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科举史话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210023319
作者:林白/朱梅芳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隋朝:科举制度之滥觞  一、一个伟大的创造——隋朝初开“进士科”  隋(581—618),从隋文帝杨坚开国,到隋炀帝杨广亡国,一治一乱,只有38年。它和秦朝相似,都是短暂的王朝;它和秦朝一样,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重要的处于关键时期的王朝。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是个治国能手,他一登上帝位,就努力发展生产,安定社会,国家很快就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位时,财政官员呈报:“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已堆积在走廊和房下了。”文帝诏令再造新库。后来,又有奏呈说:“新库落成,亦堆积无馀。”据说足可供朝廷支用五六十年。文帝只好下令说:“告知郡县,寓富于民,不藏于府,免除今岁租赋,赏赐百姓。”这样的富裕景象,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可惜隋文帝虽善于治国,却不善于治家,终于酿成宫廷悲剧。  隋文帝在国家体制和典章制度改革方面,也很有创见。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王朝统治,首先是整顿官制,创立了中央三省(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六部(吏、礼、兵、刑、户、工),由六部尚书分管全国各种政务。从此以后,历唐宋元明清,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他的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就是改革取士用人制度。  魏晋以来,为世族特权阶层把持的九品中正制延续了300多年,妨碍了中下层士人的进身之路,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内容概要

林白,浙江仙居人,1929年生。1948年参加括苍山游击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高级编辑。有《大众新闻学》、《瓯海涛声集》、《漫谈作文诀窍》以及《温州模式丛书》等多种著作问世,约300万字。

书籍目录

导言 从“世卿世禄”到“九品中正”制第一章 隋朝:科举制度之滥觞  一、一个伟大的创造——隋朝初开“进士科”  二、初试啼声已不凡——隋朝考选秀才进士略述第二章 唐朝:科法制度之发展  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朝科举考试概况  二、察举遗风——唐朝科举“开后门”透视  三、历史的遗憾——“诗仙”和“诗圣”为何与科举无缘?  四、科举和党争——唐朝后期牛李之争的实质  五、飞人寻常百姓家——唐朝科举制的成效  六、及第落榜两相宜——唐人考后心态录第三章 两宋:科举制度之完善  一、“天子门生”——两宋科举制度的重大改革  二、文星灿烂——北宋科举人才辈出  三、却令秀才变学究——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  四、大水冲了龙王庙——道学家与科举  五、文武双璧——爱国诗人陆游受屈落榜  六、疾风知劲草——南宋末年科举的光辉一页第四章 辽金元:科举跌入低谷  一、《日射三十六头熊赋》——辽金科举之一瞥  二、左右两榜取士——元朝科举的种族歧视第五章 明清:科举进入鼎盛 时期  一、百岁老童年——明清科举严格考试等级  二、血染科场——明初南北榜之争  三、两个大兵夹考生——清初丁酉科场舞弊案  四、一队夷齐下首阳——清初开“博学鸿词科”  五、“作则”与“维止”——明清科场文字狱一斑  六、旗人不占鼎甲——清朝采取笼络怀柔政策  七、千里马的悲哀——科举对科学和文学的压制  八、伊犁待月与河西左柳——晚清科场的特出人物  九、洋进士杂录——中国科举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第六章 清末:科举制度之废除  一、“狗吠”——八股文是愚民政策的产物  二、小脚、鸦片和敲门砖——中国人深受“三害”之苦  三、科举制的掘墓人——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第七章 历代武举  一、卧听元戎报五更——历代存在重文轻武现象  二、星含宝剑横——武举英雄谱  三、将军死节莲池院——冷兵器时代的思考第八章 科举万花筒(上)第九章 科举万花筒(下)第十章 科举明星状元郎结束语 对科举制度的历史认识附录 后记再版赘语三版赘语四版小记

编辑推荐

  《中国科举史话》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文笔介绍了中国科举1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科举的兴起、产生、发展、消亡作了简明的介绍,对科举的成败得失亦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评价,对与科举制度相关的人和事有中肯的评析。

作者简介

《中国科举史话》有两大特色值得一提:其一是通俗而扼要。《中国科举史话》所涉内容可以说包括了科举史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它避免了繁琐的学术考证,而是娓娓道来,如道家常般向读者述说着一些主要科举知识。如书中以“左右两榜取士”为题,就非常通俗扼要地讲清了元代科举考试中的种族歧视,而“洋进士杂录”一节则一下子就说清了中国科举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其二是有趣而耐读。书中介绍有关科举知识不是正儿八经地流于呆板,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徐徐展开,可读性很强。如“及第落榜两相宜”一切,就是以一个个小故事来反映士人考后的各种心态,而“科举明星状元郎”一章则更是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状元的众生相。总而言之,本人展读再三,不禁为此书击节叫好,认为作者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不仅有效地向广大读者传播了古代科举知识,而且还大有裨益于他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真是善莫大焉。
的确,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融政治、教育、文化于一体的选官制度。

图书封面


 中国科举史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有点失望
  •     作为一般读物还不错,但对教育学专业学习基本没什么用
  •     既然是本书名为“史话”内容自然就比较笼统。但该讲的点都没有遗漏,史料不详的部分尽量保持中肯的态度。看得出林白老师和朱梅苏老师在此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感谢他们。
  •     中国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当然它像任何事物一样,有着自己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大家只记得范进中举的滑稽、八股文的荒唐显然是不够的,科举制的教育、选材、整合社会的功能,往往被忽视了。在晚清科举被废除时,在社会舆论的挟裹下,甚至皇室和知识界也仅把它等同于教育部门,匆匆以新式教育取而代之了事,没能冷静地针对新形势加以变革。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是很有帮助的。
  •     值得收藏!!!!!!
  •     作为中国人,“科举”这个词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不陌生。可是,科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真正说得上子丑寅卯的,相信不会太多。本书讲述生动通俗,读来饶有趣味,在轻松的阅读中,能了解科举的历史,的确不失为一本好书。
  •     这本书真是非常好,内容很充实,文笔也诙谐,让你在完全不感枯燥中对科举制度产生很全面的了解。
  •     科举也可以如此八卦
  •     不好意思 只能给三分 太不负责的内容
  •     读后能对中国的可具体只有个全面的了解。
  •     2015.1.25 又从浅显的程度上加深了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和认知。
  •     资料
  •     不好
  •     我以为那些从上百年、上千年古纸堆、坟墓、石刻、壁画等遗址遗物当中,寻觅出需要的信息,然后再整理成篇、成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在读史书之前,我总是先将大作摆放成上北下南的尊位,然后非常虔诚地恭恭敬敬地鞠上一躬,以表示对作者的祟拜和羡慕。当下的史书,在开篇之前一般都有序言,这序言常把内容说得天花乱坠————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历程之碑。而我读的时候却常常是另外的一种感觉————雾里看花、管中窥豹、琵琶遮面。我原以为这种反差是自己阅读水平有限所致,所以对那些著者才佩服的五体投地。近日没有选择地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唐代基层文官》,一本是《中国科举史话》。这两本书让我眼界大开。前者写的是历史长河当中官职的几粒粟,后者写的是历史长河当中科举史的发展和演变。这两本书写的都相当的简单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会事。由此让我悟出一个道理,作为史书,无论写局部还是写整体,将其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皆有可能。那些让人看不懂的史书,除了读者水平有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写作水平与他所需要的文字表达能力两者极不匹配。如同左右手,右手几近全能,而左手几近残疾。缺少恰当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好的科研成果,到了纸面上就会变成让人不知何物的“太岁”。“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这是卢嘉锡大师说过的一句话。所以我希望那些史家,在写书之前最好是先提升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然你那些科研成果的价值在变成文字的时候就会打折,或者因为读者不解其中味而无法推广。尤其是读者花钱购买了你的大作之后,真是欲看不行,欲罢不能,这对读者是一种折磨。所以请求史家还是手下留情吧,在你的写作水平与你想表达的研究成果不能匹配之前还是不要写吧。读者对这种不看不行,看又不能的折磨实在受不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