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医技学 > 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00-01-01
ISBN:9787530836422
作者:王永才 编

章节摘录

  第三章 细胞病理学检查技术与染色第1节 标本制备与染色  脱落细胞标本的制片与染色,是细胞学诊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准确率的关键,也是细胞学工作者的重要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 一、制片 将用各种方法取来的细胞学标本,以适当的方法涂布于载物玻片上,以便染色和进行显微镜检查。  (一)用具  1.载玻片:玻片厚度几乎在1.5 mm以下,要求表面光滑无灰尘、油渍、划痕及破损。  新玻片在使用前,要用清洁液(蒸馏水750 ml、硫酸250 ml、重铬酸钾100 g配制而成)中浸洗,用自来水冲洗,再于70%乙醇中浸泡,以除去油渍及游离碱质,干燥备用或使用前要以清洁纱布擦拭备用。  已使用过的玻片再次回收,使用前首先要用清洁液浸48h以上,或以肥皂水煮沸10mm,用温水洗净,然后以清洁纱布擦拭备用。  在操作过程中,取用玻璃片时,宜用手指夹着玻片的两侧边缘,而不要让手指与玻片表面直接接触。以免玻片被油渍、汗水及赃物污染,影响制片质量。  2.推片:将载玻片上成滴状的标本推成薄而均匀薄膜,以便染色镜检。推片要求边缘光滑,无缺损,否则将直接影响制片质量。制作完一种标本涂片之后,应立即以生理盐水或75%乙醇擦洗、清洁推片,除去残余细胞,并以清洁纱布擦拭干净,然后进行下一个标本的制片。否则,可能将前一个标本的细胞带人后一个标本中,造成误诊。  (二)制片原则  1.标本取出后,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制片,否则标本凝固,细胞变形或破坏,影响检查质量。  2.每一种标本应制片,尽量多涂片,便于做特殊染色及异常细胞检查,提高特殊异常细胞检出率。  3.制片时,应注意采取标本的各个部位,以减少漏诊的可能性。  4.标本混有血液时,应取含血量少而颗粒较明显的部分制片。  5.涂片后应立即编号登记,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就诊时间、细胞学制片编号,送检单位,取材部位等。必要时,还应记录详细病史、特殊检查结果及病理检验结论等。涂片制作完毕,应同时在两端以蜡笔划线,并于一端用刻笔刻记姓名。

内容概要

  王永才,1961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血液细胞室工作。1969年参加赴国外医疗队。1972~1974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同年担任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副主任,并在大连医科大学检验专业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副主任检验师,1993年又破格晋升教授、主任检验师。1994年任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检验科主任,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华病理学会辽宁抗癌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大连检验分会委员、中国血液在线网上细胞学诊断专家。《发现》杂志副理事、《大连科技杂志》编辑、《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华临床杂志》编委等及国内多种杂志特约编辑。  45年来,一直从事血液细胞学、血液实验诊断学、针吸细胞病理学及脱落细胞病理学的教学、研究和检验诊断工作。特别是对小针头针吸细胞病理学及脱落细胞病理学、血液细胞学检验诊断及血液病实验诊断学进行长期研究,许多理论观点和技术水平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并有独道见解。  先后主编出版的图书有《穿刺、脱落细胞诊断学》、《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图谱》、《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教学图谱》、《血液骨髓细胞检验诊断学》、《血液病确诊化验诊断学》、《临床检验新技术》、《特殊检验诊断新技术》等13部专著,其中6部分别获优秀著作奖。发表的论文中有13l例家系异常血红蛋白调查研究、小针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研究应用、乔本病分型诊断研究应用、淋巴腺结核分型诊断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NORAg)快速试剂盒研究应用、淋巴细胞微核和DNA异倍体对MDS早期诊断研究应用、锌原卟啉和微核及DNA异倍体联合积分法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应用等9项科研成果分获卫生部、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6项获检验新技术奖;至今已撰写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96篇论文分别在国外及中华级杂志发表。主办全国、省市各种学习班和会议20余次,其中针吸脱落细胞学学习班已列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已成功举办了六届针吸脱落细胞学学习班,接受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培训人员达500人次,每年接受全国进修人员10余名,接受会诊病人及标本l000余人次,工作单位已成为全国针吸脱落细胞检验中心及血液细胞学检验中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及大连市政府津贴待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针吸脱落细胞学检验与染色技术第一章 针吸细胞病理学及脱落细胞病理学发展史第l节国外细胞病理学发展史第2节我国细胞病理学发展史一、大陆二、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三、中国台湾省第二章 针吸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技术第l节适应iIF、禁忌证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穿刺检查的评价四、穿刺检查的并发证第2节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一、器械准备二、穿刺部位选择三、穿刺步骤四、某些特殊部位的穿刺检查五、胸腹部及肌肉和骨骼cT导引下穿刺活检检查笫3节脱落细胞病理学枪验方法一、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二、尿液标本采集三、刮片、吸管吸取和擦拭第三章  细胞病理学检查技术与染色l第l节 标本制备与染色一、制片二、标本固定与染色第2节 全是染色一、原理二、缓冲液的作用三、染液的配制1四、染色方法五、涂片染色的良好标准六、注意事项第3节 巴氏染色一、原理二、试剂配制三、染色步骤四、染色结果2l五、改良巴氏染色法第4节 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一、染色液配制法二、染色方法三、染色结果四、注意事项五、主要优缺点六、各种染色共同注意点第四章 细胞病理学基本概念一、细胞坏死二、上皮细胞增生三、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四、上皮细胞组织转化(化生)第五章 恶性肿瘤细胞的基本形态学特征一、恶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改变二、恶性肿瘤细胞分布特点三、核浆(NC)比例变化四、恶性肿瘤细胞核的变化五、恶性肿瘤核仁变化六、恶性肿瘤分裂特点七、恶性肿瘤细胞胞浆的变化第六章 癌细胞鉴别一、癌细胞与肉瘤细胞鉴别要点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要点三、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鉴别要点3l第七章 各种常见癌肿细胞学形态特点一、鳞癌细胞二、腺癌细胞三、腺鳞癌四、小细胞癌五、巨细胞癌六、梭形细胞癌七、透明细胞癌八、神经内分泌细胞癌九、类癌第八章 原发灶不明肿瘤一、鳞癌二、分化型腺癌三、未分化癌及低分化腺癌第九章 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经验体会第1节 肿瘤细胞特殊结构对恶性肿瘤诊断及分型诊断价值一、菊花瓣状排列二、单列纵队(印第安纵队)式排列三、乳头状排列结构四、胞浆内含有脂肪或类脂质的分泌物五、印戒状癌细胞六、胶样癌七、细胞浆内包涵体八、细胞核内包涵体九、砂粒体第2节 特征表现及特色性细胞异常结构对癌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一、突出体征二、独特手感三、特色外观四、特征性细胞是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主要依据五、特殊结构六、特别物质……第二篇 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

作者简介

  小针头细针针吸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检验诊断新技术。我院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开展该项细胞病理学检验新技术,历经40多年。起初从胸水、腹水、脑水、心包液、尿液、痰、子宫刮片、食管及胃拉网等脱落细胞,以及淋巴结、乳腺、涎腺、甲状腺、皮肤、软组织、骨髓等小针头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为主体,至80年代初,从体表肿物及组织器官很快发展了在x线、B超及CT引导下的深部内脏细针穿刺,如肝、脾、睾丸、胃、前列腺、纵隔、胰腺、腹膜后腔等部位,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累积达到40多万例,穿刺成功率100%,准确率高达98.7%,创国内外最好水平。并创新改用一次性塑料小针头注射器,取得了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简单快速、使用灵活的穿刺取材效果。开创并改良瑞氏一姬姆萨为主体的双重全显染色新技术,使细胞形态结构清晰、染色新鲜逼真,便于观察掌握。并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细胞组织化学、微核、锌卟啉、PCR、流式细胞仪、基因、细胞凋亡、CD系列等高新检验新技术应用该领域。撰写、出版国内外第一部以瑞氏一姬姆萨染色为主体的《穿刺脱落细胞诊断学》专业书籍,最近叉编著出版《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图谱》,描绘了3000多幅各种不同疾病及不同类型典型、非典型真实的图像画面,可为国内外之最。发表50多篇论文,6项科研成果奖,使小针头针细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新技术提高到崭新阶段。为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任何传统方法不可取代的技术和手段。  为适应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形势,培养实用人才需要,特编著《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前部分为《针吸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新技术》,后部分包括《针吸细胞及脱落细胞学诊断图谱》共30个章节,.3200多个生动、逼真、形象彩图画面,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真实性、可靠性,使学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与教材相比更具特色,有利于形象化教学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临床医生及充实细胞病理学诊断医务人员,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科技人员提供重要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重要的实验指导,举办各种针吸脱落细胞学学习班教材和参考资料,对普及和提高国内外针吸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经验及先进的诊断技术。

图书封面


 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