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中国秦腔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807039013
作者:苏育生
页数:307页

叫陕西秦腔或许更名副其实

拿到书,粗读一遍,贾平凹作的序,时间在2005年4月。看来该书成书和焦、阎的《中国秦腔》几乎同时,因为出版方的变故,苏著推迟了近4年。或许是抱的希望太大,看的过程中常常就有些苛责。像其他秦腔史料书一样,作者依旧是从秦声谈起至当下结束。既有声腔溯源又有文学溯源更有表演溯源,从唐代变文到到汉代百戏以至《钵中莲》中“西秦腔二犯”,谈近代也是易俗社、三意社、正俗社等。应该说除过几幅珍贵照片以外,无甚新的特点,甚至有些重复之嫌。这本书的价值甚至有些不如作者编著的《范紫东研究资料》等书。书名《中国秦腔》,但粗读全书,我们很容易把他看成“陕西秦腔”。书的第三章开始谈秦腔的发展,先是谈“乾隆年间陕西秦腔”,然后依次谈“西安梨园会馆”再谈魏长生进京,讲的都是陕西秦腔。第四章讲秦腔的成熟,仍是只谈陕西,第五章讲改良,当然依易俗社为主了,论及秦腔班社的时候,作者倒是列举了甘肃三个剧社,宁夏、青海各一个剧社。算是超越了陕西地域。在当代谈“中国秦腔”,甘肃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你可以忽略青海、新疆、和西藏的秦腔发展,甘肃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但是,遍观《中国秦腔》,我们只能看到少得可怜的关于甘肃秦腔的文字。作者列举的几个班社有兰州新兴社、兰州化俗社和陇东平乐社(陕西列举了6个,都是西安的),对于耿忠义、岳中华、郗德育等长期演出的兰州“老班子”文化社却不曾提及,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疏漏,此外,对于培养了甘肃名须生温警学的甘肃“警钟社”也只字未提,对于西安周边的剧社也多有忽略,如甘肃张掖七一剧团前身蒲城“培风学社”,也是只字未提。可能由于篇幅所限由于编辑体例原因,作者不得不做些取舍,但舍什么如何舍总得考虑一下,不能把甘肃秦腔“舍就舍了吧”。再看名演员介绍,也基本是西安周围的演员,陕西其他县市的演员(除渭南余巧云、咸阳郭明霞)也不提及,至于甘肃的演员,更是几乎不提(提及刘茂森和靖正恭,还把靖老的生卒年月搞错了,书上写(1911-1955),“1955‘’大概是“1995”年的印刷错误,1911生年似也有误,根据靖老口述,他是生于1912年正月,刘茂森和靖正恭老应该还算陕籍甘肃演员),其他如耿忠义、岳中华、郗德育等都在介绍剧团时一笔带过。陕西方面提及的演员有全巧民、刘茹慧、张詠华等,但甘肃的王晓玲、在甘肃唱红后来回陕的杨金凤等人却点到为止。从演员介绍来看,作者更注重的西安地区的演员,对陕西地市演员吕明发、张惠侠等也不提。最后,看秦腔艺术研究部分。近年来民间流传“秦腔的理论在甘肃”,这不单是甘肃王正强先生编《秦腔词典》,写《秦腔音乐概论》、《甘肃秦腔唱论》、《秦腔名家声腔选析》,更因为他们还有范克峻等先生致力于秦腔理论的研究和秦腔史料的挖掘,但《中国秦腔》对王正强先生着了点笔墨,对范克峻却是只字不提。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名应该为《陕西秦腔》或者《西安秦腔》更好。


 中国秦腔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