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造的民间戏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被改造的民间戏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301205167
作者:韩晓莉
页数:3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踩街秧歌主要在元宵节前后演出,成为村中元宵节社火活动的组成部分。表演形式为俊扮和丑扮两个公子,手持折扇领头,带领背花鼓的女角和拍小镲、敲小锣的男角分两行沿街行进。领头的公子咏诵诸如“男人种地女织布,和和气气闹家务。指望今年收成好,儿孙满堂全家福”之类的吉庆话。咏诵毕,在锣鼓声中,两三个演员进入场地中央,伴随舞蹈唱几支小曲儿,唱罢又复前行,至踩遍全村各街为止。这时所演唱的节日大多是以第三人称说见闻、数典故、叙景致。舞蹈动作也十分简单,基本是一种歌舞形式。 清嘉庆、道光年间,祁县、太谷一带商业繁荣,在商人们的频繁往来中,一些南方的时兴小曲儿和小戏传入晋中。受到这些小戏启发,民间艺人开始编唱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口头剧目,如《割田》、《回家》、《袖筒记》、《换时花》等,在这些剧目中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分为生、旦、丑三行,在表演形式上也不再是单纯的踩街,而是在踩街后登上临时用门板搭起的土台进行演出。虽然形式和内容都还很简陋,但可以说,这时的祁太秧歌已具有了“以歌舞说故事”的戏曲特点。 与祁太秧歌类似,襄武秧歌也是源于襄垣农村元宵节的社火活动。据当地老艺人讲,大约明末清初,在襄垣北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演唱形式,人们把平时哼唱的民歌小调和夯歌结合起来,配上词句——大都是当地庆贺丰收的喜庆唱词,进行就地演唱。因为主要以妇女们纺花时自己哼的小调为主调,所以当时也叫纺花调。后来在演唱时又配上锣鼓点,编了小故事唱词,形成了元宵社火中的闹秧歌。大约在光绪年间,河南沁阳县人张金川随父亲逃难到襄垣上良村,学会了当地秧歌,后来他又到长治西火村打铁,学会了西火秧歌,遂将两种秧歌糅合,形成了一种新腔。这种新腔很快在襄垣、武乡两县流传,成为襄武秧歌的前身。另有传说,襄武秧歌距今大约有140多年,是由一种夯歌发展演变而来的。当时夯歌流行于长治县荫城一带,曲调很简单,唱词多是由打夯人即兴编填。大约在19世纪中期,一个跑乡的铁匠师傅张金川,把这种夯歌带到武乡的下合一带,广为当地打夯采用,乡民因此称这种夯歌为铁匠旦歌。后来铁匠旦歌逐渐发展成跑腿秧歌,形式与祁太秧歌中的踩街秧歌相似,盛行于当地。无论襄武秧歌源流何处,它都被认为是民间劳作中的产物。 光绪十年(1884)左右,由上良村艺人王福锁发起,集中了襄垣、武乡两县所辖上良、下良、西营、城底等18村的自乐秧歌班名艺人,组成了半职业性的18村秧歌班,在当地盛极一时。随着18村秧歌的发展成熟,在角色、唱腔和乐器方面日渐完善,襄武秧歌最终成为乡村戏台上颇受民众喜爱的新剧种。 与祁太秧歌、襄武秧歌“由歌而戏”的发展过程不同,祁县温曲村盛行的武秧歌则具有某种传奇色彩。据当地老人讲,温曲村的武秧歌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

内容概要

韩晓莉, 1977年2月生,山西繁峙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及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由歌而戏的秧歌
第一节 从传说谈起
第二节 秧歌班社与艺人
第三节 乡村社会中的秧歌演出
第二章 秧歌里的乡村社会
第一节 创自民间的秧歌小戏
第二节 丰富鲜活的乡村生活
第三节 自由率性的情感世界
第四节 文化展演中的乡村社会
第三章 戏曲改良运动与乡村演剧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戏曲改良运动
第二节 时代变革下的乡村演剧
第三节 秧歌小戏中的政治表达
第四章 根据地的戏剧运动
第一节 从民间班社到革命剧团
第二节 民间艺人的政治改造
第三节 秧歌剧本的改造与创作
第四节 革命话语下的秧歌小戏
第五章 革命、小戏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战争环境下的乡村演剧
第二节 戏剧教化下的根据地民众
第三节 被改造与被保留的文化
第四节 文艺下乡与乡下秧歌
第六章 “戏改”之下的秧歌小戏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
第二节 “改制”与“改人”
第三节 秧歌小戏的“推陈出新”
第四节 政治话语下的乡村演剧
第七章 回归“民间”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重返戏台之后
第二节 由新到旧的秧歌小戏
第三节 民间剧团的春天
第八章 农民、艺人、公家人
第一节 我的从艺生涯
第二节 从民间艺人到“公家人”
第三节 我们剧团和老团长
第四节 唱秧歌就是图个红火
第五节 桃园堡的秧歌有传统
结 语
一 秧歌小戏与乡村社会
二 秧歌小戏与政治
三 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
四 余论:从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社会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被改造的民间戏曲:以20世纪山西秧歌小戏为中心的社会史考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以20世纪盛行于山西乡村的秧歌小戏与乡村演剧为考察对象,从社会史的视角切入,运用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山西秧歌小戏与乡村演剧活动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试图了解百年来秧歌小戏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化,政府对秧歌小戏的改造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政府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而从社会变迁的层面考察民间戏曲的发展,从民间戏曲的演变探寻社会变迁的轨迹。

图书封面


 被改造的民间戏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以山西秧歌为视角对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很好!
  •     乡间小戏在“改造”前的阶段是不是缺乏类似“大戏”中梅兰芳、田汉等艺人以及知识分子主动的革新?作为社会史,作者在理论上并没打通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隔阂,稍显生硬,中间部分的史料上也过多依赖官方的宣传材料。看来只有意识还是不够,能不能实现目标还要看实力。很亲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