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暗算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535435224
作者:麦家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01 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见的人,有一天,突然在大街上与你劈面相逢,或 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一天,突然成了你的故交挚友,然后你的人生像 水遇到了水,或者像水遇到了火,开始出现莫名的变化。我相信,这样的 事情说起来大家都有。我也有。坦率说,本书就源自我的一次奇特的邂逅 。 02 说说我的这次邂逅很有意思。 那是12年前的事。12年前,我是个30岁还不到的嫩小子,在单位里干 着很平常的工作,出门还没有坐飞机的待遇。不过,有一次,我们领导去 北京给更大的领导汇报工作,本来,汇报内容是白纸黑字写好的,小领导 一路上反复看,用心记,基本上已默记在心,无需我亦步亦趋。可临时, 大领导更改了想听汇报的内容,小领导一下慌张起来,于是紧急要求我“ 飞”去,现场组织资料。我就这样第一次荣幸地登上了飞机。正如诗人说 的:凭借着天空的力量,我没用两个小时就到达北京。小领导毕竟是小领 导,他还亲自到机场来接我,当然不仅是出于礼仪,主要是想让我“尽快 进入情况”。但是,我一出机场,刚一跟小领导见上面,二位公安同志蛮 横地拦在我们中间,不问青红皂白,要求我跟他们“走一趟”。我问什么 事,他们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就推我走,把小领导急得比我还急!路上, 小领导一个劲地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又何尝知道呢?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 次神秘的“带走”,要不就是错误的。我反复跟“二位”申明我的名字, 是麦子的麦,家庭的家,不是加法的加。其实,我父母给我取名麦家,首 先是孤陋寡闻,不知世上有麦加圣城之说,其次是出于谦卑,也许是要求 我谦卑吧。因为,麦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田地的意思,耕作的意思,农 民的意思,很朴素的。 话说回来,“二位”对我名字的是非,毫无兴致,他们说,管你是加 法,还是家庭,我们带的就是你,错不了的。听来像有点不讲理,其实全 是理,因为有人是有鼻子有眼地指着我喊他们来带我的,哪会有错?那喊他 们来带我的,也是两个人,在飞机上,我们坐在同一排,听他们私下交谈 ,乡音不绝于耳,给我感觉是回到了自己远方老家。我也正是听着“两位 ”熟悉的乡音后,才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的。殊不知,这一谈,是引火烧 身,引来了二位公安,把我当个坏人似的押走。 公安是机场的公安,他们是否有权扣押我,另当别论。这个问题很深 奥,而且似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如何脱身。公安把我和小领导一 起引入他们办公室,办公室分里外两间,外间不大,我们一行四人进去后 ,显得更小。都坐定后,二位公安开始审问我,姓名,单位,家庭,政治 面貌,社会关系,等等,好似我的身份一下子变得可疑可究的。好在本人 领导在场,再三“坚定又权威”地证明我不是社会闲杂人员,而是“遵纪 守法”的国家干部。所以,相关的审问过去得还算利索。接着,二位话锋 一转,把问题都集中到“我在飞机上的所见所闻”之上,我一下子有点不 知从何说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光荣坐飞机,“见闻”格外丰富、琐碎 、芜杂,乱七八糟的,谁知道说什么呢?在我请求之下,二位开始有所指向 地问我,其实,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在飞机上从两位“小老 乡”的私谈中听到了些什么。这时候,我才有所觉悟,我邂逅的两位乡党 可能不是寻常人物,而我的这次不寻常的经历是跟我听到——关键是听懂 ——他们之私谈直接相干的。他们认为满口家乡“鸟语”会令人充耳不闻 ,就如入无人之境,斗胆谈私说秘,不想“隔壁有耳”,听之闻之,一清 二楚。于是,心存不安。于是,想“亡羊补牢”。但是,说实话,我真的 没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说家乡话的, 而我也不是那种“见人熟”,加上又是第一次坐飞机,好奇之余,又发现 没什么好奇的,等飞机一拔上天,马上觉得无所事事,光傻瓜地坐着,自 然戴起耳机看起电视来。我是在摘下耳机时才听到他们在说家乡话的,一 听到,就跟见了爹妈似的,马上跟他们套亲近,哪知道他们在聊什么。我 这样说似乎有狡辩之嫌,但是天知地知我知,我绝无假话。 事实上,想想看,如果我有什么不良企图,怎么可能主动跟他们认老 乡?再说,既然我要认,又怎么可能听他们说了很久之后再认?再再说,既 然我一听到就认,又怎么可能听到什么前因后果的?虽说口说无凭,但平心 而论,我的说法——没听到他们说什么——不是不值得推敲的。我的谆谆 诱导没有枉费心机,又承蒙我领导极力美言,二位公安似有收场的打算, 交头接耳一会,其中之一踅入里间,出来时已经同意放我。不过,必须我 保证一点:不管我听到什么,事关国家机密,何时伺地都不得外传,否则 后果一切自负。我自然是连连承诺,然后总算“一走了之”。 P3-5

前言

  因为电视剧,《暗算》火了! 我以为,这对小说《暗算》不是个好事。其实,小说《暗算》和电视 剧《暗算》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是被迫的,也是主动的。主动是因 为电视剧天生和小说不是一回事:小说要的是个性,电视剧要的是大众。 我在单位是个专职电视剧编剧,我很知道从小说到电视剧必须要完成什么 ,那就是要向大众靠拢,要加增媚化的煽情和戏剧冲突(为什么有些小说家 不愿涉足影视,我想原因就在这)。被迫是因为当决定做《暗算》电视剧时 ,小说《暗算》第三部,捕风者的故事,已被其他影视公司买走电视剧改 编权,现在的捕风者故事是根据我另一部短剧《地下的天空》改编的。小 说《暗算》有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和人物,现在的电视剧其实只用了其中 两个,即《瞎子阿炳》和《有问题的天使》。总之,电视剧《暗算》不能 替代小说,虽是我自己改编的——正因为是我自己改编的,我心里更明白 ,只有小说才真正代表我。所以,说到《暗算》,我总是有点偏执地说: 看我的小说吧。 小说《暗算》里的主人公,如瞎子阿炳,“问题天使”黄依依,“影 子”陈二湖、“魂灵”韦伯、“老地瓜”等,用现在时兴的说法,可以统 称为特工。他们或终日滞留在大山深处,或长年浪迹四方。滞留的如困兽 ,浪迹的如游侠。游侠也是困兽,因为他们其实极不自由。很难想像,我 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以“国泰民安”为终极目标,但工作 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们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 连收发一封信都要经组织审查,审查合格,方可投递或交付本人阅读。生 活对他们不公,然而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因为生活在一个禁 锢的、扭曲的、变态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里总是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 问题,以致最后连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生存权都可能失去。 失去也是得到。 他们得到了我们的尊敬,爱戴,想念,颂扬,鲜花。《暗算》在新浪 读书频道连载后,尤其是电视剧播出后,我注意到,在读者留下的一大堆 评论中,有一个声音显得特别坚定而又响亮,就是:人们在为他们感动, 为他们流泪,为他们祈祷、祝福。我知道,时代确实在变,日新月异地变 ,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 。但我相信,有些东西,有些价值,有些目光,是恒定的,永世不变的。 从理想的角度说,我写作的意义就是想找到,或者建立这些东西,这些价 值,这些目光。 2007年4月2日

内容概要

  麦家,作家、编剧。1964生于浙江富阳,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转业,供职成都电视台。其小说耽迷于诡异的密码世界和偏执的天才人物,其文风智性灵异,魔术不羁,是中国“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的开创者。由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深得观众喜爱。

书籍目录

卷外 序曲卷一 听风者卷二 看风者卷三 捕风者

编辑推荐

  《暗算》(插图本)作者麦家其小说耽迷于诡异的密码世界和偏执的天才人物,其文风智性灵异,魔术不羁,是中国“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的开创者。由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深得观众喜爱。

作者简介

《暗算》(插图本)内容简介:是的,破译密码是听死人的心跳声!死人怎么会有心跳?这是个悖论,而破译密码的事情本身就是个坚硬而巨大的悖论。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上最神秘也最残酷的,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你好。我好。

图书封面


 暗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麦家的《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认为是一个“异数”。评论家认为:《暗算》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小说中的迷宫式叙述和沉重的人类命运感打动了评论家,而秘密空间中的那些没有自己名字的人,那些关乎密码、破译、间谍的神秘故事,深深吸引了普通读者,于是“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成了《暗算》的两副面孔。  此书讲述“瞎子阿炳”、“有问题的天使”、“陈二湖的影子”、“韦夫的灵魂说”、“刀尖上的步履”5个故事。  瞎子阿炳拥有特殊听力,他能从狗叫的声音判断出狗的雌雄、年龄、狗与狗之间的关系。其时敌军无线电系统忽然销声匿迹,阿炳“听”出了敌军所有的电台。立了大功的阿炳,在妻子林小芳生下儿子后,自杀了,因为阿炳从儿子的声音中听出儿子是妻子与医院药房的山东人生的。但让人意外的是,林小芳出轨的原因,竟是因为阿炳不懂行夫妻之实,却认为妻子无法生育而要休掉妻子。  “有问题的天使”讲述的是破译密码天才黄依依的故事。黄依依与有妇之夫张国庆有染,珠胎暗结,通过组织令张国庆离婚。因服错药,黄依依不得不上医院拿掉肚子里的孩子,她做完手术后上厕所,却在厕所里摔死。3年后,张国庆说出真相,在医院当护士的前妻是杀害黄依依的凶手。  “陈二湖的影子”通过陈二湖的学生施国光的日记和书信,从侧面展现破译密码专家陈二湖荣耀却孤独、艰辛的一生。陈二湖与施国光一起研究“火密”,施国光偶然发现陈二湖在睡梦中的呓语有助于破译密码,于是每天记录他的梦话,最终依靠这些梦话解了“火密”。施国光告诉陈二湖破译的真相,陈二湖却认为那是施国光谦虚的说法。上级认定是陈二湖破译了“火密”,这令陈二湖觉得自己剽窃了学生的成果,并因此负疚一生。  “韦夫的灵魂说”通过韦夫这一灵魂对自己一生及其死后的遭遇的讲述,展现我国行动局特工所策划的行动。韦夫本是越南小镇的一名裁缝,参军后因旧病复发在后方医院死亡。中国特工将韦夫的尸体装扮成越南海军的高官,并在他身上放上假情报,通过潜艇将尸体运到美军控制的海湾。因为这一假情报,中国军方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刀尖上的步履”讲述的是我女地下党“鸽子”的故事。“鸽子”潜入了国民党保密局,为我党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但她的丈夫因为掩护同志而牺牲,撇下怀孕的她。生产时,昏迷状态的“鸽子”喊出了丈夫的名字,暴露了身份,因此牺牲。  茅奖授奖辞如此评价《暗算》:“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
  •     知道阿炳的故事是从父亲那里,电视上阿炳的故事也很吸引我。偶然去省图,临走的那分钟毅然抛弃他书选了这本。早闻麦家以写谍战剧闻名文学界,果不其然,相当好的文笔与构思,吸引我的是阿炳和黄依依的故事,都是怪才,头脑不凡,却也失去了生活中的灵性,阿炳的可爱,依依的执拗是故事的焦点。暗算,不错的故事。
  •     感觉这本书是明显的上下部分组成的。上半部分其实是明算,藏身在深山里面破译,影像深刻的不是阿柄、黄依依、陈二湖的如何破译,而是感觉到天才和疯子其实没有区别,或者说只差一步之遥。就像我以前看的关于阿什的电影,最后都会分裂或者臆想,反正用脑过度了会长期损伤,因为脑细胞不能自我修复的。不过还是钦佩他们的隐忍的。下半部分更像现在正热播的《潜伏》,我党当年如何地下卧底的全部揭示出来,看的心惊肉跳,确实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说不来就掉下来了。革命来之不易,那些个贪官们就不要再脑满肥肠不做实事了。中间还有一段韦胡海洋的,简直就是灵异事件(夹杂着一点点的艳遇),有点聊斋的味道。喜欢里面的一句,谁都会做错事,不要设想自己永远不错,只要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要犯低级错误就好了。想要不做错事,只有不做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完听风者就下了个txt在kindle touch上看,期待下两部电影
  •     韦夫那段不错。情节小说,主流思想。
  •     文笔和故事情节真不怎么样,好在创意,矛盾文学奖?
  •     看了电影听风者再看的。听风者。看风者和捕风者。都是天才故事。
  •     夜宿机场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说实话不难看,但是也算不上多么多么地好看。
  •     不建议购买╮( ̄▽ ̄")╭
  •     电影怎么也拍不出书中感觉
  •     茅盾文学奖!诺贝尔得了!
  •     看不下去了 = = 比不上风声
  •     比电影好很多。展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
  •     前面还行,越看到后面就感觉故事越空洞无力。
  •     值得一看的书
  •     写的不错 貌似定影很火
  •     文笔还不错,可是情节实在是太薄弱了,有一段还是照搬诺曼底登陆。我本以为听风者电影情节就够单薄了,跟原著一比,简直是太丰富多彩了。。。。。。
  •     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新颖的故事蛮吸引人。喜欢黄依依那个故事
  •     要說第一篇還能看的話第二篇真的還是密碼小說麼確定不是言情小說?笑 後面幾乎是看不下去 我真是能明白上次為甚麼有人說現在茅盾文學奬都頒給不明所以的文章樂 要說寫作手法還是更喜歡「風聲」的 虧沃還存樂好幾本麥家==果斷先把少年屁看完
  •     听风者好看,后面的就没前面那么精彩了
  •     这他妈也叫谍战?这他妈也能得茅盾文学奖?
  •     看过原著就觉得电视剧和电影版改编的真好……麦家笔下的角色有时候会夸张的跟漫画一样,而且有着相当了不得的主角光环。他也是个不擅长写女性角色的作家。
  •     挺好的故事 非要用乱七八糟的写作手法 看到后来一度看不下去了
  •     被改编成影视剧较多的小说
  •     还好吧……
  •     单纯讲故事,太一般了,确实有看故事会的感觉……
  •     没有看过电视剧,只是看过电影《听风者》。原作只是故事新颖吧,文字并不是太吸引人。
  •     看的时候就觉得很适合拍成电影 果然接二连三地出来了
  •     看了《听风者》,电影拍的不怎么样,倒是让我对原著小说感兴趣。看完小说觉得还不如电影,两者都基本没有悬疑,小说有点类似猎奇的故事,只是讲了几个奇人奇事,文笔也不见得如何,而且第一人称的写法根本没得发挥,谍战故事写的波澜不惊,只是故事会的水平
  •     果然比电影更精彩~
  •     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叙述有点罗嗦。
  •     没什么感觉,可以看
  •     听风者 看风者 追风者
  •     悖论
  •     一部放映那个年代共产党员斗争面貌的谍战书籍,语言相对平淡,任务充满个性特点,命运与性格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     。。高中时候无聊的时候看的,真的,耳朵可以感受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     不经意间见精彩
  •     喜欢退休干部下围棋那一段。麦家文笔有些地方真恶心。
  •     这书读起来很累。
  •     还是喜欢捕风那一段,钱之江和戴主任之间的对话太精彩了,尤其是钱之江,精彩绝伦。
  •     写得不错,虽然没涉及具体的细节
  •     电视剧 电影 小说都看了 经典阿!
  •     故事会
  •     电视看过了。小说是第一次。发现原来的小说的意识形态非常怪异。。。改天要好好想想
  •     简单理解,小说就是故事,故事讲得好,讲的吸引人,讲的与众不同,就是好的。如果还要附加其他功能,那必须满足前面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暗算值得一读,不过,个人觉得电视剧比书还要精彩一些。
  •     总体来说瞎子阿炳这一篇算是经典,其余两篇勉强不错
  •     一中午不到3小时看完累死我了
  •     平心而论,5个故事各有特色,虽然对解密破译什么的吹的过于扯淡,还算是凑合看的书。但是这样一本集子居然得了矛盾文学奖,我实在是无法相信。麦家这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就给读者、故事会供稿的水平吧。光环太大,落差巨大,必须差评!
  •     麦家的书总是很有逻辑性,这本亦不例外
  •     一本书,读懂一个作者,麦家的这本书我读懂了他
  •     =。=某些遣词用句灵光一闪很是不错。
  •     就算是弥补你视野里的一个盲点,也值得去翻一翻这本书。阿炳已经成为了电影,黄依依也可以成为下一个谍战大戏。
  •     这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