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四大名著 > 三国演义(全二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5
ISBN:9787020008728
作者:[明] 罗贯中
页数:990页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进乃暗差使命,赍密诏星夜往各镇去。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太后曰:“汝等可诣大将军府谢罪。”让曰:“若到相府,骨肉齑粉矣。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太后乃降诏宣进。   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绍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绍与操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挤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庄主大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曰:“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是日还宫,见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议。”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卓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前言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民所熟悉。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晋朝史学家陈寿把这段历史编成史书《三国志》,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博引群书,注文多出本文数倍,增补了许多材料。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也是一本写三国历史的史书。同时,有关三国的故事一直流传不断。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据杜宝《大业拾遗录》记载,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宋、元时代,三国人物已由民间艺人带上讲台或舞台,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说三分”(即说三国故事)已是“说话”中的独立科目之一,并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著名艺人。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故事的最早讲史话本,是元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刊刻的《三分事略》,可能就是宋人说话的底本。《三分事略》共分上中下三卷,从刘秀赏春、司马仲相阴间断狱开篇;正文从桃园结义开始,以诸葛亮病死结束,长达八万多字,虽然叙写简率,但三国故事的始末已粗具梗概。金院本、元杂剧也常常搬演三国故事,现今存留的剧目就有四十多种,剧本有一、二十种。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就是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写作者是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的说法,是符合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实际情况的。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仅有的一些材料记载,多有参差,其中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较为可信。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至正甲辰是公元一三六四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在一三三。到一四○○年间。他所写的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现在留存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等。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除现存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外,尚有《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二种。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他接近社会下层,目睹当时现实斗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提出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任何设想。从罗贯中所写几种小说的思想倾向看,他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罗贯中一定程度上看到社会动乱的某种政治因素,但他所持的态度是错误的,他从根本上否定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他这种政治主张不仅表现在《三国演义》里,在《隋唐志传)和《三遂平妖传》里也有明显反映。    ……    在艺术结构方面,《三国演义》叙述了上百年的历史,组织了众多的人物和纷繁复杂的事件,正如明高儒所说:“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小说前八十回,叙述汉末大小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小说后四十回,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直至晋统一全国。全文有头有尾,前后呼应。小说以魏、蜀、吴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以描写战争为主要情节,围绕这条主线,串联着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参差错落,然而前因后果都很清晰。在用笔上,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有时还运用插叙、倒叙,说明情节的来龙去脉;显示了《三国演义》在结构上的成就。    间杂文言和白话是《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它改变正史的全部文言,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文词,使具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都能看懂;跟平话相比,选词用字较为精炼,抒情写景也较细致。作者还注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张飞;个别地方也有生动的口语,如第五十四回,写吴国太和孙权的对话。不过,类似这种较为成功的语言是不多的。《三国演义》保留了大量书面语,有些章节照抄史书原文,因此,这种间杂文言、白话的语言,比起《红楼梦》、《水浒》等接近口语的语言来,就显得逊色了。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自它问世以后,我国历史小说的创作才逐渐兴盛。明清以来,上自写盘古的《开辟演绎》,下迄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演义》,包括各个历史时代的历史小说大量涌现;或以史事为主线,或以人物为中心,创作十分繁荣。另外,戏剧、曲艺等,也以《三国演义》的内容为题材,进行大量的创作和改编。《三国演义》以它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维妙维肖的人物刻划,影响着后代文学艺术。不仅如此,即使在今天,它杰出的艺术成就,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借鉴,也应该是肯定的。    何磊    一_九七三年八月    一九八三年八月修订

内容概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书籍目录

第00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002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003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004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005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006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007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008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009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010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011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012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第0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014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015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016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017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018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019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020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021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022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023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024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025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026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0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028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029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030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031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032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033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034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035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036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037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0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039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040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041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042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0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0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0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046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047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0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049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050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051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052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053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054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055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056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057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058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059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060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061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062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063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064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065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066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067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068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069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070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071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072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073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074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075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076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076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078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079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080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081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082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083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084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085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086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087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088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089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090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091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092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093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094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095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096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097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098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099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100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101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102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103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104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105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106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107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108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109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110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111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112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113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114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115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116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117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118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119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120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由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回。后来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120回版

由于人文出版社选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颇有出入,将拥刘抑曹的思想发展到一个几乎病态的角度,且大量地删除了原文中赞扬曹操一方人物的诗词和评论,所以给世人造成一种三国演义打击曹操、歌颂刘备的错误印象,且该批改版将刘备一方无限神化,甚至将诸葛亮准备将魏延烧死在上方谷这样的情节统统删除,将诸葛说成是一个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这是大家阅读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该版本选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没有将毛家父子的批语选入,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该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实本书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过是删除了批语部分,加入了编者的注脚。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时注意

图书封面


 三国演义(全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35条)

  •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就看过一遍,很多细节都已经忘却了。煮酒品三国,怕是不可能了。但是还可以简单说说。因为后来玩过“三国杀”的缘故,所以,对各路英雄豪杰,各个国别派系,有点印象,略知一二。若是没有多看几眼各国武将,怕是也有点多健忘了。先说大蜀,人皆知孔明先生神机妙算,火烧新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算计了司马。而刘备天天哭哭啼啼,输了哭,赢了哭,闹腾得很。手下五虎上将,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还有那么一两个虎头虎脑的→_→备生了个儿子,有点窝囊,宠信宦官。当然,有学者表明,孔明是个权奸,在此不予讨论,不予认同。其实我在想,是不是那次乱军中,阿斗被吓尿吓残,才会至此。再看东吴这边,江东建国,历有三世,人杰地灵,好山好水好风光啊。从皇帝到将领,俊俏美男子,都是要排号的。那架势真是要大有可为。孙坚打下了吴国最初的基业,大儿子伯符也是个生猛的人物,人送外号“小霸王”(没有学习机)。我们吴国的的男一其实是仲谋啦。年纪轻轻,统领一国。周大都督辅佐。尝有“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张昭,字百度。周瑜,字谷歌。反正是兵强马壮,蔚为壮观。而最后出场的是魏国军团。先魏武帝也是郁闷,明明保天子有功,偏偏被骂“乱世之奸雄”。“奸”,不好听,我不听。谁让你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呢?“挟天子以令诸侯”,怪我们咯?曹丕很给力,继位后就把弟弟曹植连逼带吓,搞废了。至于将领嘛,有爱光膀子的,有独眼龙,有四处投奔的……再加上有些国士给吹吹枕边风,不,是耳边风,综合实力不错呦。至于最后结局,历史都已经写好了。无论巧合还是必然,就是那样了。讲真,小时候也不是特别喜欢电视剧《三国演义》。长大后好好看看书,发现还是非常精彩的。有心理描写,有谋略分析,文战更比武战精彩。四大名著,非浪得虚名。
  •     《三国演义》最成功的之处,是高度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无限度的满足了后人的视觉需求;最大的不足是以儒家封建思想为指导的历史观。对于英雄人物的塑造,纵观所有历史小说,无出《三国演义》者。以勇武而论,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典韦、许诸、庞德、孙策、太史慈、甘宁等皆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可抵万人者;以智谋而论,田丰、郭嘉、贾诩、诸葛亮、庞统、徐庶、周瑜、司马懿、姜维等皆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者;以王道而论,曹操、刘备、孙权皆通帝王之道。诸葛亮的忠君,徐庶的孝悌,关羽的仁义等尽显华夏文明之大者;关羽的傲慢,张飞的粗狂,周瑜的嫉妒,曹操的多疑等英雄的不足之处在使其形象更加饱满的同时,也成为导致自身悲剧命运的根源。有英雄的地方,便会留下脍炙人口的故事,仅关羽,就留下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伤”、“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败走麦城”,等故事;有英雄的地方,便会留下无穷的历史智慧,“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等三十六计,“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不战而驱敌之兵”的战争智慧和水淹、火攻等战术,在《三国演义》中可谓俯拾皆是。正因为此,方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魏吴蜀三国各占其一。依仗地利的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魏,依仗人和的蜀在全盛时期,魏与吴皆奈何它不得。但历史的规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地人之说只是一时之术,而非历史之本。蜀虽然占据人和,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而且皆属无敌于当世者,但是,其盛也短暂,其败也短暂。蜀得荆州,由弱转强,取西川后,盛极一时,蜀失荆州,迅速衰败,火烧连营后,元气大伤;吴占地利,虽没有像魏和蜀一样盛极一时,但却一直有惊无险。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因为他们不同的性格和战略方针恰好适应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因此他们承担了危时保卫社稷的使命,这正应了赵翼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名言。曹魏虽屡屡受挫,但始终未伤及元气,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官渡之战后北方实现了统一,这为曹魏的连年征战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无论人才、钱粮皆无后顾之忧;二是曹操的个人因素,他雄才大略,爱才若渴而又知人善任,这是只讲仁义的刘备和承袭父兄基业的孙权所不具备的,三是“携天子以令诸侯”为曹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代表历史潮流的应该是曹魏,而非蜀国。但是,儒家思想看重皇位继承的正统性,由此出发,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也”。刘备,因为姓刘,因为仁义,所以是实至名归。诸葛亮,这位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楷模,理所当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蜀国的五虎上将理所当然的智勇双全。就《三国演义》本身的情节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便不会有赤壁之战的胜利,“三家归晋”的大一统便要提前几十年以“三家归魏”的结果来完成,当然,也不会有赤壁火海中丧生的百万白骨,也不会有三国之间长达百年的战火。世人皆言,诸葛亮之《隆中对》是为天下大势设计的宏伟蓝图。然而,诸葛亮,如果真的不知道“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何以管仲、乐毅自比?如果真的知道,为何还要逆天命而造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难道仅因为刘皇叔的血统和仁义,如果真因为此,岂不是为一人,一姓之尊而置天下人之命于不顾,舍大义而取小义,君子所不为也。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mmm, m,m
  •     东西不错,也挺实惠。
  •     经典是永垂不朽的
  •     和红楼一样,总有从某一章起就看不下去的后半截儿
  •     儿时的记忆
  •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     四大名著当中最喜欢的
  •     不如红楼好看
  •     夢幻泡影。2015是西遊記,2016所有散碎時間就是三國了。
  •     之所以会称之为四大名著,那是因为里面的道理,到现在都无法被反驳。
  •     【补签】经典。常读常新。
  •     给四年级的外甥女买的书
  •     看不懂
  •     一本经典的好书
  •     念初中时候看了好几遍,那时候挻喜欢的。
  •     里面的内容写的不错
  •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看起来真的是比较爽。
  •     四大名著中最爱的一本,看过太多遍
  •     已读大半,有时间继续读完。
  •     从小学到高中一共看了三次。然后相关游戏玩了n次…
  •     刘关张结义,冥冥中注定。
  •     专门买版本
  •     只有看了之后只有看了很多一般的小说以后才知道为什么过了那么多年四大名著依然是中国最好的小说。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四大名著里最爱看三国!
  •     看了无数遍
  •     最低调的一句话:城中可有xx否
  •     这种书就要多看几遍
  •     “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     “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热血
  •     看这个的时候觉得罗贯中超有才华…
  •     少必读三国
  •     经典历史演义
  •     性格决定命运。
  •     厚厚的大部头,无论什么时候看,都是经典
  •     之前被别人说“别看小说了 浪漫看多了 更没有男朋友了”推荐给我这个看 当时看不下去 拖拉看了半年 确实深谋远虑 但还是没学会
  •     如果没有抹黑曹操就更好了
  •     这曾经是我在小学时反复阅读的一部经典。
  •     第二次通读了一遍这部名著 从非洲读到了云南 为了更好的记忆情节 还特地开始看电视剧新三国 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曹操 希望能有他那样轰轰烈烈的人生!
  •     关于三国题材的各种视听来源不计其数,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对于三国历史的传播贡献功不可没。但具体到对我本人,因为先接触三国志,反倒对演义小说感觉不深,因此主观地不给满分。扣一星并非质疑其经典程度,而只是考虑了对本人的影响
  •     我说看的时候差点哭死你信吗?
  •     这个就是先看的电视再读的书,小时候的孩子总喜欢看一些打打杀杀,崇尚羽扇纶巾,指点江山。曾经一度想比对三国志一起看的,后面还是因为耐心不够而放弃了!
  •     谋
  •     别人都说尔虞我诈看三国,为什么我看完连一点皮毛都没学会
  •     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诸葛亮七擒孟货的故事,当时我还觉得诸葛亮真是有耐心,不过也正是如此,才看到诸葛亮那出神入化的计策不是吗。那时候还幻想着大乔小乔到底是如何的貌美如花,还为周瑜而扼腕叹息,总之那时候给了我很多无限感概的小说,给我的岁月留下了印记的一部小说
  •     谢谢老高,带我入三国,从此不回头!
  •     初读觉得有点吃力,因为人物太多,而且每个人还有字,地名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也繁多。而且没有废话,又是文言,所以每一句话都要注意读。但看到后来,觉得十分有味。虽然可能因为先入为主喜欢诸葛亮在内的蜀汉集团,看到蜀汉失利就有点着急,虽早已知道结局。战争描写很好,战前谋划很详细。
  •     四大名著之最爱
  •     经典不解释,想抽个时间在看一遍
  •     人心叵测朝闻夕改,一言不合提刀砍人,痛快
  •     不少史无对证,偷龙转凤的YY情节,不过这本本来就是部小说,可以理解
  •     小学最喜欢的
  •     经典名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