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7501983100
作者:David E. Scharff
页数:315页

章节摘录

  在梦里,我本应过一会儿再进行手术,但现在马上要进行了。我对医生说,“等我写信给我的孩子们后我才会让你们动手术。”我给他们每个人都写了信,包括我的婴儿,告诉他们说他们是多么的特别,回忆我与他们共同度过的特殊时刻。  米尔斯太太以前说过与这个家庭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她总想起她自己健康、年幼的孩子,而且这个家庭会让她想到那些她想忘记的事情。现在,她记起来那时她参加了史密斯家婴儿的葬礼。米尔斯太太那时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做治疗,但玛丽在其婴儿生病期间一直跟米尔斯太太有联系。看着棺材时,米尔斯太太产生了幻想,她似乎能看到棺材里的婴儿以及他那张因肿瘤而变得扭曲的脸。米尔斯太太的心被一种悲伤感占据着,悲伤的程度就个人而言似乎甚至超过了史密斯家悲剧场景本身所带来的悲伤。  我说我们都看到她与史密斯太太产生了认同,成为那恐惧的青少年以及年幼孩子的父母。米尔斯太太同时还与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认同,这在史密斯太太作为死去婴儿母亲的身上可以看到。我说:”你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因患肿瘤而和死亡仅有咫尺之遥。”  米尔斯太太拭去眼角的几滴泪水。  过了一会儿,我说:‘我觉得这个梦意味着你对死去的婴儿产生了认同,也许你之前无法去面对那些东西’。  她说:‘我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曾理解我是多么害怕死亡。我只是对我的父母感到十分愤怒,因为他们非常沮丧,以至于我觉得他们将我抛弃在医院里了。我无法理解他们对于我将会死去的担心。’接着,米尔斯太太抽泣了几分钟。  回过神来,米尔斯太太继续谈论抛弃的话题,这种感觉在意识层面上一直占据着她对自己青少年时期手术的体验。她说玛丽,史密斯的妈妈在玛丽4岁时离开了她们,留下了7个孩子。史密斯太太一生中一直有种强烈的被抛弃感,并且青少年时被父亲和继母逐出家门再次演绎了这种感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死去的婴代表的是史密斯太太幻想中的希望,即能够给她的女儿以她自己以前缺失的爱和关怀。由于它是玛丽的第一个女儿,因此这个女婴比其儿子更多地承载了玛丽的这些希望。通过与这个女婴的关系,患者希望能够补偿她自己在母亲那里从未得到或者未能给予母亲的东西。  我说事情似乎比我们原先所理解的还要复杂些。米尔斯太太与玛丽产生认同,而玛丽自己则与她死去的婴儿产生认同,同时玛丽还对婴儿的死亡感到内疚,似乎她自己就是那个在她16岁时抛弃她的母亲。  米尔斯太太对此表示同意,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何玛丽在其婴儿死后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并且在婴儿死亡一周年时再次出、现自杀念头。我们现在可以追溯患者与其抛弃性母亲的矛盾性认同所造成的影响了。婴儿的死对她而言一定是再次激活了这种绝望性困境。  ……

内容概要

大卫·沙夫是美国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的主任和该学院客体关系培训项目的主席。他是美国乔治敦大学和美国健康科学统一服务大学的精神病科临床教授。沙夫硕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具有成人和儿童精神病学认证资格及美国精神分析协会认证的精神分析师资格。他还是经认证的性治疗师和美国性教育者、咨询者和治疗师协会的前任主席。他与妻子吉尔·沙夫有关客体关系治疗的专著多达26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治疗中的自体和客体
第一章 亚 当
作为移情的梦
关于分析师的梦的交流
第二章 自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纠缠的自体和客体
客体中的自体
自体和客体
自体内的客体
自体和客体互相抱持
第三章 情境和焦点移情及反移情
费尔贝恩对人格客体关系理论的贡献
梅兰妮—克莱因的贡献
温尼科特的母亲和婴儿
温尼科特的真假自体
调和温尼科特的过渡现象和比昂的容器与被容纳之物
治疗过程
移情和反移情
当前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一种观点
情境和焦点移情
患者和治疗师的关系
联合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亚当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治疗自体
第四章 运用移情与反移情理解夫妻间的
投射性和内射性认同
初始的反移情
再现共同治疗的反移情
修通反移情
澄清这对伴侣的嫉妒和性关系
共同治疗与反移情
第五章 青少年心理治疗中内部客体关系的改变
塔米幼年的治疗
青春期治疗的经过
塔米重新“找到了”她父亲
新的自体和与母亲的新的关系
结束治疗
第六章 屏蔽记忆的治疗性转变
最早的记忆
童年后期的记忆
青春期记忆
成人记忆的歪曲
第七章 治疗中自体的出现
表达自体:费尔南多冈萨雷斯的例子
建立可恢复的自体
重新找到治疗师的自体
第三部分 梦的客体关系
第八章 作为自体和客体间交流的梦
费尔贝恩发现梦描绘了自体和客体的结构
梦作为人际交流的方式
家庭的客体关系
投射性认同和潜意识交流
梦的移情含义
梦作为个体治疗中的人际交流方式
夫妻评估中的梦
团体和机构环境下的梦
社会和文化交流中的梦
第九章 婚姻治疗中的梦
克莱夫和莉拉:拉近距离
雪莉和山姆:分析关联的梦
唐和玛姬:一对准备结束治疗的夫妻所做的关联之梦
第十章 青少年家庭治疗中的梦
不情愿的带入
“我成长时父母没有注意到”
萨莉个体治疗中的梦
第四部分 自体和客体
第十一章 俄狄浦斯重返家庭
婴儿在家庭中的发现
内在父母客体
俄狄浦斯家庭
维勒一家
第十二章 孩子和成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
此刻的情感拍档
孩子是个还不完善的主体
父母是引导者
孩子和成人:相同点和不同点
孩子成为容器
辛普森一家
赎罪引导着成长和分化
分化的要素
孩子和成人的内部家庭是不同的
治疗师的角色和情感的位置
第十三章 生命发展中自体与客体的交织
法国女孩奥维莉特
霍姆斯一家
父母发展障碍在青少年身上的重复
第五部分 通过重寻客体找到自体
第十四 治疗师的客体关系
米尔斯太太和史密斯家庭
治疗师独特经历的作用
脆弱性和学习
第十五章 客体重寻及自体重建
桑德拉
治疗目标
夏娃面临治疗结束
第十六章 结语:通过我们的患者重寻我们的自体
译后感言
参考文献
索 引

作者简介

作者大卫·沙夫在本书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他在与来访者心理治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以及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共鸣,从而形成了其对心理治疗独特的观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来访者重寻客体和重建自体的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而来访者的成长恰恰见证了治疗师自身的成长,反之亦然。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在关系中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成为自己的人。能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才可以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而一位可以找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发展自体的人,最终将不再需要心理治疗。

图书封面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整理摘自书中的译者序和温尼科特关于真假自体的精华内容【在关系中成为自己】每个人天生具有其独一无二的基因,每一种基因都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做自己的基本需求。温尼科特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内在核心---”真实自体“。在健康状态下,”假性自体“是自体的照顾者部分,它保护着”真实自体“,真实自体和假性自体整合在一起,使我们在与他人妥协的同时保持住了我们的自我。可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为了迎合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体的方式,假性自体变得虚假,无法保护真实地自体,使人处于病理状态。在病理状态下,真实自体被牺牲之后,自体将丧失其固有的适应性,协调性,整合性,完整性,使自体各部分的交流受损,导致自体无法按照其本来的方式发展,其自我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成为自己。每个人总是处于健康状态和病理状态的动态平衡之中,所谓相对健康的人则具有一定的自体功能,可以使自体各部分处于相对协调,稳定的状态下。因此,心理治疗师需要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治疗关系,可以在此关系中允许自己与来访者有足够深得卷入,使其在与来访者共鸣的过程中投射性认同来访者在关系中牺牲真实自体的体验,真正理解阻碍来访者自体表达和发展的因素,重新找到来访者自体成长的足够好的客体,并将其自体重建为此客体,以帮助来访者重启自体发展之路,使来访者成为自己。心理治疗师需要在与来访者互动过程中建立一部分自体以满足来访者自体成长的需求,同时还需要保持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自己。心理治疗师需要向来访者呈现在关系中重寻客体和再建自体最终成为自己的过程,这样才能帮助来访者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化治疗师的自体协调功能,使其重建健康自体,找回真实自体,回到他本来的自体发展轨迹上。来访者的自体逐渐从与治疗师的依赖关系中独立成长起来,才能成为自己的样子。为此,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当来访者结束心理治疗的时候,正是他再次走在自己人生路上的开始,也是他开始再次成为自己,做自己的时候。【关于温尼科特的真假自体】温尼科特描述了两部分的自体体验,他称之为“真自体”和“假自体”,真自体是一种核心自体的体验。在不得不顺从于原始客体需要而又违背自身真自体需要的情况下,婴儿形成了一种假自体,这个假自体看起来似乎代表了婴儿的需要,但事实上却是在牺牲真自体需要的代价下对客体需要的顺从。温尼科特很仔细地观察到假自体并非仅仅是随机形成的或是道德意义上的虚假,而是代表了照料者的自体,其在婴儿的内部需要和外在世界的需求中进行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假自体保护了真自体免于灭亡,尽其可能地呵护自体的内在健康,同时维持生存必需的关系。这里重要的是看到,真假自体的概念代表的是通常忠于自身内在需要和表达的自体的普遍部分(真自体),以及从自体中分离出的,同样普遍地需要与原始客体进行互动的自体部分(假自体)。在健康的情况下,自体这两部分的斗争是非常富于创造性和成长性的,同时又不会感到与自体的内在本质和潜力相左。如果健康不佳时,忠于自体和忠于客体这两方面的分歧可能导致过度紧张,以至于临床上可以观察到这两部分的自体互相疏远,导致所谓的“假自体人格”

精彩短评 (总计86条)

  •     精分的读物难懂,外国的尤其如此,专业性太强,也可能和翻译有关。买了好几本都是如此,希望这次不要失望。
  •     还 没 看 .
  •     专业的书籍可以增长知识
  •     很专业的一本心理方面的书。,值得一读。
  •     学习和专研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的过程,要比练习其他治疗技术艰难地多。但却真正让我获得了一种进入到心理学研究更高领域的体验——走入人类心理的核心部分。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非常专业!
  •     适合学习心理咨询的朋友多看看。
  •     心理学同学,老师推荐的,都说不错。
    我们近期还要集体活动学习这本书哦~~
  •     自己兴趣所需加上专业所需的书籍!
  •     对于有一定精神分析基础的学生很有帮助~~
  •     同事介绍的,对于学习客体和自体很有帮助!
  •     很经典的一本书,希望有所收获
  •     专业性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     朋友推荐,粗看一点,好书,需要细细读来
  •     非常好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看过之后 受益非浅啊
  •     书到手随意翻看了一下还没细看觉得不错!
  •     : R749.055/3158-3
  •     书有些难理解,但这也是他的魅力
  •     精神分析的好书,值得好好看看
  •     还没有读完,因为没有基础所以有点难懂。
  •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推荐购买
  •     需要读三遍的书
  •     只看了目录,需要自已内在成长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     那本经典教材没货了,拿这本看看。
  •     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是我的认同性投射?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相比《心灵的面具》,它更加晦涩。需要安静的环境,极强的专注力才能读下去。也许它不是一味心灵的良药,但至少是自己人格缺陷的一壶慰安茶。
  •     李氏推荐,学习了。
  •     万千心理这套书依然很棒,可惜纸张不够好。
  •     精分好书
  •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
  •     发货及时,书很好
  •     很喜欢 精神分析专业书籍
  •     应该说是一本很专业的书,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得这么不通俗易懂,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不知道了。
  •     建议有基础的童鞋看
  •     译者很好,内容很好。书送达时包装很好。
  •     讲客体关系的,读起来很晦涩,想起来很美妙。
  •     自体和客体,现代精分的两个主要方面,介绍很详细
  •     很经典的书,客观具体,有用。
  •     这个作者的书买了好几本了,不容易懂。留着慢慢研究吧,书包装好,干净整洁,唯一的一点是书还没收到就降价了,郁闷
  •     心理学学习的好书
  •     这是我买的大卫.沙夫的第四本书, 此书翻译还不错,浅显易懂。
  •     非常棒,值得拥有!
  •     这本书是需要有定基础的人看的, 若是没有基础看起来可能有些吃力, 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适合有些心理学基础的人来看很受益。举例非常丰富详实,完全贴近生活。用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艰涩的理论。读来一点都不枯燥又受益匪浅。
  •     学习或爱好心理动力学的读者,强烈推荐阅读,本人已看完此书
  •     非常好的一本书,适合有心理学基础的人阅读!
  •     正在学心理学,这本书不错
  •     挺好的,容易看懂。翻译的还可以了
  •     这次是帮别人买
  •     很喜欢,各方面都很好。
  •     读来无甚感觉 某师表示不建议读沙夫的书。
  •     看过这位作者的好几本书,觉得都很不错。
    这本也是一样,将一些深奥的概念,讲的浅显易懂。插入不少的案例,非常生动。
    最让人受益的一部份是,从二个不同的视来讲述自体和客体的概念,让我在一本书中对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     动力方向的必看书籍之一
  •     不太理解的到
  •     精神分析必读之书!
  •     买了很久了,一直没时间看,这两位作者的一系列书都很不错的
  •     以前排斥这种书,现在看了之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     这本书是需要有定基础的人看的 若是没有基础看起来可能有些吃力 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适合有些分裂的人来看 很受益
  •     关心课题关系学的朋友,这本书值得一读,理论和实践都恰到好处。
  •     老师推荐的,觉得蛮好。
  •     果然可能期望太高了点,,整合温尼科特的过度空间和比昂的容器这个部分感觉还是学到很多
  •     这本书看完过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原因是,因为接近临床,真正的临床工作就像看这本书的感觉,有很多的干预点,有很多的理论支持,但是,并不像小说吸引人,也不像一些曾经看过的案例故事有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精彩。仅仅是一种平淡,平淡的让人没有感觉。第二没有感觉的原因是可能是因为该书作者有丰富的培训背景,不仅有精神分析培训,还有家庭治疗师培训及性心理治疗师的培训经历,所以其书中有精神分析在家庭中的应用,一方面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却可能带给读者一定的困难,稀释了其理论体系。因为,一些读者个案方面都没能很好的理解该理论,又把这个理论放在一个更大的理论体系家庭中考量,所以会让初学者感到力不从心。
    第二感觉就是似乎找到的督导,也是因为接近临床,读作者案例,似乎重这些案例中看到了自己的案例,看到了案例中相同的地方。当然,本书作者展现反移情中,似乎个读者做了一次督导。
    所以,本书是一本提供给临床工作者的一本好书。但阅读本书,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否则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一头雾水。
  •     在亚历山大的现今社会,值得一看
  •     刚读完这本书,对客体关系更加的喜欢了。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上一本《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的相互补充,书中有很多案例,详细的展示了咨询师是如何运用自体来帮助来访者修正内部客体关系,重建自体的。作为另一个“补充”,我想推荐kehut的《自体的重建》,以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咨询师自己的自体,或者投情式的感受来访者的自体,更从自体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待精神分裂、边缘人格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     好 好 好 哈哈 好
  •     客体关系
  •     挺好,只是非爱好者不容易理解。
  •     书是我选的,很合心意,质量不错。
  •     客体关系的,有一定难度,我看得有些吃力,但是看懂一些就很受益。为啥下架了呢?
  •     还没来得及看,期待!
  •     书没问题,内容怎么样,不好说,毕竟我没看
  •     举例非常丰富详实,完全贴近生活。用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艰涩的理论。读来一点都不枯燥又受益匪浅。
  •     别人推荐的,学习中
  •     这本书理论结合案例,非常的喜欢,而且还让萨夫老师签字了的。定好细细阅读!
  •     看开始看,没看完,也没看懂多少,慢慢来吧。
  •     很多有启发的案例,值得推荐
  •     一本精神分析的好书,讲解十分到位,我喜欢。
  •     书本很好印刷很好,书本很好 喜欢的可以看看
  •     客体与自体,永恒的话题,值得探究研读
  •     看得半懂不懂的。
  •     终于有自体心理学的书了!
  •     理论的东西较少。也就是提了一下。还是很多的实例和应用
  •     从不同的视角讲述自体和客体的概念,不错。
  •     价格合理,送货及时,内容很好!我会向大家推荐的!
  •     这是本很好的书,只是有些地方目前还看不懂,留着慢慢看
  •     在精神分析中成长自我
  •     梦寐以求的好书啊 精神食粮。
  •     专业学习和参考用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