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庄园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英国庄园生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208056749
作者:(英)亨利・斯坦利・贝内特
页数:342页

书籍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第三版印刷的说明
感谢信
序幕 田野上劳作的农夫
第一章 教堂
第二章 庄园与耕作
第三章 庄园居民
第四章 农民的一年
第五章 地租与劳役
第六章 农奴的负担
第七章 庄园管理
第八章 庄园法庭
第九章 日常生活
第十章 “快乐的英格兰”
第十一章 自由之路
第十二章 教会
小辞典
缩写与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季节的影响,田间劳动的知识,地租和劳役,庄园管理、民间娱乐、宗教影响、法庭近作等,从而全方位地勾画了英国庄园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图景。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他的这本著作不仅回答了英国封建社会的起因问题,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资本主义所脱胎的土壤。

图书封面


 英国庄园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中世纪(确切的说是1150——1400年)英国庄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堂到庄园法庭到教会,从农民的耕作到日常生活到详细的地租和劳役。这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书,同时这本书也隐含着这样一条线索:即庄园制度下从农奴到自由农的发展趋势。在第十一章《自由之路》里,作者提到:就在1350年,英格兰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奴,而到了1600年,整个王国已无一个农奴。(p246)至于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由于文献证据的缺乏,作者并没有过多的叙述,但是从整本书的分析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英国庄园生活》虽然说涉及到庄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作者的着眼点却在于描述农民的生活,展示他们贫乏的物质生活,艰辛的劳动和无处不在的压迫。对于庄园的统治阶级——领主,我们只看到一个模糊的侧影,与真实的农民生活比起来,他们几乎只是一个概念。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看到庄园是一个很有组织的整体,领主、自由农、农奴、雇佣工、管理者、教会人员、庄园法庭构成一个有效运转的庄园。第七章《庄园管理》是专门讲述如何组织和运转的。作者选择了1150-1400年为研究对象,这应该是英国庄园制度的繁荣期。(p56:13世纪后的情况越来越清楚,诺曼人全力强制推行封建组织,庄园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自由农和农奴并存。从法律方面将农民社会划分为自由农和农奴确实是过于简单化,实际上,从经济上看,一个自由农不一定比农奴好多少,因为他有可能持有很少的份地,除了自由,他的生活过得很艰难。而在农奴中,也有很大的差别。在第三章《庄园居民》里,作者将农奴划分了不同的类别:1.农民贵族,他们在公地上持有30英亩或更多的土地。2.持有30英亩“全份地”一半土地的人。3.只有10或15英亩的“弗隆”。4.勉强维持生计的茅舍农、小佃农和立锥农(pytel-holder),他们仅有一二亩地,甚至只有茅舍周围的小块地或院落。尽管他们身上都带着被奴役的特征,但是因经济地位的不同,他们所要承担的义务有很大差别,所以作者说“低估这一点是错误的”(p48)。不管怎么样,农奴和自由农的区别是明显的。自由人一旦缴纳完年度地租,除应付领主一些微不足道的索取外,他不会再有什么经常性的负担,而农奴受到的压迫要严重得多,他不仅要纳租,而且因受领主勒索,还要缴纳多种小笔现金。P77从理论上讲,农奴的一切,包括他自己,都是领主的财产,所以,领主可以随意对农奴作出任何要求,农奴不能做反抗。当然,在实际上,领主的要求都必须有确定性,否则,农奴将很难承受,农奴对塔利税的抗争就说明了这一点。关于农奴的劳役与负担,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笔,就可以明了为什么农奴是如此迫切希望获得自由之身。1. 周工(week-works)庄园制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一个人为取得承租庄园份地的权利,必须为领主服劳役。除了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还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除了领主的土地耕种,还有领主牲畜的照料,房屋的维修等。区别奴役和自由的一个显要标志就是周工(week-works)。所谓周工就是农民每周为领主提供几天的的劳动。有例子证明自由人也有提供周工,但毕竟是属于少数的例外。农奴为领主提供周工的天数在不同地区不一样,并且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也不尽相同。在东英格兰的沃尔登(waldon)和沃尔波尔(walpole),农奴每周要干6天活,在英格兰的西部,格洛斯特(gloucester)农民每周至少要干4天活,而收获季节要干5天活。这样的数据很耸人听闻,因为除了周工,农奴似乎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可以花在自己的地里。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悲观,农奴仍有大量时间可以耕种自己的田地,因为农奴为领主工作的时间,并不是一整天而往往是半天,除非有特殊情况。作者谈到,由于对劳役的规定十分明确,所以任何想增加劳役量的企图都难以如愿,这就使得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保护。(p83)负担量固定化,惯例的约束力。除此之外,农奴还有义务提供庄园以内或以外的运输劳役,这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2.布恩工(boons)布恩工是在收获的季节领主要求农民放下自己的庄稼为自己提供额外的劳役,布恩工通常要求庄园所有人都参加。为了使农民卖力,领主通常为他们提供丰盛的膳食和酒,甚至还有各种奖励。但是由于领主用这种方式如此频繁地让人为他劳动,许多人干活时会消极怠工,或故意把活干得很糟糕。3.磨坊及面包房义务农民没有自主选择磨坊和面包房的自由,领主为了自己的私利,要求将谷物集中到一个磨坊碾磨,将面拿到指定的面包房去烤。一旦农民没有遵守,就要被课以罚金。磨坊是领主收入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p107)因此,为保证自己磨坊的生意兴隆,不受竞争对手的威胁,就会强制非自由人到自己磨坊碾磨,这给农奴带来很多麻烦,他不得不等上许多天,因为人太多,或者磨坊坏了,或者水势或风力不足等。领主可以从磨谷的人那里获得实物收益,即“磨坊捐”(multure)。磨坊捐所占谷物比例大概为十六分之一。(p110)而且自由人和农奴之间有差别,在达勒姆各庄园,自由人只交纳谷物的二十四分之一,而农奴却是十三分之一。4.塔利税(tallage)塔利税被视为人身不自由的标志之一,它带有任意性,即领主可以对农奴任意征收数额不定的税,而且征收时间也不定。(p116)塔利税的税额相当高,如在诺福克的哈尔沃盖特(halvergate),头一年的塔利税是10英镑,次年为12英镑,接着涨到13英镑,下一年降到8英镑,以后十年里这个数额一直保持不变。P118塔利税对农奴的压迫是如此严重,1299年,邓斯特布尔(dunstable)修道院的农奴们宣称,“他们宁愿下地狱,也不愿忍受塔利税的折磨”。经过多次争吵后,他们终于用60英镑的巨额罚金从塔利税里赎买了自由。(p117)5.遗产税(heriot)遗产税是庄园领主对死亡佃户提出的财产要求,它源自于一种古老的惯例,根据该惯例,所有的人在死亡后必须归还原本由领主为其提供的作战工具。由于时间的推移,自由人设法摆脱了这项义务,农奴却没有这么幸运,农奴缴纳的遗产税通常是一头最好的家畜或物件。同时教会又提出了相同的权利——“死手捐”(mortuary),在领主挑走最好的一头牲畜后,教会又取走另一头。在有些地方,遗产税甚至多达死者全部动产的三分之一。6.除了以上这些负担,农奴还在许多方面缺乏自由。例如,不能私自酿酒;不经允许不能捕捞河里的鱼;也不能捕猎树林里的野兽;为获得林木,必须缴纳“林地税”(wood-penny);为获得饲养家禽的权利,必须在指定季节将一只母鸡或一些鸡蛋送到领主那里;出卖牲畜,必须给领主一笔钱;出嫁女儿,必须给领主一笔钱;儿子受教育,必须给领主一笔钱……如此等等。以上种种,足以让农奴极力想摆脱受奴役的身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有利于农奴的趋势:1349年后劳动力的稀缺,新的牲畜的应用和土地出租制度的实行, 城镇的发展,以及货币地租对劳役地租的代替等。领主发现,农奴的消极怠工现象不能制止,还不如让他们叫货币地租并雇佣另一帮人为领主劳动。如此,一部分农奴从劳役中获得解放,另一部分农奴(可能是持有份地少的小佃农)则转化为雇佣工,这是英国农奴获得自由的部分过程。随着贵族及其侍从生活的日益奢侈,王室为了个人及其公共目的而进行的横征暴敛,发生在国内外的战争,以及整个中世纪领主总是难以筹到钱款,这一切都有利于农奴,农奴缴纳一笔年度现金,领主则免除他们的所有劳役义务。另一方面,农奴通过逃往城镇而获得自由,但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因为农奴在城镇里要面对太多的未知数,并且,他们并不能马上被吸纳进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英国庄园生活》这本书中,尽管农奴的生活很艰辛,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但生活却并不令人丧气绝望,我们仍可以看到社会在发展——尽管非常缓慢。这让我不禁要对比中国的史学研究。相比于欧洲中世纪,中国的封建社会要发达的多,但是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却让人丧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黑暗的社会,腐败在不断滋长,社会一直在走下坡路。吴思的《血酬定律》里似乎引用过黄宗羲的研究,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并税式改革”越来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个结论让我觉得中国的农民简直无法存活,中国简直没有希望。但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曾有过辉煌,它必有它合理和先进的地方,但我们的史学研究很少讲到这方面。我想这涉及到客观精神,我们的史学家始终还带着五四时期的批判精神看待过去。贝内特教授在研究英国庄园生活时,农奴固然凄惨,但领主并非无法无天,两者之间有制约和平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英国,法律不见得很先进,但贝内特教授多次提到了惯例的约束力,这种惯例,即使是领主也不能违背的,不知道是否欧洲人的法律精神就产生于那个时候,产生于庄园法庭。中国的史学一再强调阴谋与权力,法一直是不被任何人看在眼里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社会,从一开始就积弊难返了?
  •     读完此书,我无话可说,没什么感想,也没什么可商讨之处,因为这是我不懂的一个领域,我读此类历史著作,一般是为好奇,也是希望多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摘“宗教”一章中的部分片断如下:大多数堂区的普通教士都是不称职的,没受过多少教育,也无过人之处。大主教佩卡姆著名的1281年教规写道:“教士的无知引人误入歧途;由于他们的愚昧或无知,让他们向信徒宣讲天主教信仰时,有时讲了错的而不是对的教义。”这一点兰顿早就指出来了,他称有些教士是“蠢狗”。很显然,无论是出身、教育还是报酬,均不特别有利于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士群体。不管善驱走了多少恶,恶还是随处可见;当堂区的邪恶集中在教士身上,他的家已成为邪恶之源时,我们将会怎样呢?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中情况尤为突出。教士被认为是世间之盐,如果盐都失去了味道,那会怎么样呢?或者像乔叟说的:“如果金子都生锈了,铁又会如何呢?”有60多个案例提到教士罪犯——堂区主持、代牧、忏悔神父——他们一再被公判为奸夫、通奸犯,引诱良家妇女。
  •     对介个历史无深入研究,纯粹有感的是想回去种田了。偶在blog里吐槽说,看康星说他读书一路读到屠宰场了,那偶就是又回到了种田养猪的路线上了吖。做田野的时候,种田养猪是打开话题的万能钥匙,种了多少亩田,养了几头猪,饲料价格多少,化肥农药价格多少,去年收了多少担,今年收得了多少担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吃饭问题真的是祖祖辈辈的大事,一家几口人,你总得想着如何让他们吃饱吧。农民的生活到底有多累?总是号称贫农的偶也羞愧的说,偶都没有完全的种过田。每个步骤倒是参与过,插过秧,挑过肥,割过稻,晒过谷子,打过谷,还打过糍粑呢。小时候跟着dia dia到处走,她倒是不让我做什么农活,我自己觉得好玩,兴致勃勃地去宰猪草,煮好之后倒在猪槽里猪却不肯吃,dia dia说她喂的猪会认人,是生人的话就不吃。这本书是通过讲述12,13世纪英国农民的生活来以小见大地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关于农民如何将自己的劳动出售的原因。看作者列的一些数据吖,假设一个农民有30亩地的话,他的劳动强度有多大。@_@ 话说就偶了解的情况吖,一户家庭有10亩田地,俨然都要累得够呛了吖。。。不过作者描述的农民们种的是大麦小麦之类的,偶对北方种地的情况不熟悉。。。养猪的情况倒是差不多,也要消耗一些粮食来喂猪。其他的牲畜,马吖,鸡鸭鹅吖等等情况不一,有些地方养猪的多一些,有些地方养马的多一些。对比看来得出的一个印象是,当时的英国农民的经济收入比现在南方村寨的农民的收入都要高吖。。。如果偶的印象没错的话,那么有一本叫虾米大分流的书提出的观点是直到工业革命前,中国和欧洲各个方面条件都差不多,这么说来应该是差很多才是吖。。。不确定,求解求真相。。。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开始是猎奇这个题目,后来变成猎奇作者,世界上真的有人是这样的,自己坐在屋子里面研究历史二手资料就可以写书做高学问的,实在是佩服佩服。
  •     贝内特的代表作。以白描的叙述方式,对中世纪农民生活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令人不解的是,不知是从什么角度可以得出,作者认为中世纪法律对农民义务的限定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 。
  •     犹如一幅展开的画面,将英国庄园生活的全景录入其中,读起来既温馨又美轮美奂,也是认识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窗口。我读此书的时候与《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一起读,颇有收益。
  •     这是学术文章,像我这样抱着八卦心态的人读起来自然是一个头两个大
  •     结构真好,翻译用心
  •     為看的所有英劇提供了一個可想像的圖景
  •     好评!
  •     原著描写细腻、视角比较独特,中译可谓相得益彰,值得一读。
  •     视角大好,分析亦算得详尽不枯燥.序幕中的每个片断在后面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章节,但略有烦琐之感.可能是一气读完的缘故?
  •     学姐说得对:不想看也得看 他非逼你看
  •     庄园式风景
  •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好伴侣
  •     读过的同类书里最值得推荐的。
  •     跟浪漫没有什么关系,但好看
  •     英国庄园生活 4星
  •     专业相关/课题资料
  •     这……这是我们老师翻译的……我们现在上课正在用这本书练习翻译……
  •     细节。
  •     整合大量零散的史料,还原微观的历史情境;文章也写得引人入胜,在社会经济史里不多见;翻译是良心
  •     以文学的语言来叙述历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引言为整本书的线索
  •     很靠谱的一本书,各种描述很详细而且也不会觉得语句太晦涩(虽然我是一路看一路睡一路乱翻。。。
  •     打算做一个关于这个的pre,求其它相关资料。>_<
  •     选取有利于自己的史料论证某些观点。。。这个也只能算一家之言吧,不过翻译确实不错。
  •     赞
  •     哎呦~赵老师~这是我们上了一学期的课啊~早就拿到您的翻译~嘿嘿~
  •     论文用,草草翻过。可以很快地看完,简明且生动,不容易,翻译也较好。
  •     一般性了解,不够深入
  •     补标。
  •     庄园、农民、农奴、地租、法庭、教会…目录所见,该有的要素均备,读完对中世纪欧洲庄园生活就能有大概了解了~“以文学家身份写就的社会史”说的是流畅的文笔,跟《马丁盖尔归来》一样,都是很好看的书了。
  •     中世纪的黑暗下也会有微光。
  •     手贱借来了完全看不懂
  •     李化成老师极力推荐。
  •     不想看也得看 他非逼你看
  •     虽是历史书,但充满生活气息,使人对中世纪英国庄园生活有亲切的印象。书中的描述,有电影画面感。
  •     和《蒙塔尤》一个文风,生活化叙述。
  •     英国人真的很会写历史!史料翔实文笔优美好像看电影一样!
  •     13/5/30读毕,日常生活史经典之作,琐屑,由于成熟时间早有诸多不足,然而仍属难能可贵。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     内容通俗而全面。翻译认真
  •     买了之后就一直放着 2010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