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807518792
作者:刘晓真
页数:251页

关于当代中国民间舞蹈“走向”的思考

张素琴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从一个秧歌看当代中国民间舞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走向》)对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民间舞蹈风貌作了细致的历史探究和发展论述。它并未耽于线性的考察与民间舞蹈“知识性”描摹与梳理,而是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在政治与文化格局变化中的生存境遇选择,在经济冲击与信仰衰落之中的身体变化,在面对非遗时形态“新”与“旧”的价值迷茫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述。把1949年作为民间舞蹈研究的时间起点,并非是对 “新舞蹈艺术”、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以及“延安新秧歌运动”所形成的民间舞蹈舞风进行切断,而是在这个的特殊的时间节点中找出横跨两个世纪、不同历史时期民间舞蹈发展共同的文化和政治底色。在中国当代民间舞蹈的发展中存在这样的特例:由于农耕社会长期的文化特质和历史积淀,中国的乡土艺术在走向当代的进程中并没有消失在大传统的精英光环中,而是在“剧场”和“乡土”的双重行走中完成互动与吸纳,并在新的形式中开始雅与俗、精英与大众、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文化循环。《走向》一书的出发点和意义即在于此——既有自由的思想锐气,也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辨与学理的探索空间。之所以选择“鼓子秧歌”为个案,是因为在时代的浪潮中,鼓子秧歌一方面保持着地方性经验所构成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也“处于一个似乎更为先知先觉的优势位置,与舞蹈专业院校、各种国家仪典、活动的紧密关系,使它的发展出现了并行不悖、穿插交叠的两条线索,一方面我们看到鼓子秧歌在山东当地延续传统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它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现代步伐。”(第2页)如此,山东鼓子秧歌的现实给我们打开了中国民间舞在当代剧场演艺、国家意志以及民间自发表演中的种种生存现状和价值取向。本书写作究竟是去拓展、探索或者巩固、充实学科边界?还是在采访和文献资料里进行文化的重新判断?是贯穿作者写作始终的问题。在这种问题意识下,作者在开篇的绪论中就首先将民间舞蹈的时空问题做了一番说明。同时,在对民间舞蹈研究历程进行梳理之后,阐明本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本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第一手的田野调查作为事实依据,结合文献材料,试图跳出以往的研究模式,剥离认识经验和探究新知之间看似皮肉的关联。在《与时代共舞》一章中,作者铺展开两条平行的线索,一条是对山东鼓子秧歌为个案的历史考察,一条是新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历程,两条线索交叉互渗,呈现出新中国历史中民间舞蹈在田野、教室和舞台不同空间中的面貌。作者没有刻意划出明晰的时间段,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脉息进行评述。在《在乡俗和艺术之间》一章中,作者着重以实地调查的材料阐释说明:民间舞蹈如何在田野和舞台的空间转换中发生变迁;作为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如何保留传承的力量;在这个变迁和传承的过程中,民间舞蹈的主体——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社会角色和心理的蜕变。在《价值溯源和时代之惑》一章中,从历史的分流、革命梦想与中国民间舞蹈的现代转换、土地与舞三个方面对当代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成因进行挖掘分析,将民间舞蹈放在历史语境中明晰辨析和判断。所有的认识高度提炼在结语《身体记忆和流动的礼制》中进行了表述。本收录了大量与民间舞蹈相关的珍贵历史文献图片以及作者本人从2001至2011年之间积累的民间舞蹈调查图片,共计117幅,每一幅图片都与书中的内容呼应成文。本书以一个民间舞蹈的历时发展作为线索来考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变迁,在扎实的田野调查材料和历史资料基础上,记录和论证民间舞蹈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它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社会变革,以人类身体的语言和情感记录了历史。本书为全国艺术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资助项目。


 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