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坟墓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无辜的坟墓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020067589
作者:[加]彼得·罗宾森
页数:37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1  一切都是从夜晚开始的。浓雾顺着溪谷向下蔓延,将伊斯特韦尔镇裹挟在它裹尸布般的怀抱里。集市广场上的雾渗进了鹅卵石问的缝隙;雾气蒙住了来自昆斯阿姆斯的欢声笑语,也削弱了昆斯阿姆斯的红色和琥珀色的窗格玻璃里透出的光线;雾气涌动并舔舐着冰冷的窗玻璃,穿过狭小的门缝潜入了室内。  在圣玛利亚教堂的墓地里,雾看起来最为浓厚,一个红褐色长发的漂亮女人在这里游荡着,她光着双脚,醉醺醺的,手中端着一个盛满黑比诺葡萄酒的红酒杯,这杯子颤颤巍巍的,随时随地都有摔下来的可能。  她在粗短而又长满瘤子的紫杉树间和布满苔藓的石子路间跌撞前行。好几次,她都觉得自己看到了鬼魂。灰色的、半透明的身形在前面的墓堆里迅速地飞来飞去,但这可没把她吓着。  她继续朝英克格列夫陵墓走去。  它在前方的大雾中若隐若现,壮观而华丽:古典流线是由大理石雕琢而成的,杂草丛生的台阶一级级朝下延伸到了厚重的橡木门前。  可在她看来,它就是天使。她喜欢这个天使。它凝视天堂,就好像与尘世没有任何牵连,双手呈祈祷状紧抱在一起。尽管它是坚固的大理石,她却常把它想象成是无形的,她甚至可以伸出手来完全穿透它。  她有点趔趄,对着那个天使举起了手中的玻璃杯,一口喝下了半杯红酒。她能感觉到脚下阴冷而潮湿的地表和草地。  “嗨,加百利,”她说道,嗓音有点含混。“很抱歉。我又做错事了。”她打着嗝,把手放到了嘴上。“不好意思,但我似乎不能……”  这时她看见个东西,一个黑白相间的条状物体从陵墓后面朝外伸着。出于好奇,她眯着眼睛看着,并磕磕绊绊地朝它走去。在距那个东西还有一码远的时候,她才看清那是一只黑色的鞋和一只白色的袜子。里面还有一只脚。  她摇摇晃晃地向后退缩,手捂在嘴上,然后绕到了坟冢后面。她能辨识出的还有一双苍白的腿,金发,敞开的小背包以及圣玛利亚女子学校的粟色校服。  她尖叫着扔掉了酒杯。酒杯碰在了一块石头上,被摔得碎沫四溅。  紧接着,圣玛利亚教区牧师的妻子丽贝卡?查特斯跪在了碎玻璃上,开始狂呕。  2  雾气中有股骨灰的味道,督察警长艾伦?班克斯想道,他一边立起他的雨衣衣领,一边匆忙沿着碎石小道朝微弱而又稀薄的灯光处走去。或许这只是他的想象。虽然他还没有看到尸体,可他还是感觉到胃里那种熟悉的收紧了的感觉,谋杀案总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艾伦?班克斯到了现场,就在灌木丛过去的一条狭窄的砂砾小道旁边,透过帆布屏风,他看到了格伦迪宁法医模糊的侧影,法医正弯腰处理躺在地上的一个轮廓模糊的东西,就像詹姆士一世时的一幕哑剧。  大雾搅乱了正常的到达次序。班克斯接到电话的时候,还在诺斯阿勒尔顿的一个高级官员的会议上,因此,他差不多是最后一个才到的。犯罪现场摄影师彼得?达比已经到了现场,侦探员巴里.斯托特也来了,在这个地方看到他可并不稀奇,他素有“招风耳”之称。斯托特最近刚从索尔福德调来,并从原先警官的位子升迁到现在的职位,斯托特是临时顶替警官菲利普?里士满的,菲利普已前往苏格兰场去参加一个电脑特队了。  班克斯深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屏风后面。格伦迪宁法医抬起了头,香烟挂在嘴角,烟味混杂在围绕着他们的雾气中难以辨别。  “啊哈,班克斯……”他操着轻快的爱丁堡腔说道,然后缓缓摇了摇头。  班克斯低头看着尸体。在伊斯特韦尔待的这些年里,他还从未处理过类似的案子。在伦敦他倒是见过更糟糕的,这也是他离开曼特要求北调的部分原因。可显然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当然,也并非所有地方都如此。关于英国犯罪率呈下降的趋势,乔治.奥威尔是对的,还真是在下降了。  女孩子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正仰面躺在~个维多利亚式大坟墓后的草丛里,草丛又深又密,坟墓上端立着一个大理石雕刻的天使雕像。天使背对女孩,透过大雾,班克斯能够辨识出它两翼已经碎裂的羽毛雕刻。  她的眼睛直直地望着大雾,长长的金发呈扇状铺泻在脑袋周围,犹如一个光环,脸上红中带紫,右眼边上有个小小的创口,脖颈周围有些褪色。一个泪珠状的大血滴正从她鼻子的左翼涌出来。  栗色校服被揉成了一团搁在她边上,白衬衫从上面被撕开了;胸罩也被扯掉了——从外表来看,是被相当粗暴地撕扯掉的。  班克斯觉得太有必要给她遮身了。因为工作关系,他已经看到太多远非一个男人该看到的东西,诸如眼前的这些小事,对他来说要远比鲜血和内脏来得更有冲击力。女孩子看起来伤势很重,她被冷酷无情地强暴了。他能够想象得出她的屈辱,她被如此的曝光于众,如果她还活着的话,又是该如何面红耳赤地匆忙遮住自己的身体。可现在她已经感觉不到羞耻了。  在她的腰部以下,有人掀起了她的裙子,露出了大腿和私处。两条长长的腿呈四十五度角度打开。白色的袜子被褪到了脚踝处。她脚上穿着一双边上有搭扣的亮光闪闪的黑鞋子。  尸体旁放着一个被打开包盖的背包。背包带的一边已经与一端的金属环脱裂了。班克斯用笔推开背包盖,他看到一行工工整整用钢笔写的地址:  德博拉?凯瑟琳?哈里森小姐  霍桑巷28号  伊斯特韦尔  北约克郡  英格兰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国  欧盟  地球  太阳系  银河  宇宙  他难过地笑笑。这是典型的青少年顽皮腔,他当学生时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霍桑巷就意味着富有,一般圣玛利亚区的人都这么认为。这里占地广阔,其问大多为独体别墅,每幢别墅都自带一个占地一两英亩的花园,长长的车道两旁和槌球草坪边上都是成荫的山毛榉。在那儿生活,你得赚足够的钱,最起码要雇得起一个园丁。圣玛利亚学校每学期的学费大概是一千两百英镑,班克斯初到镇上来的时候已经核实过了,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付不起女儿特蕾西在那儿的学费。  班克斯从犯罪场景行动组(SOCO)找来一些取证袋,拎着背包的边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了一个袋子里,他找到的无非是几本封皮上写有德博拉-凯瑟琳?哈里森名字的练习本,一副便携国际象棋,一些化妆品以及手机套里的三个松软棉球。为什么背包被打开了呢?他思忖着。背包纽扣看起来相当结实,所以他觉得应该是在搏斗中打开的。有人在找什么东西吗?  格伦迪宁在指挥他的一个下属提取死者口腔、阴道以及肛门处的药签,还收集了死者的阴毛。然后他咕哝着弯下了腰,“我老了,班克斯,”他边说边揉自己的膝盖。“老得没法做这些事了。”他将头转向尸体。格伦迪宁身材修长,花白头发,两腮边蓄满了被尼古丁熏黑的小胡子。法医大概五十好几了吧,班克斯暗自猜测。  他们离开了现场,屏风遮住了他们直面死者的视线。时不时地,彼得?达比的闪光灯会突然亮起,这是大雾天照相机的闪光功能。班克斯没有拒绝格伦迪宁的一项高档服务。通常他只抽带过滤嘴的时运香烟,可最近几个月他戏剧性地戒掉了,甚至都不需要随身带烟盒。好吧,在格伦迪宁递来一只金光闪闪、刻有姓名开头字母的打火机的当儿,班克斯想,在慵懒的夏天,没有案子需要侦破的时候,戒烟还是挺容易的。可现在是十一月,还有一具尸体正在脚旁。他点燃烟,咳了起来。  “老弟,你得注意自己的咳嗽啊,”格伦迪宁说,“你知道,这也许是肺癌的前兆。”  “没事的。我只是感冒了,没什么大碍。”  “哎……好吧,在这么一个不爽的夜晚,我可不期望你把我拖到这儿来光为讨论你的健康问题,对吧?”  “当然不是,”班克斯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还不能对你说很多,但是从她的肤色和喉咙上的印记来看,我只能说她是被绷带勒住窒息而亡的。”  “有什么绷带的迹象吗?”  “只是私下里说说,背包的背带与这个印记可是非常的吻合。”  “死亡时问大概是什么时候?”  “哦,拜托,老弟。”  “不清楚吗?”  “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到三个小时。但别说是我说的。”  班克斯看看自己的手表。现在是八点。也就是说,当事人可能是五点到六点间遇害的。那么,不是她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至少不是从学校直接回家的路上。  “她是在这儿被害的吗?”  “哎,几乎可以这么说。坠积性充血与尸体的这个姿势是完全一致的。”  “她其它的内衣上还有什么迹象吗?”  格伦迪宁摇摇头,“只有胸罩了。”  “你什么时候能上手术台做尸体解剖?”  “这是今天早晨的第一件事。来得及吗?”  班克斯咽咽唾沫,雾气撩拨着他的喉咙,“可千万别忘了。”  “好的。我会在手术间给你预留个最好的位子。我不回家了。你现在就可以把她运到停尸问去了。”  格伦迪宁说着转身消失在了大雾中。  班克斯独自站了片刻,尽量想忘记刚才看到的那个女孩手脚敞开、如此残酷地横尸在他跟前的样子,也尽量不让自己绝望地将横陈在这个位子上的尸体想象成自己的女儿特蕾西。他在英克格列夫陵墓边上小心地掐灭了香烟,并把烟头装入了袋子里。现场再没有能引起关注的东西了。  几码外,他注意到草丛中有片亮闪闪的东西。为了看得更清楚,他走上前并蹲了下来。看起来,好像有人在这里呕吐过,闻上去也如此。他还能辨识出酒杯的柄和酒杯的碎片,似乎是被墓碑边上的石头撞碎的。他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大拇指夹起一块碎片。上面沾着污垢,也许是血迹,也许是红酒;他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他看到侦探员斯托特在不远的地方,于是把他叫了过来。  “知道这个吗?”他问道。  斯托特看了看那块玻璃片及其上面的秽物。“是丽贝卡.查特斯留下的。就是发现这具尸体的那个女人,”他说道。“她有点古怪。她现在在教区牧师住处。女警察肯普正和她在一起。”  “好的,我一会儿和她谈谈。”班克斯指指陵墓,“有人检查过那儿吗?”  “还没有。我已经打发警员艾肯去看看能否从教区牧师那儿搞到钥匙了。”  班克斯点点头。“瞧瞧,巴里,我们应该派人去通知女孩的父母。”  “我还在这个地方做新手的时候就明白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愿意做这个工作,那就让其他人来做吧。但要把它完成。”  “很抱歉,”斯托特边说边摘下了眼镜,用一块白色的手绢在上面擦拭着。“我有点……”他对尸体打了个手势。“当然,我会去的。” 一  “你肯定?”  “是的。”  “好吧。我随后就到。你去之前,给警员盖伊和警官哈切利打个电话,让他们也到这儿来。也许有人得把吉姆从赛马会上给拽出来。”  斯托特抬抬眉毛。班克斯注意到斯托特在他提及警官哈切利时稍嫌厌恶。好吧,他想想,他有的好受了。  “尽量把这街上的警察都召集起来。我希望尽快将此区的每幢别墅都调查一遍。这可能是个漫长而忙乱的夜晚,但是我们最好手脚麻利点。人是很健忘的。更何况,明天那帮秃鹰还要上这儿来。”  “秃鹰?”  “那帮搞新闻、做电视的人,还有那些观光客。这儿马上就要变成马戏场了,巴里。你得做好准备。”  斯托特点点头。警员艾肯带着钥匙出现在陵墓处。班克斯从一个搜捕队借了支火把,然后和斯托特小心翼翼地踏着长满野草的台阶拾级而下。  用钥匙捣腾了片刻,厚重的木门开了。他们发现自己同死尸一起置身于黑暗中,支架上摆放着六具棺木。雾气漫过了台阶,径直穿过他们身后的门,萦绕在他们脚边。  这个小小的墓冢并没有死亡的气息,仅仅是泥土的气息和发霉的味道。值得庆幸的是,这里并没有新入土的英克格列夫家族的成员。五十年前,这个家族就搬离了伊斯特韦尔。  班克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些蜘蛛网,它们看上去像是被纺在了空中。他微微打了个冷战,用火把照亮了眼前的地面。在离门口最远的角落里,摆着两个空伏特加酒瓶,还有一堆烟蒂。很难判断它们有多长时间了,但绝不是五十年前的。  他们在此没发现任何其他重要的东西,再次回到空旷的地面,对班克斯而言简直是种莫大的解脱;外面仍旧雾气蒙蒙,可从墓冢里出来以后,会觉得外面犹如一个晴朗的夜晚。班克斯让犯罪场景行动组的人收集起那些空瓶子和烟蒂,并对这个地方进行了彻底搜寻。  “我们得在这儿设立个谋杀室,”班克斯再次转向斯托特道,“还要找一辆货车停在现场附近;便于载运人们前来观瞻。布展负责人,电话线,还有文员,这些常规准备都要到位。让苏珊?盖伊来负责这些。最好也通知警察局长。”班克斯补充道,心里随即一沉。  那时候,班克斯还是伊斯特韦尔刑事侦缉处的资深刑事警探,当时侦探督察格里斯索普在修建干石墙时摔断了腿。从理论上讲,来自诺思阿勒尔顿北约克夏分部的侦探督察长杰克?沃姆斯利理应负责谋杀调查。但是凭经验,班克斯从侦探督察长沃姆斯利为数不多的电话中获悉,他不该指望太多。他被造谣正忙于解决泰姬陵那不值一提的小规模案件,而这案子不过是个单纯的谋杀案而已。如果阻力来自四面八方,班克斯明白,最大的阻碍是来自新局长:杰里迈亚“吉米”?里德尔,一个急功近利的野心家,动不动就是耳提面命的长官训导。  “对墓地我们也需要一次彻底的地面搜索,”班克斯继续道,“但是我们最好白天再做,特别是,也许晚上雾气还会再散开一点。无论如何,要确保好好看管这个地方。”班克斯环顾四周,“这几有多少出口?”  “两个。一个在北集市大街附近,另一个离肯达大道不远,过桥就是。”  “那应该是比较容易防范的。这墙看起来相当高,足能挡住任何闯入者的入侵了。但我们最好还是安排几个人在周边巡逻,有备无患。我们最后需要的是某个大无畏的记者能在明天的早报上全部刊登上有关现场的照片。河边有什么入口吗?”  斯托特摇了摇头。“那儿的墙很高,而且墙头还布满了玻璃碴。”  “是那种受欢迎的地方,不是吗?”  “听说它们已经被故意破坏了些。”  班克斯透过大雾,瞥了一眼教区牧师住所的灯光,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双空洞的眼睛。“你也是基督徒,不是吗,巴里?”  斯托特点点头。“是的,但是圣卡斯伯特教区,不是圣玛利垭教区。”  班克斯朝牧师住所点点头。“你知道这儿的牧师是谁吗?”  “丹尼尔?查特斯神甫。”  班克斯挑挑眉毛。“原来如此。我不太知道细节,但他不就是最近在新闻中被提到的那个人吗?”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罗宾森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高水准……说他是最厉害的作家之一毫不为过。”  ——《伦敦泰晤士报》  “会令你上瘾的杰作……错过这位作家,简直是犯罪。”  ——《迈阿密先驱报》  “令人上瘾的犯罪悬疑系列……我打赌你不会只看一本。”  ——《纽约时报》

内容概要

彼得·罗宾森,生于一九五0年,欧美殿堂级犯罪小说家。出生、成长于英国约克郡,后定居北美。罗宾森先后就读于利兹大学、温莎大学,并于约克大学获博士学位。著有班克斯警探系列小说十余部。其作品多次入选《出版人周刊》“年度优秀图书”、《纽约时报》“最值得关注图书”。

编辑推荐

  知名女校的高材生,洛丽塔一般娇美,却横尸神秘墓地。  教堂杂役、年轻教师、帮派成员,究竟谁为变态杀手?  律政佳人、专业法医、死者密友,到底谁能还冤者以清白?  恐怖墓地、森严铁牢、激辩庭审,重重疑云让人窒息。  请再次跟随班克斯警探,一探事实真相。

作者简介

出身富家、就读名校、成绩优异,而且有着无比娇艳的容貌,这样一个洛丽塔般的尤物,却被杀害于阴森的墓地,遇害前还受到了性侵犯。班克斯警探临危受命,先后盘查了猥琐的教堂杂役、沉湎于师生恋情和人体摄影的年轻教师、街头帮派的凶恶成员,每个人都像是变态的凶手,但真相只有一个。律政佳人、专业法医、死者密友,究竟谁能协助探长破解疑案呢?恐怖墓地、森严铁牢、激辩庭审,哪里才是案件的突破口?请再次跟随班克斯警探,一探惊人结局。
“罗宾森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高水准……说他是最厉害的作家之一毫不为过。”
——《伦敦泰晤士报》
“会令你上瘾的杰作……错过这位作家,简直是犯罪。”
——《迈阿密先驱报》
“令人上瘾的犯罪悬疑系列……我打赌你不会只看一本。”
——《纽约时报》

图书封面


 无辜的坟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德博拉-凯瑟琳-拉里森是圣玛丽女子学校的学生,今年十六岁。个性开朗活泼,学业成绩出众,体育运动万能,面貌身材姣好。她的父亲是当地的政商名流,家境富裕、交游广阔。但是德博拉却被发现陈尸在墓园当中,颈部有深深的勒痕,衣衫不整、身体裸露。验尸官发现德博拉的指缝中残留有人体组织,许多证人证实德博拉死前曾有个身形高大、穿着红色连帽外套的陌生人出现在墓园附近。警方经过对周边商家的问话,很快锁定了嫌疑犯。一个在另一所高校授课的男教师。这个男教师拥有一件红色连帽外套,警方在上面找到了微量的血迹和数根发丝,经过证实,其上的DNA与德博拉相符。而德博拉指缝中的人体组织,也符合该名教师的DNA。检察官在详细阅读了警方的资料后,充分的证据显示应能在法庭上轻易将嫌犯定罪,因此同意予以起诉。为了进一步充实罪证,警方仔细搜索了嫌犯的住家,在里面发现了色情影片和书籍,以及嫌犯为年轻女子拍摄的裸照。嫌犯的前女友更指出,嫌犯与其交往时,她还就读于其授课的学校,当她要求与嫌犯分手时,嫌犯将其击昏,并几乎将之勒死。警方发现德博拉的长相与嫌犯前女友极为相似。前女友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警方将嫌犯移送法院,由检察官在法庭上一一指出嫌犯的罪证,控诉他因为遭到女友抛弃,怀恨在心,而对偶然经过、长相酷似前女友的德博拉,痛下杀手。然而,这些如山的铁证,却遭到嫌犯律师的强烈驳斥,指出德博拉遇害当天,曾与嫌犯擦身而过,嫌犯外套上发现的血迹和发丝,在数量上和位置上,符合两人擦撞时可能产生的情况。而德博拉手指中发现的人体组织,由于数量微小,与其说是和凶手搏斗时产生的,更可能是与人轻微擦撞时留下的。此外,陈尸现场留有德博拉的书包,书包开启的状态,显示凶手在行凶后曾翻找某样东西,对这个疑点,警方未曾进一步查证,只因为已经发现了一个嫌疑人,便专注于寻找能将这人定罪的证据,而刻意忽略能帮这人脱罪的证据。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后,陪审团最终判定罪证不足,法官于是将嫌犯当庭释放。嫌犯经过数个月的监禁,承受了莫大的精神折磨后,终于被释放了。他回到家中后,发现家具、物品都被人破坏了,而授课的学校也通知他不再续聘,周边的人更是对他白眼相加,毕竟罪证不足不等于无罪,审判过程中揭示了嫌犯私生活不检点,与女学生交往和分手后的暴力行为,更凸显了嫌犯是个品德低下、嫌疑十足的人,是警方无能才让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嫌犯已经不可能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了。但嫌犯还是不肯离开,他怕走后会人们会更确定他就是真凶。很快地,第二宗谋杀案发生了。另一个学校的一个女学生被杀了,无论是死法,还是现场的状况,都和德博拉一案如出一辙,现场更找到了一个空的胶卷盒,上面留下了德博拉案嫌犯清楚的指纹。这次,嫌犯再也无法逃脱了。于是警方立即将其逮捕归案。对此,嫌犯似乎也无以辩驳。然而,事情却突然地急转之下。一个警察内心充满挣扎地出面证实,第二宗谋杀案发生的当时,他正偷偷地守在嫌犯的门外,因为他相信这个嫌犯肯定会再次犯案。然而,当晚该嫌犯一步都没有离开家门。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原来是德博拉父亲的至交好友,一个从小看着德博拉长大、被她称为叔叔的人犯的案。这个叔叔看着德博拉一天天地出落得美丽大方,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她了。叔叔将对德博拉的感情都记录在自己的电脑上,而这个电脑却连同自己的车子被德博拉当时交往的男孩给偷走了。电脑最终落到德博拉手上,并让她得知叔叔对自己的爱慕。德博拉不无虚荣地和这个叔叔有些暧昧,然而却又禁不住道德感的压制。当德博拉要求叔叔不要再纠缠她时,叔叔竟狂性大发,将其勒毙。事后叔叔将现成布置成奸杀的场面,想要让警方专注于陌生人行凶这个可能性。而当德博拉案的嫌犯被释放后,叔叔更是进一步杀人,欲使嫌犯再度被逮归案。德博拉案的嫌犯再次被释放了,他对负责侦查此案的警察说:我不期望道歉或什么的,我只要你说我是无辜的,不仅仅是无罪的,而是无辜的,你愿意说吗?负责的警察说:你是无辜的,是真的,你自由了,你可以走了。之后,他又补了一句,对不起。《无辜的坟墓》是彼得-罗宾森所著的班克斯系列悬疑小说中的一部。这本小说中,一半的篇幅在描述班克斯警探查案的过程,一半的篇幅则在描述嫌犯被无辜入罪的过程。证据是充分的,搜证过程也是仔细的,然而,要不是因为一个警察违法监视嫌犯,这个嫌犯就会在如山的铁证下被冤枉。这小说中,与其说是真凶的罪行令人恐怖,不如说是法律程序的不可信令人心生畏惧。电影上常常能听到,每个监狱里的犯人都声称自己的无辜的,但谁又知道其中有多少人真是无辜的?而我们这样行走在人世间,何时又会像那个嫌犯一样,遭遇到这飞来的横祸,即使最后能洗刷清白,但私生活被人摊在眼前一一检视和扭曲,那样的遭遇也足以毁灭人性的。就像书中那个嫌犯,最后选择去找前女友,为自己所受到的折磨进行报复。
  •     我是个萝莉控,对此我从不否认,可是同时,又爱着亨伯特。这很少见么?我不觉得,只是正好均衡与两者之间,同时被吸引。年轻人对长者总是有着一种诱惑,长者渴望从他们优美的面容中,寻找自己早已忘却的青春,而年轻人又崇拜长者的博学与从容,总盼望得到青眼。是啊,在舌尖滚动的三个音节的名字,让长者的血液沸腾,那种渴得几乎让人的喉咙感到嘶哑的感觉,我体会过。是啊,面对长者无法自持的激动,让年轻人不知所措,那种面色泛红心脏不受控制而狂跳的感觉,我也体会过。这本书,最令我感兴趣的地方,居然在最后十几页出现。所以,只截取一个片段来写,冗长的故事,明明容纳了无数细节,有N多条伏线,可是只有这一片,散发出让我无法移开目光的魅力。实在是有点郁闷……
  •     “班克斯”系列似乎不长于用惊悚画面的拼接和影像声效等手段的陈设来俘获读者,一本不是很短的书,在沉浸其间后,会发觉罗宾森的手法还是很耐人寻味的,这是个在乎细节的作家,写法悠畅,本人挺喜欢文中最后被害少女德博拉的私密日记与勾引她的通奸者麦克的内心独白,的确有点纳博科夫笔下洛丽塔的味道。当然侦探系列难免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但这本书,我还是感觉不错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书本不错哦,可是纸质一般,有点泛黄
  •     从《阴冷的坟茔》这本班克斯探案开始,本人开始追看这个系列了。
  •     令你上瘾的杰作,班克斯系列是现今最好的悬疑小说。错过罗宾森这位作家,简直就是犯罪。
  •     断断续续的看了一周才完 无数次想直接翻到结局算了 这本侦探小说一点提神的作用都没有 用来催眠还好
  •     也许重要的不是侦探,而是故事吧。
  •     还行,写的有点罗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