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09732441
作者:周杰
页数:54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绪论混合制改革的日本模式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0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上掀起一波选举制度改革的浪潮,包括新兴民主国家和不少西方民主国家都完成了重大的选举制度变革。冷战结束后,日本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民对自民党长期执政引发的政治腐败问题以及既有政党产生强烈不满和批判,要求改革的声浪十分强烈。日本学术界对中选区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有相当多的批判,呼吁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政治资金与中选区制度的关系问题一时成了舆论对政治腐败批判的焦点。可以说中选区制度滋生的后援会政治、派阀政治和金权政治,导致政治丑闻层出不穷,给自民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009年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轮替,从而结束了长期自民党一党独霸的日本政党格局,可以说部分达成了选举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从执政党的立场来说,推动以选举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是一种非理性选择的行为。因此,要解释以选举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政治改革现象是十分困难的。

内容概要

周杰
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金华人,法学博士。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东京大学法学部研修。曾任日本学习院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主编过《国际政治百科》等辞典,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体制的影响》一文获第二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二等奖,学术兴趣为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混合制改革的日本模式
第一章 中选区制是罪魁祸首还是改革的替罪羊?
第一节 中选区制对日本政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中选区制下选举“同票不同权”问题
第三节 中选区制的演化与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二章 政治改革的兴起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社会背景
第一节 政治腐败与“1955年体制”危机
第二节 社会变动与“1955年体制”危机
第三节 冷战崩溃与“1955年体制”危机
第三章 寻找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折中调和的方向
第一节 选举制度工程学与改革的配套设计
第二节 第八次选举制度审议会的选制改革路线图
第三节 政党的理性选择与制度偏好
第四章 自民党党内个体理性与集体选择的冲撞
第一节 自民党政治改革构想与选举制度改革蓝图
第二节 自民党“经世会”主导下的政治改革
第三节 自民党议员分裂行为的个体理性分析
第五章 非自民党政治势力的行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第一节 在野党“合作”与“不合作”的困境
第二节 “新党旋风”与“1955年体制”崩溃
第三节 “混合并立制”催生“政治改革”联合政府
第六章 利益集团与大众媒体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参与和推动
第一节 工会与选举制度改革
第二节 财界与选举制度改革
第三节 新闻媒体与选举制度改革
第七章 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和立法过程
第一节 “海部法案”及其改革受挫
第二节 “宫泽法案”与自民党分裂
第三节 “细川法案”及其改革的一波三折
第八章 新选举制度是“集中民意”还是“反映民意”?
第一节 新选举制度的结构特征、选区划分和主要矛盾
第二节 宪法学视角下的选举制度改革问题
第三节 混合制的日本模式与德国模式之比较
第九章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效果和影响
第一节 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体制影响之实证分析
第二节 选举制度改革后日本政党竞争政策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 选举制度改革对日本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十章 结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第一节 日本政治改革与选举制度改革的逻辑演绎
第二节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政治过程的特点
第三节 未来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周杰所著的《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以冷战后日本的改革为个案,重点关注选举制度的中游研究,同时贯穿选举制度研究的上游和下游。主要焦点是选举制度被选择或变革的过程,即要解释各个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系统中是如何影响选举制度改革的过程。

作者简介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内容简介:选举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始于1989年竹下内阁的选举制度改革,历经宇野、海部、宫泽、细川、羽田以及村山内阁,到1994年12月新制度正式生效为止。这一过程可谓波澜万丈,这是一部选举制度改革的制度变迁史,也是一部日本政治改革的政治史,更是一部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权力斗争史。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尝试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建构一套解释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框架,然后运用这一框架寻找解释影响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动力的各项因素,并说明选举制度改革的过程和制度演化轨迹, 然后再检验改革结果的产出和效果,最后总结出混合选举制度改革的日本模式。

图书封面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战后日本实现长期快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就一直是中国日本学研究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日本一系列的经济产业政策及其成功经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包括日本国内很多学者在内的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失去了十年”、甚至 “失去了二十年”。但实际上,这二十年中日本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而是在反思与调整之中以一种低速但合理的方式探寻新的发展,日本更专注于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因此,更为敏锐迅速、务实具体地研究和借鉴我们这位邻居的诸多经验和成功之道,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博士文丛》之周杰《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着重探讨了日本的选举制度。作者在其书中写道:我们讨论日本选举制度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希望藉此探究适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之出路。选举是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制度安排。选举制度不科学、不健全、不能最大限度反映民众的诉求,必然会导致社会不满,政权不稳,政策失误,甚至民族撕裂。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路径相关性很高。中国历史上不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深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路径更是影响到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战后自民党成功领导日本实现了战后复兴,并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客观地说,长期的执政地位是日本选民对自民党在实现经济成就、社会繁荣方面所做贡献的积极肯定。但是,战后日本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既要看到行政主导型体制对高速增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被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政府管制和干涉过多的弊病,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政治腐败高发多发的时期,这种发展模式直接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后劲的不足。因此,反腐败、反贪污、反威权成为冷战后日本政治改革的逻辑起点。中日两国国情各不相同,政治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因而难以放在同一个层面进行比较。但有关政治改革动力、改革过程力学以及改革发展方向仍不失有借鉴意义。从日本改革的经验来看,政治改革最大的困难,在于改革者和被改革者是同一群人。有改革权力的当权派是现行制度的最大收益者,他们怎么能会有改革的动力呢?通过日本个案的研究,我们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以及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社会的焦虑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超越“强政府,弱社会”的东亚发展模式,因此,也难以摆脱由于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制和干预,出现层层“寻租”行为的积弊。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仍采用巨额公共事业投资或财政补贴为主要手段来拉动经济方式是难以持续的,不可避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有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光靠执政党自我净化能力来防止腐败是不可靠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也可能会“办错事”或“办坏事”。要真正让中国式发展走上正常轨道,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看来作为“顶层设计”的宪政改革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没有选举制度的自由公正、真实可靠,人民的选票并不能对执政者造成任何影响或是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偏好的候选人,这种选举制度只是摆设而已,无法真正体现民主的真谛。因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保障选举制度的公平自由和真实可靠。选举制度改革是解决权力斗争的合法化手段,有助于夯实执政党和领导人权力来源的基础;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吸收各方民意,解决社会冲突,防止人民群众“被代表”;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责任政治的展现,解决“只唯上不唯下”的“太监政治”;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更是人民影响政府决策的机会。因此,以选举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改革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试金石。政治改革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改革目标就是要寻找国富和民富,国权和民权的均衡,无论如何,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公民化的改革方向将势不可挡。(载《世界知识》2012年第12期第69页)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说的蛮清楚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