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乌托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200069761
作者:(英)莫尔
页数:157页

章节摘录

  城 市 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你很难想象竟然存在着54座城市,并 且每一座都是那么雄伟壮丽。虽然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居民不同, 但有着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这也从某方面证明了他们悠久的 历史。各个城市之间虽然也存在差异,却不存在冲突和争执。事实上,每 个城市的布局相差不大,甚至只要地势条件允许,这些城市的外观也几乎 没有什么差别。或许乌托邦人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考虑。城市之间的距离 都不太远,最近的相隔不到24英里,最远的也不超过一天的脚程。各个城 市之间往来方便,交流联系也很频繁。每年每个城市都会有3名老年公民到 亚马乌罗提集会,具体商讨关系到全岛利益的大事。每个城市所选派的长 者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岛上多年的生活使他们对这片土地非常熟 悉,同时也对它充满了感情。正因如此,在每年的会议上,他们会畅所欲 言、各抒己见,真正地为这个岛国的明天仔细规划。他们代表着所在城市 的全体公民来表达对自己国家的设想。没有任何隐瞒,也没有任何忌讳, 他们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地为民族的未来无私地奉献所有。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54座城市中偏偏选中亚马乌罗提作为集 会的场所?是不是因为它比其他城市富裕,或是人口众多,或是有什么特殊 的历史背景?事实上,乌托邦人考虑问题从不带任何偏见,之所以选择亚马 乌罗提,仅仅因为它位于全国的中心,它的地理位置方便各界代表的到来 。在这里集会,所有的代表都可以减少旅途的劳顿。也正是因为方便的地 理位置,亚马乌罗提被看成是主要的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乌托邦的首 都。 不得不承认,乌托邦的城市布局堪称完美,每个城市所管辖的地域都 分配得很适宜,这对各个城市自由平等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任何一座 城市都有留待未来发展规划的土地。城市四周每一个方向至少有12英里区 域,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更宽些。城市问没有流血,也没有战争,因为从未 有哪座城市想通过牺牲来扩张自己的土地——乌托邦人一直都认为自己只 是土地的耕种者,而不是占有者。土地在他们看来不是要争抢的对象,他 们更宁愿一辈子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种,享受一份悠然自得的快乐 ,而不是为了土地而丧失本属于大家的幸福。 为了保证城市人口的密度,从而合理地利用城市现有的资源,乌托邦 对每家每户的人口都有严格的规定:每家成年人不得少于10名,也不得多 于16名。这样的数目正好可以保证每个家庭拥有充足的劳动力。每个城市 必须有6000个这样的家庭,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的发展(郊区 则除外)。未成年的儿童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规定不 近人情,但它并不难遵守。如果有的家庭人口超过了规定的数目,而另一 家刚好人口不足,那么这两家就可以互补。这也没有什么不适当的,因为 在乌托邦,所有的居民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如果整个城市的人口超过 了预期的数目,并且每家每户的人口已经不能再增加了,为了保证城市的 发展,凡有超出限制的成年人就要迁移出来,帮助充实其他人口不足的城 市。各个城市之间人口资源互相补充,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长远发展。 假如全岛人口的增长超出了规定的数量,他们就会用这样的方法解决 :在每一个城市登记一定的公民,然后按照乌托邦法律,在邻近的大陆开 辟新的土地,在无人的荒地上建立新的居住地,让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 机。如果当地人愿意前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也会非常欢迎,并与之联 合起来共同建设这个新的家园。实行联合后,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融 成一体,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共同的生活方式及风俗,这样的 融合让双方都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经过共同的努力,荒芜之地有了蓬勃的 生机,清冷的土地变得繁华热闹。乌托邦人就是通过这种明智的方法,使 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乌托邦人不仅解决了自己岛国的问题,而且还帮助了其他国家的发展 。当然,对不遵守乌托邦法律的当地人,乌托邦人也不会宽容对待,他们 会将那些人从自己圈定的土地上驱逐出去,防止给自己国家的居民和社会 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些人如果反抗,乌托邦便会采取武力手段。乌托邦人 最看重的是土地,如果某个民族听任自己的土地荒废,从不去利用,又不 让其他需要这片土地的民族使用,那么,乌托邦人就会以这个正当的理由 ,发动战争。虽然他们爱好和平,厌恶战争,但当有些问题无法用和平的 手段解决时,不得不承认,武力和战争也是可以尝试的手段。 假如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乌托邦城市因为很多不可预知的灾祸而导 致人口不断减少,又不能在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发展的情况下,从岛上其他 地区取得人口的补充。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据说, 有史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过两次,都是由于瘟疫流行而造成的。一旦遇到 这种事,乌托邦人就会从先前建立的岛外居住地上调回公民,以保证本土 居民的充实。不可否认,岛外居住地也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但当残酷 的现实逼近时,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因为他们更不愿看到岛上的任何城市 有丝毫的削弱。因为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这片土地凝聚着几代 人的梦想和牵挂,它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持和 守护他们的祖辈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P47-49

内容概要

莫尔,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    ——《乌托邦》导读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第一部第二部城市乡村工作官员社会生活婚姻家庭旅行财产观学术研究法律制度奴隶战争宗教乌托邦人对快乐和德行的理解第二部终

作者简介

《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乌托邦》第一次向人们提出公有制的问题,并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渊源,必须消灭它。

图书封面


 乌托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乌托邦,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呼唤,倾听到了心灵深处的声音——宁静陶然的生活。这种是和谐、睿智、文明的。乌托邦岛像一叶小舟,静静地停泊在无边的海洋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座海市蜃楼,虚无飘渺中透出神秘的气息。沉浸在乌托邦的美丽中,乌托邦思想与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点一点的交汇融合。但这是一场梦,一场唯美得让人震撼的梦,可是梦醒后,知道遥不可及的现实只能是个幻影。但我宁愿相信这份恬淡和谐的生活就存在于这世界的某个角落。理想国、乌托邦、世外桃源、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些美好社会生活的代名词,都是人们超越现实生活,摆脱一切感情的干扰和心灵的束缚,静思默想后,把自己先天灵魂中固有的美好理念的影子投射了出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是种艺术的修饰,影子的影子。相较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自然法则是绝对真实、普遍和永恒的。这是现实的人所接受的,也是最实用的。在乌托邦的国度里,一切都是平均享有的。所以那儿达到了普遍的幸福。不用担心公有的鱼是无刺的,人们会毫无顾忌地挥霍这种情况。因为那儿的公民都是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他们享受收获劳动果实的幸福滋味,他们只拿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这样就达到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完美搭配。在那金钱是粪土,金钱既不使用,人们也不贪钱,于是就砍掉了烦恼,铲除了罪恶。那是和平的,智慧的。莫尔说:“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 如今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内心总是被金钱所蒙蔽。金钱是万物的标准,它衍生了富有和贫穷,且二者分化严重。起先,金钱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们交换货物的不变,而发明的。在解决完一个问题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当代民生问题之所在。在那,人们热爱学习,视它为一件乐事、一种享受、一种荣耀。他们渴望提升自我修养,充实人生并增长阅历。教育则是主动,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领域,一心一意地刻苦专研,人人都可以是精英,这样的社会怎能不昌盛。这样的人是多么的高尚和淳朴。能在宛如一轮新月般的沧海中若隐若现的岛屿生活是种幸福。在那,人们感恩造物主的恩赐,他们格外注重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精心设计花园了美化环境。城市是雄伟壮丽的,乡村是难以言语的纯净。他们高兴地领受来自大自然的任何好处。按照大自然的旨意,去追求人类所独有的耳、眼、鼻、耳之乐,在静静的夜晚体会星空的璀璨,闻扑鼻的花香和食物的味道,听美妙的音乐和鸟儿的歌唱。为了大自然对人类特殊的恩赐——矫健的身体, 他们不过度的装饰外表和节食。不因小快乐而妨碍大快乐,不因快乐而引起痛苦的后果,这就是乌托邦人对德行和快乐的看法。物转星移,时空悠悠。“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一切皆是逃避!这是圣人的无奈。他们看到的是现实世界的另外的一个世界,内心投射出的影子。也许要像月亮上那样的人,但是一说到地球上的人,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必须正视人的本来面目,由于人的邪恶,理想是不能得到实现的。因此,这样的理想是完全虚构的。在我们的国度里,肉体活在现实。精神是可以开开小差,活在信仰、幻想中。精神家园是最自由的,任由我们驰骋,天马星空!
  •     最近花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把莫尔的《乌托邦》看完了。之所以看她,是冲着这本书的名头去的,毕竟,经典书目啊,还是想一睹风采。书并不厚,仅一百五十来页,较之于那些动辄五百多页的大部头来说,此书可谓袖珍了。胡凤飞译本,北京出版社。译文较为朴实,通俗易懂,这也是译者有意为之。所谓经典读物之通俗化与普及。闲话少说,到正题。也许我是自幼生长于人人平等,物物公有的社会主义的有着美好蓝图与愿景的国家,我们就是那个乌托邦(咱现在不接地气啊!)。所以,我对书中所描绘的美好图景一点也不感冒。虽然作者以诚恳的态度,真挚而感人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始终让我有虚无缥缈,流于说教的感觉。也许是文章过于理论上笼统概括,少于深入具体生活,因此,那些美丽的描述,就犹如空中楼阁般,只能引人遐思了!毕竟人家写书时才16世纪初,能有此完美的阐述,实属不易。可以说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启空想社会主义之滥觞。正是在此等人的影响之下,才有后来诸如马恩等思想大家的深化发展。如果研究社会主义学说,此书是绕不掉的。所以,这也算莫尔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吧。此书分为上下两部。简而言之,此书可看做一本谈话录。当然,这是作者处理作品的表达方式。全文写希斯拉德游历天下的所见所闻之一,且文中众多名人又真实存在,这就更加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了,他告诉读者,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上部写作者与希斯拉德,彼得等人谈论英国的诸多弊端,包括著名的羊吃人“圈地运动”,英国的法律问题,官僚制度,贵族的奢侈浮华与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在整个谈话中,小希的视角是出发于底层的。这在当时来说确实不易。而其对英国当时社会现象的诸多论述,也不尽是信口开河,是有一定的事实与逻辑基础的。一个国家能时刻有此种人物,无时无刻不关心国之大事,民之清苦,实是国之大幸。在第二部中,作者着重写小希在乌托邦的见闻与感受。从城市建设,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14个方面作简要介绍。毕竟,要反应一国的全部状况,人民的生活细节,心理状态,行政体制运行等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却可以从此书中略窥一二。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些想法与体会,记如下:1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花园式城市,清洁干净的水源与街道,固定的人口分布率。这些如与当下我们的大城市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在我们的城市中有花园的别墅少,且仅仅那些少数的富人与当权者拥有。而乌托邦中,所有的房屋公有,然后轮流居住。2 乌托邦国度,每个人都劳动,农村城市差别很小,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农村生活劳动,轮流交换,每个人也有机会称为城市居民,如果看到我们的户口制度与暂住证,会让他们笑掉大牙的。3 每个人每天劳动6小时,但文中说他们物质丰富,取之不尽。这让我很怀疑。4 文中说乌托邦的人民以劳动为荣,没有人偷懒。疑!5 文中说,乌托邦国民视钱财如粪土,交易无需货币,疑!6此国度中物皆公有,挺似。。。等国,但实际又当别论,毕竟,考虑文学的艺术性,理论与实际有差距。这是理解的。7 此国度的人思想境界超高。佩服。。。。。。。。。。总之,就如题所言,挺虚的,但是他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并且能那些虚妄的想想中有那么多美好的品格在熠熠生光。就让他作为一种停留在空中的楼阁,作为留存心底的美梦,又何尝不好呢?
  •     这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采用作者和曾到过世外桃源“乌托邦”岛国的航海家的对话,展现了一个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国家,有些荒诞,有些美好,有些悖论。毕竟是理论的东西,有的听起来很美好,但很多难以操作,也难以为继。资源问题。该国首都位于地理的中心,每个地区均匀地发展,甚至地理环境都是相似均质的。城市规划完美统一,简直让我想到了井田制。人权问题。该国人口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配置,外出旅行都要申报,他们的工作甚至连吃饭时间都是统一规定的。工作、生活、娱乐,生活的一切倒像是在一个大工厂;人不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旗子,被一只大手按照某种伟大的理想悄然布局,我想到了人民公社。感情问题。似乎除了个别出轨现象外,该国夫妻都拥有过甜蜜的爱情,宽容理解彼此,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只想问一句,这样真的好吗?我心中对幸福地理解是,尊重差异性,平淡无奇抑或跌宕起伏还是激情洋溢都是感情的选项,我很难想象一个所有夫妇都是相敬如宾的国度是有多幸福。乌托邦也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事实上,感情基于血缘或者社会交往,凭空制造出来的感情关系是不可能持久的。毕竟感情之事不是规定出来的,对亲人的爱和对路人的爱总归是不同的,人性使然。权力问题。乌托邦的官员会恪尽职守,人民代表貌似可以为民众发声,拥有大权的主政者也似乎避免了腐败。但是,维系他们行为的,只是心中高尚的理念,而非制度的制约。换言之,倘若有朝一日,有话语权有强制力的他们想要独享权力的滋味,人民是无能为力的。况且这一切还要在君主体制之下,如此,政治依旧在专制的体系下运作。封建等级观念还在,再加上一旦人类的贪欲被激发,权力即刻导致腐败。经济问题。“农业为基础,辅之以手工业”,作者还是逃不出16世纪的时代局限。该国还取缔商业,也似乎没有见到工业。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工厂,大家似乎都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这与经济部门分工的趋势是相悖的。我也很好奇,如此低效的社会生产是如何产生丰富的物质财富的。需求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人们居然可以按需索取。不过,我担心一旦物资短缺,挤兑在所难免。同时,取缔货币和商业,这也是有一种预设的,即这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更为诡异的是,乌托邦人的生活复古,生活用品只注重简朴实用,而否定人类对美观和人性化的需求,这无疑是种倒退。既然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却不懂得利用它们使生活更加舒适自足,那又何必开发出那么大的生产力?石器时代的器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仅仅追求实用到同时注重美观。由此观之,强行复古,就是逆转人性。还有,他们的母鸡不需要孵蛋,只要保持一定温度就可以孵化鸡蛋。这种技术没准现在已经成真了,只是我觉得,这是逆转“鸡”性,也不妙。财富问题。他们金银储量丰富,而缺铁。人们讨厌铜臭的金银而爱惜实用的铁,甚至夸张地把金银用在厕所的装饰和奴隶的枷锁上,用以表达对金钱的鄙夷。可是,我认为乌托邦人珍惜铁就像我们追求金银一样,只是因为在他们那里金银就像我们的石子一样司空见惯,而铁稀缺罢了,没什么高尚与否的区别,毕竟物以稀为贵。还有,该国大量储存金银是为了战争之需,听起来像是“以金银换和平”,而该国又国势强大,这个地方我有些疑惑。法律问题。乌托邦人人都是懂法律的,这避免了它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善于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律师再也没有机会隐瞒真相。事实清晰明了,犯罪的人得到惩罚,善良的人得到清白。这符合我的想法,不过实现它需要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律体系的完备这两个前提。对于罪犯的劳动改造和道德感化是很好的尝试,有助于犯罪率下降,也增加了社会劳动。不过他们的一条“对实施犯罪者和有犯罪动机者实行相同的刑罚”的规定,我认为值得商榷。信仰问题。该国尊重信仰自由,相信善恶有报。该国崇尚和平,认为人命最重要,绝不任由政治家和军事家视人为工具发动战争。该国对老人十分尊重,却不视之为权威,任其倚老卖老,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对话,希望青年人获取有益的借鉴,老年人更新知识储备。该国还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的概念,即由患者选择安然地死去还是痛苦地活着,而且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得到细心的照料,这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四点,我是很赞成的。乌托邦人过着遵循德行和信仰的理性生活。事实上,全民如此理性也未必好,在我看来,只要每个人心中有点敬畏有点信仰,追求自己的幸福就好了。两个疑问。第一点,乌托邦物质财富丰富,人们都愿意劳动,都愿意帮助别人。可是都在劳动,谁来享受呢?都想帮人,谁来受助呢?这是一个根本的悖论。由此推之,这样的社会只能是学者的假设,毕竟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第二点,这一切都需要前提,即物质财富大量积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国度,在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却仍有少数富人的国度,谈再多公平正义自由幸福都是无力的。乌托邦,是莫尔的幻想,借船长之口说话。我认为作者想说的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不在人性,而在制度。制度可以让好人做坏事。盗窃猖獗,不是因为他本性嗜盗,而是生活难以周济,只能铤而走险。即使增加刑责,犯罪有增无减,这只能说明是制度的错。为什么他们辛勤劳动却不得食,有些人却可以生来锦衣玉食?没有人不畏惧死亡,没有人不想要自由,没有人会为了蝇头小利冒着生命的险,除非他活不下去了。一无所有的人才无所忌惮,他们只是想活着。然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些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吞噬着下层的血汗。一边是挥金如土,一边却是锱铢必较。多数的财富落在了少数人的手中,少数人的贪得无厌牺牲了多数人的基本生活。事实上,这样的两种人不仅仅在当时的英国存在,更贯穿于人类的每个时代,只不过名目不同罢了。剥削和被压迫永远存在。当局所宣称的所谓平等正义,只是他们蒙蔽百姓和糊弄他人的借口。统治者善用律令和舆论为自己服务,将剥削合法化、制度化。没有付诸真正的劳动的寄生虫却拥有财富和地位,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如果只听到权势的声音,而冷酷地看着为国家付出、被权贵压迫的人们潦倒,这是最大的悲哀。作者认为金钱成为价值的衡量,而人为物所奴役,为金钱而争斗,这是人类的悲哀。而事实上,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逐利是人的本性,人们为利益的竞争从未止歇,金钱只是货币时代里利益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金钱没错,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错的是人,被物质桎梏的人!可是,我们如何走出?物质就是现实的逻辑,但并不妨碍我们相信良知、信仰和爱。我想,物质大潮之下,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真正的幸福,不要被外物所羁绊。要是迷失了自我,就幻想下乌托邦,即使这世外桃源十足虚幻,但总比物欲横流的现实要好。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王小波也曾经在书评中提及过这本书,很不错的书。为我们勾勒出有一幅理想国的画面。
  •     这是社会主义最原始的思考,是马克思等一系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的源泉,虽然是空想,但值得思考,值得品位和了解最初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     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现实社会的弊端
  •     看到了改革开放前的影子,为群体和谐而牺牲个体自由。它的前提是完美无缺的教育环境以及人人自觉遵守的道德规则,这怎么可能嘛。盲目迷信,没有创新,安居乐业却也安于守旧,丧失了个体性,这是民愚还是民乐?用宗教来维持一切原则,我一直很无语,但似乎没有更科技的方法了。他们对无神论的人不处置,为的是体现他们的宽容性,但却惧怕无神论者,因为这些人不用有什么道德观,没有束缚,唯一可以牵涉的只有自己,于是似乎成为了怪兽一样的人,一切皆可为。但用来世的幸福而去解释自己的苦痛与牺牲,好牵强呀,似乎是在为了幸福而幸福~
  •     2016-1-15
  •     神奇的世界~不是完美的
  •     看看理想社会什么样。
  •     读了三分之二就觉得,够了
  •     消除私有制,销毁金钱。
  •     这样的作品,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大感兴趣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充斥了太多所谓新鲜的东西,让我们忘了很久以前的经典。虽然《乌托邦》会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单作者确实很神奇的写下了这样的辉章,试问,这样的想法谁能媲美?
    我最喜欢的是乌托邦人的精神和信仰。谢谢,让我了解了一些美好的世界。
  •     把一切都写得很没好,我却毫无心向往之的感觉。
  •     看书不多的我夸奖词汇严重匮乏,所以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看这本书时给我带来的震撼感,人还是需要读点经典文章的,而所谓名著并不一定是诘屈聱牙的,虽然我看的只是中文翻译,但是还是会惊讶阅读过程的快乐,好的书终会带给人阅读的快乐,乌托邦在我意义便是如此。短短300余字无法概括乌托邦的好,里面每一章谈论的话题都可以发散很多,而乌托邦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设想、思考、未来发展,写得真的很棒。
  •     痴人妄想
  •     拿到书,没想象的那么厚,不过各方面都挺好!
  •     这书中有理想
  •     为了作业 我才读的~~~不得不承认 有的思想是跨越式的先进,但是还是有很多局限
  •     纸张,印刷,装帧,都很不错,开卷有益
  •     六百年前有个人在封建社会就凭空想像出了一个共产的社会,这属于好心办坏事的典范、实用主义者的悲哀。逻辑有着明显的矛盾、否认了人的差异性;否认了基本的自然规律;否认了竞争的必要性;否认了奴隶的人权。我们要知道,不必要的事物往往才是生而为人的乐趣所在。终其所有,六百年前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先进,毕竟有着闪光的“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思想等等……作为一个忠实的反乌托邦爱好者,我觉得现在知己知彼了……
  •     还在进行中,感觉很好!
  •     共产主义好
  •     有点枯燥,有点看不懂
  •      For they marvel that any men be so foolish as to have delight and pleasure in the doubtful glistering of a little trifling stone, which may behold any of the stars, or else the sun itself.
  •     托马斯·莫尔构造了一个没有任何理由的理想王国,所以我们只能把它当成幻想小说来看了,但是这样的话,它又离幻想小说差得太远,实在是乏善可陈。
  •     努力、前进的方向
  •     在实体店找了很久,结果在网上买到了,不错
  •     经典好书,值得一读。价格也很实惠。
  •     越看越无聊,像极了美好版的whdgm甚至是今天的北朝鲜。但就那个时代来说,可真是先驱
  •     还好好好好好好哈好哄好哈哈
  •     多么理想的社会啊,实现要若干若干年代了。
  •     这是一本令你看后感觉非常舒服的书。书中描写的理想国度,会使你神往,且用词用语十分生动,这一也归功于通释的功劳。
  •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一直想买,买书的话 当当网的发货速度是我用过的网购里最快的
  •     对社会探索类型的书,每个人都应该学习
  •     越看越感觉出当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子,其实书中那个世界也挺无聊的,人的思想淳朴100倍后再谈吧。
  •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     書不厚,但角那裡有損壞。
  •     理想中的王国,但太虚伪
  •     会呢好
  •     是本不错的书~
  •     接着理想国继续讲。拜读。必读。
  •     大概跟桃花源有点像吧,人们想象中的和谐社会的样子。我大概更接近于“记录者”的观点,虽然觉得有很多不太现实的地方,但是如果这样一个地方真的存在、真的实现了的话,也是好的吧。
  •     还不错,可惜不是原版,是易读版的,有机会会去读原版
  •     正在看。书总体很好,就是纸质一般。
  •     放着没时间看,外观挺好
  •     北京出版社~157页~有插图~
  •     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哲学读物,尽管有些想法还不够深刻,但是在4百多年前就有这么先进的想法不得不让人佩服!
  •     书本排版很合理,读起来并不累,不像想象中的晦涩难懂。是一本关于共产主义值得一读的书,让人对共产主义多些了解与思考。
  •     正在读感觉还不错啦
  •     这本书超轻,适合带出野外看
  •     必读啊!名著!崇拜莫尔!
  •     其实不太喜欢《乌托邦》描写的那个所谓的理想社会,比方说,在对乌托邦的描述里,大量运用“大家都、他们都”这类词,其实是把人的个性和感受类化了,似乎大家都是i robot工厂生产出来似的,脸上的满足和幸福是永恒的标签。不过还是为乌托邦里的安乐死、一夫一妻制、信仰自由和轻财厌战感到惊羡。这是编译版,读起来没有诘曲聱牙的晦涩感,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     有点难读,只了一个轮廓吧
  •     向往的地方
  •     虽然没看内容但感觉很好
  •     您喜欢还没看看起来不错
  •     莫尔的成名作,值得多看两遍。。。
  •     非常好的书,无论冲语言,还是人生哲理,这本书都让人满意。
  •     乌托邦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     吐槽无力
  •     我思想太浅一时还不能做出过多评判。不得不承认为他的想法所折服,全篇架构在转述的情况下也说明more很聪明。看了这本书之后有想法看《理想国》了,想看看启发他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思想。书里的世界的确让我觉得不现实,这种人不是纯朴,是思想已达到最高境界,就如我们现在正处在几字形的高端,心不澄明。书里所用的人们自有的约束还是过于严厉了,不是真正已达最高境界的人需要附加的边框,这是我认为的不足。另:他对社会各方面思考之广值得佩服。
  •     很高深的一本书啊。。。
  •     在读书馆读到关于西学经典的简介,就买了这本书。
  •     窃取空想中那些可行 不是很好么
  •     东西不错 可物流太差劲了 我家有小孩不能下楼拿快件 快递员竟然说那就再说吧 就这样走了 第二天打电话到快递公司投诉才给我送来
  •     我挺喜欢这样的装帧设计,这样的纸张,以及一些插图。
  •     很好的内容~
  •     好hao hao hao
  •     经典的书,看看
  •     这书不错。多读书是好的
  •     最后一章在英文版里没见过..
  •     最近在看美剧<THETUDORS>.对这本书也产生了兴趣.书的封面有点小破.
  •     书中描写的虽然太理想化,但是内容很好看,众所周知的好书
  •     看了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序言才决定去看的,乌托邦还是很有预见性的,好书!
  •     快乐的定义,却是如此啊
  •     要配合其他描写“乌托邦”的书一起看。
  •     好书一本, 值得一读
  •     每一页都是经典 不过有些艰涩
  •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     三大乌托邦小说看完以后豁然发现 乌托邦还没看就先看反乌托邦了 好好读读,什么才是完美
  •     一個前言就充斥著各種主意,然後盡力把more塑造成偉大的社會harbinger,要知道more之所以用引述的方式寫書,就是爲了隱藏自己的立場!....
  •     印刷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哦!
  •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     还不错 就是字小了
  •     故事内容很具有教育意义。
  •      有对比才能知道好坏。如果你向往乌托邦,那么看过这书后,你会更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丑陋,残忍但极其真实的世界里,至少对我如此。
  •     经典就是经典,必须要耐心多次阅读,必有收获
  •     喜欢莫尔的思想
  •     现在看来,还是不可实现的,而且有些还很荒谬。不同的是,以前可能还有实现的信仰,现在连信仰都没有了。
  •     乌有之乡,由空想主义者撰写的理想之国,怎么成为政治的品类更是一种“奇迹”,人的进化更多来自于想像,同样是一种沉淀。
  •     看到书跟想象的一样,挺好
  •     倒不是说他的观点我都赞同或者这样的乌托邦我也向往,但是这本书写得真是棒啊!
  •     上初中时政治书上就有过关于此书的介绍,今终得一见了,书质量不错,发货速度也还算快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     很喜欢这本书,但是只读了一部分,还没读完,相信会很不错的!
  •     质量非常好啊!
  •     utopia,太过依赖人性自我觉醒的一个社会,太美好而又太不现实,让我想起《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总是会有矛盾存在的!
  •     物美价廉 真的超值
  •     书没有独立包装,边角有点压皱了,没有发现其他脏污。
  •     这本书里的描写会有一部分让你感觉很熟悉,集体农场,大食堂,公有制,等等。书中描写了一个理想社会,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实现。是比较长知识的一本书。
  •     the world that never exists might be the only world perfect and gentle, but it still is the fake one.
  •     空想社会主义,取消货币体制,人人平等,哈哈,怎么看都像个笑话,乌托邦,更像是象牙塔
  •     正好有时间,所以尽可能广泛的阅读点东西,内容可能有点无聊,毕竟这个肯定不象小说那么吸引人,但是作为开阔视野的补充阅读还是很不错。书质量很好,排版很舒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