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208063402
作者:邱永明
页数:462页

章节摘录

  (二)兼职监官的设置  设纠督之任以纠不法是实施监察制度的组织手段。《册府元龟》卷572《宪官部总序》在议论监察起源和监察性质时说:“古之王者建邦立制,设都鄙官府之治,分班爵品职之序,创刑典以诘暴慢,修礼范而别等威,百职并分,万邦承式,乃设纠督之任以专察举之事,刺检凶慝,抨正违谬,然后内外之政允,厘奸之宄萌自塞者矣。”这说明设监察官与制法、制礼一样,都是君主把持权力、制御臣下的工具。夏商两代行使监察权的官吏多为兼职。据史家考释,下列职官兼有监察之职:  1.各类史官  殷商时,许多官职以史命名,如卿史、御史、太史、小史、左史、右史、外史、内史等等。据《史通》考释:“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宪,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曲礼》日:‘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大戴礼》日:‘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则有司过之史。’《韩诗外传》云:‘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太史令也。”’王国维曾说过,殷商以前“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矣”[1]。由此可见,后世的监察官之所以称御史,显然与前代历史有着承袭关系。最早的史官不仅担任记言记事,而且兼有对官吏司过执法的责任。他们位居君侧,统掌祭祀、占卜和记事,他们披着神权与宗教的外衣,对文武百官实施监察,凭借祭文、占卜,判断官吏是非。  ……

内容概要

邱永明,1950年出生,上海嘉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监察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人才学研究。已出版专著《中国监察制度史》、《中国封建监察制度运作研究》,主编《中国历代职官管理制度》、《上海古代风云录》,副主编《中国历代宰相大词典》;在《华东师大学报》、《上海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中国封建监察制度运作研究》和论文《略论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获得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其他课题7项。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模式和历史分期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四、本书撰写的原则、方法和重点第一章 先秦时期监察制度的滥觞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民主监督习俗    一、氏族公社的监督惯例和议事会的监督机制    二、原始社会末期专制王权的萌发  第二节 夏商奴隶制国家事务中的监察因素    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监察职能的出现    二、夏商奴隶制国家的监察特点  第三节 西周封建领主制的监察活动    一、西周领主政治和监察职能的发展    二、《周礼》和《吕刑》中的官刑    三、西周的几种监察方式    四、西周监察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监察制度的酝酿和御史制度的萌芽    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和诸子的监察理论    二、监察御史和谏官的产生    三、含有治官内容的成文法    四、监察方式的变化    五、春秋战国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第二章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秦代监察制度的创建    一、秦代的政治与御史制度的建立    二、御史的地位和职权    三、皇帝的巡视和亲自督察    四、吏律中的监察律    五、监察制度在秦代的作用  第二节 两汉监察制度的确立    一、两汉的政治和多元监察体制的形成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监察官的地位和职责    四、《监御史九条》与《刺史六条》    五、多渠道的监察方式    六、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    七、监察制度在汉代的作用  第三节 秦汉监察制度的特征和历史影响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监察制度的嬗变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化    二、御史台和言谏系统的职官设置及职能    三、曹魏的《察吏六条》    四、监察制度在三国时期的作用  第二节 两晋监察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两晋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巩固    二、中央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中丞、司隶、左丞之职权及分工      四、地方监察法规    五、遣使出巡和风闻奏事    六、监察制度在两晋的功效  第三节 十六国监察制度拾零   第四节 南朝监察制度的稳定    一、南朝的政治和监察机构建设的加强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权地位    三、南朝的监察方式     四、南朝监察制度强化的效果  第五节 北朝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民族的大融合和监察制度的汉化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六条诏书》和《诏制九条》    四、御史的选任    五、北朝监察制度的实施状况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的评析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监察制度的成熟  第一节 隋朝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初步健全    二、监察机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的选任    四、监察制度在隋代的作用  第二节 唐朝监察制度的成熟    一、唐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健全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御史台和谏官的职权    四、《巡察六条》和《风俗廉察四十八法》    五、弹劾的方式和程序    六、御史的选任和升迁    七、御史弹劾的效率  第三节 五代十国监察制度的没落    一、五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台规    四、御史台监察作用的削弱  第四节 隋唐监察制度的评析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监察制度的强化  第一节 宋朝监察制度的转折    一、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更    二、监察组织体制和机构编制    三、台谏合一的开端和监官的职权    四、地方监察法的系统化    五、六察制和出巡制的督察方式    六、台谏官的选任和考课    七、监察制度在宋代的作用  第二节 辽金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辽朝的监察制度    二、金朝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元朝监察制度的加强    一、元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革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监察台纲《宪台格例》    四、监察官吏的选任和升迁    五、监察制度在元代吏治中的作用  第四节 宋辽金元监察制度的评析    一、中央监察机构的一元化趋势    二、地方监察体制的多级化趋势    三、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监察法规的系统化、完整化    五、监官选任方式的进步 第六章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严密  第一节 明朝监察制度的严密    一、明朝的政治和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创置    二、各级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其职权    三、《宪纲条例》    四、科道官的选任、考核和升黜    五、科道官在明代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第二节 清朝监察制度的由盛转衰    一、清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极权化    二、都察院和地方监察机构的建置    三、都察院的职权    四、《钦定台规》和《都察院则例》    五、科道官员的选用和升迁    六、科道制在清代的成效  第三节 明清监察制度的评析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为“专题史系列”之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而发展和完备起来,其完备和严密的程度,是世界其他封建国家无法相比的。作者以二十五史等正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为依据,按照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发展、完备和衰亡这一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趋势和规律,将中国古代监察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则按照历朝监察制度演变的原因、监察机构的设置分工、监察官的职权范围、监察法规、监察方式和程序、监察官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制度的效用及利弊得失等小题,分节予以系统阐述。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货真价实,发货快
  •     关于中国检查制度的专题研究,买来做参考用的。
  •     搞学术研究的可以看看,其他没有如何价值
  •     很好的专门研究监察制度的书,可以收藏
  •     包装很精美~快递速度很快,书很正哟~
  •     古代监察制度能否运行良好,主要依靠以下三点:1、最高领导重视,虽太子近戚不免,以致责罚不避权贵;2、消息灵通、准确,除元明两代,历朝均准许风闻言事,在消息蔽塞的古代,风闻言事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弊端是邪臣乱开党同伐异之风;3、监察官员即御史品性忠正严毅,虽秩卑而权重。古代监察制度弊端:1、不能监察最高统治者,尤其台谏合一后,只察朝臣,皇帝高度集权;2、在朝纲不振的时候,容易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成为帮凶;3、由于权重,干预地方行政,逐渐变成事实上的地方最高领导,最突出的如清朝总督、巡抚,把持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而且一旦遭遇纷乱,即成地方割据的诸侯,汉刺史,唐藩镇就是例子。
  •     论文资料
  •     准备写监察方面的论文,发现这本书学术性相当强,也很有深度,作者也下了大功夫了。绝对的好书!
  •     研究监察制度的好书,值得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