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史论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1
ISBN:9787533631161
作者:杨鑫辉
页数:252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大家知道,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由于其研究对象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小,故而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上是没有国界的。同理,由于偏重于自然科学倾向的心理学问题,如心理的生理机制问题等所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也较小,故而对偏重于自然科学倾向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普同性,即这些心理学研究,多是研究人类心理的共性问题,因此,当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在移植外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时,较少发生“排异”反应。但是,偏重于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学问题,如人际交往、成就动机、自我等人的高级心理,则往往深受个体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故而中国学者在移植外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时,往往发生“排异”反应。因此,要找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中国心理科学之间的结合点,只能从中国古人对偏重于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上找,否则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而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与西方心理学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恰恰体现在对偏重于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和养生心理等的研究上,因为这些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并较适合于从心理学的人文主义视角来进行研究。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中国古人在这些领域中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即使将这些见解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也毫不逊色。如中国古人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化所提出的惭染说和童心失说,关于人的心理个性化所提出的“阴阳五行”差异说和“习与性成”差异说,①关于知行问题所提出的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养生模式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至于中国古人在偏重于自然科学倾向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尽管也提出过一些宝贵的看法,但其价值只具有历史上的意义,无法与现代西方生理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媲美。如直至清代末期才由王清任提出的“脑髓说”,尽管被梁启超誉为“诚中国医界之极大胆的革命论”,①但若与今天西方心理学对脑的研究成果相比,其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正如高觉敷所说:“我国虽有刘智、王清任的关于心理器官的‘脑髓说’,但其所涉及的内容比不上欧洲十九世纪生理心理学的丰富,而其科学性也远不相及。”②    这样,就可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中国近现代心理科学的结合点定在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心理学领域上,即广义的社会心理学(含管理心理学和司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和养生心理学等上面。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整理中国古代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适当加以实证的检验,再借鉴近现代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定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和养生心理学等分支心理学体系的;然后又借鉴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在偏重于自然科学倾向的心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一定能最终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的。    可见,在现阶段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第二个现实意义就在于,它能为中国现代心理科学提供强有力的根基。    三、有助于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    大家都承认,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其心理特质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换句话说,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无不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是中国几千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如果仅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入手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难免会“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极易造成研究上的偏差。如以往对中国国民性的若干研究,尽管也得出了一些在今天看来仍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结论,但也有很多研究停留在非常肤浅和过于具体的层面上,罗列了大量现象,离中国人心理的本质特征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导致很多研究结论彼此矛盾、缺乏一致性。据沙莲香对71位学者有关中国民族性的观点所作的一个统计表明,一致性最高的观点也只有24.4%的学者认同,而一致性最低的观点仅有5.2%的学者认同。①像这类研究,是难以揭示出中国人心理深层内涵的。    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在漫长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仅时间跨度大,从先秦时期一直到1840年,涵盖了中国人心理特质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绝大多数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是植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土壤的心理学思想,符合中国人的哲学传统和思维习惯,能真正反映中国人心理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并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所蕴藏的许多理论观点,都是历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了解甚深的大思想家或教育家等人,在深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些理论观点,大都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要对它们加以提炼,就能将这些理论观点整理出来,这对于我们了解今天中国人的心理规律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再者,由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尽管其中有些内容反映了人类文化共性,但多数内容都是与西方心理学思想有区别的,这些思想最能反映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对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而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自成体系,有自己的范畴、理论和概念等,故而通过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最易发现中西方人心理的差异所在,从而有利于研究者根据中国国情来修改外国心理学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或创立新的理论,这样,也就能提高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因此,当代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时,若能从挖掘与整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人手,则是从纵贯的历史观点来研究当代中国人心理的最好手段,并且能综观各个历史阶段内中国人心理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间的具体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从事中国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就是使研究成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从而能揭示出中国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线索,并根据这些规律和线索预测未来中国人心理发展的大致趋势。一句话,就能把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来。    可见,当代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第三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有助于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    第三节心理学史课程地位探讨    有人提出,为什么文学史或哲学史在其学科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学史或化学史在其学科中所占分量却不大,心理学史则处在不尴不尬的位置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这是由于其学科学性质所决定的。文学或哲学等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所探讨的主要是一种社会思想或人文思想,社会思想或人文思想的变迁并不是按照“进化论”的方式进行的,换句话说,不能说今天的文学思想或哲学思想等社会科学思想或人文科学思想就一定比古代相应的社会科学思想或人文科学思想“高明”。昨天的社会科学思想或人文科学思想与今天的社会科学思想或人文思想相比,它们犹如平地上的一座座山峰,各自都可达到某一个高度,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特色与价值,可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文学与哲学等“纯”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领域,学术思想的演变(请注意,因“发展”一词含有进化论色彩,故此处不用,而用进化论色彩较少的“演变”一词)多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就像地球是由不同的地层所构成的一样,各“地层”在研究“地球”时都具有相应的价值,不能说越老或越下面的“地层”其价值就越小,而越新或越上面的地层其价值就越大。不但如此,有时更是恰恰相反,即越老的或越下面的地层其价值反而超过了越新或越上面地层的价值。这样,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者一般都较看重继承的问题,重视对过去思想遗产的挖掘与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某种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或仅仅为了便于从中吸取某种经验与教训,以免犯一些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想将历史上的某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理论、思想或观点挖掘整理出来以做到古为今用,因为这份珍贵遗产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于其相应的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今天的发展以及今天的现实生活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故而相应地,其学科史的价值在其学科中所占的分量就会很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中国心理学史作为一门新创建的学科,一些基本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摆在读者前面的这本《中国心理学史论》,正足这种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一种成果。1986年,潘菽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和高觉敷教授主动致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为新开拓的中国心理学史学科需要培养新生力量,推荐我招收这方面的研究生。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我于1987年开始招收中国心理学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认为不仅要让研究生学习和掌握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懂得研究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于是我开设的第一门课程便是《中国心理学史概论》。共计五章:①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对象、意义和方法论;②中国占代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理论;③中国古代生理和心理实验、测验的萌芽;④中国近代心理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立;⑤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回溯起来,它是后来“史论”的雏形。第l章包含了价值论(意义)和方法论,第2章是范畴论的问题,第5章是学史论,只是还没有纳入专题论、体系论和文献论的内容。虽然正式提出“中国心理学史论”的体系内容并开讲博士生课程是。1996年,然而酝酿名称和规划课程则是1995年春我被调入南京师范大学之时的事。这是由于需要在全国首次招收中国心理学史博士生,同时得益于高觉敷教授主编的《西方心理学史论》书名的启发。现在看来,中、西心理学史论应当是姊妹篇了。《中国心理学史论》的产生和问世的发展过程,也说明它是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结果。《史论》是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必须掌握的一把钥匙。    我指导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原则是“三式一化”,即引导式,研究式,互补式和品格化。简单地说就是导师指引研究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研究,师生教学相长和学生之间也互补学习,培养研究生既有学问又是品德、人格高尚的人。我在撰著《中国心理学史论》时吸收博士生参加一些执笔工作就体现了这个精神。全书以我给他们讲授该课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我的讲授,而是多所补充和发挥的创造性执笔。接受汪风炎的建议,增加“价值论”一章是一个典型事例。全书各章执笔情况是,本人单独执笔的是第1章总论,第3章方法论,第8章学史论,第9章余论,附录l,附录2。帮助我执笔的人及章节依次是:汪风炎博的第2章价值论,第5章专题论,第6章体系论;彭彦琴博士的第4尊范畴论;曾红博士的第7章文献论。赵凯博士参加了该书前期工作的讨论。全书最后由我统稿定稿,大家事先约定以我个人专著问世,我认为它凝聚了我们师生的智慧和情谊,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这三位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真诚协助。    为撰写本书所作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江苏省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并被列入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标志性成果之一。在此,对江苏省教委和南京师大领导以及关心支持本书的所有同志谨致谢忱。还要特别感谢安徽教育出版社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杨鑫辉2000年2月3日                                                   于南京师范大学寓所古今斋

书籍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阶段    一、新的研究方法    二、新的编纂方式    三、新的研究视野    四、新的内容扩展    五、新的学术影响    六、新的教学层次  第二节何谓中国心理学史论    一、关于“史论”的一般概念    二、什么是“中国心理学史论”    三、区分心理学思想理论的历史与心理学    思想理论史论的理论  第三节中国心理学史论的内容体系    一、内容体系    二、相互关系第四节研究中国心理学史论的意义    一、认识心理科学无古不成今    二、光大祖国心理学思想遗产    三、掌握研究心理学史的指针第二章中国心理学史的价值论    第一节已往研究的概述与简评    一、能促进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建设    二、能丰富世界心理学思想的宝库    三、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爱国主义事业    四、可以丰富心理学的教学内容    五、可以促进心理学的科研工作    六、能学习古人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二节对研究中国心理学史之价值的新探索    一、能弥补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不足    二、能为中国心理科学提供有力的根基    三、有助于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第三节心理学史课程地位探讨第三章中国心理学史的方法论第一节中国心理学史方法论研究概述    一、方法论是研究的指针    二、方法论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一导三维多元”的方法学    一、坚持一个指导思想    二、遵循多维研究原则    三、多元研究方法……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史论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学史的价值论、方法论、范畴论、专题论、体系论、文献论、学史论及作者与心理学史研究等内容。

作者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史论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学史的价值论、方法论、范畴论、专题论、体系论、文献论、学史论及作者与心理学史研究等内容。


 中国心理学史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居然我是第一个....无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