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电影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读电影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62465331
作者:杨晓林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巴克斯特所在的大公司就和50年后的今天一样,想在几万员工的大公司里崭露头角、步步升迁,光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得抓住机会引起上司的注意。因为林子大了鸟电多,想在一堆巴结者中凸显自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区区一个巴克斯特根本不敢得罪握有生杀大权的上司,尽管不是自己的本意,但他也不得不选择屈辱地游荡在寒冷萧瑟的雨夜。他的屈辱换来的是很快认识了5位高层主管,并被他们推荐升为部门经理。这是巴克斯特对自己在公司里的生存方式作出的选择。巴克斯特在人事相处上选择躲进阴暗角落,对爱情却一直非常主动,频繁地邀请弗兰吃饭看戏。当他发现一手掌握自己事业发展大权的人事主管居然和自己心仪已久的弗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选择为了爱情牺牲自己奋斗的事业。到这一刻观众终于对这个小子刮目相看了,他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不再是那个软弱,甚至有些委琐的小职员了,而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雪莉·麦克雷恩扮演的弗兰是一个世纪以后的观众仍然会喜欢的角色,不仅善良美丽,而且有着女孩子天然的纯真和痴情。虽然她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她却有着柔软敏感的内心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弗兰选择疏远人事部长,虽然爱他却不愿意一直当他的情妇而是天真地想要个名分。在人事部长扔下一百美元、抱着给家人的圣诞礼物扬长而去之后,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种和别的女人共享一个男人的可悲遭遇。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最后一句台词。当巴克斯特对她说“I love you,I absolutely adore you”之后,她那句“Shut up and deal”展现了女孩的独特的风采。    公司的诸位高层宁愿选择维持苟延残喘、名存实亡的婚姻,也不愿意离婚,这也是他们的无可奈何。即使有再多漂亮丰腴的女秘书、女同事可以让他们获得短暂激情,也无法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家庭的稳定和踏实。因为,作为社会精英的他们,必须维持一个光鲜亮丽、毫无瑕疵、让人无懈可击的形象。毕竟,在当时美国这样一个重视家庭的社会,一个看似圆满幸福的家庭十分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良好声誉,更能和上层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匹配。但他们内心的欲望又逐渐吞噬了本来的正直,于是只好选择和不同的女人夜夜笙歌。    整齐密集的办公桌,齐整划一的动作,有节奏的打字声,不仅营造了一种严肃闭塞、竞争激烈的工作氛围,也是纽约城市文化的一个折射,生动描摹着城市生存的哲学和状态。巴克斯特和弗兰都只是美国社会中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人物.一个小职员,一个电梯小姐,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平凡一员的写照。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想所看对物质世界这个庞然大物来说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虽然是普通人,他们依然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梦想,抑或说是欲望,比如巴克斯特想拥有事业名利地位,弗兰需要真正的爱情,只不过他们采取了并不光彩的方法。尽管他们都心地善良,有一颗真诚的心;尽管他们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依然比不上掌握生杀大权的上司们的一句话。影片折射出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中,在虚荣与名利的种种诱惑下,自尊与屈辱成为功利主义的牺牲品。影片同情体谅了小人物,同时又亳不客气地嘲讽奚落了溜须拍马的行为,让观众对小人物“既痛又爱,既怜又笑”的同时教育了观众。    影片简单的剧情在比利·怀尔德波澜不惊的讲述下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让观众感同身受。大量的喜剧元素也为本片锦上添花。影片开头,巴克斯特看电视来消磨又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那一段就十分精彩,看似平淡却让人忍俊不禁。主持人宣布即将放映由格雷塔·卡波、约翰‘贝瑞莫、琼·克雷福德、华莱士·比尔瑞和里昂内尔·白瑞莫主演的经典电影《大旅馆》,并说先放映赞助商的广告,啃鸡腿的巴克斯特老练地切换到另一个频道,直到切换三个频道后才又切回放《大旅馆》的频道。这时主持人又声情并茂地重复了开头的说辞,本以为这下可以欣赏经典电影的巴克斯特鸡腿啃得更加投入,可一大串明星的名字后却是第二赞助商的广告:“你有摇动的牙齿吗?”顿时,巴克斯特扫兴至极,没了胃口,把鸡腿立马扔了。观众除了感叹编剧的奇思妙想外,饰演巴克斯特的杰克·莱蒙高超的演技也增色不少,他带有节奏感的图画式的表情完美地配合了一个个明星名字的念出,时而摇头,时而提眉毛,时而狂啃鸡腿,咀嚼的嘴巴像动画表演一样夸张而搞笑。难怪杰克·莱蒙是公认的美国影坛罕见的喜剧大师,甚至被誉为“卓别林第二”。另外,还有巴克斯特用网球拍当筛子过滤通心粉、善良却有点神经质的房东太太、坦率直接的医生等细节及人物设置都加强了喜剧的效果。    人物台词的幽默辛辣也让观众直呼过瘾。为了突出纽约人口数量的激增,影片开头巴克斯特说如果把人按照5英尺6英寸的长度头尾相连的话,可以从美国时代广场一直连到巴基斯坦卡拉奇的郊外。另外说保险公司总部有3l 259名员工,大概比密西西比河岸的那其兹人总数还多。还比如,当邻居医生以为巴克斯特每晚与女人泡在一起而取笑他时,说巴克斯特的肾是铁打的,建议巴克斯特在死的时候一定要立下遗嘱把遗体捐给哥伦比亚医学研究中心。P9-11

前言

做这本书,是我的梦想之一。    邀请了六十多位师从名门、学艺大家,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年轻学者,在“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的旗帜下听将令,我也有种自豪感,因为我明白,他们中的许多人,学养深厚,硕果累累,堪为我师。要让大家唯余马首是瞻,除非我的计划,我的意见有道理。大家各自选了自己最为熟悉和热爱的作品,尽平生之所学,探幽发微,道人所未道,洋洋洒洒,挥笔成文。本书集学院派各路青年学者的新锐观点,同时在表述上力求温柔敦厚,讲究学术文章的以理服人,或华美,或平易。或雄辩滔滔,或娓娓道来,皆才情四溢,机杼自出。在集萃成书、审阅统稿的日子里,我的确是怀着一份春华秋实的喜悦。    说心里话,我对自己能完成这样的“分析伟业”也暗自佩服。曹丕说: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贵寸阴,惧乎时之过己。在当今时代,蹉跎岁月,甘心碌碌无为者稀矣!所有人都是忙人,在学苑、在职场、在家里,为生存、为生活、为梦想在打拼。以余为例,俗务如山:各种应酬、会议、约稿、策划、写剧本,还要每天在篮球场上过两个小时的篮球瘾,闪转腾挪,抢截扣投,度过人生那大汗淋漓的美妙时光,沾沾自喜于竟然还有二十岁的体能。夜阑上网,环顾朋辈,成绩斐然者多矣!于是又不得不扬鞭奋蹄!    我们常在问自已:我是谁?我在干什么?何时才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要达到什么目标?再过五年我是谁?再过十年我又是谁?常这样问自己的人,活得很累很累……我和本书的所有撰稿者一样不能免俗,也不能不自省。但大家累并快乐着,虽然每个人都为各种事情所扰,也都有过忧心如焚、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光,但是我们所热爱的电影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虽然这个世界的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却是绝对的。但只有自己不抛弃自己,人先自救,方有天救。要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本书的文字就时间而言,不能说是引导观众消费的“劲片热评”,也与投资方、制片方的市场需要完全无关,完全是八十多部电影大热大卖,尘埃落定几年几十年之后,在春夜听雨,向壁品茗的心境中,静心静气地著述。重翻历史旧案,拂开尘封故事,道其短长,辨其是非,点一烛之明,存一家之说,为中国的电影人和电影爱好者赠一份言论,为中国电影的繁荣添烛光之辉。    学术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电影好坏,公道自在人心,做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拿奥斯卡最佳影片来说我们六十多位青年学者自己想说的话,唱我们自己想唱的歌。也是有意想为中国电影批评家挣回些面子,因为中国的批评家有自己的苦衷,真正的电影批评很多都是滞后的。    余曾撰一文《批评家的苦衷与滞后的电影批评》,发表干《人民论坛》2011年9月(下)。后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电影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求是理论网》《中国日报网》《文化发展网》《前线网》《新文网》《同济大学新闻网》等全文转载。文章分析了中国电影批评家进退失踞的尴尬状况,现将未删减版原文转附如下:    2009年编剧程青松接手主编《青年电影手册》杂志,在采访中他说:“有了大片以后,很多人写公关稿宣传稿,还有组织很多博客写手写宣传稿,跟影片本身混在一起。每当大片一开始出来都是被吹捧,我觉得就像电视广告一样,难免里面会形成一种欺诈。大家觉得中国电影不容易,而这种没有底线的吹捧,反而是对中国电影的损害。”针对许多影评人为金钱而评论、沦为“皮条客”、“批评,失语与失身太久了”的现象,程青松表示,《青年电影手册》坚持独立性和非依附性,发展独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系统,要以电影批评影响电影创造乃至推进电影创造。    程青松的愤慨以及想有所作为的精神令人尊敬,但是,中国影评人有自己的苦衷。    中国电影自2002年的商业巨制《英雄》后,经过近十年的发愤图强。终于跃出了曾经所谓的“深坑”。2010年票房过百亿,这标志着中国已开始向电影强国迈进,而本土大片对中国电影中兴居功至伟。对于大片的宣传问题,历来备受争议,每每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投资人要收益,就会花钱请人为其宣传造势,而有名的理论工作者的声音,就成为宣传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政府和制作方的招待会、研讨会、媒体,自然就成了讲坛和阵地。影评人为人情所困、为场面所逼,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感想,在影片上映前铺天盖地地说一些政府、制片方和发行方需要的话语,亦势在必然。但长此以往,这些所谓的“电影评论”就会失去公众号召力了。    按理说,电影批评家属于社会精英阶层,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媚权、不媚钱、不媚世,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但是,在这种场合中,你不和大家“唱同一首歌”,而要另展歌喉,显然就很“跑调”。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大片,我们需要多一种的声音,多一种与政府和投资方不同的声音,但这种声音,显然不适合那种场合。好在,这种声音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就会发出来,存在于学者的专著中,在喧闹后的沉寂中发出,只不过离开了影片沸沸扬扬热映热议之当时,在时间上滞后了一点而已。    在中国,被冠以“电影批评家”头衔的人,大都是高校的教授或社科院、电影研究所的研究员。由于都是体制内的人,难免不为体制讲话。其赖以存身的环境决定了他在建构自己的批评话语时的主流性,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电影批评者应有自己的话语标准。    早在1926年,影评人连筱痴就明确地谈到了作为一个电影批评家所要具备的条件:“高尚的人格”“坚决的意志”和“丰富的鉴赏性”。具体地说,有高尚的人格,写出的文章必然高尚,必然能成为民众思想的总汇聚;有坚决的意志,他的主张就一定不是朝三暮四,而是始终一致的,也一定不会为人收买或豢养;有丰富的鉴赏性,也可以说是博学多闻,就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批评,就能使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帮助电影的发展。其实,中国的影评人在我看来,不是不说真话,而是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段”不说真话。只要“事过境迁”,他肯定会说,且言辞犀利、切中要害,每每多诛心之论。在闲聚的饭桌上给朋友说,在课堂和论坛上给学生说,在著作中给读者说。有心的电影人会在自己作品掀起的飓风尘埃落定后,听到很多,学到很多,想到很多。    当面不说,背后猛说,说了还不行,还要出书泄恨,这就是中国的电影批评家。话说回来,中国人是要面子的,当着人家的面骂人家的孩子丑,心里还要人家有足够的涵养和博大的胸襟来容忍你,那似乎只有不通世故者才偶尔为之。    中外电影史上,对电影批评目的的理解和阐释,可归纳出以下几点:移风俗,正人伦;为政治服务;让影视创作者反省;让观众深度理解影片的价值。而电影评价的标准则可分为:政治标准、道德标准、艺术标准、技术标准、商业标准。其实具体到批评的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由于电影是综合艺术,各个目的和标准之间难免相互打架、拆台,以致战端一起,硝烟滚滚,成就了一段又一段影史逸事。    中国电影需要辉煌,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盛世图景是国人的理想。我们既要娱乐至上的商业大片为民族电影的繁荣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也要具有先锋性、探索性的艺术片为其前驱,为商业大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提供新的养分。我们需要商业娱乐片为我们提供精神的休憩,提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见的梦想和人生,也要艺术片去探讨人类生存的困境,让我们回到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    作为一个影评人,对于曲高和寡的艺术片,应该放下身价,引导观众去消费、去思考、去阐明其价值,不要或者以票房为准绳,对其口诛笔伐;或者自封为神,对普通观众的口味冷嘲热讽。对于商业片,要冷静地分析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且对这些原因要区别对待。对其商业卖点要归纳总结,使其向叫好又叫座的路子上走。    其实,我们既不能一顿乱棍子狂扁,将孩子打伤打残打死,也不能摩挲着、宠惯着,明摆着有了过失还在翘大拇指,凡做过父母的都知道,这不是教子成才之法。其实我们很多电影评论人也都明白这个理,也是这么做的。    程青松先生说将在影评环境和电影发展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携手二十余位国内知名影评人对中国电影展开锋芒毕露的批评。他认为“需要来自民间的,站在观众立场上的电影评论。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批评就是给中国电影打的疫苗,可以防止它在一个真空里面,看起来全部是无限好的一种环境里面,防止有更大的疾病到来”。    这种心忧天下,爱中国、爱电影的心当然是好的,电影圈当然需要这种慷慨激昂的,或者是愤怒的声音,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温柔敦厚的、中庸的学院派的声音了,在恹恹欲睡的昏聩状态中我们需要有人来振聋发聩。但是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许多批评的声音早就存在于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章中了,我们如何让广大电影人看到它,看懂它。    2012年3月于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    杨晓林

内容概要

杨晓林,笔名搏子,陕西宝鸡人,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编剧、硕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数码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影集团主办的《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论坛主持人。    在《电影艺术》等国家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创作和改编的剧本有:大型历史电视剧《大秦直道》、电影《生死诺言》、电影《守护灵魂》、电影《上海1925》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好莱坞动画电影研究》等4项课题,作为骨干参与教育部及国家社科课题3项。    专著有《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影与动画研究》、《动画大师宫崎骏》,主编教材《影视鉴赏》、《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分析》、《世界电视动画名片分析》等,参与译著《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待出版专著《迪斯尼动画电影研究》、教材《当代热播电视剧名片读解》。

书籍目录

《宾虚》:宽恕与伟力的绚烂镜像《公寓春光》:大人物的秘密与小人物的尊严《西区故事》: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阿拉伯的劳伦斯》:奇迹创造者的谜与魅《汤姆·琼斯》:幽默滑稽中对人性的探索《窈窕淑女》:视听盛宴,成人童话《音乐之声》:“音乐剧的神来之笔”《目月精忠》: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性抉择《炎热的夜晚》:种族问题的另类包装《雾都孤儿》:包罗万象的生活画卷《午夜牛郎》:你比阿司匹林更重要《巴顿将军》:“这一个”不凡将军《法国贩毒网》:新好莱坞警匪片与黑色电影的成功杂糅《教父》:科波拉的“秘方”与黑手党的“史诗”《骗中骗》:“骗术电影”的经典《教父Ⅱ》:伟大的超越与滞退《飞越疯人院》:“束缚”与“自由”的搏弈和尴尬《洛奇》: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安妮·霍尔》:聪明的反智者《猎鹿人》:无关光荣与梦想的战争梦魇《克莱默夫妇》:男权思想的胜出《普通人》:家庭困境与道德回归《火的战车》:不一样的上帝,不—样的信仰《甘地》:印度的灵魂,人类的良知《母女情深》:温馨隽永的家庭小品《莫扎特传》:仇人眼中的莫扎特《走出非洲》:坚韧的生命之花在异域盛开《野战排》:战争与人形的残酷对立《末代皇帝》:历史的“人质”与“自我”的囚徒《雨人》:公路之旅,手足情深《为戴茜小姐开车》:寓人性的温馨于琐碎的日常生活附录1:奥斯卡金像奖的规则附录2:奥斯卡金像奖的“潜规则”

编辑推荐

《:奇迹创造者的谜与魅》、《:幽默滑稽中对人性的探索》、《:视听盛宴,成人童话》、《:“音乐剧的神来之笔”》……《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1960-1990)》(作者杨晓林)介绍了数十部近百年来奥斯卡最佳电影。

作者简介

《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1960-1990)》(作者杨晓林)是“文学艺术读物文艺欣赏系列”之一。
《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1960-1990)》收录了《 :宽恕与伟力的绚烂镜像》、《 :大人物的秘密与小人物的尊严》、《 :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奇迹创造者的谜与魅》、《 :幽默滑稽中对人性的探索》、《 :视听盛宴,成人童话》、《 :“音乐剧的神来之笔”》、《 :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性抉择》、《 :种族问题的另类包装》、《 :包罗万象的生活画卷》、《 :你比阿司匹林更重要》等文章。

图书封面


 读电影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看电影需要知道点电影背后的内容,就象是旅游需要预先知道目的地的故事一样,书中对电影的再多方位介绍些就更好了
  •     深入了解经典。
  •     序很好 评的也算不错 干嘛都给三星
  •     还不错~全面点,从拍摄剪辑角度多分析就更好了!
  •     参考片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