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影视小说 > 青衣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45201567
作者:毕飞宇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家里乱了  星期五天生就是出事的日子,乐果就是在这天晚上让摄像机堵在沙发上的。星期四全市进行过大搜查,大厅的相公阿森有内线,搜查的时候佛罗伦萨夜总会清清白白,用大厅经理的话说,“所有的客人都在建设精神文明”。但星期五就遭到回马枪了。  星期五的生意很好。阿森说,生意都“啤”了。“啤”就是啤酒,往外吐泡的意思。大厅里挤满了人。城市人民都凑到大周末放肆来了。大厅的灯光既绚烂又昏暗,人们的眼睛像那盏旋转彩灯,花花绿绿地四处撩拨,四处探询。乐果唱完三首规定曲子,看见妈咪阿青正从八号桌回吧台。阿青故意绕到麦克风面前。阿青在任何混乱和嘈杂的氛围中都能保持她的从容步态,那样子真的叫鹤立鸡群。阿青从乐果的眼皮底下走过去,右手很随意地摸了摸右耳环。乐果看在眼里,却见而不视。后来乐果就被阿青带到那个东北人那里去了。东北人坐在三楼最顶头的一间包间里头喝了点酒,嘴里的口气有点浑,别的都还不错。乐果陪他唱了一首《来生缘》。乐果一般都要先唱这首歌的,在歌声之中慢慢进入。好歹也是缘分。东北人把乐果搂过去,说了几句很疼人的话。他们贴在一起相互抚摩了。皮肉都被灯光照得红红的。乐果一直不能适应包间里的红灯,像在暗房里冲洗照片似的。一不留神眼睛就会看到重影。东北人的手指慢慢潦草了,他的手像螃蟹那样侧着身子四处爬动。乐果的感觉也刚刚有了起色,嘴里却说:“别。”东北人悄声耳语说:“咋整的?”一只手就往乐果下腹部那“旮旯”伸去,乐果挪出一只手,摁住东北人的手背,东北人停住了,不高兴地说:“干哈呀?”乐果一听到这话就想笑。东北人不明白乐果笑什么,不住地问:“昨整的,干哈呀?”  过廊里响起了脚步声。很急促,听上去惊天动地。乐果止住笑,抬起头,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尖叫,是身体被暴露之后才会出现的尖叫。包间的门就在这时给踹开了,好几把雪亮的手电一起堵在了门口。门口的人说:“不许动。”口气和手电一样严厉。乐果在惊恐之中并没有完全落魄,她猛一甩头发,顺势低下脑袋,随后她的脑子一下子全空掉了。乐果在事后一直庆幸有这样浓密的长头发。几天前她打算到梦丽娜美发廊铰掉的,要不然一过了六月实在太累赘。还是阿青止住了她,阿青说:“发疯,你还做不做啦?”阿青小乐果五岁,但阿青十九岁那年就吃“小姐”这碗饭了,要不然老板也不会让她当大厅的妈咪的。乐果的好头发现在真的派用场了。她透过长发看见东北人瘫在了沙发匕,正用右手挡住手电,样子像电影里被俘的国军上尉。看见东北人的熊样乐果反倒镇静了,只是弄不懂这些警察是从哪里冲进来的,就像电影里所说的那样,共军从天上掉下来了。  走上来一位女警察。她拉住乐果的手腕往外拖。乐果挪了两步,感觉到灯光越发刺眼,近乎炫目了。乐果听见有人在过廊里喊:“闪开,闪开,挡住镜头了。”乐果听出了事态更为严峻的一面,迅速捂上脸,耸起了双肩。镜头离乐果不远,乐果裸露的右肩感受到照明灯的灼热,像东北人的双唇。乐果迈开步子,想躲过去,却被拽住了。女警察一手拖住乐果的肘部,另一只手替她拉上了后腰皮裙子上的铜拉锁。“吱”的一声,像绵软的呻吟。但乐果听出了灾难种种。这个致命的细节成了第二天电视新闻里的爆炸性画面。  五棵松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乐果在三十一岁那年做上了“小姐”。“小姐”是她们那个行业的女人惯用的自称。乐果当上“小姐”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每一步又都是顺其自然的,像水往低处流,看不出生硬和强拉硬扯的迹象。三十出头的女人,家也稳当了,孩子也脱手了,那是开春后的土地,有了开裂和板结的危险与可能性。只要有几场雨,就滋润了,肥沃了,凭空地红红绿绿,弄出遍地的植物与花朵来。乐果的丈夫是她的同行,第九中学的语文老师,是个不会挣钱不会花钱的货。乐果毕业于幼儿师范,会跳,会唱,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的婚姻也就脱不掉鲜花与牛粪的隐喻性质。乐果和丈夫吵嘴每次都以这样的自我控诉作为收场:“我真是瞎了眼了!”女人的自我控诉总是炸弹,炸开的是自己,杀伤的却是敌人。但女人总是诡异的,她们的真实面目总是隐匿得极为深邃,她们渴望一种东西,却能找到另一种东西作为吵架的突破口,现成的东西就是钱。贫穷夫妻百事哀,古人都这么说了千百年了。在任何条件下为钱争吵总是说得过去的。乐果对丈夫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娶妻娶妻,吃饭穿衣,你让我吃了什么?穿了什么?我也算嫁了男人了!”丈夫苟泉笑笑说:“你也没有空了肚皮光着屁股,这不就是小康吗?很不错了。”乐果说:“好意思!也不睁开眼看看人家!”苟泉便说:“看什么?人家有什么好看的。”乐果忍受不了丈夫说话时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样的时刻乐果往往只会回敬两句话,其一是“我瞎了眼了”,其二是“乡巴佬”。这是苟泉的致命伤,是沙家圩子苟家村村民  苟泉的先天疤痕,一戳就要跳的。吵到这个份上,苟泉就会摔着门出去,以不说话这种方式与小市民进行斗争。当然,农民最终是要向小市民投降的。农村包围了城市,农民也只能靠拢市民。  后来还是乐果自己出去了。乐果想玩,但玩得痛快就得花钱:乐果想挣钱,然而挣到钱的工作做起来又太累人。“二美难并”。这句古话说得实在不错。由于有了这样的心理依据,乐果开始关注起每天晚报上的招聘广告。一个月之后机会真的就来了,新建筑三十九层世纪大厦的顶楼开了一家旋宫歌舞厅,广告上头歌舞厅的名字起得就好:“广岛新潮”。“广岛”是什么地方?爆炸过原子弹呢,那是怎样的火暴,蘑菇云又耀眼又炫目,想起来就心跳。“广岛新潮”以每首歌五十元人民币招聘钟点歌手,这是多么好的买卖,不影响白天工作,又唱、又跳、又玩,唱了跳了玩了还拿钱,这不是小康还能是什么?乐果攥着当天的晚报就报名去了。当然,乐果的努力失败了,她输给了两个年轻的毛丫头。然而乐果看到了希望。那两个小丫头都是她的校友,幼儿师范刚刚毕业呢。那些艺术学院声乐系和师范大学声乐系的都输了。她们往那儿一站就挺胸收腹,嘴巴张得像狮吼,声音又太亮太响——“广岛新潮”要歌唱家做什么?这就是希望一。同时失败的还有乐果的同班肖小小,小小说,她都在外头唱了两三年了。乐果一听就心酸,嫁给了农民,自己也快成农民了,落伍了这么多年还以为赶上了新潮。小小说,考上考不上无所谓,挣不到五十的,多赶两家三十的,还多出十元呢。这年头歌舞厅天上地下到处都是,水底下还有呢——总不能天天晚上在家里头憋死。乐果这么一心酸世界竟开阔了,生活也纷繁了,这就是希望 二。需要补充的还有一点,“广岛新潮”刚一开张便给“整顿”了,“名字太不严肃,不利于纪念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整顿得好,这样一来乐果的失败就等于没有失败,就等于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就有了希望三。有了这三层希望,乐果还担心什么?乐果做了头发,修了指甲,纹了眉,施了胭脂,抹了粉,向生活讨还生活了。乐果来到佛罗伦萨夜总会,拿起麦克风,只问了一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问得大厅鸦雀无声。于是又问一遍:“为什么这样红?”大厅里即刻就是满堂彩。乐果心花怒放了,这他妈的才是生活呢!乐果越唱越柔,腰身也软了,目光里头烟雨迷蒙,全是“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友谊和爱情”之后即刻便是经济效益,三十元。外加一听冰镇雪碧。真叫人开心,真叫人喜出望外。幼儿教师乐果的歌声当天晚上就和市场经济接轨了。    苍天不负有心人。  没有比夜总会更适合乐果的地方了。什么叫如鱼得水?乐果进了夜总会才称得上如鱼得水。乐果每一个晚上都能玩得很开心。乐果一上台就成了男人的中心,好多眼睛盯住她淌口水,不过话说回来,男人的吃相虽不好女人的心里总是开心的。偶尔被人摸一把,偶尔有人就了她的耳朵说几句肉麻的话,乐果便冷若冰霜。女人到三十岁还要故作冷若冰霜,不是幸福是什么?碰上顺眼的男人乐果也要应付几下的,当然,乐果应付的时候内心的感受是女王式的,喜欢谁才能轮到谁,喜欢谁才能赏给谁。不过乐果从来都不出格,最多像初恋的前几天,有了感觉就停住。这样最好。初恋就得是初恋的样子,要不然每天跑到这里来做什么。这就决定了乐果每天晚上都有进账,同时保证了每个晚上都有“纯洁的友谊和爱情”。情归情,账归账,当日事,当日毕。要不然就回到婚姻而没有初恋了。这样的日子真是一天一个新太阳。就是回家稍晚~点也好交代,也好应付盘问,这可是“工作”。  第一个月乐果挣回了一千二百五十五元,这是一次丰收,蕴涵了解放的感觉和时代的感觉。乐果带领苟泉和女儿苟茜茜吃了肯德基。打了一辆红色夏利牌出租车。乐果让司机把出租车一直开到九中家属楼的水泥乒乓台附近,带回来一条金利来领带、特利雅女式羊皮鞋、两袋旺旺礼袋、三支台湾产圆头牙刷和一袋碧浪牌超浓缩洗衣粉。当晚他们用新牙刷刷过牙,哄女儿睡了,高高兴兴做了一次爱。苟泉老师的脸上一直笑眯眯的,找到了城市的感觉。城市不是别的,就是沿着国家货币往大处走的好感受。乐果的身子是城市的。他苟泉的身子也是城市的。他们套成一团,整个城市都翻来覆去。乐果终于能挣钱了,这可是肥马的“夜草”。苟泉不鼓励妻子,也不干涉妻子,以局外人的姿态微笑着关注妻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挣钱了,阿青说得没错,这年头“一出家门就是钱”。  故事没有平面,故事的唯一可能就是它的纵深难度,这是故事的属性。乐果的故事刚刚翻过去第一页,总经理马扁就出现了。马扁一身藏青色西服,大背头上抹了摩丝,双手插在西服的裤兜里,在佛罗伦萨歌舞厅的门口翩然而现。马总面带微笑,正赶上乐果老师的一曲歌完。他们认识。马总的女儿是乐果班上的一朵小红花,又能歌又善舞,还能拨几下小琵琶。马总偶尔亲自来接他的女儿回家,开着一辆银灰色的桑塔纳。五棵松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马恬静的父亲是一位大款。但马总一半像生意人,另一半却像书生,有一种富有、得体,却又宁静、儒雅的调子。马总是个好父亲,他凝视女儿的目光总是那样慈爱。那辆银灰色的桑塔纳就在马总的身后,做这个美好画面的物质背景。车子的玻璃不透明,从外面看不见里头。不过乐果猜想从里头是可以观察外头的,乐果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注意这么一个细节,这里头可是有让女人心跳的东西的。马总对乐果老师一直彬彬有礼,女儿不在场时叫乐果“老师”,女儿在场就改口了,称乐果“阿姨”。这个称呼让乐果感动,有一种亲近的,甚至是血缘乃至肉体的亲昵感。这又滋生出某种古怪和幽暗的幸福了。五棵松幼儿园的老师一直拿马总作为好男人的标准的,她们夸别的男人总是拿马总做比尺,“就像马恬静她爸”。因为马恬静在自己班上,所以别人一夸马总,乐果的脸上就会挂上接近于满足的微笑,她的眼睛就会像车上的玻璃,从里看得见外,从外看不见里,越想越撩拨人。  马总站立在九号台的橙色壁灯旁边,两手交叉,闲放在腹部。他的手无论搁放在哪儿都给人以恰如其分的印象。乐果从歌台上下来,电吉他手的手势还保留着最后一个音符的静态。乐果和马总就坐在九号台,点了饮料,很轻松地说笑。有了夜总会这么长的生活基础,乐果也就显得格外老到,一举一动又像少女,又像女人,内行男人一眼就能看见,进退都有余地。  第二天马总又来了,所有的细节和过程都和昨天一样。他和乐果又在一起喝了饮料。不同的只有一点,他们没有分手,而是一同钻进了马总的桑塔纳。车子里有股工业气味,但撞上第一个红灯后乐果就闻不到这股气味了。红灯闪烁后马总踩下刹车,右手伸过来,相当自然地握住乐果的左手。他的手叉开来很大,指头一起弯进了乐果的指缝隙,合缝合榫的,蕴涵着相当迷人的感受。车子重新启动了,马总拥乐果人怀,乐果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乐果躺在了马总的腿上,闭上眼,心脏的节奏一下子回到了十八岁。乐果闭眼之前看过一眼玻璃,都摇上去了。乐果握住马总的手,顺势捂在乳峰上面,另一只手伸上去反勾马总的腮。路灯一盏又一盏从乐果的上眼睑上划过,色调有点偏暗。马路上刚洒过水,车轮子听上去就像从路面上撕过去一样。乐果的身体就像在路面上流淌着。乐果睁开眼,眼皮底下即马路的半空是_排霓虹灯和高大建筑群的倒影,宛如藻类悬挂于水面。乐果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十年,这个审视视角使她突然觉得这个城市有点陌生了。陌生感是幸福感的一个华美侧面,像生活在别处。一个拥挤的、喧闹的、陌生的、安全的别处。乐果的心潮开始涌动,马总的掌心感觉出来了,他低下头,和乐果对视。乐果的眼睛再一次望到窗外去。窗外全是行人。乐果能看见所有的人,就是没有一个人能看见他们。  汽车出了城,往黑暗处开得很深了。他们就是在汽车上做爱的。都记不起来从哪一个动作开始的。好像预备了好几年了。他们做得很慢,彼此适应和体谅对方的习惯。又礼让又有些侵略。马总拉开坐垫下的栓手,坐垫的靠背竟让下去了。倒得很平。乐果躺下身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乐果轻声说:“我还没有吃药呢。”马总耳语说:“回去补。”乐果的嘴巴张得便更大了,呢喃说:“还没有吃药呢。”乐果的整个做爱过程都伴随着这句无用的细语,既像诉说,又像吟诵。他们开始了。马总说:“大声叫,没人听见的。”汽车的避震弹簧在收缩,而车身在荡漾,像一条小船置于浪尖。乐果的身子都放平了,脚趾都用上了,两只脚在方向盘上飞舞。她的脚后跟太迷狂了,捅到车喇叭上去了,一声尖叫把两人都吓了一跳。马总愣了一下,乐果十分怜爱地捧住马总的头,流着眼泪呢喃说:“对不起,对不起。”  ……

前言

  我时时刻刻在和这个世界较劲,然后,隔三差五弄出一本书来。我较劲的方式很简单,尽一切可能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内心。二十年了,我一直都在重复这件事。我所理解的创造就是重复。对我来说,没有一次重复是一样的。正如我的健身教练所要求的那样——重复一次,八;再重复一次,九;再重复一次,十。杠铃是一样的,重量是一样的,我的每一个动作也是一样。可是,只有我知道,这里的“一样”是多么地不一样。第一下,我游刃有余,第三下,我余勇可贾,到了第十下,我必须使出我全部的力量。为此,我的血管爬满了我的身体。我轻。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我知道我有多轻。谢天谢地,不只是我一个人能够体会并表达这种轻。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第一次从昆德拉那里听说了这样的感受,他使用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词:不能承受。我为此感动了很久。轻的人却又是勇敢的,具体的表现是他从来不惧怕重量。这有点矛盾了。这不矛盾。中国的老百姓用极度俚俗的语言揭示了这个矛盾的人生哲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要感谢为这套书忙碌的人们。他们把我截今为止的作品全部搜罗起来了,出了一套我的作品集,一共是七卷。

内容概要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童年与少年在乡村度过,1979年返城。l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先诗歌,后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平原》等:小说集《祖宗》《慌乱的指头》《睁大眼睛睡觉》《青衣》等多部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 “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等奖项。《青衣》并一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书籍目录

自序家里乱了哥俩好林红的假日睁大眼睛睡觉青衣

编辑推荐

  作家毕飞宇,创作道路上最具转折意义的作品。  电视剧《青衣》原著小说,大幕拉开了,红头盖掀起来了。筱燕秋撂开了两片水袖。新娘把自己嫁出去了,没有新郎,这个世界就是新郎,所有的人都是新郎,所有的新郎一起盯住了唯一的新娘。筱燕秋站在入口处,锣鼓响了起来。

作者简介

青衣和女人,戏剧与人生,孕育与流产,无法谢幕的舞台上演着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在戏剧中找到角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在现实与幻想中,圆一个破碎的凄美之梦。《青衣》,一个具有预言和哲学意义的当代佳作。著名青衣演员筱燕秋,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师辈演员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神形疲惫,走向崩溃。
毕飞宇表示“筱燕秋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作出某种努力的时候,通身洋溢出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

图书封面


 青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吗?上午看了第一篇《家里乱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男人的世界里只有女人、钱,女人的世界里只有钱、男人。难道世界就是这样的吗,纷繁中只是追寻金钱和肉欲,除此之外便无其他,连亲人之间最起码的关爱都变得淡薄、虚无。害怕这样的世界。作者展示了真实的近乎残酷的世界,人情世故。这个世界是多面的,有黑暗,也有阳光,人间有狡诈也有真情。不管怎样,还是抱些希望比较好。毕竟,有日升也有日落。品味甜腻之后的另一番味道,也该换换口味。
  •     青衣就是一场苦情戏,戏里戏外落差太大的人生太容易缔造悲剧,女人倾注太多心血和精力,那她只想也只能追求一个结果就是赢,当这股韧性演变成不择手段的偏执,人生就被禁锢在欲望的坟墓,从未属于自己。女人的生活智慧应该是,从容享受意外获得的绚烂,耐心经历柴米琐碎的平淡。
  •     哈!写得蛮流畅的。但实话说,看这个小说,没有多大感觉。看完记住的有两个。第一是胖人四大忌:汤糖躺烫。果然我也只是俗人一枚。过年了,笔墨一伺候,红纸多得是,寥寥草草舞出这四个字,贴在床头警示身子骨越来越懒得我。说来也怪,懒病发起来只在看小说间隙抬起头,欣赏下乱糟糟的房间,看着旁边吃完的水果盘子,怎么也不愿意动一下。继续埋头看书。发起癫来的时候把音乐开得老大,摇头晃脑带上洗衣手套从头开始打扫。把一切乱七八糟回归的感觉真好。两种都是享受生活。第二种是跟重庆森林的阿菲学的,非常管用。第二个就是很多电影里面都会出现的有着寓言性质的结尾,很艳丽绚烂的残忍。生命开出的花。筱燕秋应该算是一个诚实的女性,毫不抑制自己的各种诉求。20岁时对老师那样,40岁对学生的好也是因为觉得那是自己的一份劳。转个弯儿还是为了自个儿。没变!只是更加极端。原本存在的东西更加变本加厉。今儿在人人上也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讲有欲求的男人女人更加充满活力。那篇文章挂着心理学和新周刊的头头被好多人转发。反正极端两边都是尖儿,总会伤着自个儿的。年轻人拿它试探、挑衅世界也挑破自己那层薄薄的保护层。如同练习毛笔字一般,人生讲究那种节奏、轻重、架构。什么时候把能量和欲求用到最大却不致无墨、无气力收场,该绚烂的时候绝对地绚烂,但并非任由欲求像无底洞一样耗着生命本初的元气。透支着一切来满足,开得似乎绚丽其实用力处处一样,只是觉得对生命有着霸道的扩张和肆意,也是不够尊重。心情多数是由生活的状况来决定,而不是所谓的”伟人“的调节功能。yhy跟我讲她爸爸说男人的心胸是由以后路顺不顺来定,当时没留意,现在冒出来想想,也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平庸的过程。小时候的一些无知的灵气长大了是再难得到。左思右想也难出一句拍案的话。缘缘说自己是鱼。我说那你会不会游泳呀?她说不会。我说那怎么算是鱼。她说我在妈妈肚子里面会游的。唔。花姐也说,人生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过程。现在才有点懂。记忆力越来越差,话语越来越相似,想象力就那么一招两招。拆拆都浅薄见底。谁生来都很独特,只是随着周边的一切,我们的一切也就这样了。免俗自然不可能,然而我们那相差毫厘的不同,一定由我们每日怎样的安排、怎样的生活、怎样的朋友决定着。挣扎有没有用?如果有用那怎么挣扎?其实也不懂。每日看一样的东西,过一样的日子,时间久了,悟性再高,都会被拉到差不多的。所以虽说我常常会想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但也自得其乐。一到真实的生活,一切也就不同了。会变得有点儿二,整天傻乐傻乐,不愿多想,随着感觉走,感世间情不需要那些矫情的东西。所以本质上我是不理解筱燕秋的。我只是冷眼旁观。 我没有一次将自己真正扒开看看,不敢。而有些东西最好闷着捂着,等有一天可以拿出来给别人看,香味自然比现在的一些要醇厚些。不过有些人是不爱喝红茶的。看着这些碎片的文字,真是对自己无话可说。原谅我吧。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
  •     毕飞宇早期作品,故事不错。以对他的期待,文字略失望。结尾<黑天鹅>即视感。
  •     执着了不该执着的,却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人生中有各种痛,其中有一种叫不甘!
  •     《青衣》这一篇真是相当出色 《家里乱了》也很好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筱燕秋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妈的影子。
  •     悲剧?喜剧?乐观主义悲剧?她不再登台她完成最后的舞才离开。
  •     咱能不提黑天鹅么……
  •     用评价青衣的话来评价这篇小说就是“上好的唱腔,上好的身段”。
  •     生活的真相就是一地鸡毛让人唏嘘不已,欲望夹杂着的人生进退两难。
  •     半年前看的了 情节已不大清晰 只记得筱燕秋的执着 执着于戏里的嫦娥 执着于青衣 嫦娥是她又不是她 戏里戏外都是戏 都是筱燕秋
  •     文笔老辣,讽刺犀利。似乎戏剧中的人生格外戏剧。
  •     毕飞宇的书以前都是在杂志上看的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写人性写得血淋淋的,写女人更是欲望的化身。还是希望能从书中得到慰藉,即使不能,同情还是需要点的,直接扒开伤口,还是觉得太刻薄
  •     优点是故事一气呵成 感觉像一株梅花在雪中一点一点绽放如雪 缺点还是读完后想想觉筱燕秋过于平面了 和排比堆砌
  •     还木有看,LD喜欢的类型。
  •     疯魔了
  •     无论戏里戏外,筱燕秋都已把自己当作了嫦娥,如嫦娥般翩若惊鸿,却也如嫦娥般寂寞悔恨~那身青衣的行头就是她飞天的仙药,哪怕为这场奔月,耗尽她八尺命数,也绝不会止步,不会低头~小说后半段情绪澎湃,很有张力,结尾的高潮很有电影感~
  •     我觉得还是写得太浅了太薄了
  •     读着读着,文字让我想起老舍来。
  •     期待五月的舞剧!
  •     上学时喜欢看他的书
  •     一代青衣,在戏台上唱尽妩媚多姿。戏台也是人生的舞台,那些猜忌多疑,那些活生生的生命,都在。这是一篇有血有肉的小说。
  •     看了改编舞剧过来看的原著
  •     像极了黑天鹅
  •     不疯魔不成活
  •     变成窟窿的还有不甘和绚烂
  •     想做人就别做嫦娥,做嫦娥就别做人,到底是做嫦娥好呢还是做人好?若要选,还是愿意做那疯魔却美到极致的嫦娥
  •     揪心的读完了,只有一个感觉,中国版《黑天鹅》
  •     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
  •     嫦娥应悔偷灵药,一个女子围绕着青衣的角儿,天生青衣命,注定是嫦娥。二十岁出头时的大红大紫,四十个岁时落寞孤单,心中的那份执着信念,以及那个时期生活中经历的的种种磨难,最终使她只能在雪地里独自翩翩起舞。。。
  •     女版自私版霸王别姬,毕飞宇的文还是很多短平快的句子,对人物描写丝丝入扣,每个人物不饱满但都有亮点,面瓜,领导等等。
  •     看到筱燕秋我就想到了何赛飞演的种种角色的哀怨的眼神
  •     听有声书,粗了解些京剧知识,爱上了苏曼的插曲《忆》。
  •     可以当做京剧初级科普读物来安利!
  •     戏如人生
  •     和《玉米》相比,可读性上略逊。筱燕秋这个青衣角色心理刻画上不够细腻饱满,总会让人孤立的去看,而不是溶入其中。
  •     这篇文像砖头一样结实,紧锣密鼓地开始,紧锣密鼓地结束,不给你一点儿弹性 。 有趣的是,毕飞宇每本书中对于做爱的描述几乎都带着一种轰轰烈烈的绝望,我实在爱他的女性视角。
  •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都是决绝的固执的,总把自己逼得很紧,虽为女儿身但总有壮士扼腕的气魄。读来很心疼,勇敢坚强固然很好,但同时也请别忘了好好爱自己。
  •     中篇小说集
  •     女人最擅长和自己斗争,至死方休。
  •     中国版《黑天鹅》 “我没有坚持。我本来就是嫦娥。”
  •     很神奇,在图书馆站着看完了这本书。毕飞宇很会写女人啊。结局有一些突兀,看完我百感交集。正好自己在试着码关于戏曲伶人爱戏人的短篇,都是缘分。我之前看戏是喜欢花旦刀马旦的,唱腔动作比青衣可爱得多,青衣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咿咿呀呀个没玩,煞是无趣,可看完《青衣》我感觉这是个完整的女性灵魂,在咿咿呀呀与舞动的水袖之中唱叹不尽的人生无常。
  •     其实苦痛未必好。两点伤心,一是红幕即为红盖头不是出自作者,二是这一小中篇非作者一气呵成,中间情感起伏稍显做做。假想一下,此文为作者一时灵感起所作,情感上也会有沉有稳有酣畅,必要时悲痛欲绝,伤心离场……可惜可惜啊
  •     世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世上也只有两种事,幸福和不幸。像主人公筱燕秋如此矛盾又极端的人是少见,但她内心的疼痛我肯定谁都经历过。她就是和自己挣那么一口气,疯狂减肥,献出自己,不正当流产,就是有朝一日还能让人们对她发出由衷的赞叹,是嫦娥啊!殊不知化妆师给谁化妆谁就是嫦娥。
  •     值班无聊浑沦吞枣看过一遍
  •     谁都别拦着我我好喜欢这篇小说啊没为什么好喜欢好难过好难过 嫉妒心啊 性啊 女人对自己的感受啊 对婚姻啊男人啊 啊gosh
  •     。
  •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那场戏,小时候看戏觉得是对舞台对嫦娥的热爱,现在再看文,觉得那就是筱燕秋的命。
  •     不疯魔,不成活!
  •     叙事集中,仿佛追光灯,一直关注女主筱燕秋,不算特别深刻的小说,但是人物很饱满,行云流水一般,节选了一个女性19-40岁的一段,笔法克制,却令人扼腕,像嫦娥本身的形象,无可奈何,清冷,决绝。时间和世情都是凌迟之刀,刀刀掉血,委身老板的一段,让我想到莎乐美的七重纱之舞。都是作践了自己,却没有得偿所愿。江苏大剧院的剧本跟原著相比,有删改,淡化了很多世俗丑恶的东西,专注于人性的执念方面的悲剧。
  •     像我笛的书一样看完给人一种冷清和压抑感 不同的是 毕飞宇显然更生猛更决绝 想起一句话 逃不过执念,必自扰一生。
  •     初读无奈。
  •     佛家讲执念是心魔,痴是强烈的执念,筱燕秋说“我没有坚持,我就是嫦娥”,那时离开舞台二十年了,一句话就知道疯了。可是后来的事表现她着魔超乎想象,身体无所谓了,学生(理想化的女儿)不管了,命不要了,只要做嫦娥!有人说这个故事可怕,同意,可怕的是筱燕秋吗?可怕的是人性,谁不执迷一些事?
  •     这部我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