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鱿鱼面谈官》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职场 > 炒鱿鱼面谈官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802256699
作者:垣根涼介
页数:260页

炒与被炒

说实话,这本书我不想评论,我说较差也并不是说读完书后的感觉,对于日本小说家的书我的评价都不太高,无论是被人吹嘘的美轮美奂的村上春树、渡边淳还是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今天我是名副其实的“炒”了一个人,记得我第一次炒人的时候,我不敢看她的眼睛,我只是小声的说,你明天不用来我的部门报道了,直接去HR那里就好了。到最后我也没有和她直接说我的部门不再需要她这样不合格的人了。今天坐在他的对面,我们两个人一样的沮丧。甚至我比他还要沮丧。他告诉我他工作的不快乐!是运气不好,我从最开始的气愤恨铁不成钢,到后来的兔死狐悲。我感觉到的是深深的内疚。淮生南为桔,生北为枳?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这么多我认为不合格的人被我清理出去?我反思,我惭愧!看着对面坐着的这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子。我忘不了他那仿佛看不到明天般的表情。我不知道是谁设计了谁,谁在帮谁,谁在害谁,谁在自以为是,谁在兜兜转转。谁在知难而退,谁在进退维谷,谁在彷徨挣扎,谁在冷眼静观。而这样的情绪在我一天天长大后渐渐膨胀。不会再那样天真的信任所有的人,尤其是自己的领导。在利益面前我们都是别人的棋子。接下来我还要接着面谈!

炒鱿鱼面谈官

《炒鱿鱼面谈官》算得上是我买得最迅速的一本书了——从在当当上看到它的介绍,到略读了节选,中间穿插了粗略的选择思考,到最后将它添加到暂存架又立即付了款——大概也就用了几分钟时间吧。甚至没有查过书评,也根本没听说过作者,书商的宣传更被我忽略,我是为何就对这本书有了兴趣,并且那么快就决定买下呢?正如介绍中提到的,“炒鱿鱼面谈官”是一份很新奇的工作——至少对于中国来说是的,书中肯定会详细谈到这份工作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通常读者会有好奇之心。同时这样一个有关职场更直指“炒鱿鱼”的书,对于读者中绝大部分的职场人士,吸引力又更进一步。最后还有一层考虑是,在杜拉拉掀起一阵职场丛书热潮后,势必会接着出现类似作品——例如它本身的续集,通常这样的书会像狗尾,属于浪费森林资源的垃圾,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也就是说不可能是一条续上国际的狗尾,想必还会有另一番风味。想着里面会有我爱看的智慧对话,忆及上本日本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带来的对日本小说略有萌发的好感,等等,总之我就是迅速买下了《炒鱿鱼面谈官》。居然连阅读也是迅速的——从下班回家的公车上开始,到打开电脑前一刻,不到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就把这本不算厚也绝对不薄的故事给看完了!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内容,也看到了超过预期的不错的文字,还有更深的思考领悟,以及其中的幽默与感动——这是本好书,强烈推荐。翻到最后一张时我还浑然不觉,直到看到最后几段才不经意摸到这已是结局。而意识到这是结局的同时,不由加紧注意力。情节突然到达一个似乎要发生逆转的高潮时,那份紧张更甚,都能感到自己恐怕会受到接下来的惊恐——不要误会,这绝不是什么凶杀悬疑故事,只是说到两个人即将擦肩而过,为什么我会第一反应是她该不会掏出一把刀捅向他呢?是因为日剧都这样吗?不不,我虽没看过什么日剧,但印象中日剧不是这样(何来的印象?),是因为日本的情节多半设置得很有戏剧性,或者说,很夸张吗?会让人意想不到,之前不是就有主角在路上被人从后面打了一拳吗?还好,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可是还是大大地让我吃惊,高潮时的心理活动以及最后落入读者眼中的文字,正中下怀地掀起了作者想要的情绪,以及后续的感慨。我真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写的——“阳子的脸几乎僵住了。现在那女人越靠越近,来到她眼前,用眼角的余光捕捉真介的身影,然后头也不回地从她面前走过,消失在人群之中。真介依然情绪高亢,指了指阳子的啤酒,催她快喝。‘阳子,走吧。时间到了,肚子好饿啊。’但他马上又笑嘻嘻地说,‘还是让我来为您效劳呢?’仔细一看,他的嘴角还留着些啤酒泡呢。太残酷了——顿时,阳子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字眼。曾经有过交集的两端人生……彼此接近、分开,最后渐行渐远。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偶然恐怕不会再有。有人毫不自觉,只顾着傻笑;有人发觉到了,却选择默默离开。唯一不变的,还是光阴的流失吧。”这样的结尾对于一本讲“炒鱿鱼”的小说而来,确实很奇怪吧?又或者这段话对于职场,对于人生,也同样有着寓意?整个故事结构紧凑,语言严谨干脆,又不失风趣幽默,能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只是看到个中性描写时有点不解,如果作为情节必要,略提一下即可,为什么要写得那么详细且具体,这对于整个故事有什么帮助?说明男主角面面俱到?似乎站不住脚。要不然,是因为此界在日本盛行,作为日本作家也习惯性一下笔就刹不住车?应该不会是跟中国书界一样,总得写点那方面迎合现今读者胃口吧?日本读者应该早就不稀罕和追捧这个了啊?呵呵我真无聊,想这么多干嘛。我还想了其中那个日出子的案例放在故事里有什么意义?而直介对她的隐约情意更是莫名其妙。又或者这正是日本小说的细腻之处吧。小说中有职场压力,爱情,工作,理想,人生,性,等等,“炒鱿鱼”当然是最重要的部分,可其它内容也不算少,那么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哎呀我真无聊,这都是小学时候总苦恼想不出来阅读题里的选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最后往往乱写一通当然也得不了几分——引来的后果,长大后我真的第一看重内容文字,第二看重中心思想。何止无聊,我还肤浅,看看豆瓣里为数不多的评论都是关于对比中日劳动法,人家一看就抓住了关键!管它的呢,这毕竟是一本通俗小说,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好听就行,哪管里面的旋律创新,抑或人文精神。噢,对了,《炒鱿鱼面谈官》里还提到日本乐队。还有赛车,还有银行——看看,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努力工作并尽情享受

“读《杜拉拉升职记》不一定升职,不看《炒鱿鱼面谈官》可能被炒”,书腰上的推荐语让人发笑。《炒鱿鱼面谈官》同样以职场为背景却并不是国人所熟悉的职场小说,它展现的职场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耍不尽的权谋,中国职场已经被描述得太可怕,少制造一点被迫害妄想症者其实是好事。人一生就是一个体验和修炼的过程吧。如果一份工作可以为生存提供支持、自己感兴趣、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修炼,那它就是一份好工作,你应为之而努力并尽情享受,其中的得失成败反倒可以放在一边。但纵观国内的畅销职场小说,大多都是描述职场如何可怕,教导如何修炼成精踩着下属的肩膀、把同事斗倒、拉领导下马,这样的职场、这样的工作有什么乐趣可言?倒不如像书中的人物一样,职场残酷人也会失意,但我们可以执著地通过工作这种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看似冷酷,实则温暖

作者选材很有趣。书中重点写的几个被劝退的人,除了第一个,其他的都有了更好的发展。从这点上说,出面劝说他们的真介,与其说是劝退面谈官(我很不喜欢在一本严肃的书中使用“炒鱿鱼”这个词),不如说是为他们的职场进行重新规划的规划师。

续:关于“上班”“工作”和“修行”

村上真介的至理名言,就是“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被裁员的对象”。《炒鱿鱼面谈官》两年前在台湾初次引入出版的时候,书名叫做《炒鱿鱼株式会社》。在这家资本额只有一千五百万元(日元)员工人数不满15人的株式会社的客户名单上,却赫然都是日本一流的大企业。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使得这样的大企业最需要将人力资源效率提升工作委外解决。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的劳动法的严格规定,所有经济性裁员的成本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果引起诉讼,那更是对公司的状况雪上加霜。因此裁员的问题,成为员工和企业共同的心病。“炒鱿鱼面谈官”的职业,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应运而生。究竟,谁是最容易让公司裁掉的对象?在小说中,一次酒后,作者借着主人公村上真介的口说出了上面那番话: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台北金融系统论坛社的主笔,特聘专栏作家加事伯在自己的专栏中提及了真介的名言,引来了这样的一封来信:“加事伯大人,看了您的《炒鱿鱼株式会社》中提到‘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一事,小弟深感惶恐,挖空了脑筋猛想我的‘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几天下来我真的不能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的‘工作’就是带一小撮人开发系统、帮公司赚钱,但是‘上班’基本上就是周一到周五每天9:00到18:00 (OFFICIAL WORK HOUR),在办公桌前作一些与工作有关或是无关的鸟事,比例上大概是1:3吧。但是上班的活动中非工作的活动实在是非我所愿,例如昨天为了补某个文件忙一整天、今早就为了预算跟别的部门争执,这些活动好像不是工作,但是一旦上班少了这些又变的索然无趣不是吗? 久而久之,每天不跟内部斗一斗就浑身不对劲,‘我斗故我在’就是最佳写照,一般来说‘工作’和‘上班’的关系若真是完全绞在一起一定跟当兵站岗一样浪费生命,还是保持1:3的黄金比例较佳。借问加事伯大人,您的‘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说来听听,说不定是1:5,对不对?”加事伯于是拿出了他的‘工作’和‘上班’准则。工作伤身、上班伤心。工作是向前看、上班是向钱看。工作是理想的实践、上班是现实的妥协。工作是把公事带回家里、上班是把私事带到公司。碰到‘明君’就努力‘工作’、碰到‘昏君’就准时‘上班’。加事伯还将自己的经历对这个准则,作了一个小小的解读:前年在古月居士麾下,准时‘上班’。去年在无名先生底下,努力‘工作’。今年在南港软件园区,闭关‘修行’。那么在你心目中,上班,工作,修行,又有何不同呢?是要去等待遇到明君?还是要积极的对环境做出反应?你会像《炒鱿鱼面谈官》里面的昌男那样决断的重新开始另一份工作?还是,像最初的真介那样只是混一个安全的平均值?其实,这不仅仅是工作的事。

与幸福终结者殊死一战

书店里新书柜上,永远不缺乏一类“教育”的书:教育我们如何在职场打混又不被人看出是在混,教育我们怎么去放松紧绷的神经却又不松懈成一根筋,教育我们一面要像向日葵那样笑得明亮耀眼一面又要学会笑里藏刀的厚黑学,教育我们要摆脱束缚简单生活却又不要忘记买设计师设计的名牌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格调……而种种途径条条大路的终点,却又殊途同归指向一个终站,名叫“幸福”。然而,在这个经济随时会危机、资产随时会缩水的年代里,“幸福”这个词似乎不再是王子公主大手拉小手的童话写照,而有了更多的反讽与自嘲:它变得可以用存款和车子型号来衡量,变得可以用身边伴侣的可观赏指数来衡量,甚至可以用一份能给应允你天长地久的工作来衡量。更甚的是,这样的幸福,却也如稀世珍宝般越来越难求,如玻璃般脆弱易碎。而层出不穷的“幸福终结者”更是不断地从旁地冒出,随时准备将你的幸福一刀斩于马下,然后对着你得意的笑完再得意的嘲笑。就连日本这个一直提倡职员终身制的国度,也出现了“炒鱿鱼面谈官”这样奇怪却又让人讨厌的职业。垣根凉介的《炒鱿鱼面谈官》是一本描述这个奇特职业的小说,精妙的故事结构、平实流畅的文字,加上故事人物间充满张力的交锋,让这本好看的小说一举夺得山本周五郎大奖。故事的主角——炒鱿鱼面谈官村上真介与一个个等待被炒鱿鱼职员的面谈,像一场场防守与进攻的精彩对抗战,让人一捧上手便不愿放下。以前的日本职场提倡终身制,职员进入一家公司,只要不犯大错误,几乎都不会被辞退,这样的制度能让职员以公司为家,拼尽全力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一切,而公司也相应担负起职员的人生和养老。然而,任何制度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终身制在某种程度上凝聚了人心,却也带来人事成本加重、有人借机偷懒混日子等弊端。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人性化的理念,当然也无法忽略经济上的支撑。于是近年来,一些新的现象应运而出,比如筱原凉子主演的两部日剧《派遣员的品格》和《日本OL》,分别说到了派遣职员及项目外包等新生事物对正式职员地位的冲击。而这本《炒鱿鱼面谈官》更是通过“面谈”这样的形式,引导职员自动离职(按照日本的劳动法规定,公司不能提到“解雇”这个字眼),从而达到减轻人事成本的目的。本书的主角村上真介也不负炒鱿鱼面谈官的名号,运用各种方法炒掉了很多公司的“累赘”,最终成为那批人的幸福终结者。这个幸福终结者似乎很不好对付,详尽周密的资料调查、有条有理的数据分析、直攻心房的心理战术、软硬兼施的进攻方法,接二连三迎面而来,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杀个落花流水。败在真介手下的,不仅有二十五年资历的主管,也有未婚的汽车展示小姐,有唱片公司的制作人,甚至还有自己的高中同学……那些原本以为进了公司,自己的一生就有所依靠的正式职员,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有一天会终结在这个三十三岁的年轻人手里。有保障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曾经寄予厚重希望的未来等等一切,在一夕之间似乎就燕过了无痕了。我在阅读之中总有一种错觉,仿佛那些人失去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对曾经深爱梦想的远离。曾经与公司那样美好的相遇,炽热的将所有的热情倾注于此,却又在时间的行走之中发现心已倦怠,身已疲惫,更忘却了以前曾是那样地专注地想拥抱自己的幸福。这些人已经不再去期待、不再去梦想,他们只是低着头,看着脚下那一寸土地,跟随着别人移动的身躯,缓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人生的终结。真介所代表的炒鱿鱼面谈官,更多时候像一双巨大的手,让他们面对这个满是戏谑的事实。他让他们看到了困顿和绝望,看到了自己被抛弃,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早已消失殆尽,看到了自己已成为别人嫌弃并想“处理”掉的“废物”。于是,他们厌恶、反抗、暴怒、哭泣、咒骂,有的人甚至怨恨这些终结了他们的幸福。可是,我却清晰地看见,真正终结他们“幸福”的,其实并不是炒鱿鱼面谈官,而是他们自己。从真介面谈的对象看,虽然很多人都曾有过不俗的成绩,也有勤恳的工作态度,然而,当他们到达某个阶段或者处于某种状况之中时,他们总是采取了一种安全的、保守的态度来面对。就像真介曾经的所作所为一样,用稳定的成绩保守住自己的一方领土,当遭遇面谈时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我没有让公司损失。就像电视剧最难看的往往不是开头和结尾,而是中间部分一样,起初的热情渐次消失后,我们总是容易陷在习惯和经验所累积而成的无趣城堡里。外加现实的压力,使得我们忘记了拼命的时光,忘记了勇往直前的畅快。于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爱,都被一连串的责怪和埋怨填满,人生充满了数不尽的不尽人意,似乎外面的世界、身边的人早为我们准备了无数的伤害、陷阱……却忘记藏在倦怠身体里的那颗心,原本是为了什么在跃动。像喜欢一个人那样喜欢一样工作,像恋爱一样全心扑在将来上打拼,完全不考虑付出与得到是否平衡,只是单纯地用生命与之同行。曾经那样的我们,被现在事故圆滑的我们嘲笑太单纯太傻太不成熟。可是现在的我们,会不会又在面临炒鱿鱼面谈官的面谈时被曾经的我们嘲笑?!终结幸福的,或许并不是那些炒鱿鱼面谈官,而是已经变成现在这样的我们自己吧!与这些被炒鱿鱼的人相反,我却很喜欢那个炒鱿鱼面谈官村上真介。在与面谈者们交谈的时光里,这个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冷酷无义的男子,事实上却是一个温柔且单纯的人。面对那些不断将自己幸福推开的人们,他努力地充当唤醒他们的声音,也在同时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真介与他的旧日同学昌南的那段故事,尤其写得动人无比。就连一直被真介当成粗线条的助手,也感觉出了真介的不一样。在面谈时有些苛刻地说出“难道你一点儿自尊心都没有吗”这样的话,心中却隐含了无比的焦虑。正因如此,当真介在助手约聘期即将到期时希望她再签延期合同时,助手欣然答应。那个看起来很像草莓族的助手这样说:“这是我的错觉也说不定,我觉得自己好像变聪明了呢。这些经验,日后对我应该相当有帮助。……譬如说,以后选择结婚对象时,才能分辨出什么样是好男人之类的。”(P246)应该不仅是如此吧。与这样的幸福终结者相遇、作伴,真的能擦亮自己的眼睛,并且看清自己的双手还能握住什么,也真正能明白能终结自己幸福的,终究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如果你明白了,炒鱿鱼面谈官或许会成为你与真正幸福终结者殊死一战的好战友吧!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欢迎光临kivoのblog「念情书」:http://blog.sina.com.cn/kivo

“东写西读”之《炒鱿鱼面试官呢》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书中的“名言”:“到外面的世界去挑战全新的自我吧”,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有不下10个人问我,“你想要辞职啦?”其中的数个,我敢保证,还有“那可太好了!”的潜台词隐而未发。在经济如此差的世道下做如此危险而暧昧的表白实在不算明智,冷汗中把QQ签名改了回来,“大家误会了,我哪都不想去”。作为力求安稳和太平的准中年怪叔叔,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好好做,胡思乱想实在是疯了。出版社传过来的宣传资料里,宣称本书是一本与《杜拉拉升职记》类似的职场宝典,“不读《杜拉拉升职记》不会升职,不读《炒鱿鱼面谈官》会被炒鱿鱼”,听起来挺唬人了,可是,待到将全书看完,才发现,以这样的评语来定位本书,算是很没有眼力价的判断,被小说的表面现象骗得团团转,偏偏忽视了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所以说,书评人的责任在于拨开乌云见明月,没错啦,以下我将要做的工作就是这个。日本人的小说,除了极个别以变态、残忍为追求的恶心之作以外,大部分的作品,都透着一股清新和“平静的冷冽的温暖”的劲儿。以前川端康成是这个路子,村上不用说,这一本应该也是。书中的主角名叫村上直介,在我的想像中,应该是木村拓哉增高10厘米再强壮15公斤的样子,谈不上很帅,但看起来一定舒服。此人做的职业很酷,是受企业所托,专门劝退企业冗余员工的工作。据说,日本的劳动法里,是不允许企业裁员的,真撑不下去,也要员工主动辞职才行。所以,才会有“专门炒鱿鱼”的奇怪公司。而本书的故事,也就围绕着直介在劝人离职的工作过程而展开,一共分五个章节,分别是:狂怒之女、玩具之男、老朋友、无处可逃和消失的人,故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分别独立,读来十分有趣。从本质上来将,将本书当一部职场小说来看是错误的。故事当中,最可爱的地方,是对所有出场人物的背景介绍,人在故事当中不是无根源的,不是突然出现在旷野里的仙人掌,不是飘摇在水底的水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是裁人的人,还是被裁的人,他们都有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生活,生活在小说里是实在的,所以,人物也就实在了起来,会让人忍不住,为他们担心,这种感觉很好。特别是第三章中,直介要裁撤的对象,正是他的高中同学。这个情节设置,不禁使人想起反町隆史在《全职杀手》里的著名对白,“杀人也是有小学同学的嘛”。最叫人感动的也是这一章,出于职业操守,直介必须劝名叫昌男的同学离职,而另一方面,他又通过自己的另一个同学,帮助昌男找到了更合适的工作。三个人在酒馆里喝酒,同时处理了公事,最后谈道:“‘这样一来,你手上可以炒鱿鱼的又多了一个人啰。’真介笑了起来:‘是啊,是这样没错。’‘我们三个人都各得其所,实在是皆大欢喜啊。’”说老实话,这样的情节设置,在后现代的冰冷当中渗出了温暖,使人觉得舒服。而这年头,叫人读后觉得舒服的小说是多么地少,出版社却放着这一点不宣传,非要说什么“职场小说”来唬人,脑子里进的水不少。在很多时候,事情残酷一点,冰冷一点,倒不是最使人恐惧的事情。拿裁人这件事情来讲,我们办起来可直接太多了,能拿到双薪走人就偷笑了,人家日本人还能整出这么有趣、生动而温馨的故事来,算是不错了。据说,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人性化一点,但以我看来,难度还是很大。如果缺乏一颗热诚而温情的心,残酷和冰冷,就真的只剩下它们本身了。如果有哪一天,老板把谁叫进办公室去,说一声:“你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挑战全新的自我吗?”那么,心底里倒会存下一点感激的,至少,说明我们不仅学到了商业化的冷冰冰,也学到近人情。可是,呵呵……还是将本书当小说看好了。

绝望的白领

看了这本书后,不知道多少人的职业危机感又开始加重?起码我是的。日本企业确实是有终身雇佣的传统,我理解终身雇佣制的意义,是企业在进人时要有比较慎重的考虑,善待员工,负责起员工义务,不要轻易招人和裁人;而员工也视公司为家,为公司“一身悬命”辛勤工作一辈子。公司慎重选择员工,员工更要慎重选择公司--这个世界对你负责的主要还是你自己。那么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呢?首先要看对大方向,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钱)途?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其次,看这个公司是不是行业中的强势公司,或者这个创业企业有没有潜力成为强势公司?套用杜拉拉的话来说,最好是争取能进强势公司的强势部门,次选是进强势公司的服务部门,但注意,这个服务部门不等于“边缘部门”。再次,不要所托非人!我要跟的人对不对?未来的上司是不是我想要为他工作的人?最后,再强也怕站错了队。进去后,假如发现上司处境不妙,如果你还想继续干下去,要么就厚脸皮勇敢的去另结权贵,要么你就忠心服侍你的上司,等着时来运转或是跟上司一起走人吧。这世界就跟小布什说的一样,要么你是美国的盟友,要么你就站恐怖分子那边去吧,没有中间派。站对了边,跟对了人,看对了大方向,即使你表现平平,也会过的去。但是这也不能保险。你最好还能努力工作,把事做好,至少看上去你在努力工作,让老板觉得没白花钱雇你。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但是,但是,这本书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就算你像个蚂蚁一样,一身悬命,为公司日夜操劳忠心耿耿,最后是可能落得一个被裁的凄凉下场!为公司效力十几年,到了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连婚都离过2次了,突然被炒鱿鱼面谈官叫去谈话卷铺盖走人,那种感觉恐怕连想一想都很可怕,很绝望吧!不过好歹,人家日本人还有大笔的赔偿金。。这本小说除了狠狠的嘲弄了一番终身雇佣制,还帮助你思考工作和生活意义。另外书里的一些日式的冰冷的小温情,让小说的可读性很高。尤其佩服的是主人公真介那种能把自己要裁的对象搞上床的家伙,我,怎么就做不来?!Orz

金融危机下的职场宝典

金融危机下的职场宝典范典/文时值全球金融危机,国外富翁们承受不了资产大幅缩水的打击纷纷自杀,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竟也打起“退堂鼓”,更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单位裁减雇员——这时,便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应运而生,不是在中国,而是日本:受托于企业劝退员工的“炒鱿鱼”公司。荣获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便来自日本,一个职业的存在,恰是社会需求的印证,不像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感来于自身与周边人的认可——所以影片体现了社会与个人价值观的矛盾。前不久,国内报纸上纷纷报导高校开设“殡葬”专业,很多人也表示了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可见,一项职业在最初形成到被认可有一个社会价值观念成长度的问题。“炒鱿鱼”公司是如何在形成之初遭受考验,这便是此书《炒鱿鱼面谈官》所要告诉你的。“炒鱿鱼”是对“开除”、“解雇”等刺耳用语的委婉且形象比喻,因人们在“炒鱿鱼”这道菜时发现平直的鱼片在炒熟后翻卷成筒,极似“卷铺盖”——古时到人家打短工之人都自带铺盖,一旦用工结束便卷起铺盖走人。从这个形象比喻中,可以见到劳动者的智慧及自尊所在,有人甚而将它反过来使用——炒老板的鱿鱼,意示“跳槽”。书中男主角村上真介是受雇于“炒鱿鱼”株式会社的面谈官,他要私下调查企业划出的被解雇名单中的人员,劝其自愿辞职——日本劳动法自二战后受美国占领军相关政策影响,且随浩荡工人运动的开展,40年代便相继诞生了“劳动三法”,形成“项目齐全、体系完整、修改及时”等特点。只要企业与雇员签订合约(有定期与不定期两类),实际上就建立了一种法律效应,“不定期合同”必须有“正当理由”才可解雇职员,而“偷懒”、“效率低”、“性搔扰”等构不成“正当理由”,这样,企业单位出于避免麻烦便请出“炒鱿鱼”公司。在日本,“会社”即公司的意思,而这两个字倒过来便是“社会”,书中的五个案例分别从建材、玩具、银行、车行、唱片公司着手,从全知、客观角度分析了其中涉及人员的特例,其实是从这些“会社”个例反映了“社会”众生相。这些人或与村上真介有着关联或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当然,从一开始我便被这种戏剧性极浓烈的“面谈”产生了兴趣,而个人资料的搜集满足了心理上的“偷窥欲”。村上正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从信息A得出信息B,从而从证据和推测两方面夹攻当事人心理防线,可见这项工作并非所有人可以胜任,必须有理智的头脑、善于分析和推测的眼光,以及循循善诱、条理明晰的口才。站在划入裁减名单人员的立场,本书也提供了某种借鉴和参考,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而今在中国比比皆是,就我本身所在的销售公司来说,职员为该公司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而那些只注重蝇头小利、着眼于当前利益的人,他得到或失去的也仅是金钱而已,对于能力的培养、未来目标的构想及个人价值观的建立永远只是“画饼充饥”而已——没人会愿意为此类“崇高理想”而放弃对金钱的追逐。事实上,书中涉及的几位人士均有他们的人生理想,迫于公司体制关系或发展问题才忍辱受屈接受面谈。比如村上那位在银行工作的高中同学池田昌男,学业优异、工作勤恳,但由于银行合并后与上级领导派系上不同受到压制,与其人生与事业目标产生冲撞,进退两难之际,也是村上念及昔日同学之情劝其跳槽至一家收购公司,正如书中所说,这是三方获利,不仅村上完成工作目标,池田也有了好的归宿,而且收购公司也招到了人才。有意思的是,作为“炒鱿鱼”公司首席面谈官的村上真介,自己也曾被炒鱿鱼,后被该公司发掘。这其实是说明一个道理:职业无所不在,只要你有能力,到处都是用武之地。曾经看到某写字楼电梯口挂着“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好好找工作”的对联,相信上下班的人看到都会心头一沉,这种赤裸裸的警示时刻提醒你拿老板钱就得拼死拼活好好干,否则就卷铺盖走人。但其实如果你换一角度,将“好好工作”看作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某种手段和基础,那么即使这家公司辞退你,你也实在用不着担忧、恐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问题的症结最终不是公司,而是你自己。“所谓的才华,并不是一项商品。它凝聚在一个人体内,融合他所见所闻之后,如实表现出来。对待才华,要像对待一个人那样用心,它才会发光发热。这不是成功几率有几成的问题,也不是庸俗世人可以理解的。”这是书里的见解,也是送给职场人员的箴言。书里的人物都是正面教材,包括那位玩具公司痛哭流涕的绪方先生,他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事业,宁可减薪,这种专注也是值得人同情和理解的。而作者往往是通过一种“假象”误导读者,蠢笨的绪方、不修边幅的黑川先生,第一印象都让人不能认同,但通过一些细节的展示,突破了一般人物形象。有一段印象非常深刻,感动我——唱片公司的一份调查卷上对黑川先生的额外评价:“我的CD总算卖出去的时候,黑川先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痛哭了一场。在我没钱的时候,他还常自掏腰包请我吃拉面或便当。所以,如果他要走的话,我一定跟他一起走。”对于两位业绩上相差无几的人,公司难作定夺,而村上的作法便是通过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从而尊重民意决定。从黑川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中国古代孟尝君“狡兔三窟”的故事,冯谖烧地契“买义”使君得民心,日后孟尝君落难但仍受百姓尊敬——两者有某种表层的重合处,但我认为有预谋性的去做还不如以人格去做,因为有谋必然被谋,而人格精神上的光彩无形且更有魅惑力。作者垣根凉介此前写过推理小说,在本书中也应用了相关推理小说中的手法,层次分明而环环相套的揭示了一段段职场人生,并赋予了小说某种人性化色彩。相信读完此书后不光学会鉴别自身的能力还学会判断个人于企业单位中的价值地位,还看到了人性中的发光点。——已节载于《南方都市报》、《东莞日报》

精彩在情节外

关于《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只能说它在恰当的时机,击中了读者的关心点。如果把它当作恋爱小说来读,绝对的普通,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讨喜,爱情来得轰轰烈烈,发展得也顺水顺风,语言文字也轻松不招人厌,但是也仅此而已,左右出不了席绢的路子。但是如果当成职场小说来看,当中折射的人情百态,却的确既新鲜也有启发。何况整本书还就透着点单元式日剧(日漫)的范儿——主线剧情缓慢发展,其中每个段落则聚焦一个离职面谈的对象的故事,各种职业各种情况都有触及,这样的布置拿来改变电视剧,编剧可以省力不少。当中有些职场,或者事业上的提点,放到“炒鱿鱼”的情境下来思考,更加的发人深省:封底荐书的某位老总提到,被炒的人最大的损失就是自己不知道被炒的原因,而面谈官可以帮你做到这点——所以,作为职场人士,如果能够时不时的想想,如果老板要炒我,那会是为了什么呢?这样多半你是不会有这么一天的;文中那句“越是无法分清上班和工作的区别的人,就越是可能成为被炒的对象。”堪称的确见过没日没夜加班,但是做起事情来既缺乏方法也看不出成果的人;而书末附上的一些日本网友的评论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句," 为了炒掉一个员工,居然要调查这个人二十年的从业履历,职场如战场,一路小心为上。”——在国内或者还并未做到如此的专业,但是这种类似信用度调查的事情确实真实存在的,见过一位应聘者,通过简历发现他曾和部门的一位同事在好多年前有共事的历史,于是询问情况发现当时一些不理想的情况,显然,直接就失去了机会。我们的领域是个非常小的圈子,无论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甚至硅谷,一个人动不动就会发现自己的旧识,那么在每一份工作中的每一个处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个人的履历留下记录。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光是经营这一份工作,服务这一个公司,而是在经营,塑造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这个比起中国当前的银行信用体系还要严格和靠谱的多了,不该轻忽。当然,这本书毕竟还是一本小说,当中的‘浪漫’的成分,涉及到有点玩世不恭的主人公的年轻时的理想的部分,甚至包括他在第一份工作当中,通过精确计算公司每个员工的平均绩效的结果,精密控制自己的营业额,保持在平均水平之后就悠哉游哉的做法,都是很有点‘赛博朋克’的潇洒劲,这也难怪能兼具不错的口碑和销量了。或者说,小说家也许本来就该扣紧时代的脉搏,同时摸透读者的喜好,这样才至少可以保证商业上的成功吧?

只需要一点儿查克拉

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闪念一过,想起了那部叫做《火影忍者》的动画片。我离开看动画片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倒不是要标榜自己忽然脱胎换骨变成了真正的成年人(我相信“成熟的成年人”也是有热爱动漫的),而是开始工作之后,琐事变得无比的繁多,所有的时间,哪怕是零碎的时间,也全部花在工作的事务上了。就好像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唱的一样,“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我的生活,似乎理所当然就变成了那样子。以前的老朋友,发个短信说要见面吃饭唱歌,都变成遥遥无期的空头承诺。就算是老爸老妈打电话来,也总是发现这个妞永远在工作,工作……然后我翻开那本叫做《炒鱿鱼面谈官》的小说,心安理得地读着,直到看见那一句: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微微一惊。那段对话是这么来的——我们的主人公真介和他的炒鱿鱼株式会社的同事们接受了一家大企业的裁员委托,为了庆祝第一阶段的面谈圆满成功,他们跑到了酒馆开始一边喝酒一边扯淡,顺便,也就聊到了各自裁员遇到的人和事儿:----------------“什么‘自从我进了公司以来,每天鞠躬尽瘁地为公司粉身碎骨,比任何人都早到晚归’,这些人真是大言不惭啊。”有人口齿不清地说。“是啊,是啊,我面谈的那个也一样,‘这二十年来每天花三个小时通勤,比部长下班还晚,我所有的努力都被当做什么?’这些根本就和业绩毫不相干嘛。”有人一脸苦笑地响应着。真介也淡淡地笑了,这种心情他可以理解。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个人究竟能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以一个业务员来说,大概做梦也没想过,自己所贩卖的商品售价和成本之间的毛利差额,还必须扣除个人薪水、退休准备金、公司硬件设施管理维修费用、交际费、交通费之后,才是真正的纯利。公司必须是一个营利事业,在如此不景气的时期,无法考虑到这些现实面的人,终究是要被淘汰的。真要说的话,那些连提供给客户的香烟、糖果都自己掏腰包的保险业务员,还算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你看,这全盘努力也不尽然是全盘回报的事。我们老是抱怨说过河拆桥,开掉任劳任怨的老员工的老板们都不得好死,但是这“天生劳碌命”就真的是该发职场小红花的对象?天天在办公室里加班的人,就真的是最有价值的员工?忠心耿耿是一回事,碌碌无为也是一回事。其实有时候,裁员只是一个契机,就好像结婚的人们的七年之痒一样,那么冷不丁的来了,才发现这症结早就埋伏了那么久,那么不被在意的小环节,竟然可以积累成这样的沉疴?完了,you're fired.这可是美国那个真人秀“学徒”里面房地产大亨的名言。参加这个职场选秀的几乎都是顶级的商业精英,可是,精英里面也分三五九等,一句“You're fired”悬空而落,也会分出三五九等的反应来。有的人还一脸懵懵懂懂,有的人却在那一瞬间的起承转合中,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和空门——武侠小说里面,两大高手对决,也总有这样的画面,有的高手一旦受挫,那就是万念俱灰,罢了罢了,呼啸嚎啕,引颈自刎,面如死灰;有的高手却能在败势之中幡然得悟,这一挫败,尽管是万里高空坠落而下,却很快转化为反弹的无穷动力,平步而起,脱胎换骨——扯得远了,但炒鱿鱼未尝不是如此?看书中的那个哭哭啼啼的玩具业的鬼才,再看那个倔强的熟女阿姨阳子从裁员的打击里奋力扑打,直到赢得了更强的职位——人和人的区别,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有没有经济危机,都有人在跳楼,而无论会不会遭到裁员,那些顽强的人们,总是无法被抹杀。啊。又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偶然跑到我脑子里的那部动画。《火影忍者》里面,有一种类似武侠里面的“内力”的东西,叫做“查克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查克拉,只是不经过训练,很少有天然能发挥查克拉的威力的人。散发着无穷的查克拉,而没有专注于一点,就无法成为真正厉害的忍者。工作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所以日本的文化有时候真是可爱。一本不乏熟女情结的小说,一部以热血搞笑为使命的少年漫画,居然就把人生的大问题,给笑嘻嘻的解答了。

我们要提前当被炒的鱿鱼

江山/文一本避免自己不被裁员的职场启示录,一部永立于职场不败的绝佳秘籍。如果说一本杜拉拉的风靡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升迁如何开始励志,那么《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就是在为我们严肃地陈述如何在破斧沉舟之时浮出水面,使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情在职场中永远地保持下去。毕竟,职场小说教会我们更多的是险恶的东西,我们其实更需要以职场厚黑学的角度去踏寻自己的生存之道,因为再多的小说不过是纸上谈兵而以。如何让自己这个兵不被过早地出局,那么就应该提前打下指鹿为马的基础,跟炒鱿鱼面谈官村上真介对着干。小说从裁员开始,一直到这个经济危机的加剧而进入故事的高潮。一个个看似完美的工作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不完美地离开,即使你带着微笑远去,满足于当时面谈的各种情节,可是有一个既成的事实,那就是你失业了。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刽子手当然就是那位村上真介了。他拥有日本一家炒鱿鱼株式会社,从事着全日本最火、最招人恨的职业——终结面试官,因为所有与他面谈的人都将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这种下场,但是,你的工作总会出现瑕疵,公司的业绩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需要我们认清事实,认真分析“炒鱿鱼”的真正含义和动机,预先作出决策,用《炒鱿鱼面谈官》书中的一个个“淘汰”案例来逆向反击,把转化为自己场职的“内功心法”提前释放,到那时不怕遇到“村上真介”这个魔鬼终结者。这本书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何开展被炒前的工作,是“当牛做马”还是“溜须拍马”,是“金戈铁马”还是“声色犬马”,我们都需要最后的“指鹿为马”。不怕被炒,就怕吓倒。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最适合日本国情的场职链条重新开始对接在一起影响中国,看清世界的职场残酷。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职场上的动物,我们不怕当被别人当作“鱿鱼”,谁说过鱿鱼就一定会被炒。

日本人的真诚

没怎么接触日本人,小说里读得多。日人讲礼貌,因而往往被认为虚伪,不如西人直率。但西人之直,只讲结果,不讲理由。就讲对你的看法,其余怀疑涉及隐私的内容就免了。即便是俄国人,讲自己的不满也爱拐过弯,象开玩笑。而日人要么不讲真实意见,要不连理由都端出来,双膝下跪痛哭流涕,忱挚无比的样子。

老男孩与熟女

首先鄙视书腰、封底的推荐人们,这些略有名气的人物的推荐语嚼之无味,而且明显是没有真正读过这篇小说。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小说。不仅仅是封底推荐人所谓的“题材”这一点,诚然,离职面谈官这个与《在云端》类似的领域比较吸引眼球,但今日之书市,已不是《花季雨季》那个单靠题材就能赚钱的时代了。小说较为合格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让人们读完后,初步了解了炒鱿鱼面谈官的工作内容。穿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炒鱿鱼事件,从各个侧面展示了这份工作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依照这个模式下去,完全还可以继续,像美剧一样通过一个个案子来串联起系列剧。不过整部小说读起来,语言稍显平淡,节奏韵律上有些松弛。有两个闪光点:第一个案子中,那位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逐渐沉溺的中年男子,原本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动力,但由于外因变化使得自己无法发挥,屡次受到掣肘后开始丧失激情。面对被炒的现实,通过昔日同窗的面谈官的积极奔走,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他勇敢地跳上了充满希望和变数的未来。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尽管安排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为三个案例的第一个出现,但它的影响力超越了后面两个。这是个职场老男孩的故事,他不像《老男孩》中的人物,做着没有热情的工作,憧憬着儿时的梦想,在这样的拉扯中呈现悲壮;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工作中寻求意义,希望在职场中回复最初的理想和愉悦。当最后他鼓起勇气跟妻子谈起这个决定时,向来贤惠的她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这是小说作者难得的匠心独具的一次闪现,让人有些心潮澎湃)。另一个闪光点,是贯穿小说的感情主线,面谈官一直有恋姐情结。这次他喜欢上了39岁的面谈对象。从黑木瞳、天海佑希的走红,不难看出日本文艺界对熟女的追崇。这部小说展现了一段蛮叫人喜欢的姐弟恋,女主人公充满成熟魅力又不乏单纯的冲劲。——不过有些床第之欢描述得太陡,连我都吓到了。

新颖

中国不大可能需要这个面试官吧。。。要炒鱿鱼的话,一句话就是:不想干就走人!连我们这类事业单位都如此。反正你不干总有人干的。所以好自为之吧!!

那些不同个性的职员呀

大概吧~浅浅的谈一谈怎么面对类似几个行业的人~·还好还好的,一点点新鲜

被裁员的经济学

金融危机期间,公司纷纷裁员,多则几千,少则几十。连我家附近卖菜的大哥都少雇了一个小孩看摊儿,问及原因,他答:“金融危机。”一时间,人人自危,谈“机”色变。被裁掉的,捶胸顿足。保住工作的,更加披星戴月,即使工作量从一人份忽然变成几人份也任劳任怨。在这场危机中,小友K的表现与众不同。从我听说他们公司要裁员开始,她和别人的反应就不太一样。和那些忙着找人吐槽,大倒苦水,哭天抢地地说以后该怎么办的同学们不同。小K乐呵呵地告诉我,她即将被公司裁掉。常人如我,以为这孩子是不是发烧或者受刺激了。听毕,赶忙安慰: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槛儿。小K仍然笑嘻嘻地说,没事儿,她乐得被裁。几个月后,她快乐地拿着一大笔公司裁员的赔偿金,修整了一个月,奇迹般地出现在另一家公司的写字间里。据说,她此时的薪水逆势而上,比之前每月多赚30%。小K说,她是有预谋的。按照她与公司的合同,被裁后获得的赔偿金相当于两个月薪水。换句话说,她只要在两个月内找到不低于之前薪水的工作,被裁这事儿就不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如果一个月内找到同等条件的工作,她甚至相当于多赚了一个月薪水,更不用说之后的薪水还涨了近三分之一。小K想的很清楚,所以当她风闻公司要裁员的消息时,就已经开始四处打听哪儿招人。拖拉到被裁掉时,小K的手里已经有了一批招人的信息。明确被裁掉时,她揣着一笔赔偿金再悠哉悠哉地挑了一家满意的新公司工作。不过,对小K来说,她认为自己赚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新工作和一个月的赔偿,她认为赚得最值当的是新工作带来的新环境。与其在之前的公司里像个怨妇一般,不如开创一片新天地。“你看过这本书吗?我颇受它的启发。”小K顺手扔给我一本书——《炒鱿鱼面谈官》。封面上说,这是日本时下最火也最招人恨的职位。和中国不同,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实行终身用人制。毕业后的大学生一旦进入某公司,将为其工作至退休。这种工作模式曾被视为日本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的确也为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制度首当其冲的实践者就是松下电器,该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说过,“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但自经济萧条和恢复期,终身用人制受到巨大的挑战,日本的大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不过,日本公司如果要解雇对方,是不能直接使用“解雇”两个字的。在日本,指明要对方走人是违法行为。通常,用人公司只能兜一个大圈子,引导对方离职。于是,催生出了以砸别人饭碗为自己的饭碗的职业——炒鱿鱼面谈官。高度职业化贯彻在这个奇怪的行业里。虽说是“砸别人的饭碗”,小K认为,其实这是个得给人找到更好饭碗的工作。故事开篇,男主人公村上真介要面谈掉一位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2年的平山。起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山都无法接受。村上只得亮出他暗中调查出的有关村上的各种资料,以此“劝说”他离职。最初,平山并不答应。不过很快,他就被真介说得哑口无言。因为即使勉强留下来,再过上5年,他的薪资待遇也会有所改变,最多将减薪3成,而且每年冬夏两季的奖金也只剩一个月的。相反,如若他同意离职,公司除了付规定的离职金外,还会额外支付给他实际任职年数乘以基本月薪的钱,加上休假的津贴。如果平山需要的话,公司还可以协助他二度就业。“是不是和我的状况很像?”小K说道。“如果我留下来,老东家非但不会给我涨薪水,我的工作量还要增加好几倍,更难受的是每天还要带着情绪上班。其实,对我而言,被裁掉是最好的出路。”对小K来说,被裁掉的职业设计至少让她在自己的职场买卖中没吃明亏。对她的老东家而言,留谁不留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所在部门的人员数量必须减少。只有三两年浅薄工作经历的小K当然不可能是公司的金疙瘩,裁员的时候,她位列名单也是预料中的事。不过,“希望被裁掉”并不是大多数职场人士们面对危机时想到的灵丹妙药,“能留下来”通常是他们认为的硬道理。既然留谁不留谁并不重要,那就看要怎样留。是像平山一样,多年后忍气吞声领着大打折扣的退休金?还是像黑川一样,在危机来临时,成为雇主力争挽留的香饽饽?在以音乐制作公司为背景的案例里,黑川和石井都是公司重臣,二人中的一人必须离开。但是,无论从销售成绩来说,还是从对公司的贡献来说,二人不分伯仲。最后,真介设计了一项意见调查,问题是:如果现在你的制作人将跳槽到其他公司,对方愿意提供相同条件的待遇,你会跟他一起走吗?石井负责的22名乐手中,只有两人愿意跟他走;而黑川负责的18名乐手中,14人愿意同进退。答案显而易见。至于说黑川用爱去培育乐手们才得以在工作上与他们建立密不可分的煽情情节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音乐制作公司的老板来说,虽然结果只是一堆数据,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要用来说服只求结果的老板,却是最适合不过——黑川的离开将带来资源的流失,意味着巨大经济利益的受损。对于任何有常识的雇主来说,黑川型员工都是不能轻易裁掉的!换句话说,黑川型员工在职场的大风浪中最不容易失业!对于小K,我希望她将来能成长为黑川型员工。当然,现在她先得努力克服焦虑不安的情绪,熬过漫长的入职试用期。

转载:BY庄雅婷

老实讲,要不是最近金融危机闹得厉害,这本书估计就是书店里的一朵小浪花儿,随时就被无数畅销淹没。可如今是非常之际、多事之秋,“炒鱿鱼”三个字如一道霹雳在脑海中闪过并且总有人感觉外焦里嫩的煎熬。所以,《炒鱿鱼面谈官》一书最近走红,刚刚好暗合当下人的心态,要知道去年大家还在蜂拥的看《求人不如求己》和《人体使用手册》呢,就算是看职场小说那也得是《杜拉拉升职记》啊!那种凭着勤劳和挫折就可以成长和升职的小说是多么让人振奋啊!今年的口号就婉转了很多:“看《杜拉拉升职记》才会升职,看《炒鱿鱼面谈官》就不会被炒鱿鱼。职场新人总是希望能从一本好玩的书里看出微言大义,并且可以随身携带作为教科书时刻参照。我跟你讲,那都是事后诸葛亮,可以写成文字的东西若不是亲身经历一样都是纸上谈兵。最搞笑的是,职场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那里有无数悬在空中的闪闪发光的宝藏,脚下也有万丈深渊,身边还有你推我搡的同事,以及,充满阴谋的办公室政治,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万劫不复。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家公司或一个职位,甚至不仅仅取决于一份工作。每当有人跟我谈起他那办公室的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眼前闪烁着无比伟大的大忽悠——就您那按月领工资的还跟我谈事业呐?!而一份工作,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少许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而已。那么无论是炒人还是被炒,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认识两个著名外企的office manager,他们每天处理各种人事纠纷,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那个讨厌的逼主动辞职”?或者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少的给予他补偿金”?在国内,大部分情况下是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找呗裁员的员工谈话;而在日本,则有专门的炒鱿鱼面试官,他们负责告诉你公司为什么要请你走路。很多人因此被这本书所迷惑,觉得中国的HR部门能学会人家的温情脉脉和体贴就好了,或者是通过看这样的书就可以避免自己被炒鱿鱼——我告诉你,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尊臀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的思维方式,假如你是个管理者,你当然希望手下员工可以体谅公司发展大计并且以身作则敢于奉献,最好还能知趣的功成身退;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遭遇此等事件的时候就难免要问“为什么是我”以及“我真的是个失败者吗”?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够努力够敬业、跟对了老大。基本上职业生涯是很容易延续下来的;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但是,《炒鱿鱼面试官》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可惜造化弄人有时依然难逃这种境地。这其实是当下白领们的普遍弱势处境,就算做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有时也不过是摔下来更狠一点而已,简直丝毫让人反思工作和生活意义了。如果我的屁股是坐在老板的位置上,那么我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多么有理有据有节啊,这些人是到了被clear的时候了;要是我站在那个面谈官谈话对象前,无论他说得多么好听,但事实依然是残酷的。所以,越是怕失业的家伙买了这本书回去恐怕就越读得心惊。觉得它温暖和风趣的肯定都是当前位置还算稳定的家伙;而那些被裁掉的员工,看着这本书简直就是觉得是失业生涯的麻醉剂,并且暗自庆幸“幸亏我走得还比较有尊严不至于被如此羞辱”。但是那些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如日本的炒鱿鱼面谈官一样再人性点的小朋友们,你们的尊臀是坐在哪一边呢?读者甚至希望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加人性和温馨……你看,这又是位置决定思维的案例,你知道多少老板在《劳动法》面前欲哭无泪呢?

还算不错的生活

也许有一天你会同一个陌生人谈论前途。他如同上帝一样宣布:你的公司不再需要你了,请另谋高就。他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你感到愤怒和屈辱。你想起了无数个在孤独中度过的加班夜晚,猩红的眼睛看着太阳升起。你想起了为工作错失了的海边假期,孩子失望怨恨的眼神。你想起了就这样为工作付出的健康、欢乐和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你有任何的失误或是失职,原因可能是你所在的庞大公司需要战略重组或是业务调整,这里将不再有你的位置。你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但是你又能怎样呢?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并不是什么稀缺人才。随时有更年轻薪水更低的人可以替代你的位置。也许领一些钱走人才是最明智的,难道还要厚着脸皮呆下去吗?可是你的年纪已经不小,有父母和孩子需要养活,你要还房子贷款,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仿佛顷刻间天塌了下来,你被失败的情绪包围。你沮丧、愤恨、焦虑,同时也在怨恨和抱怨:究竟为什么生活会变成这样? 那个颠覆你生活的陌生人就是炒鱿鱼面谈官。在日本有这样一种专门的公司,他们的业务就是劝人离职。只要老板们将要裁撤的人员名单交给他们,他们就会有办法让你自动离职。老板们既不需要承受直接面谈的尴尬,也不需要承担人事纠纷的风险,等于将扎手的仙人球完全抛出。当然要能处理裁人这么棘手的事情,还是需要过人的才能的。面谈官需要具备超高的情商,阅人的经验,法律的思维,调查的手段,优异的口才,交涉的耐心,承受打击报复的勇气等等。日本小说家垣根涼介的职场小说《炒鱿鱼面谈官》就讲述了一位拥有以上才能的面谈官故事。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主人公将会带领读者与他一起走进不同人物的人生。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建材公司的销售人员、大银行的时区主任、玩具公司的研发人员、音乐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推介小姐等不同处境不同角色的不同经历,但是唯一相同的是在炒鱿鱼面谈官面前,如同被镜子般映出生活窘境与困顿。 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一直实行“终身雇佣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一个人在毕业后,一旦进入公司,将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这样的模式曾被认为是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法宝之一,在战后对日本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是日本企业界公认的“终身雇佣制鼻祖”。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即便在1929年松下公司经营极为低迷时,松下公司依然固守着创业者的雇佣理念,没有解雇和削减一名职员。因而日本的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这样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为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平成景气后的经济萧条和恢复期,终身雇佣制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松下、富士通、NEC、索尼等大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其雇员们将不再能无忧无虑地过上有保证的退休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雇员当得知将接受炒鱿鱼面谈官的面谈时,都会产生一筹莫展和万念俱灰感觉的原因。 在这样缺乏安全感与充满疏离感的城市里过活,你也许有着与书中主人公一样疲惫无奈的心情。循环机械的枯燥生活与突如其来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鲜明对比,你的理想渐渐陷入泥潭,一如你的力量一样孱弱。你在与现实博弈的过程中渐渐妥协,可是爱情出现了。英俊的面谈官不可思议地爱上了大自己八岁的倔强女人,生活开始变得富有生气。于是有一天,你突然开始觉得生活其实也不错,虽然总是遭遇挫折,但其实本没有什么理由值得抱怨。总之自己还算幸运,并不算是完全没有出路,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经济萧条时期的日本,亦如金融危机来临的今日。你也许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收入和职务而感到惶恐不安。那么你大可将《炒鱿鱼面谈官》当做一本案例生动的职场生存教科书。书中生动的描绘了职场中的竞争百态与生存法则,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如角色扮演一样对号入座,选择做谁不做谁。也许你的职业生涯已经面临选择的路口,那么也请你放轻松,你可以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谈谈情跳跳槽。也许你对这样利益至上的游戏规则已经感到厌烦,那么至少你还可以选择做川田美代子——面谈官花瓶般的美女助理,只要你还拥有足够的青春和资本。 在你还有选择权的时候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许就是还算不错的生活。

尊臀决定脑袋

老实讲,要不是最近金融危机闹得厉害,这本书估计就是书店里的一朵小浪花儿,随时就被无数畅销淹没。可如今是非常之际、多事之秋,“炒鱿鱼”三个字如一道霹雳在脑海中闪过并且总有人感觉外焦里嫩的煎熬。所以,《炒鱿鱼面谈官》一书最近走红,刚刚好暗合当下人的心态,要知道去年大家还在蜂拥的看《求人不如求己》和《人体使用手册》呢,就算是看职场小说那也得是《杜拉拉升职记》啊!那种凭着勤劳和挫折就可以成长和升职的小说是多么让人振奋啊!今年的口号就婉转了很多:“看《杜拉拉升职记》才会升职,看《炒鱿鱼面谈官》就不会被炒鱿鱼。职场新人总是希望能从一本好玩的书里看出微言大义,并且可以随身携带作为教科书时刻参照。我跟你讲,那都是事后诸葛亮,可以写成文字的东西若不是亲身经历一样都是纸上谈兵。最搞笑的是,职场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那里有无数悬在空中的闪闪发光的宝藏,脚下也有万丈深渊,身边还有你推我搡的同事,以及,充满阴谋的办公室政治,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万劫不复。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家公司或一个职位,甚至不仅仅取决于一份工作。每当有人跟我谈起他那办公室的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眼前闪烁着无比伟大的事业——就您那按月领工资的还跟我谈事业呐?!而一份工作,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少许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而已。那么无论是炒人还是被炒,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认识两个著名外企的office manager,他们每天处理各种人事纠纷,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那个讨厌的逼主动辞职”?或者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少的给予他补偿金”?在国内,大部分情况下是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找被裁员的员工谈话;而在日本,则有专门的炒鱿鱼面试官,他们负责告诉你公司为什么要请你走路。很多人因此被这本书所迷惑,觉得中国的HR部门能学会人家的温情脉脉和体贴就好了,或者是通过看这样的书就可以避免自己被炒鱿鱼——我告诉你,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尊臀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的思维方式,假如你是个管理者,你当然希望手下员工可以体谅公司发展大计并且以身作则敢于奉献,最好还能知趣的功成身退;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遭遇此等事件的时候就难免要问“为什么是我”以及“我真的是个失败者吗”?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够努力够敬业、跟对了老大。基本上职业生涯是很容易延续下来的;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但是,《炒鱿鱼面试官》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可惜造化弄人有时依然难逃这种境地。这其实是当下白领们的普遍弱势处境,就算做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有时也不过是摔下来更狠一点而已,简直让人反思工作和生活意义了。如果我的屁股是坐在老板的位置上,那么我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多么有理有据有节啊,这些人是到了被clear的时候了;要是我站在那个面谈官谈话对象前,无论他说得多么好听,但事实依然是残酷的。所以,越是怕失业的家伙买了这本书回去恐怕就越读得心惊。觉得它温暖和风趣的肯定都是当前位置还算稳定的家伙;而那些被裁掉的员工,看着这本书简直就是觉得是失业生涯的麻醉剂,并且暗自庆幸“幸亏我走得还比较有尊严不至于被如此羞辱”。但是那些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如日本的炒鱿鱼面谈官一样再人性点的小朋友们,你们的尊臀是坐在哪一边呢?读者甚至希望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加人性和温馨……你看,这又是位置决定思维的案例,你知道多少老板在《劳动法》面前欲哭无泪呢?


 炒鱿鱼面谈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