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博览会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当代中国艺术博览会研究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62247869
作者:武洪滨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从三地来讲可谓各具特色:广州艺术博览会是从中国艺术博览会中发展出来的。由于前两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举办,为广州的会展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第三届开始中国艺术博览会迁到北京后,1996年广州市政府开始独立主办广州艺术博览会。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直接面对港澳及东南亚的买家。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最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之一,经济水平居全国的前列,其文化消费量也居全国的前列,如广东的艺术拍卖业在国内最早出现,这些均为以广州为中心的两广地区的艺术市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能在广州首先落地生根,梁江先生对其优势与合理性谈得非常透彻:“经济实力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广州的优势是综合优势,整体优势。首先,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在观念、地理、经济、市场体系等各方面都有领先之处。艺术市场的发育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大环境中,会获得更有利的条件。我想,艺术市场的根本点在于‘市场’二字。广州给艺术家和艺术产品提供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市场’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各有不同涵义,所以,其他城市无法替代广州这种优势。”①  与广州相类似的上海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美术的重镇,同时还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和国际大都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始终将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与上海的国际都市地位形成了一种呼应态势,强有力的消费阶层为其艺术消费拓展了空间,使得上海地区的艺术市场也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画廊无论数量还是专业程度均居全国之首,画廊的规范和成熟为艺术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可以说上海的人文底蕴与日益成熟的市场体系共同塑造了其巨大的艺术市场。  与广州和上海相比较,北京的经济地理优势并不明显,但其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地方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也决定了其具备辐射全国艺术市场的可能性,北京的中心优势体现在文化的号召力上,市场萌芽虽晚于沪、粤地区,但其发展速度呈后来居上之势。  ……

内容概要

武洪滨: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书籍目录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8
目录8-13
绪论13-23
一、研究缘起13-16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16-18
(一) 研究方法16-17
(二) 行文思路17-18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8-23
(一) 研究现状18-19
(二) 文献综述19-23
第一章、艺术博览会历史溯源及当代阐释23-58
引言23-24
第一节、艺术博览会的由来与发展24-35
一、艺术博览会历史溯源24-29
(一) 从博览会到艺博会的近现代衍变24-26
(二) 我国艺术博览会的早期表现形态26-29
二、艺术博览会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与表现形态29-35
(一) "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出现29-31
(二) 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全球化下的定位区隔与整合竞争31-35
第二节、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描述35-48
一、1993——2004年:摸索期的本土形态35-41
(一) 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过渡35-37
(二) 参展主体的渐次清晰与规范化37-40
(三) 遍地开花与三足鼎立的地缘呈现40-41
二、2004年以来的国际化接轨与竞争格局的形成41-48
(一) "当代艺术"与"国际化形态"的艺术博览会应时而生42-45
(二) 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分流45-48
第三节、当代艺术与文化经济合力引导下的新兴业态与走向48-57
一、创意经济与文化资本对当代艺博会的产业促成48-53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艺博会的时代背景与动因48-51
(二) 当代艺术品资本市场对艺术会展业的促成51-53
二、从艺术博览会看我国艺术的市场化过程(兼论我国一、二级市场业态与现状)53-57
小结57-58
第二章、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建构历程及现象剖析58-95
引言58-59
第一节、市场体制中我国艺博会学术性建构的17年衍变59-73
一、1993——1996年:学术与市场结合的尝试59-61
二、1997——2004年:学术与市场的磨合61-64
三、2004年以来:学术与市场的逐渐融合64-73
第二节、我国艺博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呈现及深层剖析73-94
一、参展主体混乱73-79
(一) 现象呈现:个体化经营、私下交易、行画充斥73-76
(二) 深层剖析76-79
二、藏家群体缺失79-84
(一) 现象呈现:藏家基础薄弱、高学术含量作品遭市场冷遇、成交量偏低79-81
(二) 深层剖析81-84
三、专业定位不明84-90
(一) 现象呈现:艺术博览会变身艺术类产品大杂烩84-86
(二) 深层剖析86-90
四、税收瓶颈制约90-94
(一) 现象呈现:贸易壁垒阻碍业态顺利发展90-91
(二) 深层剖析91-94
小结94-95
第三章、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价值目标的拟设95-130
引言95-96
第一节、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共赢96-107
一、市场与学术:从博弈走向互惠的时代趋势96-99
二、学术价值在当代两级市场(博览会与画廊)中的体现99-102
(一) 商业与学术的两翼共振:当代艺博会之圭臬99-101
(二) 学术性视野下的画廊经营:从品质到品牌101-102
三、艺术展会市场中的商业合作行为:从助力到获利102-107
第二节、艺术博览会与画廊、艺术家、藏家良性市场关系的确立与维护107-117
一、当前我国艺术市场的级别失序与艺博会的市场身份定位107-109
(一) 错位的产生107-108
(二) 纠偏与理序:定位的意义108-109
二、通过规范画廊市场行为建立与艺术家的间接合作109-113
三、培养与引导藏家开拓艺术消费市场113-117
第三节、艺术在市场形态下的有益传播117-129
一、艺术市场中文化主体价值的传递117-123
(一) 我国当代艺术市场中文化价值传递的失误现象解析117-121
(二) 从完善市场机制到承担文化责任121-123
二、市场传播对艺术推广与教育功能的实现123-129
(一) 作为媒介的艺术博览会123-125
(二) 当代艺博会对艺术教育功能的承载与体现125-129
小结129-130
第四章、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建构的现实策略130-182
引言130-131
第一节、"巴塞尔模式"的启示:"学术引领市场"理念下的市场机制生成131-143
一、会展的核心理念:学术引领市场131-135
二、会展的品质保障:严格的遴选与管理机制135-139
三、会展的活力之源:内在创新机制139-143
第二节、会展准入制的建立——学术性保障的前提143-157
一、准入制:市场规范与学术保证的互证关系体现143-149
(一) 准入制的历史动因与内外之差143-147
(二) 艺博会与画廊双向审视的实现147-149
二、从"画廊博览会"的产生与发展看我国艺博会准入制的必要性与有效性149-157
(一) "画廊博览会"的出现与表现149-154
(二)、传统形态展会的对比性存在154-157
第三节、定位与品牌战略——学术性的载体与依托157-169
一、当代的艺术博览会定位应体现出"专业主题"与"市场方向"的复合157-164
(一)、对比性分析:以"CIGE"、"艺术北京"、"ShContemporary"为中心157-161
(二)、问题呈现及对策161-164
二、以学术创新为基点与核心的品牌战略实施164-169
第四节、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学术性的延展与综合呈现169-181
一、作为"城市事件"的艺博会对城市文化的彰显与互动169-175
(一) 表征与互动——城市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博览会169-172
(二) 我国的艺博会与城市文化——以北京、上海为中心172-175
二、资源整合带动下"展——会——节"联动效应的发生175-181
(一) "展——会——节"从模式到效应175-178
(二) 从"艺术北京"看"展——会——节"联动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178-181
小结181-182
结语:艺术博览会——市场中的一场艺术盛宴182-186
参考文献186-193
文中所附图、表情况193-195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95-196
致谢196-197
附录:艺术博览会业界访谈录197-198
中国艺术博览会主要创办者之一王仞山访谈录198-201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访谈录201-205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总监王一涵访谈录205-212
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总监秦思源访谈录212-218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秦宏奇访谈录218-225
艺术中国艺术博览会总监姚薇、副总监杨帆访谈录225-230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访谈录230-234
"长征空间"画廊总监卢杰访谈录234-240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监郑林访谈录240-247
BOERS-LI画廊总监皮力访谈录247-254
当代艺术收藏家张锐访谈录254-257

作者简介

“艺术博览会”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事物,迄今为止历史还不足50年,在我国的历史更是不到20年。它是从较早成熟的综合性市场运作模式——“博览会”中逐渐细分出来,形成的一个专业性的市场形态:即一种艺术商品集中展示交流与交易的形式、一种将艺术审美与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的组 织活动。艺术博览会所具备的开放式、全景式市场模式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种艺术品展示和交易的商业活动,同时也为当代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舞台。 艺术博览会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带动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其既是一种产业形态又是一种市场形态。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使其产品与业态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样艺术市场行为的发生就不仅仅具有经济特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一种社会特征与精神影响的现实意义。也正因如此,对于学术性的建构成为艺术博览会区别于其它类别博览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本文以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为切入点,行文从以下四个角度对这一论题进行析理与研究:一、对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生、发展进行客观、翔实的考述,并对其在我国当下市场语境中的具体形态与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与阐释;二、对其学术性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其中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予以总结和剖析;三、从学术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市场传播等三个主要矛盾层面,对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价值目标进行拟设;四、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国际规范与成熟业态的发展模式,为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的建构提出现实策略。可以说,艺术博览会在经济全球化下如何面对行业竞争健康的发展,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与影响,既是一个艺术领域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如今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市场链中的重要一环,与画廊、拍卖会共同构筑起当代艺术的两级市场,在规范与完善市场机制与秩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商业本质的产业形态,其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艺术的社会推广与普及、艺术教育等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对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全面考察与研究,我们也理性的认识到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的艺术博览会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艺术市场已呈一日千里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文化艺术产业与市场相关领域的介入与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当代中国艺术博览会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好冷。。
  •     想要做好一件事,需要有理想主义,国内的艺博会之所以那么烂,就在于主办方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