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33941942
作者:易中天
页数:216页

内容概要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换血
上帝之鞭
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是被匈奴人用鞭子驱赶着的。
匈奴继承大汉
刘渊的理想是匈奴人做天子。对此,他其实说得很明白:夏大禹和周文王都是夷狄,谁当帝王难道有什么一定之规?国号叫汉,只不过汉有号召力。他这是借壳上市。
羯人石勒
作为草莽中崛起的枭雄,石勒完全可以继续他的杀戮生涯。作为屡被汉人欺辱的羯胡,他也有了报仇雪恨的资本。
氐人苻坚
苻坚笑了。在他看来,前秦就是汉帝国的再生,自己就是汉文明的代表。他甚至不无得意地说: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的手上中断。
再分裂
姚苌被苻坚骂得无可奈何,只好将他绞死在佛寺。短时间统一了北方的一代天骄,就这样死于非命。
第二章 / 鲜卑人
中国靴子
马镫的发明者,则一般都认为是Chinese,因此马镫也被称为“中国靴子”。这种“靴子”在我国多有出土,而且与鲜卑不无关系。
从联盟到帝国
拓跋珪的“部落解散政策”是之前五胡十六国中从来没有的。也就在这一年年底,拓跋珪称帝。
喋血萧墙
实际上北魏皇帝十四个,倒有九个死于非命。
转折关头
此时的北魏已经到了转折关头。这个转变将因太武帝的被杀而减缓,直到一个神秘的女人再来启动新的程序。

作者简介

原来有的没了,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国两朝。南朝和北朝都认自己为中华帝国,称对方为魏虏或岛夷,正所谓“一个中华,各自表述”。原来没的有了,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从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隋唐开创的新中华将诞生在两河之间,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影响后世的根本所在。因此我的说法也许“很不专业”,却很有文化。文化远比专业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宁可“不专业”,也不能“没文化”的。
当然,这已是题外话。
——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中国历史上有两段可谓真正的乱世:一为春秋战国,二是南北朝。三国可能还排不上号,或者说是南北朝的铺垫尚可。南北朝纷纷扰扰几百年,还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研究和挖掘。南北差异,由此而始。令人着迷的南北朝。
  •     《南朝,北朝》是一本五胡人入侵的历史,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今天的汉族已经不是完全的汉族,我们的血液中流的是几个民族混合的血液,南朝北朝的历史,充满血腥和背叛,杀戮和英雄,几乎每一个王朝都那么的短暂,其中有儿子对父亲的杀戮,有女人对丈夫的背叛,胡人和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道德伦理,所以,有了更多令今天的我们看到的纷乱,回头看历史,却从其中看到很多的道理,无论胡人还是汉人,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法则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历史的评说,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什么,或者如何运用于生活,那也是一个完全个人的视角。以下是一些摘录,让我们从历史看到今天的故事:北方的边界是长城,正如南北的分野在淮河。淮河是天然的,长城却是人为的。早在南北朝之前,长城就已经成为一条分界线,把内地与外族区分开来。那个时候,长城以外的地老天荒才是北,长城以内淮河以北则是中,是文化先进文明璀璨的中国和中华,也叫中土和中夏。与夏相对应的是夷,是蛮夷戎狄,也叫胡。中华文明是原生的。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阻隔,西亚和印度文明对中国其实影响甚微,至少在魏晋之前是这样。而且在当时的东亚地区,中华也是唯一的文明。因此,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停留在部落时代,要么越过长城与中华认同。五胡选择了后者。而且,他们也早就越过长城了。汉胡界限模糊之后,南北分野便突显出来。士族,南方的尚清谈,北方的尚实务;佛教,南方的重玄理,北方的重践行;文艺,南方秀丽唯美,北方雄浑质朴。那些厚重的石窟比如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全在北方,骈文和诗歌等文学方面的成就则南方更高,都绝非偶然。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五胡是被消融而非消灭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都融入了新汉族,途径则是通婚混血和移风易俗。不过这种变化是双向的,汉化的同时也在胡化。地分南北并无不妥,两个中心却有问题。因为从商周到汉魏,华夏文明从来就是先聚焦于一处,然后再向文化气息稀薄的外围扩散。更何况多中心即无中心,除非它们能像长安和洛阳那样,相互依存又各有分工:长安融合东西,洛阳沟通南北;长安代表进取,洛阳代表稳定道教的目的是成仙,佛教的目的是成佛。仙和佛都不是神,而是人。所以,这两个汉字也都是单人旁。这是道教与佛教的共同之处,也是他们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紧要之处。也就是说,佛教和道教都是人本的,这很符合中华文明的精神
  •     跟听说书似的,好看,不累。花了一个早晨 一个晚上看完。 写的比较概括,对那段历史较快建立一个框架性的认识有帮忙。易老师也试图进行历史比较,比如和罗马史。看过其他人的作品,看易老师的觉得浅薄了些。 所以,一句话来说这本书,就是——很好看的历史故事书;一句话来评价易老师,很会讲历史故事的人。 当然,感谢易老师和他的作品,阅读的几个小时内我愉快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头一次在喜马拉雅听完的一本书
  •     多出引用川本芳昭那本,我还是看那本吧,图表什么的也挺清楚的
  •     不错
  •     越来越喜欢易中天这么高浓度高凝练的历史概括,很难说全对,但立场鲜明,在更广阔的时空跨度中有感而发,这样的历史读来有用。
  •     这段历史好乱。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这也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强大的文明,必须要做到兼容并包。
  •     篇幅较短
  •     重在讲文化讲社会,对于历史事件着墨不多,而且事件也不是按照时间进程介绍的,而是根据不同章节所要阐述的重点去选择性介绍的,所以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文化社会和政治,但要了解历史事件和故事,则不建议读此书。
  •     易中天中华史中最爱这一本,大概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情有独钟吧。本书角度很新奇,中外史互相对比。它不是偏重堆陈史实,它加入了许多剖析。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为了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找了几本普及读物,皆不如意。直到翻开这本书。花费了一上午看完,对易中天的印象从此改观。
  •     历经魏晋的低迷,南北朝的纷乱像是在给大唐盛世打铺垫。胡人的入侵、朝代短时期的的频繁更替,南北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采取的措施加速了民族的大融合与儒道释的逐渐合流,经过这种不断试错纠错加上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顶峰前夜。易在后记中有意识的扯闲篇,中国长时间的南北分裂与北方不断的吸收与融合少数民族,形成了文化上与气质上的差异,北纬33度只是地理和军事分界线的重合,恰好的气候分界形成了地理的屏障,这成为了军事拱卫的一条火线。
  •     比较不错的普及读物,之前也没看过什么关于南北朝的书,算是一个盲区补充。简短精炼,末端也有作者的领悟,文风介于明朝那些事儿和普通历史读物之间。
  •     美学意味当然不如魏晋 与欧洲同比讲述,略有混乱
  •     南朝北朝时期的历史地位重要性至于中国,无其他历史阶段比拟。当然,周朝建立,分封诸侯,以礼治国,以人为本,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底色,秦皇汉武一统山河,开疆拓土,成长了中国的身体,到了魏晋,中国文明的燃料已经渐渐燃尽,慢慢成为寒灰。 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势介入,让火炉堆起了更大的燃料。问题是,为何中国的文明底色却依然如故?嫁接了果树,果实更大,味道更美,树干更加茁壮,但是还是那个树种。 这让人沉思。
  •     打个卡
  •     在后记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原本有的没了,原本没有的有了”,是啊,这段历史看似混乱,却又是孕育隋唐文明的子宫,胡汉融合,儒道佛杂糅,这都是这段时间留下的宝藏。
  •     读来一乐
  •     感觉写的一般~尤其是傲慢的视角觉得挺不好的~
  •     也怪我自身的水平不够吧,这部分有点晕乎晕乎的。
  •     对十六国南北朝的那段历史描述的很清晰,并且与西方两罗马进行对比,也涉及南北方演进的历史规律和儒释道三者宗教的比对,值得一读!
  •     大一买的中华史,继续推进,跟着易中天写书的速度。十万字,半天就读完了。南朝,从东晋到宋齐梁陈,北朝,从西晋到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再到北魏拓跋家族的努力实现汉胡血脉融合,经过其中四百多年的分裂,终于实现了隋唐的大繁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谁能料到五胡十六国的终结者是拓跋氏。
  •     多个领导,等于没有领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两百页不到一口气读完,感觉很乱,不够深入不够详实不够尽兴。
  •     结构有点乱,不是很清晰,不适合普及南北朝历史阅读
  •     这本写得不是很有意思
  •     希望这套书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相较于电视明星,易中天更是一个好学者。
  •     一味从士族阶级文化来解释,不揭示经济原理,论述也有讹误。
  •     行文流畅,语言活泼,基础扎实,言之有据,适合简要了解魏晋南北朝三百五十年的历史。
  •     读的时候挺有意思,也隐约悟到些东西,然合上书后很难想到有什么收获,想弃了
  •     通史入门 浅显易懂 读来有趣
  •     弥补了空白
  •     作为普及知识了解,很易读,语言也有自己的风格,适合用于了解历史。 有计划把这一套都读完。
  •     其实是历史散文吧。。
  •     出了趟差,于高铁上读完后深有感触,是世界观拓展了的感触。特别是本书中对佛教道教的阐述让我领悟了为什么我对禅宗如此推崇,对南方北方的辨析让我明白了何谓中华一统的分久必合,对东晋士族的描述让我警醒懒惰和无能会击垮一个国家更别说一个人。
  •     四百年混乱史,四百年民族大融合,权力、血腥、宗教、割据一方,自称中央,中国历史上的《冰与火之歌》
  •     以汉为主的民族大融合,以儒为主的儒释道合流。混血中华,南北分野。
  •     南北朝的大乱局下充满了杀戮阴谋权术,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为盛世隋唐开辟了道路。另外,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川本芳昭的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     全系列看完给满分。
  •     一带一路?
  •     有点乱,除了书里叙述的时候前后跳跃外,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历史本身太乱了。认识了一对朝代姓氏并重温了不少典故。历史大进程就只记得北魏收了北方后一分为二,然后二又分别换了代,然后北周收了北齐,然后北周被隋取代了,隋把南北由东晋变为宋再变为齐再变为梁最后变为的陈给灭了,南北统一进入隋唐。这期间涉及了佛道、士族庶族、胡汉融合等等复杂因素,以后估计得再看几遍才行
  •     啊这一段复杂的历史
  •     简单明快
  •     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一本科普历史书,对南朝北朝概述的比较充分加入一点对历史的思考,让我揭开原来很陌生的那个时代的面纱。
  •     这套丛书里我读到的第四本。和那几本比亮点不多,最后由南北朝差异导致三教合流的论述总觉理由不充分。这本隐约是上部《魏晋风度》的余波,两本应该印成一本。
  •     横纵对比,潜入深出。感慨易中天老师写作效率太高!遗憾朝代篇幅不长,故事缩水。
  •     写佛教那段很有意思
  •     2015年读,作为不错的入门了解南北朝的书
  •     历史故事方面被过度弱化了。笔记在本子上。书很薄,卖得有点贵,幸好是在图书馆看的。
  •     非常好的梳理。价值观不说,当然也不深,但北朝政权给我理顺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