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1
ISBN:9787121180804
作者:【英】麦嘉湖(又译作麦高温)
页数:26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当学生完成这项工作之后,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们要死记硬背整本整本的典籍,要牢牢掌握将近三千年前先辈写下的每个字词句章的意义,以满足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考官们传统守旧的观念。 一流的中国学者都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以纪念在大脑和智力经过这样强加的极度劳累之后还有幸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这些书本身都是最枯燥乏味的。老一辈哲学家和思想家已经尽可能地把人类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书中挤了出去,他们对于平常而普遍的人性似乎不是很看得起。这些书的风格简短而凝练,就好像写这些书的人要么从未学习过写作的艺术,要么忙得没有工夫详细展开。书中既没有浪漫传奇,也没有激动人心的东西。字里行间闪现着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但说教太多,与平常的生活脱节。我们渴望听到男人女人的交谈和孩子们的欢笑,渴望听到人的声音,但我们在这些书里从未听到过。基督所采用的方法是多么不同啊!他的讨论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男男女女从我们视野里走过,人群在我们面前匆匆来去,人的欢乐和悲伤用如此简单的语言加以描绘,以至于我们觉得自己就在我们眼前这幅被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的场景当中活动。 在第二等级的举人考试当中,科目跟县试中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要获得更高一级的功名,考生需要有更简洁、更经典的写作风格,以及更渊博的知识。举人功名的考试在省城举行。很多省份幅员辽阔,考生常常要跋涉两三百英里才能到达省城。考虑到糟糕的路况和旅行的艰难,这段距离意味着每天马不停蹄要走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过,且不提身体上的劳累,对赶考的秀才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就是盘缠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一贫如洗,与约伯或传说中的教堂里的老鼠不相上下,因此,如何凑足离家期间的吃住费用,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内容概要

John MacGowan(1835-1922),中文名麦嘉湖,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出生于北爱尔兰,毕业于伦敦英国长老会神学院,1860年3月来华,先在上海传教,1863年转至厦门。麦嘉湖在华传教凡50年,广泛接触各个社会阶层,热心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改革,对中国的风土民情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作家,除本书外,还著有《中国史》、《中国民间故事》、《厦门方言英汉字典》和《与竹为邻》等书。

书籍目录

译序
序言
第一章 土地与土地法
第二章 治国之道
第三章 军事体制
第四章 文士品级
第五章 中国经籍
第六章 学堂与先生
第七章 祖先崇拜
第八章 风水
第九章 神的代言人
第十章 城隍庙
第十一章 山林寺庙
第十二章 刑罚
第十三章 私刑
第十四章 大夫与行医
第十五章 金钱与放债
第十六章 戏与戏子
第十七章 漫游一座中国城市
第十八章 水上生活
第十九章 家与家庭生活
第二十章 农民与农事
第二十一章 大路与小路
第二十二章 乞丐
第二十三章 面子
第二十四章 中国生活管窥
第二十五章 中华新帝国

编辑推荐

《寻路中国系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初版于1909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几乎与各阶层的人都有过交往。他从当时英国传教士的角度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了描写,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些用文字织成的记忆,如照片般将三教九流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尽管作者站在曾经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的角度,看着封闭的古中国文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伤感与同情。在这个友善而又自以为是的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完全拥有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品质。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不一样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先辈如何生活。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为什么要交流,只有不同思维方式的撞击才能产生变革的火花,改进的动力。
  •     歪果仁的观察。有许多我们也意识到,却不知到底为何如此的性格。
  •     尼玛当然很不错啦,大经师就像大法师好不好?here
  •     从没想过外国人看中国人,可以看的这么清楚,关于宗教、城煌等,真是说到心里去了。
  •     书展看到,回来买下。竟是寻路中国系列……
  •     观察细致,一声叹息!
  •     作者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描述20世纪初在中国的见闻
  •     我们生活在一个事事有因而无果的国家里。
  •     中国人有很多缺点,虽然仍然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是似乎出了问题,过去是如此,现在仍是,但愿这个民族能够好起来。作者的眼光非常犀利独到,虽然对于风水之类的事物的看法稍显偏颇,终究瑕不掩瑜。
  •     刚注意到是有这样一个系列的。其实何伟的《寻路中国》和这个套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虽然更喜欢前者,但这套也不错,值得收藏。
  •     : K207.8/5443
  •     作为一个1900年代的人描述的中国现象,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读物。
  •     值得一读,客观的事实,感观的思想
  •     一个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很喜欢他对中国宗教的分析,中国对宗教的实用性,让观世音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神仙!想想这是多么符合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呀!
  •     外国语眼中的中国人,文笔不错也很准确。
  •     如译后记所说,作者作为传教士“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定位确实让人看得有些憋闷,而且很多内容充满了目睹两三分脑补七八分的自以为是,不过如果把本书作为了解“其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素材倒也还有点乐趣。还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光与影》这个题目更合适。
  •     三月才看完这一本书,都干吗去啦?换一种角度看自己,只是想想现在的中国,我们还有几分像曾经特色鲜明的自己?
  •     一哥英国人的洞见百多年前至今很多中国人不变的性格。
  •     从他人的角度看我们果然不同凡响啊!我好认同作者的角度和观点!
  •     一个英国传教士,在这块神秘的东方大陆传教30年当中,开启了上帝视角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族人做了鸟瞰式的阐述,其实全书的主线在我看来始终围绕着一句话——其实,中国人是个好演员。
  •     作者用比较独特的角度去描写中国当时的一些风俗和习惯,文字恢谐有趣。
  •     此书写得非常好!内容可以与同时代美国人明恩溥的《中国的乡村生活》、《中国人的气质》相媲美,从内容上说把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习而不察或察到然而说不出的中国人的主要特点都讲了出来,这些内容我们国家的正史没有讲,我们国家的正统哲学没有讲,我们国家的经典文学名著也没有讲,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史;从艺术上说此书没有历史书的板滞、破碎,而是行文流畅、生动、幽默、犀利,非常值得有心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一读!
  •     过时、片面,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     晚清末年,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感慨!!
  •     作为十九世纪的英国传教士,麦嘉湖的勤奋和细腻无疑是很可贵的品质,对于此书可以当做一种换视角的了解
  •     1、内容非常详实、字数多,与现在很多没几个字的书有本质区别。涉及百年前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2、很多内容我征求老一辈意见,他们说当时就是这样的。3、看完感慨100年中国变化真大。
  •     一个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英国传教士,于百年前写下的关于中国人的书。局外人的视角,拯救者的心态,语言生动,观察细致。笔下的中国人既脏、懒、丑、笨、麻木、凶残、自以为是,却又坚韧、务实、感性、悲悯、自尊,你永远无法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括复杂多面的中国人,但作者的总体评价是精准的:这个民族,尽管看起来恶习缠身、似乎无药可救,但总能出现奇迹,缔造伟大。
  •     好看。翻译得还挺热情的
  •     局外人的视角,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换个思考的框架,比如将“面子”拆解为“荣耀”和“自尊”两个因素。
  •     百分之百的五星~
  •     从他者的视角对清末帝国做了一次怀旧之旅,短短一百年时间,中国正在走向她该有的位置。
  •     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描写中国最真实深入的书,竟然都是外国人写的
  •     生动翔实,细致入微。不愧是在中国生活、传教几十年。我对老中国毫无了解,通过作者的很多详细描述,得到了非常直观的体验,其中有的描写读来让人捧腹。对了,这个老外的观察记录里,有一些官方叙述大相径庭的东西。比如作者观察到,地主和佃户是共同进退的合作关系,和谐和睦,和教科书里万恶的地主形象截然相反。从作者其他记录来看,作者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入观察和深切的同情,我也看不出作者刻意去粉饰地主的动机,觉得对地主/佃户关系的记录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
  •     作者描写人物栩栩如生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别人眼中的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容易啊,有趣的书
  •     作为一百年前的书,到现在看起来还是这么贴切,中国真是悲哀。不要说几百年了,几千年的价值观也多大的改观。 作者有一点不好,言必说上帝如何如何,实在是太受本职工作的影响了。
  •     90年前的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完全是一本当时的社会风情写实,与古装剧描述的完全不同。当时的中国人生活艰难困苦,却在麦嘉湖眼里不乏幽默感。更多的是,麦嘉湖写出了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致命弱点:贪婪、盲从、好面子、小圈子主义、短视。可悲的是,这些弱点在今天仍清晰可见。
  •     通过外国人眼睛看100年前的中国,有意思
  •     晚晴中国社会百态,整体还是比较客观的,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虽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同情者的角度来看,没有刻意的丑化中国人,值得一读。
  •     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作者也没丑化国人。起初看目录,觉得挺好看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看完,等看完再记录。
  •     应该说,作者对100多年前的中国了解还是很深入的。不少的描写细致、准确,画面感很强。这也是吸引读者的地方。 但看到第九章结束,作者第二次强烈表达出传教立意时,终于还是像吃了一只苍蝇般的恶心,十分地不舒服。
  •     外国人的视角,有点意思,国人没怎么变。
  •     了解不一样的中国,了解别人眼中的中国.
  •     跟另一本书弄混了。这本其实有点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