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艺术史的历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208066816
作者:(美)温尼·海德·米奈
页数:281页

章节摘录

《艺术史的历史》     第一部分 学院     从前,一个叫西门的人在雅典城郊拥有一座美丽宜人的花园。这个四周筑有围墙的小园林内有着小径和喷泉,以及一段有名的历史。根据传说,这片土地最初属于一个名叫阿卡得摩斯(Akademus)的阿提卡英雄。这位英雄的名声源于一次与狄俄斯库里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的相遇,这对兄弟当时正在寻找他们的妹妹,刚刚被忒修斯诱拐走的海伦。阿卡得摩斯告诉了这对伟大的双胞胎兄弟海伦的秘密藏身之处。因为斯巴达人对狄俄斯库里兄弟非常敬畏,所以当他们入侵阿提卡的时候,总是放过阿卡德米(the Academy)——这座后来被人熟知的美丽花园。由于有这样一段传奇的历史,阿卡德米花园一直受到保护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从而幸存下来。……

内容概要

温尼·海德·米奈(Vernon Hyde Minor),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学教授。有专著《亚伯拉姆艺术史的历史》、《巴洛克与洛可可》等。

书籍目录

导言1第一部分  学院9    艺术的基督教读本10    行会12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院16    法国学院  18    随后的一些学院24    向大学进军25    结论34第二部分  什么是艺术?从古代到18世纪的回答37  第一章  古代理论39    柏拉图  39    亚里士多德42    古代艺术家的论述44    建筑和秩序47    普罗提诺和艺术的创造54  第二章  中世纪的理论:基督教,人,神59    中世纪美学的总结69  第三章  文艺复兴(1300—1600年)  72    马斯里奥-菲奇诺(Marsilio Ficino)  72    皮克·德拉·米兰德拉(Pico Della Miranao Ja)  73    利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0 Battista AIbertj)  75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80    米开朗基罗(Miche Jangelo)  83    乔尔乔·瓦萨里(Giorglo Vasari)的《生平》  86    风格主义92  第四章  17世纪理论中的自然、理想与规则98第三部分  艺术史中的方法和现代主义的出现107  第五章  温克尔曼与艺术史110  第六章  经验主义115  第七章  康德(1724—1804年)  118  第八章  黑格尔(1770—1831年)  122  第九章  里格尔(1858—1905年)  128  第十章  沃尔夫林(1864—1945年)  136    线绘与图绘139    平面与纵深139    开放的形与封闭的形143    多样性与统一性(即多样统一与整体统一)  145    绝对清晰与相对清晰148  第十一章  视觉至上:鉴赏力,风格,形式主义155    乔凡尼·莫雷利  163    罗杰·弗莱的视觉165    超越弗莱: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抽象观念168    结论  172  第十二章  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175    意义的构成  178    异化与意识形态18l  第十三章  新艺术史和视觉文化187    新艺术史187     视觉文化  190    再现192  第十四章  女性主义196  第十五章  解读艺术史:语言、形象、图像学和     符号学205    诗如此,画亦然(UT PICTURA POESl8)  205    图像学阐释和图像志:欧文·潘诺夫斯基    和艺术史方法论211    符号学215  第十六章  解构主义231  第十七章  心理分析与艺术史244    本我、自我、超我和意识状态244     结论253  第十八章  文化与艺术史257    他者260    艺术史和他者: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263    关于品质267    艺术史的重要性269  第十九章  影响、原创、伟大:文本间性个案272    影响与派生272    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e)  274    深渊277

编辑推荐

《艺术史的历史》是目前对于艺术史学科研究最为全面的经典的专著,在欧美艺术史界被誉为"艺术史圣经"。

作者简介

什么是艺术史?它的背景是由怎样的思想、制度和实践所形成的?它如何成为今天的面貌?它运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本书围绕着艺术史学科作了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回顾了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第二部分讲述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艺术理论的发展;第三部分研究艺术史的方法论,主要涉及从温克尔曼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各种艺术史研究方法。
本书是目前对于艺术史学科研究最为全面的经典的专著,在欧美艺术史界被誉为“艺术史圣经”。

图书封面


 艺术史的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艺术史的历史》的作者是【美】温尼·海德·米奈 ,对我而言,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对艺术史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书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艺术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学科发展史,二、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艺术理论的发展 ,三、从温克尔曼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各种艺术史的方法论。限于篇幅,作者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给出了一个相对梗概的介绍。在如何欣赏,如何解读艺术作品的问题上,作者应用方法论进行具体阐释的实例比较少。因而能够真正明确的方法论实际上来说、是极为有限的,故,我的认识多数都是停留在对于一些自认为精到的只言片语的感触上,难以获得宏观上的把握和理解,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的阅读。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本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翻译错误(例如:将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译成“库布里克于2001年拍摄的电影《空间<奥德赛>》”)并且由于分工翻译,造成了文体风格不统一。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读者的阅读障碍。     以下谈一下我的一些收获。   一、艺术史是关于欣赏的     艺术史是关于欣赏的,而如何欣赏需要明确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这是作者在开篇时提出的创作目的。“往往我们在课上听到的是几乎相同的东西:老师们在描述艺术作品而不是在分析它们。……他们是以放弃其他的方法论和批评形式为代价来强调‘欣赏’这一概念的。……而艺术史,我们认为,是关于‘欣赏’的。”   并且,这种欣赏并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老师和教科书的极力模仿之上,也更要避免对那些专业人员使用的过于奇怪、不必要的夸张、过分的礼貌和有时琐碎的语言的过度思考。   我们需要的不光是研究彼此分散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应该将这些作品与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关注,即人们如何阅读,如何观看,如何理解和如何享受艺术的。     二、如何欣赏     除过作者列举的一般性理论,和常用于风格形式判断的方法论外。限于篇幅,作者在分析时所举的欣赏艺术品的实例并不是很多,给我映像最深的是作者对于马萨乔的《纳税钱》,和扬·凡·爱克的《阿尔诺夫妇像》的分析。作者从画作的创作背景入手,讲到了构图,透视,符号含义,由图画档案资料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在画作创作的年代普通观赏者的一般心理。我们都知道,中国画注重线条的使用,西洋画注重光的应用,在这里作者着重讲了透视,作者是如何运用透视来凸显整幅构图的中心或者说是焦点的。以《纳税钱》为例,作者以建筑物来承担人为构造时空的作用,所有的建筑物好像是在那些平行线所覆盖的空间里“后退缩小”,如果这种后退在建筑物的尽头仍在继续的话,那些光线则差不多刚好是汇聚在耶稣的头部的位置。   除此之外,在西方传统中绘画主题有等级划分,即按照日常生活--肖像---古代、当代历史场景--圣事主题进行由低到高的等级划分,并且由于创作的不断深入,主题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现象,这种象征意味有时候表现的不太明显,但一旦解构就能获得一种非凡的体验,用符号学来解构《阿尔诺夫妇像》就能得到一种非凡的体验,即从平凡中看到神圣的意味。这在书中有详细的描述,不再列出。   在下一步,我想更多的阅读关于艺术作品赏析的经典案例,对于本书索引式的介绍艺术史学科常用的理论和方法论,有了一些科普式的了解,这是好的一方面,但未能转化为自己在观察相关作品时行之有效的方式,或者说是手段。   在书中,有一段引述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第六章中说到的文字,“在审美当中,即使我们把自己和艺术品等同起来,我们也能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被对象所毁灭,这会导致一种令人愉悦的能量的释放,所以强烈的情感的疏泄不只是对道德上的引导,而是一种净化。它几乎是治疗性的,身体和灵魂都得到释放并以某种方式变得澄净。”   不得不说,达到“身体和灵魂上的澄静”正是我所期盼的在审美过程中最美好的体验,而这种美好的期盼会指引着我不断向前,深入探索。  
  •     当然,在艺术作品已经泛滥的时下,阅读历史似乎就不合时宜。但我执拗地以为,不关注历史,哪怕是现在,也是匮乏和困难的。谁能回避转瞬即逝带来的紧张呢?或者,一经注视,无论什么,那一瞬已成过去:描述历史的困境在于时间本身,而非其他,历史,只是时间的些微脚注罢了。一本关于艺术史的历史,当然也面临这样一种问题:我们要对时间的流逝做哪些注解?当然是我们,我们理解的艺术。所以,作者开始便说: “……往往我们在课上听到的是几乎相同的东西:老师们在描述艺术作品而不是在分析它们。……他们是以放弃其他的方法论和批评形式为代价来强调‘欣赏’这一概念的。……而艺术史,我们认为,是关于‘欣赏’的,尽管我们并未完全明白‘欣赏’的意思。‘欣赏’似乎是由专家和精于艺术指导的人所发展出来的某种技能。 而要发展这种技能,就需要一定的词汇。学生们竭尽全力模仿他们的老师和教科书,但结果总是令人气馁。……归根结底,最终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应该为那些过于奇怪、不必要的夸张、过分的礼貌和有时琐碎的语言负责。我想我们的问题是出在我们对于艺术史这门学科的目的、本质、源起和设想等尚不清楚。……人文学科不光是研究彼此分散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它还将这些作品与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关注,即人们如何阅读,如何观看,如何理解和如何享受艺术。……”一旦我们沉湎于诸如“优雅”,“协调”、“平衡”、“灵动”等词汇朦胧且不确切地混乱时,我们便陷于历史铺陈的漩涡不能自拔。这倒是事实。尤其当我们努力想要具备某种描述艺术品的能力时,历史开始变得具体:到底是什么使艺术品成为可研究的对象?难道历史仅只是一些文字么?!
  •     创造或研究艺术需要个人的敏感性——是于我们做的任何其他事情都不同的。——里格尔欧洲传统美术史研究以绘画和雕塑为大宗,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主义派深受进化论结实模式的影响,把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演变,以及艺术家对美和完善的追求作为研究和说明的主要对象。但是这种学术取向在近二三十年来受到新一代美术史家的不断批评,而最有力的挑战则是来自美术史学史,即对美术史自身发展过程的审视。—— 巫鸿《美术史十议》这本书之于一个未正统接受过学院派艺术史教育并也未真正涉足艺术史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就如同是文学名著精缩之于文学入门者一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来两者作用都是以较为概括和提纲挈领的方法为读者罗列出其较为常识性的部分。虽然米奈撰写此书的目的并非是里格尔所言的创造或研究,但如果只把这本著作界定为一本关于艺术史的历史的条目索引、快速翻阅性读物的话,那就有可能对一种明显的谨慎口吻和保守态度,它的主要性质是稳健而不是大胆和才华横溢的言语不以为然。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写作手法使第一次接触艺术史的读者产生出一种与书之间平等的阅读心理,取代了那种阅读之前便慕名仰望的无自觉的膜拜心理。我猜测此书也许并不能满足对于艺术史已有一定深度认识的读者。如果说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且罕有的能力那么大部分人还可以通过米奈平实的语言来消除些许隐藏在初涉艺术史的读者心中对其神秘感的窘迫。阅读此书的另一个动机便是能通过米奈夹叙夹议的行文从门外窥一眼如今艺术史论研究大国的大学普世教育。对于米奈在文中提及的一些教学上的两难境地时,我这个仿佛是立于教室墙外窗台下的听课者虽不能说有感同身受的启发但也可借此开阔对这门学科的认识疆域。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第一次作评价,这本书很系统的阐述了艺术史,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增长了艺术及外来文化的常识,要认识外国文化的话,是很好的一本书
  •     非常好的一本书.艺术史其实就是艺术家如何去观看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是艺术史家用何种立场来看待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所以有人说:重要的不是作品解释什么时代,而是什么时代解释这件作品.
  •     其实还是挺好的,大的叙述很系统,立场和方向也很对,只是翻译太不严谨了…
  •     艺术史广博而艰深,但(借用原话)“在思索那些超出自身理解力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获得快乐”。何况“生存在一个充满瑕疵和裂痕的现在,但我们可以以审美的或道德的方式拯救自我”,“找回在这个经验世界中昙花一现的残留的美”。
  •     艺术史的概念就这么厘清了:艺术史作为学科;艺术理论的发展;艺术史的方法:)其他学术史应该也可以相通
  •     | J110.9/9949-1
  •     个人还蛮喜欢的!
  •     全面 生动 喜欢
  •     为初学艺术史的研究者很全面地构建了一个思考和研究的框架,我很喜欢
  •     挺好的一本书,去年在广州时读的。
  •     比较简练,概况。
  •     不错的一本书。作者概括地梳理了美术史的历史,介绍了许多方法论,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对于艺术爱好者也是朗朗上口的好读物。
  •     《艺术史的历史》试图解决“什么是艺术史;它从哪里来;它的背景是由怎样的思想、制度和实践所形成的;它如何成为它现在的面貌;以及它运用怎样的批评方式”(P5)
  •     作为美术史学入门还是比较易懂的。
  •     跟之前的程式化的理论不同,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可翻译是硬伤。
  •     总之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也就是个索引。。。现在看起来已经觉得太浅了。。。
  •     美术理论史,很好的树立了西方美术研究理论。
  •     内容较单薄,主题脉络缺乏新意
  •     翻译和众人说的一样烂。。。其实应该叫做“美国艺术史学科史”=。= 比较浅。
  •     从古希腊时期的艺术讲起 受启发~
  •     翻译得不是很好
  •     艺术史方法论的索引篇,不错
  •     写的非常非常好!强烈推荐!
  •     前半部分是形而上美学的发展,都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注脚。后半部分才逐渐进入正题
  •     书很好 翻译有点问题,很多地方没有采用通用译名,并且也有一些地急促错误。
  •     据说考研西美史必备,貌似我当时也木有认真读,成绩也还不错~
  •     从艺术史出现前的各种实践到艺术史出现后的各种方法,传说中的艺术史圣经,明明是基础概论内容但阅读过程相当痛苦……
  •     请先熟稔欧洲史,宗教史,以及语言学再来读这本书,不然就像读书只读张封面。
  •     非常清楚的解决了复杂问题~~
  •     本我自我超我和意识状态
  •     原书是一本很有名的书。我真是非常不喜欢合译的书,尤其是那种老师挂名让学生来译的形式。
  •     很多专有名词不配上英文,真是令人很丧气啊。
  •     飛機讀物
  •     对于艺术学生、研究者以及爱好者而言,这是一本必须看的经典之作。从古至今,从哲者之美学观念到现当代研究者之研究方法都概而有之,深入浅出,简洁优美,如同身临知识殿堂之时空,获益匪浅。且译者有非常深厚的中西语言学比较功底,译文地道准确,且易懂。
  •     本书的组织结构似乎有些问题。从学科的角度上看,批评理论和艺术史不全是一回事,但作者似乎在行文过程中没有做细致的区分;从艺术史本身来看,既然是“艺术史的历史”,那么组织一本艺术史著作的写作方案应该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议题,但本书却几乎没有涉及它,以至于读者很难搞清楚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对艺术理论进行梳理,还是介绍艺术史的历史。
  •     简明的导读。
  •     原作对西方美术史学科史及其研究方法的梳理还是蛮清晰的,文风也比较情切。实际上更应该作为一个索引,认真地把每一章列举的参考书目细读一下。翻译的就实在太呵呵了,居然还有脸把每一章的译者是谁附在后面,自钉耻辱柱吗。。
  •     在买到读过的一年之后,发现居然这本小书是诸多院校的博考指定阅读专业书。
  •     艺术史的入门书吧,开始上课时云里雾里,这本书浅显易懂
  •     不错,还可以,我导师的书
  •     好的入门读物
  •     同意某条短评的观点: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每章之后的参考书目……
  •     书还蛮厉害的。翻译实在太烂
  •     还好吧,求推荐美术史方法论的好书……
  •     估计是导师带着一帮子研究生翻译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内容量大,但是属于正统的历史观,感觉更倾向于柏拉图的传统。
  •     简洁明了
  •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西方对于艺术史研究的基本轮廓,并且作者在书中将重要的艺术史家进行了比较简略而深入的分析。
  •     原作水平不差,但译著水平就不敢恭维了
  •     短小精悍,学术不够用。
  •     受益匪浅
  •     前言里说本书在欧美艺术史界被誉为“艺术史圣经”,实在是过誉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本书也只是一本合格的入门读物而已。本书大致分为三部分,学院的发展,艺术理论的发展和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发展。个人觉得若是只谈一个方面能够稍微细致一点儿。重点内容在第三部分,从温克尔曼开始,风格研究,心理分析,图像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女星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新艺术史,多文化语境各种研究方法都有涉及,但是正是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每一点都难以深入。这不该被责备,但是即使在不要求深度的情况下,内容的准确和生动也大有可商榷之处。就说结构主义和德里达那一章,列几个小标题就把德里达的基本思想给概括了?这种偷懒的做法实在是不能接受。后面分析的时候更是纠缠着女性主义的视角,不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意思。。。
  •     想节省时间,又想了解大概的艺术史批评方法论的,可以看看,并非专业书籍
  •     很好的一本艺术史哲学入门书,尽管合译的有些章节语义不通,但还是可以感受到原作者的语言的通俗易懂,对抽象理论的解读和举例深入浅出。有机会还是应看下原版!
  •     翻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