟缓的。暂时撇开日据时代零星的自由民主运动不谈,从1949 年以来,自由主义在这块土地上的成长就不是很顺利。早期胡适与雷震从中国大陆带来了若干自由主义的火种,混杂着反共救国的口号, 在国民党的默许下建立了一个滩头堡。但是《自由中国》一旦触及宪政民主的问题,就与执政当局发生冲突,最后更由于反对蒋介石三连任及计划组党而遭镇压瓦解。《自由中国》之后有《文星》,《文星》之后有《大学杂志》,都是所谓文人自由主义的传统。等到知识分子办杂志的传统中断,自由主义的主力就转移到党外政论杂志,以及时而与改革力量呼应的《中国论坛》。1990 年代以后,自由派的力量集结到“澄社”,但是号称要推广自由主义理念的则是“殷海光基金会”。从外表看来,自由主义在台湾的传承似乎不绝如缕,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个过程中穿插着雷震事件、台大哲学系事件、美丽岛事件等绝裂性的政治压迫, 以及始终弥漫不去的白色恐怖气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反省台湾的自由主义运动史,我们不能不同意瞿海源与南方朔在一次对谈中所发表的感想:“台湾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严格定义下的自由主义,勉强只能用‘自由派’来界说”。“台湾现在最需要的是真正把西方自由主义的土壤丰富起来。……让源自西方丰富的自由主义土壤在台湾厚实起来,能够生长出强壮的枝干,以后在上面生长出什么都可以”(瞿海源等,1993)。我想这两位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并无意菲薄前此四十年来本土知识分子的努力,但是他们之所以如此感叹,实在是我们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认识太少了。当雷震与殷海光冒着生命危险攻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独裁时,其道德勇气或者出自传统儒者的士气,或者来自科学方法的信心。当党外杂志与《中国论坛》的自由派学者要求宪政改革时,其论证资源是直接取自现实政治社会之种种问题。台湾自由主义运动缺乏的不只是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历史反省,而且也缺乏对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深入了解。前者之阙如使本土的知识分子不容易看清楚自己这一代努力的意义与前人的联结,后者的匮乏则使批判的力量散漫即兴,无法转化为进一步开拓人与社会视野的论述。台湾自由主义无法生根茁壮,多少也解释了近几年来修宪过程的盲目、任性、与没有原则。自由主义对台湾社会发展,其重要性是毫无疑义的。尽管目前学界各自引介许多不同的西方思潮,甚至不约而同地攻击起自由主义,但只要基本人权仍未受到尊重、宪政改革仍令知识分子失望、社会病象的责任仍在政治人物之间推来推去,我们就不可能完全放弃自由主义在台湾未竟的志业。在台湾的政治学界里,我们期盼看到更多人投入这个哲学传统的研究、反省、转化与运用。这容或不是一人两人或一代两代的努力可以看出成效,可是只有持续做下去,我们才能改变目前思想资源匮乏的局面。第二章P18 第一自然段被删几乎所有讨论民主政治的书籍都会在一开头就强调: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自称为民主国家。他们的意思是说,即使一个实质上专断独裁、或由军人把持政权的国家,也都愿意(或必须)在名义上号称民主。民主政治能够获得如此普遍的肯定,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成就。但很不幸“民主政治”一词也是涵义最不清楚的政治概念。当美国、中国、科威特、印度尼西亚、刚果等都可以自诩为民主国家时,民主政治事实上也成了毫无指涉作用的概念。有些研究民主政治的专家告诉我们“民主”总共有几百几十种不同定义,这个说法只会让我们更觉得泄气, 因为就算几百种定义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十几种定义,我们心里也明白每个人所讲的民主可能南辕北辙。

《自由民主的理路》思辨与求变

8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与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民主国家或社会,其诞生与发展,在理论与实际问题上,始终处在暴力、革命、改革、自由等力量交错的环境中。英、法、美三国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the bourgeois-democratic revolution)率皆有赖于贵族、地主、商人的历史性联盟,向上,以暴力从专制的王权或统治阶层争取自由,向下,以武力、法治与教化来驯服农民、纪律化工作,俾以建构、维持一种足以支持资本主义市场与生产的社会秩序。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观之,在这个历史时期开出的西欧与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之路,其他国家与地区,之前似乎不见先例,之后亦甚难成功地追随、复制。而就这些国家本身来看,亦是问题重重。在思想上,启蒙思潮(the Enlightment)哺育、启发、鼓舞了自由主义,然而,英法美启蒙思潮本身,始终存在着一个两难或一种张力。一方面,它设定人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原则,理性、包容、人道(亦包括对人之激情[the passion]的承认)、自由、幸福成为新的、不容折扣的价值,另一方面,经由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人们意识到,人除了天赋的慷慨与合群外,亦被赋予追求自利远胜于他利、众利的另一天性。人们对此问题的争论,始终不休,但他们大抵相信经由理性的适当运用,端正合宜的社会是可以出现的。当这样的理论产生后,政治秩序的安排源自社会契约的神圣性或必然性的见解,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质疑。启蒙思想家认为,当下的政治安排,毋宁是起源于众利或社会的必然性。随着商业、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家还看到,社会分工固然增进了社会的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新的异化、不平等。亚当·斯密和弗格森对此皆有深刻的体悟,在解决问题上,他们清楚地区分了客观(o bjectivity)与中立(neutrality),希望找出政治秩序下的社会安排(arrangement)之秩序,运用人的选择与行动去“改进”社会的弊端。斯密的门徒边沁对于市场可能带来的邪恶、不善,更敏感于其师,他主张增强国家的功能,以处理社会秩序的问题。运用国家的机器与机制来变革社会制度,势将赋予国家更大的权力来解决社会无知与既得利益的难题,而启蒙思潮所特重视的自由价值,自将受到国家各种严峻的威胁。到了19世纪末叶,人们逐渐了解到,启蒙所珍惜、坚持的价值,正面临着各种相反或反对力量的阻碍、贸易战争、国际冲突、人性的贪婪与征伐、专制主义的顽强与盛行,以及统治阶级及其巨大的既得利益。这些力量,有些来自启蒙思潮的外部,有些则来自按照(片面)启蒙原则、理念所产生的力量(不论是可预期的或意想不到的)。除了这种实际的问题外,理论上,启蒙心态的人们亦面临另一种难处:各种不同的社会安排之形式,其歧异性、多样性正适以毁损启蒙思想所立基的普遍自然律原则。20世纪里,受启蒙思潮影响极深的自由主义(者),自然得继承来自启蒙内部的两难或紧张,亦得应付来自外部反启蒙力量的挑战。20世纪特别是西方的政治思想,正是面对着这些历史性的难题与危机,展开它的思辨与求变。自由主义的历史与发展很独特:它迄今存在不过200多年而已;成功地实行此一价值与制度的国家,在20世纪初时,为数亦不多;然而,它竟能自信地宣称道,它所揭示的各种理念,代表着普世的、终极的、前所未有的、无可超越的价值。换言之,自由主义民主是在很特殊的历史时空中出现、发展,但不到百年,它却将全球卷引到一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置身事外的国际体系中,世人在此体系中,为寻求支持、反对或超越它的价值而生而战;此一幕剧,自今视之,仍将盛演多时,此点无人能否认,但是戏幕何时而落?是否有剧本可恃而演出?或是否按着即兴的“剧本”而行进?甚或究竟有无导演指挥着它的演出?世人如今似已无较肯定的答案了,或各有各的答案了!在上述处境中,20世纪下半叶的人们,努力地面对与求解此一实际上的、理论上的难题。江宜桦教授此书,便是生长在此一处境并针对它而发的创作与结果。江教授是以什么立场来思索这些问题?又以什么样的观点来评论自由主义之今与昔?又给予什么样的思想来思考自由主义的未来?评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最好回顾哈贝马斯与福柯的观点,他们分别代表两个互相对立的思潮。20世纪末叶,西方自由民主的社会,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人们争辩着政治契机的问题,并且重新思考启蒙思想的立基、目标与实践诸议题。哈贝马斯坚信,启蒙的大业未成待成,其进步的、解放的目标仍值得全力以赴,如能实现、释放现代性尚未圆实的潜能,那么普世的目标(如自由、解放、自主等),将非梦境。哈贝马斯的方法是为民主的言行寻求与维持一公共的空间,公民在其间经由沟通理性的实践,最终可以获致一致交感的同意。福柯视此为神话,斥之为谰言。福柯指出,启蒙的概念范畴与政治语言,隐藏着、包含着精心设计的宰制形式,因为它们是经由排他的、镇压的、征服的言行而召出的邪术魔法。至于权力,它只是一种游戏的策略,无所不在,又永无休止地重复宰制的竞赛。福柯不相信沟通所获致的知识,可用来限制权力,因为知识与权力本质上是无望地纠结在相互构成、相互渗透的关系中的。此外,就福柯观之,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中,显然还有重大的盲点、缺陷,那就是:他既未曾亦未能发问,是哪类人、哪种自我的形式被民主的论述授予权力,图以特权,亦失察于找出哪些自我被民主的常态所消音、夺势和削权。总之,哈贝马斯与福柯的两极立场与辩论,一方面丰富了、提升了我们对自由民主的理解,但另一方面却同时增强了自由民主已有的两难或窘境。菊花原上景,行人去路长,《自由民主的理路》一书立论的主旨,就是针对上述两难或窘境而发。作者两间并不选边而行,也不施以强制“和事”手段,或诉诸天真折衷的方法来调合;在把握与承认自由民主基本的优劣短长诸面向后,他试图寻求更多的空间与内涵给自由主义,更多的契机予旧形式以最新的组合。作者所采用的方法简捷明快:将两间的对立,视作一种紧张关系,而非两极化敌我矛盾,然后在此紧张关系上,思索、寻求自由主义有望可行的新路、出路。当作者对西方自由民主的处境进行分析时,他并未采取主流政治学(p olitical science)的途径:或对资料收集、排比,予以归纳的经验结论,或对抽象的概念、范畴,采取精致推论的形式主义;同时,他理解区分“客观”与“中立”的重要性,因而在政治与伦理上,他既不倒向彻底的相对主义、中立立场,也斥责道德的绝对主义。作者认为,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方式,异代(历史上)不同,异地(不同型态的社会间)分歧,异民(不同的人群间)多样。然而,不论差异如何,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道德、自由、理性三者间,始终有一种重返再发的关系。在作者的著作中,自由是这样界定出的:经由理性的分析,找出当下社会中阻碍人们实现目标、价值的因素;人们在其中实现自由潜能时所受的限制,端视在该社会中所获致的理性的水平而定,此水平构成了道德责任的先决条件、状况——确定不了该道德责任的承担范围,自由将是无意义的。在社会演进中,上述自由和理性的形式,是否随着不同演进的时代而提高、完善,作者并不诉诸任何形式的决定论、目的论;自由民主在人类社会演进,文明或沉沦、进步抑倒退、扬善或长恶,其决定与运命,尚待于人的选择与行动。如此一来,作者削弱了任何普世自然法则的有效性、适用性,但同时却增强人的行动、选择在社会演进中的角色。就这点言之,他毋宁是亲近于18世纪、19世纪的哲学家,而疏远于19世纪、20世纪的社会科学家。从上述的立场与观点来反省19、20世纪的自由主义,作者批判当前主流自由主义的学说主张;质疑它们强调政治与道德分离的合理性;诘难它们采取保持国家中立性而不过问人民德性生活的适当性。对此,他既向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托克维尔、密尔寻求思想资源,也在具体行动的补救上,直指向汉娜·阿伦特与麦可·瓦瑟。作者在这个议题上的反思与理论上,既是本书最有原创性的部分,也是作者一家之言的蓝图或企图,读者尤其得细读再思有关阿伦特两章的论述。在思索寻找(后)现代自由主义的“出路”时,作者如同上述古典自由主义者,谨慎地理解到区分与调和普遍(the general)与特殊(the unique)的必要,也洞见分野出“政治的”与“公共的”领域的重要,然后,再试图找出人类事务中行动与选择的限制与范围何在,阿伦特与作者各自皆给予“政治的”(the political)概念的定义与意义,然而,关于人类事务中,什么是已由历史的或其他的抑制因素所决定,什么是可由行动者本身来完成,阿伦特似乎未见区分两者的重要性,而作者则似引而待发。读者于此不可不辨。(录入:钟婷)作者: 王远义 来源:南方周末

笔记ing

第一章P7 L2 沃特金斯与夏皮罗以苏格拉底为西方自由主义之始祖,其理由是苏格拉底一生秉承理性主义之怀疑精神,不断反省批判未经检验的概念与信仰,最后以身殉道,成为捍卫个人思想自由免于侵犯之典范(Watkins,1967;Schapiro,1958)L23 以自由主义而言,“理性、怀疑、抗拒权威”固然不失为某种与自由主义有关联的精神气质……可是这些片段的关联并不足以预见后世自由主义论述的全貌。他们与其说具备了现代自由主义的精神,不如说还是处在古代政治社会的格局,既无政教分离的意识,也无市民社会的了解,实在离自由主义还远。P8 就18C自由主义在西方的萌现与成现来看,启蒙运动确实相当深刻地决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体质。文献上记载自由主义一词的出现是在19C初期,1812西班牙自由党(Schapiro,1958:9;Gray,1986:ix)P9 约翰密尔 自由主义传统的基本特点:个人主义 平等主义 普遍主义 改良主义。大卫斯匹兹:尊崇自由超过其他价值,甚至超过平等和正义 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上的积极角色;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不要相信权威;要宽容;坚信民主政治;尊重真理和理性;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勿耻于妥协;保持批判精神(Spitz,1982:213~215)P17 大陆和台湾的版本不大一样,补在豆瓣书评上了。胡适大家。第二章 民主政治的意义分析字源P20 柏里克利斯(Pericle):我们的政体名符其实为民主政体,因为统治权属于大多数人而非属于少数人。在私人争端中,我们的法律保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然而个人的优秀德性,并不因此遭到抹杀。当一个公民的某项才能特别杰出,他将被优先考虑担任公职。这并非特权,而是美德的报酬。贫穷亦不构成阻碍,一个人不论其地位如何卑微,总能奉献其一己之力于国家。……雅典的公民并不因私人事业而忽视公共事务,因为连我们的商人对政治都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只有我们雅典人视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为无用之人,虽然他们并非有害。在雅典,政策虽然由少数人制定,但是我们全体人民乃是最终的裁定者。我们认为讨论并不会阻碍行动与效率, 而是欠缺知识才会,而知识只能藉行动前的讨论才能获得。当别人因无知而勇猛,因反省而踌躇不前,我们却因决策前的深思熟虑而行动果敢。P21 柏拉图却认为民主政治糟糕透顶。 P24 民主政治制度的类型直接民主 Direct Democracy 代议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宪政民主 极权民主第二章大陆和台版差距不小。P30 程序民主论和参与民主论个人偏向后者。著名的参与民主论者帕特曼(Carole Pateman) 曾说:“参与的主要功能在于教育——最广义的教育,这包括人格心理层面的变化以及民主技巧、民主程序的践”(Pateman,1970:42)。P32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个人偏向后者。P35~38 民主的核心定义与制度要件(差距不小)道尔(Robert Dahl)民主政治必须完全符合“公开竞争”与“包容(成员)”两大标准,前者代表一个政体自由化的程度,后者则是平等原则普及化的表现。P37 细分数项处版本差距不小。台版:1. 具有制定政策权力的官员及议员,都必须经由选举方式产生。2. 选举必须定期举行,其过程务必做到自由、公平、公开。3. 人人拥有表达意见的自由,不管一个人对公共事务提出什么看法,都不应为此遭到压抑或惩罚。 4. 法律保障人们可以接触多种讯息来源,除了官方媒体之外,大家也可以自由取得其它独立的、不受政府控制的讯息。5. 公民有权利组成自主自律的社团,以表达或追求共同的意见与利益,包括各种政党及利益团体等等。6. 公民身份必须普及,每一个永久定居且守法的成年人都有权利进行上述诸项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活动,包括选举、被选举、表达意见、吸收讯息、组织结社等等(Dahl,1971:3; 1289:221-22;1999:96-104)。大陆版只有第6条。4月26日10时57分第二部分近代西方之第三章 洛克(西方自由主义之父)P53 洛克一、洛克与自由主义传统L1 自由主义是影响现代西方社会最为深远的一种意识形态。L8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剥夺的思想言论自由--这些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信念。P54 L21 洛克(John Locke)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也是英国启蒙运动的先锋。二、洛克的生平与著作P55大概:介绍生平及著作P55 ~56⒈《论宽容书信》系针对英国国教派压迫清教徒的事实而发, 呼吁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应彼此容忍,不要利用政治势力相倾轧。《政府论二篇》通常被视为合理化光荣革命的历史性文献,因为它一方面批驳了先前王权派主张的君权神授论,另方面则提出了统治必须出于人民同意,以及政府旨在保障人民权利的革命性见解。但是促使洛克声名鹊起、享誉全欧洲的,反而是专门讨论知识理论的《人类理解论》。⒉《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g Education)、《基督教的合理性》(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以及讨论货币与利率问题的文章。⒊《论宽容书信》与《政府论二篇》代表了洛克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社会哲学上的主张,而《人类理解论》则呈现了洛克经验主义知识论之面貌。三、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P56⒈洛克最脍炙人口的主张乃是他对人类所享自然权利的坚持。⒉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完全平等的状态。由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理性)⒊人在理性的普遍支配下,将可以尊重彼此的生命、自由、财产,并且在行有余力时,帮助他人保全其自然权利。——天赋人权 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信念形成。⒋注意:洛克对生命财产自由的解释与今天理解不完全一致。⒌在自然状态中,人的自然自由必须以自然法为准绳;在公民社会中,则自由须受立法机构所制定法律之约束。自由从来不是为所欲为的放纵,这点区别我们不可忽视。——忽然想到高中政治书上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貌似就是对费尔玛的引用。四、契约论与有限政府P58⒈自然状态下成立政治社会的需要:若仅有理性而无明文法令,人们认知容易冲突。若无公正无私仲裁和强有力的执法者则不易厘清。⒉人们彼此同意缔结契约,让渡自然状态中自保的权利给一个公正的权威机构,由它来保障个别成员的生命、自由、财产,并执行对犯法者之刑罚。如此公民社会成立,政府与国家形成,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可以获得更确实的保全。——社会契约论。⒊洛克主张人们有权利表达意志,而政府权威的来源就是这些个别意志的集体表现。因此这种政治社会理论既是自由主义式的(因为成立政府的目的在保障人权),也符合民主精神(因为人民可以利用选票来表达对政府的满意度,并决定执政者之去留)。⒋重要意义:反驳统治权出于天命的传统说法。⒌政府权威分为三部分:立法、行政与对外的和战权(现代的三权分立为孟德斯鸠所创)⒍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藉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相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五、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 P60六、洛克思想的时代意义P62作为自由主义及启蒙运动的发动者之一,洛克所标榜过的原则至今仍为许多社会向前挺进的动力。第四章 康士坦论自由、平等与民主政治一、康士坦在自由主义传统中的地位Benjamin Constant⒈现代西方民主国家所采取的整体是自由主义民主政体发轫于17十七世纪末英国光荣革命的宪政主张,经18C启蒙思想的滋养与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的洗礼,于19C确立为现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典则。(p64)2.不管理论基础如何转变,自由民主体制以“自由”、“平等”为根本价值之立场不变,它以“宪政民主”为落实此两项价值之立场也不变。(p65)3.康士坦对自由观念的诠释、对政治平等的坚持、以及对宪政民主的肯定,构成了十九世纪自由民主思潮的基调。二、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自由1.康士坦对自由观念演变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古代自由”与“现代自由”的对比。以“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为题发表演讲,此一著名的二分法遂成为后世传诵之分类概念。(p66)⒉古代人的自由以雅典城邦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为典范,其本质是“积极且经常地参与集体权力”(an active and constant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power)(pW 316)。现代人的自由是指一个民主国家公民所能享有的种种权利。⒊康的独特性(一)他完全以时代为区分之基础,而不同时代又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所以他的自由观念是有浓厚的社会学意义的。(二)他不像别人那样只区分自由为两种互斥的类型,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建构一种互斥又互补的微妙关系。(p67)⒋“幸福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在人性之中有一个比较高尚的部分,它会激励我们、要求我们去扩展知识、开发潜能。“我们的命运不能只是追求幸福而已,而是要自我发展。政治自由是上天所赋予我们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康士坦进一步说:“透过要求所有公民好好关心他们最神圣的利益,政治自由充实了公民的精神,提升其思虑,形成一种知识的品质,从而建立整个民族的荣耀与权力”(PW 327)。(p71)三、政治平等与经济不平等1.社会既是阻绊人类平等发展的原因,也是刺激人类追求自我完善以臻平等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看,平等不仅与追求自由的意念兼容并进,甚至比自由还重要,因为自由只不过是克服特定问题的便利工具,而平等却是促使文明进步的“真正激情”(veritable passion)(Fink, 1972: 310)2.宗教使人发掘自我内在较为良善的一面,以之克制各种实时、短期利益的引诱,使一个人忍受得住各种折磨、苦难,艰苦卓绝地迈向不可知的救赎力量。(p73)四、宪政主义与代议民主1.现代人的自由包括个人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思想言论自由、私有财产自由、以及司法程序保障等等,这些权利都必须得到绝对的尊重,否则现代商业社会只是一句口号。保障前述自由的方法有许多,最重要的是实施宪政。“宪政是人民自由的保障,任何与自由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入宪”(PW 171)(p77)2.宪政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国家以立法来表明政府对人民若干基本自由的尊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民的思想信仰、人身财产、集会结社等自由都不得恣意加以侵犯。3.其实宪政的根本精神在于政府权威有限,永远不能侵犯某些人民的基本权利。4.康士坦的政体理论 ①代议政治②定期改选③选举权直接且普及④选举须设限五、康士坦自由民主思想的特色与问题⒈思想渊源复杂:启蒙运动(如相信理性及改良进步),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派之影响(如重视商业社会的特色、驳斥社会契约论),英国宪政传统的部分(如君主立宪及国会两院制度主张),及日耳曼浪漫主义及喀尔文教义的痕迹。⒉问题限制 略3.如果我们想要比较完整地了解十九世纪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理论基础的形成,除了康士坦之外,还必须继续研究托克维尔、密尔、以及其它相关的人物。——康士坦远没洛克好读,看到这句话更觉浩瀚。此等“串讲”类书籍果真只留个大概印象,要透彻理解还是要走过去看原著。不觉扶额头痛。

自由从来就不等于民主

《自由与民主的理路》这本书梳理了自由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看完之后确实会对自由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对这方面有兴趣的童鞋门,这本书会是一本入门书。


 自由民主的理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