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09732441
作者:周杰
页数:547页

如何超越“强政府、弱社会”的东亚发展模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战后日本实现长期快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就一直是中国日本学研究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日本一系列的经济产业政策及其成功经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包括日本国内很多学者在内的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失去了十年”、甚至 “失去了二十年”。但实际上,这二十年中日本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而是在反思与调整之中以一种低速但合理的方式探寻新的发展,日本更专注于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因此,更为敏锐迅速、务实具体地研究和借鉴我们这位邻居的诸多经验和成功之道,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博士文丛》之周杰《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着重探讨了日本的选举制度。作者在其书中写道:我们讨论日本选举制度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希望藉此探究适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之出路。选举是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制度安排。选举制度不科学、不健全、不能最大限度反映民众的诉求,必然会导致社会不满,政权不稳,政策失误,甚至民族撕裂。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路径相关性很高。中国历史上不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深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路径更是影响到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战后自民党成功领导日本实现了战后复兴,并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客观地说,长期的执政地位是日本选民对自民党在实现经济成就、社会繁荣方面所做贡献的积极肯定。但是,战后日本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既要看到行政主导型体制对高速增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被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政府管制和干涉过多的弊病,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政治腐败高发多发的时期,这种发展模式直接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后劲的不足。因此,反腐败、反贪污、反威权成为冷战后日本政治改革的逻辑起点。中日两国国情各不相同,政治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因而难以放在同一个层面进行比较。但有关政治改革动力、改革过程力学以及改革发展方向仍不失有借鉴意义。从日本改革的经验来看,政治改革最大的困难,在于改革者和被改革者是同一群人。有改革权力的当权派是现行制度的最大收益者,他们怎么能会有改革的动力呢?通过日本个案的研究,我们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以及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社会的焦虑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超越“强政府,弱社会”的东亚发展模式,因此,也难以摆脱由于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制和干预,出现层层“寻租”行为的积弊。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仍采用巨额公共事业投资或财政补贴为主要手段来拉动经济方式是难以持续的,不可避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有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光靠执政党自我净化能力来防止腐败是不可靠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也可能会“办错事”或“办坏事”。要真正让中国式发展走上正常轨道,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看来作为“顶层设计”的宪政改革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没有选举制度的自由公正、真实可靠,人民的选票并不能对执政者造成任何影响或是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偏好的候选人,这种选举制度只是摆设而已,无法真正体现民主的真谛。因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保障选举制度的公平自由和真实可靠。选举制度改革是解决权力斗争的合法化手段,有助于夯实执政党和领导人权力来源的基础;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吸收各方民意,解决社会冲突,防止人民群众“被代表”;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责任政治的展现,解决“只唯上不唯下”的“太监政治”;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更是人民影响政府决策的机会。因此,以选举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改革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试金石。政治改革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改革目标就是要寻找国富和民富,国权和民权的均衡,无论如何,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公民化的改革方向将势不可挡。(载《世界知识》2012年第12期第69页)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探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