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英格玛·伯格曼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301197288
作者:[法]雅克·奥蒙
页数:39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戏剧。是戏剧艺术启发了这部影片的布景、灯光和编导处理。但我们常常会以美妙的超现实的方式,离开戏剧舞台,离开正厅前座上那位观众先生的视角(比如,塔米诺与主祭在他堆满书籍的书斋里对话的那场戏——这里严格地采用了两个镜头连续转换的摄影技法,还有,当帕米娜想自杀时,我们通过俯拍镜头看到她长时间徘徊的画面)。但是,影片总是会回到戏剧模式那里,让我们面对舞台,遵从戏剧艺术的规范。几乎所有的话都是对着我们说的,所有的歌都是对着我们唱的,演员和观众相互对视。情节被简化,道具始终没有自然主义的特点。黑暗世界给人的恐惧来自围绕着人物起舞的用纸板做的死人头:经历火与水考验的是在火焰中扭动着身体,或像海底的藻类一样,摆动着胳膊的裸体舞者。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就是,尽管它属于舞台艺术,但它却给人一种真正的观看影像的感觉,这使它在所有的歌剧电影中独树一帜。这些影像丰富、饱满,取景简单、平和。光、色明快的影像就像通俗的绘画作品——有时像版画,有时像连环画。这是伯格曼的特色。面孔的影像给人一种非常饱满的感觉。这些近距离拍摄的、几乎始终面向我们的面孔很美,惊人的艺术手法再现了这些表现力很强的形象。

前言

电影作为艺术,已很少有人怀疑。然而,当人们被一部一部大片冲击市场、票房互相攀比的事实围绕太久的时候,还是会不由得感到一丝迷茫,觉得电影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我们的电影市场,正如我们的艺术市场,已经渐渐让人觉得艺术批评并不存在。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觉得引入法国《电影手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国发明了“作者电影”这个说法,将电影与作者并列起来,也就是说将导演与作家、艺术家放置在完全等同的位置上。这样做的好处,也许就是将电影视为完整意义上的“作品”。电影的观赏,也就成为一种阅读。一个好的导演,也就必然具有一个完整的“想象世界”,供人们去咀嚼,去回味,去探索,与之对话。正如法国现代电影大师特吕弗所说,如果想看电影,就到电影放映厅里去看,如果想琢磨电影,就买个录像带颠来倒去地细细看。而如果想完整地了解一个导演的想象世界,还是需要全方位地进入他的作品与生平中,并运用同时代的一些人文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一旦定下了这一基调,我们就发现,如果仅仅选择一些法国导演,我们的丛书可能并无太大的意义。我们可以,也愿意借鉴法国人的方法,乃至某些理论,但如今的西方电影世界,很难局限于一个国家之中。尤其是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众多世界电影大师的中转站,或者使他们遇到真正的识者。    于是,不论是来自俄罗斯的塔可夫斯基,还是来自北欧的伯格曼,不论是国人已经较为熟知的布努埃尔,还是不太熟悉的夏布洛尔,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与法国有关,都得到’了法国观众与专家们的认可,而且这一认可对他们的世界知名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是法国人,在这些书中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及极具个性的阅读与阐释。    我们能够向读者保证的是,除了这些书本身具备的质量与魅力,这些书的译者都是信得过的专家。他们或者是法语专家,或者是电影专家,或者两者皆具备。我们的信念是,书是可以留下的,必须留下的,它们应当与所阐述的导演的作品一样,经得起时光的考验,或者挪用塔可夫斯基的名旬,经得起时光的“雕刻”。    董强    2011年5月于燕南园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雅克•奥蒙(Jacques Aumont)是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并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授课,电影批评家(1967至1974年在《电影手册》编辑部工作,后任职于法国电影资料馆和法国《电影》杂志)。他的电影论著有十多部,多以美学视点切入。
译者简介
田庆生,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法国文学DEA学位,1996年获法国波尔多蒙田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法国语言和文学的教学。研究领域为小说理论和法国现当代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狼人:患神经官能症的艺术家 001
噩梦 003
激情行动 013
Nel mezzo del cammin... 021
《芬妮与亚历山大》 028
第二章 “每个画家都在画自己” 039
重访童年 041
自传常伴 047
“女人是男人的梦”(克尔恺郭尔语) 054
神秘岛 067
第三章 一个作者的诞生 071
幻想及其印记 073
愤怒的青年 080
尝试所有的类型 087
《领圣体者》 095
第四章 创作的谋略 105
创作家及其创造物:影像、幻想、电影 107
伯格曼青睐什么样的演员? 116
只谈电影的影片 126
第五章 路德教理 139
宗教教育:良好的意愿 141
上帝的形象 150
《木偶生命》 158
第六章 魔鬼和其他奇迹 167
奇特的魔鬼观 169
行走的影子 180
第七章 死亡不可表现 189
想象的死亡 191
毁灭性的时间 199
皮肤下的死亡 207
《沉默》 214
第八章 插曲:喜剧不滑稽 223
第九章 令人不安的另一个我 241
在镜中 243
梦的屏幕:heimlich, unheimlich 250
“面孔是一幕戏” 257
面孔的背后 263
《假面》 275
第十章 表达的根源 285
象征的丛林 287
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结合 293
感觉的逻辑 299
第十一章 间句:音乐与太初之音 309
伯格曼钟爱的音乐家 311
深邃的旋律 316
歌声、乐感、沉默 323
《魔笛》 329
结束语:幻想力批判 339
电影创作年表

编辑推荐

《英格玛•伯格曼》为培文•电影:“作者导演”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每个人都至少看过一部伯格曼的影片——因年龄和对电影的热爱程度而异。他于二战之后开始拍电影,初期作品(《莫妮卡》、《夏日游戏》)打上了现实主义印记,表现的是年轻人的激情,从《第七封印》和《野草莓》开始,其作品变得更加复杂、深沉,并在《沉默》、《假面》和《激情》这些杰作中达到了最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而在《芬妮与亚历山大》之后,伯格曼又回到了更古典的形式,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始终无人超越他。
若要研究伯格曼,必须直面他作品的多样性,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其非同一般的执着性和近乎执迷的一致性。其实,正如很多伟大的创作者一样,伯格曼只不过在述说他自己的故事,情感经历非常丰富的童年是他汲取剧本素材、获取表现情感的影像的来源。从早期少作——该时期的作品虽然有时显得不成熟但已隐含困扰伯格曼的重要主题——到成熟时期的伟大作品和晚期绚丽的古典主义作品,存在着同样的张力:当然,这首先是他作为导演(指导男、女演员)而感受到的张力,但也是一个有预见力的人的张力——他一生都在想着通过他的作品来接纳、理解并解释一直缠绕着他的影像。
伯格曼创作了纪实性与奇幻性相结合的传奇故事,同时,他还创造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影像,他更是欧洲风格的艺术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想着锤炼、完善或改变他的电影艺术的定义。伯格曼也许从不是“现代的”,但他无疑永远是他的观众们的同代人。

图书封面


 英格玛·伯格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以为是传记,其实并不是,是伯格曼电影理论的阐述。提到了一点过往经历,对于我,解答了「为何会喜欢伯格曼」这个问题,是世界观相似的关系吧。
  •     伯格曼在这部书中被当作小说家来分析,影像手法几乎被忽略了。
  •     我个人非常喜欢 因为喜欢他的电影 很棒的书
  •     越看越爱伯格曼!没看过伯格曼8部以上作品的请勿碰此书。
  •     精妙,配上这本书扫伯格曼的片子很愉悦。
  •     这个出版社太讨人厌了,纸张还能再差么,让雷诺阿那本更差,没法跟电影馆系列相比. 当当一如既往的好~~
  •     引导、分析、整理、比较或对比,交叉铺开。不知同名的其他书又有何特色。“没有比伯格曼电影更具异性恋气质的电影了”;“神经官能症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超自然的世界”;“在面孔的舞台上上演着人类的激情”
  •     经典。
  •     期待已久的一本书,今天总算到手了。很好!
  •     「英格玛·伯格曼」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文电影·作者导演」系列丛书之一。与另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文馆·艺术」丛书「伯格曼的电影」也可以称作为姊妹篇,书中全方位介绍了英格玛·伯格曼这位天才导演的从影经历。
  •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如此捧伯格曼,那么我会说,是因为我成长在一个缺乏大师的年代,我不知道除了前辈们的电影,我还可以喜欢什么。
  •     会再看一遍。2017/3/21 看完第二遍。
  •     法國人的這本感覺沒美國人那本寫得好,但是偶然得知叢書主編是昆德拉的學生,搜到了他的不少譯作。
  •     真是好
  •     最喜欢的还是伯格曼中期的作品,《芬妮与亚历山大》,我还是依旧喜欢大团圆结局的电影。值得纪念的是,上次在新奥尔良遇到一个瑞典女孩,和我很聊得来,而我们话题的开端就是伯格曼的电影。
  •     激情、心灵;夫妻、友誼、權力;夢幻、回憶、羞愧、內疚;文化作用、遠古的地獄之神的威胁,這些都是Ingmar Bergman影片中的主題。
  •     还是挺可读的。首先是要多看看他的电影,不然没法儿看。
  •     实在太喜欢伯格曼了。。。= =虽然片子真的可能没什么时间看完吧。。。
  •     不错啊,好啊
  •     终生热爱神秘,热爱脸孔,终生回忆童年并在梦境和镜子中颤栗,这是一种与人类命运相关的神秘现象,也是对人类的疯狂本质的定义,与现实存在相比,非存在总是更加美好。他用画框的取舍、死亡的恐惧、时间的沦陷、羞耻的沉默定格了一个和上帝通话的灵魂。截图略有模糊。
  •     看完后总算对伯格曼电影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等等有个初步的了解,一边读一边补他的电影却也十分愉悦,更有助于理解电影。
  •     不多说,写得好,喜欢电影理论和伯格曼的人可以一读。
  •     图书馆
  •     内容详细,涉猎广泛,是学习和了解伯格曼的最佳参考书,很有学习价值。
  •     感谢杜
  •     奥蒙对于电影的解读和分析,总是能带来思维的新方向和深度!
  •     4.5
  •     混乱,作者想讲的太多,超验的彼岸,困扰灵魂的幻象,上帝的沉默,还有伯格曼的形式美学,还有他作品的现代性…………可惜没一个能讲清的
  •     最近好迷他哦,打算一部部开刷…
  •     不管你喜欢与否,伯格曼无疑是“作者理论”最理想的阐述对象,在这本书中,雅克·奥蒙示范了什么叫深奥精妙而不是生搬硬套。
  •     有受过《第七封印》和《野草莓》的启发,又看到《假面》的种种体会,感恩大师。
  •     我刚开始以为是他的自传。。结果不是。。如果不是都看过这些电影,实在看不下去。。。可惜很多电影基本都找不到了。。。
  •     将伯格曼电影中有关梦境、死亡、上帝、孤独、镜子这些极其个人化私密化的自我透过镜头表达出来,再借由文字记录下来。是一本好书!
  •     犹在镜中
  •     被一个兄弟欺骗 他很喜欢这人 但是我买回来 是真看不懂 下次有机会送他当礼物
  •     妖大推荐
  •     堆砌感太重,面孔的处理那一章水平最高。其他几张作者论分析的短板暴露无遗,从伯格曼各部电影里提炼出相同元素罢了,未免过于浅薄了。
  •     奥萌的文笔确实不错
  •     靈魂深處的共顫。
  •     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写法,况且反复引用的几部电影却是我没看过的,有些郁闷
  •     为理解伯格曼的电影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分析的文本让人感叹电影理论家也可以这么酷!
  •     我相信脸庞和灵魂。却舍弃不了柴米油盐的日常。水象星座怀念症候群叙事手法。,让我好是喜欢这个巨蟹座的导演。
  •     读早了,扫了一遍。应该先熟知了伯格曼的电影再看。
  •     近几年读过最好的伯格曼分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