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终结之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的终结之后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214044297
作者:阿瑟·丹托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阿瑟·C.丹托(Arthur Danto) 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逊讲座名誉哲学教授,《国家》杂志艺术评论人。著作包括《哲学家尼采》、《超越布里洛盒子》、《未来的圣母》和《艺术的终结之后》。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现代、后现代与当代
第二章 艺术终结之后的30年
第三章 宏大叙事与批评原则
第四章 现代主义和纯艺术的批判:格林伯格的历史观
第五章 从美学走向艺术批评
第六章 绘画与历史的界限:纯粹的流逝
第七章 波普艺术与过去的未来
第八章 绘画、政治及后历史艺术
第九章 单色画历史博物馆
第十章 博物馆与饥渴的大众
第十一章 历史形态:可能性及喜剧
丹托著作一览表
译后记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就是关于艺术史哲学、叙事结构、艺术终结以及艺术批评原理的。它要问的是像里德那样的艺术究竟是如何地成为历史可能性、这样的艺术如何地具有可批评的思辨性。我的文本始终是关注现代主义的终结,而且它致力于减轻最终已经适应了侮辱的敏感性,现代主义不断施加给艺术的传统美学姿态以这种侮辱。本书还力图讲一讲在后历史现实中寻求快乐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作为一种历史事实,知道它一直朝前走的方向,那么我们会有一定的满足的。如果赞美以前各时期的艺术,无论它的确有多么光荣,都是在展开一种有关艺术的哲学本质的幻觉。当代艺术的世界就是我们付给哲学闸释的代价,但是当然了,这仅仅是对哲学的贡献之一,就这种贡献而言,后者欠了艺术的债。

图书封面


 艺术的终结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今天所遇到的一個疑點是,當代藝術與文化產業的未來。有個老師的觀點是當代藝術在中國已經開始沒有影響,中國需要展示的是用國際化的視野去展示更加民族的東西,而這正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優勢。於是我忍不住為當代藝術辯護的是,難道當代藝術對於中國是漸漸枯萎的藝術么?也許它是沒有很好的錢途,但是它對於世界,對於中國的意義又是什麽?或者說當代藝術是什麽?最近在讀《藝術終結之後》這本書,”他說藝術的終結是敘事的終結,所終結的是敘事而不是敘事的主題“。當代藝術是正在發生的藝術,我们已真正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创作艺术的方式。所以說,就算哪天當代藝術沒落了,但是它也是被一種新的藝術所取代。”如同”現代“只是代表一種風格,甚至一個時期。那麼當代藝術也會漸漸的指某種不僅僅是現代時刻所創作的藝術。“拋開理論(我還沒有讀完讀懂),對我所接觸的當代藝術而言,它更多表達的是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並用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提出問題。人類的生活發展到現在,是朝著舒適,便捷等一切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做了很多不好的決定,照成了一些恶果。但是這個任務要交到誰的手上呢?人們似乎都各司其職,在自身的領域里爲了混一口飯吃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於是乎這個任務就落在了藝術家的身上。這又有一個問題。”我们已真正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创作艺术的方式。“所以我想說,學生和學校的關係。也許對於藝術系的學生而言,”学生一上来被看为艺术家,教师只是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并找到哪些手段来表现他们感兴趣传达的意义。“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可是爲什麽我們的學生大多是處在被動的狀態。而不是一個自由向上的環境中。(也許和我不是在專門藝術類院校有關係的,但願如此)。我問一個學油畫的同學,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你覺得你所創作的藝術和當代藝術有什麽關聯?或者你認為你所創作的藝術是什麽藝術?她答不上來。”20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史发展最终改变了全球各地的艺术创作传统和体制。当然也有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因为政治原因,一开始不能进入到全球的艺术系统中,因此也没有经历这种历史的早期阶段。“但是,”当中国的艺术家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时,它会发现自己已然是国际艺术界的一部分。“那麼中國想要向世界所展示的是什麽呢?在一個沒有良好的藝術氛圍的國度,藝術之於我們是什麽?看到過這麼一句話,”中國在過去或許的確有自己漫長的歷史傳統,但是到了近代,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錯過了啓蒙運動。中國不是近代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體化過程中的遲到者。“那麼反觀之藝術世界,也許在中國,當代藝術會沒落,會沒有關注,會沒有觀眾。那麼取代當代藝術而來的是什麽呢?中國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何種的藝術?還是只是一個個建的越來越大的文化園區,千篇一律的東西,只怕是被錢途迷惑了路途。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这翻译导致我至今没连贯地读完……恨的是居然看到的两个版本都是同样的翻译
  •        最近的生活基本感觉都在飞,把所有的时间都支出去了。手上换不停的事情,但脑子一直在想一件事情。
       重新回来学校,会叫你反过来思考很多事情。思考本来就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翻来覆去。
      
      
       “.......艺术,这种生存方式已经衰老了,结果又会怎样呢?他似乎还在重复着相同的命题:“在今日,可以认为艺术界本身已丧失了历史方向,……由于艺术的概念从内部耗尽了,即将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会有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说,艺术的时代已从内部瓦解了”!由此可见,丹托所要宣称的是:既然艺术的自身的能量都耗尽了,那么,它不走向死亡还能走向何方呢?只不过,黑格尔所说的“衰老”指的是作为感性显现之理念式微,而丹托所谓的“耗尽”,则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传统“艺术”概念的抛弃,艺术已经不能成其为艺术本身了.....。"
      
      
      
       我一直在感谢我的好运气,感谢遇见改变我的人和书。
  •     翻译真心烂
  •     大一时候看的 理论很多 但比较看不困
  •     这本书是老师让我找来看的。第一章后对当代艺术有了一个概括的深入理解。
  •     于我来说理论太多
  •     我好像不是很喜欢。
  •     这本书需要有时间慢慢看!!享受
  •     丹托还有一本书叫《艺术的终结》。。嗯。真的是两本书。。后现代主义之类。f翻译实在糟糕。
  •     so hegel
  •     这本书很喜欢发货很快(^_^ 不错嘛
  •       首先,拜糟糕透顶的翻译所赐,书中充斥着狗屁不通的语句。这让此书轻易地给读者一种错误的印象:艰涩难懂、结构混乱,不知所云。
      很明显的一点是,译者百分百保留了英语中复句的句式结构。如:“对《押沙龙,押沙龙》的深层解读寻求阐释共同涉及种种因素的文本和作者的再现,这些因素涉及了或许可以有理由说阐释者了解作者不了解的事情。”(第59页)“所以人文科学让我们求教不同的再现系统,这些再现系统涉及应当了解人所做的事,尽管...”(第71页)“这些版画以这样一种方式反复进行了一些叙事查询,这种方式就是,...”。从到处都是的诸如此类的句子中,可以推测出译者很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英语翻译训练,或者在国文上的造诣有待提升。
      除此之外还出现一些词义的错翻。如:第55页“这种阐释观与其...不如说属于社会科学或人类科学,就像我会把它们称为保存德国人粘性的一种努力。而这些轻蔑完全参照了作者的再现。”我相信,此处莫名奇妙出现的“轻蔑”一词,无论如何放在这个语境中是不通的,即使原文是despise/contempt/disdain/scorn/slight,也非常可能是另一层意思:被忽略(的阐释观)——作为名词时;(我所要探究的)这种阐释观完全不考虑作者的再现——作为动词时。
      另外,对于一些早已在中文知识语境中被默认和通用的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迥异,如纳博科夫的名作《微暗的火》却被翻成《幽暗的火》,还有达芬奇时代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却被翻作梅迪其......
      在所有这些错误之后,译者不可挽救地使用了一种及其呆板无趣的语言形式,在诸多观点已被错位之际,最终让所有的思路和话语都变成一潭死水。
      但是,当你用足丰富的想象力,穿过这些翻译的表象而逐渐进入作者的思维世界,你会发觉其实作者的许多论述还是非常跳跃和生动的。虽然谈论的是经常被人谈到的论题,但至少,与国内的许多美学及艺术评论的系统依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单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理解。与易中天庞大而清晰的美学框架相比,丹托的论点所涉更宽、思路更跳跃,但深入与联合的思考还不够;与尹吉男、陈丹青等文艺评论家相比,他的许多想法和观点确实又是远远超越的。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在第四篇开篇对于东方禅学中牧牛九图的分析中,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使作者在对其的理解上绕了一个不小的圈子。这绝对不是一个失误,而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可用来表现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可实现形成完全迥异的思维方式。
      整本书的九篇文章,各有侧重,但整体看作者似乎对文本阐释一类的问题最为关注。而遗憾的一点是,许多观点在洋洋洒洒诸多列举的论述后,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结论。甚至,从根本上说,作者的观点完全是对黑格尔美学的继承,其实只要看书名便明白了。
      
  •     不错啊~
  •     201005
  •     很想发个困的表情……
  •     居然意外看见你。
  •     晦涩~
  •     将艺术史分为三大段,古典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时期。讲述每段艺术时期评判艺术的标准何在,而到后现代时期,艺术这一概念的泛华,导致艺术已经没有统一标准来评判其高下,也不再有修著一部关于它的线性历史的必要。因而叫做艺术史的终结,它标志着一种绝对的自由。正如杨老师所言,在这一时期,艺术失去了成为囚徒的自由。
  •     建议读台湾译本
  •     如果翻译能够好一点,我想给六星。学问做到一定境界,一定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因为大家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那就是人和人类,不同的只是各自的视角和方法。所以说humanities这个词一点不错。感谢Danto,看的过程中总有顿悟,这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     抛弃了欧阳英的译本,这一本还是好难啃。丹托好啰嗦啊有木有 今早在图书馆匆匆翻完,大概和丹托先生的缘分不够吧
  •     这是你那室友推荐的书不?
  •     翻译实在……只好跳着读了。原文估计会读起来更顺,分析美学家不会在语言上玩太多花招。此书我从图书馆借的,在“轻蔑”二字上划着一个大圈,该不会是楼主划的吧?
  •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和艺术是人类思想的两个私生子,他俩天生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哲学属于嫡长子,而艺术属于庶出。但艺术天生聪颖倜傥,而哲学则很阴郁思辨。如同曹丕和曹植一样。如果曹植(即艺术)一直致力于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诉诸美与浪漫,曹丕自然不会太把他当回事,虽然他骨子里仇恨这个弟弟。但有一天曹植幡然醒悟想去谋权篡位取曹丕而代之(即艺术有了自我意识),这时候曹丕自然要将之诛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有了同样分工的曹丕,要你这个庶出作甚?
      
      
       序言P3 在我看来,对艺术品身份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艺术品的历史地位。这就是说,依历史秩序在其起源之处发挥着部分功能的、作为作品的事物,或者说就是作为艺术品的事物,由于与其他作品比照,才能处在其所属历史的复杂情境中。
      
       一、哲学对艺术的剥离
       在最初认真讨论艺术的哲学著作中----或许在最初的著作中,是如此看待艺术的----宣布了哲学与艺术间的某种战争状态。(P5)这可能肇始于柏拉图。他的艺术理论就是他的哲学,由于自古以来的哲学就存在于替柏拉图遗嘱添加的附言中,哲学本身或只是对艺术的剥夺---因而把艺术与哲学分开的问题或许能同询问没有艺术的哲学会是怎样的哲学这一问题相提并论。(P7)
      柏拉图的抨击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建构一种是在从中合乎逻辑地排除了艺术的本体论。第二个阶段力求尽可能地合理解释艺术,以便理性逐渐整幅感觉的领域。自从这种复杂的侵犯产生以来,哲学史就时而选择分析性的努力,来使艺术昙花一现,并消除它的危险;时而选择通过把艺术所为看做与哲学本身所为相同买来使艺术得到某种程度的合法性。(P7)
      黑格尔是后者的策略,提出了哲学何为的问题,由短暂话和接收构成的两阶段的抨击,成了近代悲哀的哲学史的特征。
      在康德康来,我们队艺术品的态度首先体现在他所为的无功利性中,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艺术品看起来好像会对什么有用,但从哲学真理来看,它是无用的,而它的逻辑无目的性就与它的观众无功利性联系在一起。艺术系统的中立化了,一方面,离开有用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和功用的天地。它的价值在于它的无价值。(P9)
      叔本华对艺术的评价高于柏拉图提出的任何评价,一方面他赞同了艺术在世界的因果秩序中不会产生什么的看法,但艺术更重要的在于它把我们带出那种秩序,并把我们置于静观永恒事物的境地。
      美学是18世纪的产物,但它恰恰像柏拉图的做法一样是政治性的,从艺术的角度说,美学是危险的,因为从哲学的角度说,艺术时一种危险,美学则是为它办事的代理人,这种你想法,归于杜尚。
      所以,“艺术是一个阶段,哲学则是另一个,而艺术的历史使命就是使哲学成为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后,艺术在巨大的宇宙历史范围内就不再有历史使命了。黑格尔惊人的历史哲学图景在杜尚作品中得到了或几乎得到了惊人的确认,杜尚作品在艺术之内提出了艺术的哲学性质这个问题,它暗示着艺术已经是形式生动的哲学,而且现在已通过在其中心揭示哲学本质完成了其精神使命。现在可以把任务交给哲学本身了,哲学准备直接和最终地对付其自身的性质问题。所以,艺术最终将获得的实现和成果就是艺术哲学。”“当艺术时自身内在化时,当它开始处于我们时代而对其历史有了自我意识,因而它对其历史的意识就成为其性质的一部分时,或许它最终成为哲学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当它那么做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终结了。”(P15)
      
      
       二、艺术作品的阐释
       人们会注意到那些难分辨的实物,由于独特的不同阐释,变成了完全不同和独特的艺术品,因此我会想到阐释具有把实物这种材料变成艺术品的功能。阐释实际上是个杠杆,用它把实物从现实世界移入艺术世界,在这里实物时常穿上想象不到的服装。只是由于与阐释联系在一起,实物这种材料才是艺术品,它当然无须承担艺术品在任何进一步的有趣方式中涉及的情况。某个东西变成艺术品或许实际上具有惊人的稳定性。(P36)
      
       五、艺术的终结
       因而艺术的历史重要性就建立在它使艺术哲学成为可能和变得重要的这个事实上。因而艺术的历史重要性就建立在它使艺术哲学成为可能和变得重要的这个事实上。现在,如果我们凭这些条件看待我们不久前的艺术,它们尽管壮观,我们所看到的缺失某种越来越依赖理论才能作为艺术存在的事物,因此理论不是外在于它寻求理解的世界的事物,因此要理解其对象,理论就得理解其自身。不过,这些前不久的作品显示了另一种特色,那就是对象接近于零,而其理论却接近于无限,因此一切实际上最终只是理论,艺术终于在对自身纯粹思考的耀眼光芒中蒸发掉了,留存下来的,仿佛只是作为它自身理论意识对象的 东西。(P102)
       (看完这段话顿时觉得自己的专业屌爆了,按照这个观点,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以后,其他门类学科大有被理论取而代之之势啊哈哈哈!!!)
      
       九、艺术、进化及历史意识
       我们不适当的需要“制造批评”这个词组配合“制造艺术”。不久前,一位重要的理论家提出批评就是子啊真正发现创造性的地方,艺术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使批评成为可能,从而造成了一场轩然大波。不过事实上艺术与批评的差别,在批评家自由地在任何调价下谈论任何事时,就丧失了,正如许多批评家自由地在任何条件下谈论任何事时,就丧失了,正如许多批评好像是的那样。不过这只是后现代主义中被抹掉的分界之一。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及为绝对自由的时期,以致艺术似乎只是无限玩弄自身概念花样的一种名字:好像谢林把历史的终结状态当成“普遍存在的是个海洋”的想法是实现了的语言。艺术创作从这一术语的两种意义上说都是其自身的终点: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终点。没有该去的更远的地方。
      
      
      
      
      
      
      
      
      
      
      
      
      
  •     翻译给神读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只得拥有
  •     #2012123#
  •     当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翻过,私以为译者说的没错,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之后绕来绕去也没有给出什么所以然来
  •     “许多观点在洋洋洒洒诸多列举的论述后,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结论”,就是觉得东拉西扯啊
  •     即便丹托流行,也可以说“不”
  •     一来是哲学作品,二来也许是翻译问题,读起来很艰涩。
  •     翻译的没有台版的好,实话哈~
  •     这本比艺术的终结写的好多了,丹托确实给人一种天才的感觉,因为有时候你会明确的感觉到他其实不怎么读书,但是扯出来的东西却很是那么回事~
  •     不错,至少让艺术家们对形式的执着永久性地破除了,不过,这种“深刻多元”能抵挡住人性吗,会不会只变成权利的工具?成为一个小圈子里的游戏?
  •     这狗屁东西能读么
  •     ok,,,
  •       今天所遇到的一個疑點是,當代藝術與文化產業的未來。有個老師的觀點是當代藝術在中國已經開始沒有影響,中國需要展示的是用國際化的視野去展示更加民族的東西,而這正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優勢。
      於是我忍不住為當代藝術辯護的是,難道當代藝術對於中國是漸漸枯萎的藝術么?也許它是沒有很好的錢途,但是它對於世界,對於中國的意義又是什麽?或者說當代藝術是什麽?
      
      最近在讀《藝術終結之後》這本書,”他說藝術的終結是敘事的終結,所終結的是敘事而不是敘事的主題“。當代藝術是正在發生的藝術,我们已真正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创作艺术的方式。所以說,就算哪天當代藝術沒落了,但是它也是被一種新的藝術所取代。”如同”現代“只是代表一種風格,甚至一個時期。那麼當代藝術也會漸漸的指某種不僅僅是現代時刻所創作的藝術。“
      
      
      拋開理論(我還沒有讀完讀懂),對我所接觸的當代藝術而言,它更多表達的是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並用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提出問題。人類的生活發展到現在,是朝著舒適,便捷等一切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做了很多不好的決定,照成了一些恶果。但是這個任務要交到誰的手上呢?人們似乎都各司其職,在自身的領域里爲了混一口飯吃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於是乎這個任務就落在了藝術家的身上。
      
      
      
      
      這又有一個問題。”我们已真正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创作艺术的方式。“所以我想說,學生和學校的關係。也許對於藝術系的學生而言,”学生一上来被看为艺术家,教师只是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并找到哪些手段来表现他们感兴趣传达的意义。“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可是爲什麽我們的學生大多是處在被動的狀態。而不是一個自由向上的環境中。(也許和我不是在專門藝術類院校有關係的,但願如此)。我問一個學油畫的同學,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你覺得你所創作的藝術和當代藝術有什麽關聯?或者你認為你所創作的藝術是什麽藝術?她答不上來。
      
      
      ”20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史发展最终改变了全球各地的艺术创作传统和体制。当然也有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因为政治原因,一开始不能进入到全球的艺术系统中,因此也没有经历这种历史的早期阶段。“但是,”当中国的艺术家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时,它会发现自己已然是国际艺术界的一部分。“那麼中國想要向世界所展示的是什麽呢?在一個沒有良好的藝術氛圍的國度,藝術之於我們是什麽?
      
      
      看到過這麼一句話,”中國在過去或許的確有自己漫長的歷史傳統,但是到了近代,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錯過了啓蒙運動。中國不是近代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體化過程中的遲到者。“那麼反觀之藝術世界,也許在中國,當代藝術會沒落,會沒有關注,會沒有觀眾。那麼取代當代藝術而來的是什麽呢?中國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何種的藝術?還是只是一個個建的越來越大的文化園區,千篇一律的東西,只怕是被錢途迷惑了路途。
      
      
      
      
      
      
  •     智商不够,译后记来凑——作为傻瓜的烟酒森,一种偷懒的读书方法
  •     丹托的讲稿合集,资料较多,洋洋洒洒。其实直接读最后一章就好。
  •     观点放到现在看其实也不算新颖,国内要是早个十几年引进影响应该更大些。
  •     原著的文字很清晰,丹托是有名的文字作者,所以建议能读原文的,找来读一下,正因为译本有误,至今他的这一著作还没有被读透
  •     Arthur Danto
  •     貌似只有一个一本。
  •     这翻译看的我都怀疑起自己智商了..直到看了台版=。=
  •     现在的翻译怎么都成这样了啊?我的天。
  •     觉得第一章更像是导读
  •     心疼被花式抽的格林伯格……
  •     这本书就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当代主义的艺术理论做了说明,并主要针对格林伯格、瓦萨里的叙事进行了阐述。由于本书不是一次完成,所以系统性、连贯性稍差,需自己做进一步梳理。整本书翻译得还不错,读起来无障碍,语义通畅。
  •     这本书很不错.很喜欢.
  •     王春辰的翻译一开始还是让人有凄凄之感,不过这也是能被忽略的了。
  •     真的是 还不如去读原著.....
  •     当时觉得可好了
  •     精彩的艺术批评
  •     翻译一般。
  •     不错,对人还是有一定帮助,专业
  •     网上买不到啊,下了PDF用单位的打印机打了,哈哈哈
  •     视角很宏大,讨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读的有些艰难。丹托的艺术史观很清晰。个人产生一些小思考:艺术品和艺术史是平行的。艺术史有艺术史的发展,艺术品有艺术品的发展。艺术品发展之复杂不是艺术史一个人的模式能归纳的。事实上艺术史只能容纳部分主流的作品。而我们无法界定主流作品在历史的存在是因为他的艺术价值还是非艺术价值,我们也无法界定非主流艺术作品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品。所以艺术品是艺术品,艺术理论又是艺术理论,互相影响,艺术品不一定完全依附艺术史。艺术史并不能指向艺术品的实际好坏,这大概也进入到丹托所论证的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作品。
  •     经典的书啊,看得我是一阵阵兴奋。
  •     : J0/7450-2
  •       涉及哲学需要清醒的大脑,作者精妙的构思在欧阳的翻译下渐渐缩水。读来费力难懂的超长句已经要人吐血,译者似乎还嫌不过瘾,加上无数的括号内容更加打扰思维。其中几篇论文涉及了贡布里希,对比范景中翻译就会觉得范译的明显生动符合逻辑。丹托的文章以生动有趣思维缜密见长,这本书读来如同被阉割过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笑话尸体。翻译让此书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丹托总认为和贝尔廷是好基友,贝尔廷却一直说他们的观点有本质区别;卡里尔始终把自己看作丹托的学生和粉丝,丹托常常冷漠地回应卡里尔你又误解我!
  •     艺术历史叙事结束后的艺术生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