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美国的敌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美国和美国的敌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208052758
作者:(美)奥伦
页数:290页

内容概要

奥伦:犹太裔美国政治学家,现任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国际研究协会南部分会主席。1992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2-1999年间曾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系。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导论 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国政治学
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学
知识关联:建构主义、社会科学历史、科学的社会学
第一章 德意志帝国
约翰·伯吉斯的民族主义理论
伍德罗·威尔逊的中央集权理论
德美冲突的后果
第二章 纳粹德国
犹太种族的最恶劣代表
德国政府的诉求
对希特勒最开明的评论
与纳粹主义碰撞的影响
第三章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极权主义和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政治学
两次在战期间的妥协主义者形象
程序式民主的胜利
第四章 冷战政治
公共行政与发展中国家
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双重生涯
白鲁恂和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
艾弗隆·柯克帕特里克的政治学和美国政治学会
越战的影响
结论 走向沉思的政治学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考察了政治科学的意识形态起源及其实践,其结论挑战了传统上政治科学所声称的客观性,而是认为“政治体系被附属于其祖国而非所宣称的民主”。

作者在书中揭露了美国政治学家和国家安全部门长期亲密的关系。奥伦系统地陈述了美国在和其首要敌人,从威廉德国,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统治下的意大利,到斯大林的俄国发生冲突时,美国在冲突前表现出的意识形态的“妥协主义 ”到冲突后的“民族主义”。政治和政治学搅混在一起的现象也一再出现。本书不仅是回顾史实,作者还敦促学术单位以比较敏感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工作上的道德分歧,以政治学的本质来思考问题的根本。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以反体制立场著称的诺姆·乔姆斯基评价说:“伊多·奥伦挑战美国政治学自我标榜的‘脱离政治而纯粹建立在民主理念之上的科学形象’。”
本书将有助于我国政治学界批判揭示美国政治科学的意识形态本质,而不是盲目崇拜和不假思索地引进,从而反思中国政治科学的发展之路,进而也推进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全面反思,对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革命性的启示意义。

奥勒恩在书中挑战了传统上保持清高形象的的美国政治学,他的研究挖出来很多让学术界不舒服的“学术界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的事实。

这包括于1913-1921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鲁.威尔逊倾慕普魯士王朝的高效率官僚;其二,《美国政治学评论》的书评对阿道夫.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奋斗(英文名:Mein Kampf)》颇为青睐;还有政治科学家在越战期间介入“和平村”,即1965-1973在越南发展的计划)和对越共囚犯的拷问审讯。奥勒恩在书中揭露出美国政治学家和国家安全部门长期亲密的关系。

奥勒恩还暴露出政治学科领域的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和政治学教授约翰.伯吉斯(英文名:John W. Burgess,)。伯吉斯严重亲德国,他还阐明其观点,认为日耳曼民族在政治上优越于其他的民族,在1890年发表的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文《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伯吉斯说,对于处于野蛮状态的民族来说,无人权可言,世界上只有日尔曼民族,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才有永存的政治能力,他们应当组织起来教育世界上的落后民族。

奥勒恩系统化地陈述了美国在和其首要敌人,从皇家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统治下的意大利,到斯大林的俄国冲突时,美国在冲突前表现出意识形态的“妥协主义(accommodationism)”到冲突后的“民族主(nationalism)”。政治和政治学搅混在一起的现象也一再出现。《美国和美国敌人》不仅仅是回顾史实,奥勒恩还敦促学术单位以比较敏感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工作上的道德分歧,以政治学的本质来思考问题的根本。

图书封面


 美国和美国的敌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毫无疑问,权力绑架知识。不过我想补充的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思维也需要对美国政治学的现状负责。冲突过后美国政治学的形象不仅取决于政界和学术界的紧密联系,更取决于美国的胜利者身份。一战摧垮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使其吞下凡尔赛和约的苦果,通过华盛顿体系,美国与日本平分亚太,美国是胜利者;二战,纳粹德国被一分为二,美国占领日本,美国是胜利者;冷战,苏联分崩离析,赤色浪潮从全球退却,美国还是胜利者。如果不是意大利在北非的愚蠢表现,如果不是日本贸然突袭了珍珠港,如果不是纳粹德国在巴尔干贻误了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如果历史给了我们另外一些偶然,或许美国还在飘扬的卐字旗的环绕中学习纳粹高效的政治制度也未可知。这是一本浸透了反思精神的书。美国的胜利者身份更衬托出作者反思精神的可贵。可能有人会质疑反思的功效。在离我们不远的第三帝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德国物理学、德国化学、德国数学等匪夷所思的新兴自然科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久前也有着印着毛主席语录的几何代数教科书。正所谓殷鉴不远。它们无不证明着权力腐蚀知识这一论断的正确,嘲笑着学术独立这一口号的苍白,更遑论社会科学。价值中立永远也只是理论家美好的幻想而已。甚至我也常想,为什么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因为这是大脑告诉我们的。人类什么时候能够突破这一点,价值中立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并且,由于历史的筛选过滤,留存下来的社会组织方式似乎正是最有理由存在的社会形态。这样看来,好像也就不必过于惋惜国家理论、行政管理学乃至实质民主观的流失。现实已证明,它们并不能帮助国家赢得胜利。对政治学意识形态化的忧虑变成了杞人忧天。不过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杞人,警惕工具理性对人类价值的腐蚀。反思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功能。去意识形态化该是政治学的追求目标,价值中立须是政治学的应有之义。如果不能实现,至少也应该是无限逼近的一个目标。如果我们每一次的胜利都是以牺牲思想上的开放、多元为代价,以换来偏执、狭隘为结果,并逐步演化为一种沾沾自喜的自大,那么我很怀疑在我们节节胜利的同时,人类的精神世界还能剩下些什么。
  •     昨天和系里老师聊天了,当我们谈到政治学发展史的时候,我发表了如下意见:“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有一种紧迫感,总是把学术当作一种解决当下问题的工具,从来没有像蔡元培先生讲的那样,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固然是不可分的,但是这两者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是共生的,平等的。而不是谁是谁的附庸,谁应该指导谁。所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就应该像美国政治学的发展那样,走一条学术规范化的道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尽量不要参杂一下功利色彩的因素,不要想着今天研究这个东西明天就能用在救国或富强上,后天我们就能一跃而成为世界领跑羊!这实际是一种非理性的思考方式。”老师笑而不答,推荐我读这本书《美国和美国的敌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出的一套书里面一本。并说:“任何学术研究都不能脱离价值的判断,价值中立是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美国政治学的发展的确如你所说,一直沿着学术规范化的道路走来,而且也出了很多学术大师、学术精品、学术经典。但你看到的或许只是表面的成果,我们研究问题不仅要看到结果,而且还要对动因作一番探讨。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任何学术经典、学术大师都不是空空的在谈某个问题。阿尔蒙德谈政治文化,不是仅仅告诉你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地位的,而是为了美国文化向全球的传播做一个铺垫。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写《联邦党人文集》最初也不是为了给政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们是为了说服反对者和人民接受他们的主张,因为集权可以带给他们好处。等等等等~~~先看看这本书吧!”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怪癖,就像胡适之先生给亚东图书馆版《水浒传》作序时说自己一样,有一种“历史癖”和“考据癖”。对于任何事情,任何人物,任何学科,只要我感兴趣,都想对其发展脉络作一梳理,好似亚里士多德教人要先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才能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大脑。我觉得这样梳理之后,就好像我自己站在某一个制高点,俯视着芸芸众生——芸芸众科——的发展,就像上帝!我的上帝,我似乎应该去读历史系?天知道~~~~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 D771.2/2822
  •     要是有人写中国政治学的就好了
  •     新颖的视角,有启发性,可惜翻译差了些
  •     如果我们每一次的胜利都是以牺牲思想上的开放、多元为代价,以换来偏执、狭隘为结果,并逐步演化为一种沾沾自喜的自大,那么我很怀疑这种节节胜利是不是也是节节败退。
  •     原来如此
  •     美国人必定认为,三、四十年代的噩梦又在今天中国身上重演,集权、高效、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巨无霸。好吧,可以同情并理解。译文有些地方不通顺,考虑到文章本身相当通俗,译者不合格。
  •     翻译实在不行,八卦无数,几乎可以作为材料写好几篇妙文了
  •     不算特别严肃的学术著作,算是通俗学术+揭内幕型的作品。
  •     作者貌似中立地讲了很多八卦,但在背书看到了乔姆斯基.....
  •     一本探讨政治学领域学术与政治关系的
  •     淘到的旧书。美国利用政治学对民主意识形态的不断修正将对自己的敌人雕刻成“独裁极权”,将自身塑造成“自由民主”。法西斯意大利,纳粹德国,苏联,比比皆是,细思恐极。 这本推荐给喜欢理性独立思考,不带什么类愤青感情色彩的同学看。
  •     这本书考察了政治学的美国视角和政治学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对政治学科学客观性的影响,,虽然对上世纪初期的美国政治学研究全貌展现不足,对研究方法的变革也是一笔带过,然而瑕不掩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