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强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医院管理 > 健康强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1164952
作者:李玲
页数:326页

章节摘录

插图:布鲁姆(Bloom)和坎宁(Canning)2000年在《科学》上发表J,他们的研究成果: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平均预期寿命每高出5岁,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提高0.3%~0.5%。因此人均寿命的增长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福格尔教授(Fogel)1997年曾测算1’780~1979年英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发现超过30%的部分是由健康和营养条件的提高带来的。约翰·盖洛普(John Gallup)和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所做的关于非洲的研究也发现,疾病和经济是休戚相关的。他们发现,保持其他因素相同(包括是否处于热带地区、是否曾是殖民地、是否与世隔离),1995年流行严重疟疾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只是没有疟疾的国家的33%。①这个现象无论在非洲还是其他地方都存在。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苏联休克疗法的发明者。经济学家常常戏称他为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武器”,因为苏美对峙的时候,苏联还是一个超级大国,而他的“休克疗法”对苏联的打击有目共睹。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举办了一个中俄经济的国际研讨会,俄罗斯人到中国来,看到中国的发展,内心感到很苦涩。其中有一个中国通说,他最喜欢杜甫的诗:“你们杜甫的诗就是为我们写的啊:国破山河在!苏联从1989年解体到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十多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因为只有在大战争、大饥荒、大灾难时,才会出现这种人均预期寿命大幅下降的情况。俄罗斯是因为经济的衰退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均预期寿命的下降。

前言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新一轮的医改经历了从酝酿到政策出台的过程。有机会亲身经历并见证这一过程,深感幸运。这一轮医改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从酝酿阶段迄今,始终伴随着观点的分歧和争论。这些争论,既发生在学者之间,也发生在政府部门之间,还发生在政府、医院、企业、媒体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涉及对基本事实的认定、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涉及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既涉及对国情的认识、对历史的评价,更涉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健康保障模式的设计。争论发生的源头,既包括学术观点和方法的分歧,也包含价值观和现实利益的考虑。争论是好事,各方人士都能从碰撞中获得教益和启示。但改革更需要正确的共识,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医疗,促进人民健康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回国前,还没有预料到即将有如此大阵仗的一轮医改。因为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对国内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自然就关注得更多。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一页确实即将开始。在回国前的最后一刻,我一边收拾行囊,~边通过越洋电话与其他学者和网友交流由“非典”引发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思考。回国后,有了更多、更直接的机会去观察、调研、思考和研究医改,这也是促使自己不断继续学习、进步的过程。本书收录整理了我回国六年时间里对医改的一些思考,算是对这段经历的一个总结。

后记

也许是纯粹的巧合,也许有某种必然性,中美两国都正在进行医改的探索和努力,这无疑使得“医改”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时代关键词之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为一名卫生经济的研究者,有机会亲身经历并见证这一过程,实在是感到万分幸运。除了承担的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我回国之后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医改这个主题,有时甚至还延伸到了生活中,以至于女儿曾“抱怨”,只有我们家,才会大清早就争论医改,因为医改也是我和我先生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六年光阴,就是在为这项事业的忙碌中荏苒而过。尤其2007年2月到5月,是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在承担医改总体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的一百多天里,我和我的学生们集中工作,几乎每天要到晚上两三点,有时候干脆通宵达旦,在桌上趴几个小时之后又迎着日出继续。每天晚上,或月光如水,或繁星满天,映照在静谧的朗润园里,我们在青石铺就的院子里一边散步一边讨论。这样工作确实很累,尤其是看着学生们如此辛苦,作为老师,我无比心疼,但是我们都备感充实,因为我们始终被一种紧迫感推动着,始终怀着“只争朝夕”的心情,希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少留一些遗憾。回国后,有幸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了一些关于我国医改的讨论,但可能是因为和当时的流行观点不同,刚开始我的观点还是被归为“少数派”。所幸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讨论,越来越多的公众发出呼声,也有越来越多的共识达成。

内容概要

李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入读武汉大学物理系,1987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199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Towson校区终身教授,2003年回国。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和医疗改革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  为什么医改成为政治和经济焦点?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医改30年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医改呼唤新医改(2003~2006)  从“非典”看中国医疗卫生体系  医生和患者,谁都不是妖魔  控制医疗费用须有相应配套机制改革  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中国应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及它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论道新医改(2006~2008)  2006——我国医改的转折点  “两会”以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  医改方向:政府主导下市场补充  医改:另一种表达  最好的医改模式是把保方和供方合二为一  让公立医院回归社会公益的轨道  关于建立医疗卫生“大部制”推进中国医改的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全民基本健康保障制度  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发展评说新医改(2009)  新医改方案背后的中国国情  公立医院应以最小投入保障民众健康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创新  中国医改,岸在何方——对医改方案的评论和展望  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一个目录动态观察  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  西北五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经验  陕西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一试何妨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发展  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应急过度的建议  从汶川地震解析我国医疗卫生系统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编后记:体验医改

编辑推荐

《健康强国·李玲话医改》: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中国应实施健康强国的战略。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的焦点,相信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找到能够保障中国人民健康的合适模式,这也是中国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医改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健康强国·李玲话医改》汇集了作者探讨医改之路和对实践中的医改进行动态观察的相关文章,读者从中不仅能了解医改,而且可以看到一个学者严肃独立的思考。

图书封面


 健康强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买了,还没读完。
  •     认真阅读了,很不错,值得一看
  •     李玲关于医改的书,大多可以读读
  •     不解释,多读书,少上网看愤青的言论
  •     拜工作所赐,有机会阅读这本书,受益匪浅
  •     必须五星。。。==
  •     这本书是李玲教授曾经发表过文章的合集,但是非常有思想。是一本好书。希望李玲能够系统的为医改写一本书。会更好。
  •     书里对一些数据的使用和结论真是太让人捉急。。。。
  •     收录各时期文章,不知道想说什么。
  •     李玲教授近年来关于医改的文章,采访合集。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代表。
  •     怀着对著名教授的无比崇敬,无比崇拜的心情,网购此书。希望通过该书对医改的真正的故事在一个侧面有所了解。李教授以及她的弟子们的聪颖和勤奋跃然纸上,这本就是北大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仰。李教授提出的大的方向我完全同意,如在临床一线加强预防,并完善激励维护健康,而不是激励服务提供的机制,减少高科技的滥用,加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的保障。



    但是,李教授的有些寄予厚望的改革方案似乎较少地考虑到过去十几年改革的思路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如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筹资格局,这是很难让主政者下决心完全扭转的。世界上、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在社会医保的体系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推翻重来的。学者和行政领导能做的,也只有在现有的格局上做完善修补,做渐进式的改革。有些方案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很难行得通,像大一统的医疗集团模式。很难想象这种模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由于分级财政和既有利益的影响,集团或者说联合体的形成也难逃各方利益妥协,最终加强了本就过于强大的三级医院的势力。期望中医解决问题,也有违现实。现在西医已经在疾病防治上和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包括在中医医院。信息化的推进遇到了分级财政和既有系统的产权、兼容性、隐私保护等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看客同时也是参与者,我们已经看到医改的复杂性越来越清楚的展现出来。李教授的新书具有启蒙的意义,难以掩盖的是灼人的理想主义光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