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战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海军战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100027410
作者:艾·塞·马汉
页数:447页

书籍目录

原书前言第一章 绪论  成稿以来作战方式和武器的变化  变化并不影响战略原理,但却影响其运用  初稿以来的三次海战  有关正确评价海军战略的总的发展情况  说明原理的永恒性的实例  历史实例或亲身经验乃是确切理解原理的必要条件  引用拿破仑和纳尔逊的名言为证  沃尔夫记载实例的习惯  吴士礼勋爵的名言  以1904年俄国舰队分开配置这一实例责难美国作战舰队分开配置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历史乃是实例的记录  海军战略思想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发展  以当前海军实际说明其发展  并以海军著作说明其发展  达里厄著《海上战争》  达夫吕伊著《海军战略研究》  科贝特著《英国在地中海》和《七年战争中的英国》  谢尔曼的水上进军同美国海军学院创立的关系  论述战略的各种方法  原理与实例的相互作用  国家政策同军事准备之间的关系。实例说明第二章 史例述评第三章 史例述评(续)第四章 史例述评(续)第五章 史例述评(续)第六章 基础与原理第七章 基础与原理(续)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续)第九章 基础与原理——远程作战与海上远征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十一章 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第十二章 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第十三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第十四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续)第十五章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译后记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仔细研究17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多次海上战争和海战,并参照这一期间陆上重要战役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他的海军战略理论。马汉生活在美国历史上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当时的美国对欧洲实行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对亚洲推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企图与欧洲列强共同宰割亚洲国家。《海军战略》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产生,并为这种侵略扩张政治服务的。

图书封面


 海军战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马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战略,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一国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其因素分别如下: 海权论地理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并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既足以使英国获得对抗外敌入侵的相当安全保障,又便于打击敌人,换言之,进可攻退可守。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相隔大,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洲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洲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便居于劣势。自然地理形态:具绵长之海岸线及拥有良好可用的港口。海岸线可决定向海洋发展的难易程度,良好港湾则代表向海发展的先天潜力,而土地的肥沃与否,则影响人民讨海为生的意愿和需求。一个国家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相反,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及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国家领土大小范围:供应必要物资,但地形未经河川严重分割,大到难于防守;马汉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领土幅员应和人口、资源等因素相配合,地广人稀、过度绵长的海岸线及内陆水道众多等,有时反而成为弱点,如美国南北战争时之南方领土即是。人口数量:提供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培育,储备海军后备力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楚,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海事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想向海洋发展的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而且其直接或间接参加海洋活动的人数,也应占相当的比例。民族性:面向海洋,具冒险犯难的性格,促进商机及航运发展;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若国民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洋商业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主要为贸易愿望(重商主义)和生产能力;有此心理基础,人民才会走向海洋寻求财富。政府的性质和政策:政府的战咯主张,影响海军武力的运用;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政府若明智而坚毅,培养其人民对海洋的兴趣,则海权的发展也自然比较容易成功。 马汉认为英国之成就为空前海洋强权,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势外,其政府海权运作的适切,实居关键。在海权运作方面,马汉认为英国若无海运贸易能力,无广大殖民地(资源、基地和市场),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员和船舰,则英国虽有先天优越条件,亦将无能为力,尤其在战争工具运用上,即制海权争取上,英国通常均以在海上击灭敌国舰队或对敌港口建立封锁为一贯指导,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国却热衷于领土的征服而未着眼于击灭英国舰队,于是结果便完全不同。著述  马汉的有关海权的理论著作有20多部。其代表作为“海权论三部曲”——1889年完成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1905年完成的《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马汉认为,不可能再有哪一个国家能像过去那样独霸海洋,美国应与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英国合作,确立同一种族对海洋的支配。马汉明确表示,他的海权论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基础,并公开称“强权即公理”。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鉴于马汉对美国海军战略的重要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马汉的海权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美国和世界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为30%,英国、日本23%,法国14%,意大利13%,德国12%。海军如此被重视,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功于马汉海权论的开山之功。
  •       此书到是久仰大名,但我本来是不愿看这么专业的书的。不过正好处于当前的形式,正好读读。也正好以当前形式谈谈看法。  书中前面便提出:当最先进的军舰都打光后,谁拥有最多的旧军舰谁便是胜利者。这句话深刻揭示出现代化战争中的本质。考虑到作者是一战之前说出这句话的,可谓相当前卫了,这实际上就是总体战的概念了。以当前的中日两国来看,如果不算上美国的全力支持,基本上中国可谓胜面居多,原因当然就是中国可以动员的总体力量多。以此为前提便是战术问题了。  书中有许多专业的知识,我实在无法领会。但书中提到的关于舰队是防御性的,而海军要塞是攻击性的说法颇让我吃惊。而书中最后对1905年日俄海战的分析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都有着相当的现实意义。当时俄国海军显然是“要塞派”,舰队只为了保卫要塞而用(比如旅顺口)。这其实是陆基大国经常容易犯的错误,而一战时的德国海军的做法基本类似。所以这也是中国需要更多注意的地方。虽然“绿水派”的观点作者也是认为应该批评的。但对于当前的中国犯此错误的可能性小。  那么以此书理论来看应该如何呢?首先,在海军实力上,无疑中国是不如的,但又是一支可以让人感到威胁的“存在舰队”。所以集中力量并积极活动便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借助导弹和陆基飞机在平时保持力量。但必要时要果断出击,哪怕是失败全军覆没,按书中所提纳尔逊的话:对方的海军也将无法继续作战。绝对不可完全避战。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凭借着海岸线(在现代化武器下可视为海军要塞),威慑但不挑起冲突。以换取时间,毕竟只要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备力量的动员将会渐渐把日本甩在后面。这与〈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相和。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态势。
  •     这是一本被全世界海军军人奉为经典的书,又称为《海军战略论》。马汉的理论,提出的时候可以说是有前瞻性的,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那个时候,海军还是一个崭新的军种,马汉即提出了“海权”这一超前的概念。在这本书中,马汉论述了海洋利益对于以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同时也探讨了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体制对于一个国家控制海权的影响。海洋占有着地球绝大部分的表面积,连接起了众多的国家,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西方大国最初的发展就是从探索新航路开始的,后来的殖民地掠夺不也是从大海上开辟的通路吗?到了近现代,随着国家贸易的展开,海运更是成了各国普遍依赖的最廉价、最高效的运输方式。由此可见,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的重要性。这就凸显了海军、商船队、海军基地和商港对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价值。马汉提出海权论之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发展海军的热潮,尤其是德国、英国和日本的海军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但是,马汉的理论在美国却并没有得到重视,这让马汉非常失望。欧洲海军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德国海军的崛起,最终让马汉的心理很受打击。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商务的··
  •     在部队想读没有读过的书籍,年初一读完,算是了却未完成心愿
  •     本以为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会很深奥乏味,其实文字非常浅显生动
  •     读完. Transport Line is most important idea
  •     历史就如他的战略一般书写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五星.....
  •     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从伯罗奔尼撒雅典攻击西西里,讲到日俄战争、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战略研究,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地引出战争系统的一些关键点。 集中力量消灭有生力量、要地、要地的攻防态势、舰队与要地的关系(基地的船坞——舰队的攻击力)、战略线的规划、国际政治关系的把握等等,深切地感受到舰队的最高指挥者需要极高的军事素养与冒险的精神,判断的过程需要异于常人的痛苦和挣扎。
  •     马汉的论述有其时代性的局限,比如绝对反对海军舰队分布两洋。绝对集中并不是解决海军战略的唯一办法,美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恰恰应征了这一点。但是在战术层面,马汗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其精髓在于占领有利的位置,这应当为中国海军战略制定者多加研究。
  •     拐毛!@十一月的阶梯
  •     没看懂的说
  •     非常喜欢这本书找了好久终于在当当找到了确实不错可惜就是书的封面被弄花了
  •     #一个船长的自我修养
  •     马汉的名著,写的好的一本,很多地方可以举一反三。
  •     大舰队、集中、交通线、基地;优势求战、劣势避战、决战;设防港口、岸炮等等
  •     作者仔细研究17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多次海上战争和海战,并参照这一期间陆上重要战役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他的海军战略理论。
  •     ………………当年买书太冲动啊……事实这种书根本看不懂
  •     理论较少,举例较多,但例子数量有限。内容比较零散,不系统,我这个门外汉看了收获不大。火力的集中与分散比较难以平衡。即使全军战略上处于守势,海军也应该在战术上处于攻势;舰队只是存在而不参战是没有意义的。要把敌人引向错误的位置、分散、集中。
  •     小女子看的有点儿犯困。
  •     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
  •     读了几遍没怎么读懂,但是作为海权时代的开创之作,仍要虚心地继续学习
  •     关心海军的人都该读这本书。内线,外线,要塞舰队...,古巴岛周边的分析,日俄对马海战,经典!
  •     该书分析了或许有十几个战役,很精彩。文字也简单,对海军一无所知的我读着很顺利。通过这些讲解很有助于理解地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特意买了竖版的中国地图。谁不爱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     到一个国家发展海军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安内攘外的时候。
  •     继海权论,又拜读海军战略,识古今,明事理~
  •     你不好就这样突然砸到我头上,让我想起了键指如飞的论文岁月= =
  •     海洋的视角
  •     商务的编辑不够认真啊
  •     制海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