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堂吉诃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7-1
ISBN:9787805674629
作者:塞万提斯,屠孟超
页数:99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塞万提斯的名字在中国已不陌生, 他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而《堂吉诃德》中那两位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的游侠骑士的形象更是老少皆知。塞万提斯已被当做经典作家而永垂史册,而《堂吉诃德》也以其特有的魅力一直受到文坛的重视,为世人所瞩目。

内容概要

  塞万提斯于一五四七年出生在西班牙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加拉·德·埃纳雷斯。他出生的确切日子已无法考证,只知道他受洗礼的日子是十月九日。他的父亲是一位善于吟作歌谣的不得意的外科医生。为了养家糊口,他经常来往于当时西班牙的几个大城市。塞万提斯自幼跟随父亲,过着动荡的生活。  十六世纪上半叶正是西班牙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班牙自十五世纪末成了欧洲大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不断向海外扩张,征服了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疯狂地掠夺黄金。一五一六年卡洛斯一世继承西班牙王位,一五一九年他又从祖父那里继承了德国王位,并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改称卡洛斯五世。西班牙依仗它庞大的军队和无敌舰队称霸于欧美两大洲,成为一个军事大国。它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得到发展,经济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它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一四九二年西班牙的第一部语法书出版后,以卡斯提亚语为国语的语言日趋完善,出现了蒙特玛约尔的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小说和鲁埃达的戏剧。文艺复兴思想的传入使西班牙的文学艺术进入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黄金时期。塞万提斯正是在这块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无疑地受到了绚丽多彩的文学作品的影响。  塞万提斯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为了广泛阅读拉丁经典著作和其他名著,他到一个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家中教西班牙语,以后又随他们去意大利,在当时的红衣主教裘利奥·阿括维瓦手下当了一名扈从。这样,他便有机会利用他主人丰富的藏书,浏览名著。此外,他还接触到不少意大利的文人学士,结识了被称为“哲学游侠骑士”的吉奥尔达诺·布鲁诺,亲耳聆听托尔瓜托·塔索对古代艺术的精辟论述。他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他对古代光辉的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样,他便能在《堂吉诃德》中借主人公之口,对文化教育、贵贱等级、清廉公正、自由平等问题发表精辟的论述,闪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书籍目录

上卷
致贝哈尔公爵
序言
第一章 叙述有名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第二章 叙述异想天开的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行。
第三章 叙述堂吉诃德如何自封为骑士的趣事。
第四章 叙述我们的骑士离开客店后的遭遇。
第五章 继续叙述我们的骑士的不幸遭遇。
下卷
献辞
序言致读者
第一章 神父和理发师跟堂吉诃德谈论他的病。
第二章 叙述桑丘・潘沙跟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争吵,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三章 叙述堂吉诃德、桑丘・潘沙和参孙・卡拉斯科学士间进行的一番有趣的谈话。
第四章 桑丘回答了参孙・卡拉斯科学士提出的问题,以及其他值得一叙的事情。
第五章 叙述桑丘・潘沙和他妻子特雷莎・潘沙之间进行的一番妙趣横生的谈话以及其他一些值得记叙的事情。

作者简介

《堂吉诃德》(1606-1615)是塞万提斯最杰出的作品。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图书封面


 堂吉诃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3条)

  •     这可能是大家都听说过的名著。其中的插画也很有名,比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那幅画。有人说这是塞万提斯在文艺复兴最著名的作品,我不是学文学的,所以对文艺复兴的认识仅限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带动人们倡导人文精神,强调追求生活中的幸福,是中世纪与现代的重大分割线。恕我自己的认识浅薄,我对这本书后的重大历史意义没有什么太大的体会,却对堂吉诃德的疯疯癫癫的骑士精神大有感触。有趣的情节,人物之间的对话带我们走进堂吉诃德的世界。这种痴狂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贱贱的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别人可能认为他是个疯子而已,他心中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他严格的执行他的骑士信条,他的勇敢无人可以匹敌,他砍风车,他把羊群当做军队,他与狮子对峙,他把路上的陌生人当做骑士来决斗。他对自己的对手从来没有露出过怯懦,哪怕有,也是会义无反顾的去战斗。他对死亡毫无恐惧,却对圣水的功能深信不疑。可是当这样的一个人却活在我们自以为正常的世界里时,他就是一个疯人了。但是书中他的谈吐,他对教育的观点,他对修养的看法,就清晰有理的让人怀疑他真的是个疯子吗?还是我们真的看不穿?是不是他想的比我们深远,却因为跟大多数不一样所以就被定义为不正常?是不是这种在社会中突显的不管对与错有理或没理,因为是异类,却被所谓的正常的人所扼杀呢?书最后,堂吉诃德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个疯人终于变正常了。但是骑士精神已不在,已没有这样疯癫的人,义无反顾,举着长矛,将他人的嘲笑踩在脚下,勇敢追求自己的路了。我们扼杀了这样的骑士精神,这个社会扼杀了这种义无反顾的纯粹的珍贵的精神底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疯癫的骑士精神,已不在。
  •       《堂吉诃德》的情节雷同,预示了作家写作的喷发状态。这是一种横向的喷发,就像火山爆炸一样,把熔岩抛上天空,并在一定的高度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山灰云层。只要想一下这种状况,就已使我深深陶醉了。为什么呢?因为,从作家写作的角度出发,小说始终都具备一定的动量——就是说,小说总要有结束的时刻。就算是《大菩萨岭》这样没完没了的连载小说,也要有落幕的那一刻。然而,小说的完结是注定要出现的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成熟作家精心撰造的作品来说,却是一种痛苦。不论是幻灭小说、通俗爱情小说、甚至是报章连载文,完结都让作者伤感。因此,我们说结尾部分的处理,之所以困难,这种因素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试想,怎样去做,才能配得上一个完美小说的结局呢?惯常的做法,不无是装点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来打发人们。但因为是惯常的,是人们都看腻味了的,所以就显得极为庸俗了。  然而,《堂吉诃德》的结尾,给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的。老实说,它的结尾有一种神奇的特质:堂吉诃德二次返乡,随即突然去世——他的死,虽然在塞万提斯的处理下,处处显示出不祥的征兆(如进村时),但从我们阅读的情绪上,仍然是非常的突然。这里不再是荒唐骑士第一次回村的狼狈不堪;也不是他二次征险时的豪情壮志。当我们还在堂吉诃德“奇妙冒险”的漫话状态下踯躅的时候,他已经死了。这就是小说奇特的地方,作家不仅使堂吉诃德、桑丘以及他们遭遇到的各色人等,都陷入到某种荒唐的境地;更使读者也陷入到一种“妄想”状态里了——对堂吉诃德冒险的那种期待!这便是我读它的感觉,虽然已经翻到了最后一篇,但似乎还没有回过神儿来。  与之相比,《美德的厄运》就表现得相当拙劣了。女主人公如同一个圣徒那样奔赴黄泉,在这儿的处理上,萨德写得很不自然。我们可以看到,萨德在结尾处有一种明显的道德说教的倾向,而在其他章节、尤其是那些性虐待的部分,他却写得特别好。这就正如侯爵在《所多玛的120天》中写的最好的部分,是那不勒斯王国的贵族们在讨论权力时的那些地方,而不是其中的荒淫场面。这也解释了萨德从更深层来说,并不是一个“色情作家”,而是一个热衷于探讨伦理、特别是探讨权力伦理(作为对他自己贵族家庭伦理的一种映射)的人。因为在《美德的厄运》里,女主人公遭凌辱的场面;以及围在波旁王朝周围的贵族关于统治权力的话题里,都彰显出一道权力的帷幕。性虐待实为被压抑的权力的宣泄和对权力对象的摒弃。而从小说本身来讲,萨德并不具有堂吉诃德那种延绵的气质:同样是情节相似的性虐待场面,其实是一种堆积。我们无法从中体会到一种期待的感觉,而只能从中发现沉郁和某种苦修会的情绪。这便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与萨德小说的一个相近的地方是:情节上的同构。这一点是与很多消遣小说之间最大的差异。我们说,消遣小说的动量,仅是情节上的推动——仅是构成情节的那些要素上的推动。比如说,侦探小说,它的头顶上总有那么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发展的动力无非是侦破,和对人物关系的梳理。爱情小说则相反,搅乱人物关系是它最主要的特征。但是,无论如何,消遣小说在发展动力上的模式,却是一致的。也就是靠单纯的情节去推动。它们的情节,全是按照线性逻辑排列出来的。也就是说,消遣小说在情节上,是环环相扣的。可是《堂吉诃德》在前后布局的情节上,却是持平的。虽然它也有情节上的线性关系,但你会发现,具体到每个情节的内部结构时,所有情节的构成体系是一致的。就是说,它所体现出的荒诞不经,是延续性的,而不是A推动B,B推动C式的简单演绎逻辑。萨德的性虐待也是如此,它只是在细节、道具或者姿势上略有不同而已,其性虐待的主体性始终都没有变化。在写作的状态上,这说明《堂吉诃德》与消遣小说是不同的。因为后者是以情节为主体,每一个情节都是后续情节的铺垫和动因,因此相同情节便不可能在那这里发生。此外,这里所讲的“情节推动”,是有两种区分的:对于消遣小说来说,它的情节推动对于其小说来说是绝对的必然;而《堂吉诃德》所代表的小说,在“情节推动”上,则是相对的必然。后者的相对必然就是说,小说并不仅仅依赖于单纯情节上的推动而呈纵向或者时间线上的发展,还因为具备很多其他因素的推动,而呈现出多层次空间上的发展(除时间线上的)。这种在小说内在逻辑上的空间发展,即拓扑结构在消遣文艺那里是不存在的。  我之所以重视这一点,是因为这种不同体现了作家写作状态的不同。消遣性质的小说,从准备和构思开始,就是以情节上的延续和咬合为中心的。不管它的叙述、描写是怎样的,它总是一个延顺的过程,“A推动B,B推动C”式的整体布局,从一开始就是确定无疑的了。因此,消遣小说,从小说内在逻辑上来说,就是一个简单推导式的数学方程。它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而且也不容任何复杂的技巧发挥其功能的余地。这就是说,消遣小说,完全就是一件儿工艺活儿,按部就班就能做出来了。而我们承认《堂吉诃德》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从写作状态这个角度来说,就和消遣小说极不相同。我认为:《堂吉诃德》的雷同章节、它的那种呈水平扩散状的情节,已显示出了作家创作的巅峰状态。因为,在小说内部、特别是情节上的停滞,往往是一种满足和沉醉的表现。作家需要同样的场景来满足他那爆发式的叙述欲望。因此,在情节之间才会出现一种拓扑结构——不再是单线程的那种简单推导,而是基于小说内在逻辑上的一种扩散式分布。就作家本人而言,就是某种偏执地絮絮叨叨、甚至是语无伦次。  不过,这种巅峰式的写作状态,并不意味着作家小说艺术成就的巅峰。因为,这种写作上的巅峰,不是仅仅出现在作家的成熟期。一般而言,写作巅峰与滞怠是同时出现的。因为写作上的某种雷同,必然是一种停滞的反映,是作家沉溺其中的反映。因此,写作巅峰与小说的艺术巅峰绝不可等同视之。那么,我们说《堂吉诃德》的伟大,其实就是指塞万提斯成功实现了这两种巅峰的相合。可以这样来总结:小说艺术上的巅峰,依赖于作家写作状态的巅峰,但写作状态的巅峰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艺术上的巅峰。
  •     看完这本书后,深深的体会到:当你出丑时,身边的人很多不会帮你遮丑或想扶你一把,他们只会一边掩住嘴巴笑你一边假装配合你。与你最好的朋友和跟你最亲的人往往不敢对你说真话!!!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我不做骑士啦,桑丘!
      
      这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说话者对旁人言之凿凿,恰恰表明他对过去思之切切。但丁在人生的中途误入一片黑暗的森林,拉曼却的老绅士年近五旬时被骑士小说迷了心窍,昏了头脑——请允许我引用作者的评论——“如果他还有脑浆的话”。堂吉诃德立志开始一场奇妙的冒险,朋友们却为了劝他恢复理智劳心费力。他们善良、热情,同时又有点私心杂念,因而引发了不少趣事。
      
      一
      
      同村的邻居遇见受伤的老人,好心送他回家,但是到了村口却踌躇不前,“还想再待一会儿进村,想让天再黑一点儿,免得让人看到绅士被打成这样,却骑着这样一匹小毛驴”。
      
      不忍心看着受人尊敬的老绅士犯病,理发师和神父在客店里合计出一条骗他回家的妙计,只不过要委屈神父假扮无助的少女,理发师担任侍从。吉诃德呀吉诃德,我叫你一声“拉曼却的雄狮”,看你敢不敢答应?我正等着看女装神父登场呢,谁知翻页如翻天——
      
      “还没有走出客店的大门,神父突然转了个念头,觉得这样做不妥。他是神父,这么乔装打扮,虽说为了办一件大事,但终究不成体统。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理发师,想和他对换服装,让理发师装扮落难的少女,由他自己当侍从,这样比较合适,也不至于使他这个神父斯文扫地。如果理发师不干,那么,即使堂吉诃德让魔鬼给抓走了,他也不会朝前走一步。”
      
      再说说女管家吧。自家主人荒了田产,散了家财,整天想着往外跑,她当然又急又气。不过除了拉着神父哭诉,还有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以做——烧骑士小说。如果非要在这段妙趣横生的情节中选出我最喜欢的句子,那么无疑是这句——“这个艾斯普兰狄安就被抛到后院,很有耐心地等待大火来吞没自己了”。
      
      原来物品也有性格。它们习惯于默然独处,即使被人翻阅、被猫抓挠,依旧处之泰然。(并不惊情的)四百年后,道格拉斯老爷描写一台黑色的小仪器收到外星人炸毁地球的拆迁通知,却不知道该告诉谁,只能给自己闪灯。“The only place they registered at all was on a small black device called a Sub-Etha Sens-O-Matic which winked away quietly to itself”。
      
      这位西班牙女管家与她的英国同行都真心喜爱自己的主人——无论他们是异想天开、又高又瘦的游侠骑士,还是作息紊乱、又瘦又高的咨询侦探。堂吉诃德回家时,“房子里的人闻声全都出来了。堂吉诃德的朋友迎接他们的朋友,女管家迎接她的主人,外甥女迎接她的舅舅。”就像到了冬天的中午,草坪上并排铺着三只毛茸茸、圆滚滚的小猫。一只玳瑁色的大猫钻出草丛,喵喵唤了几声,立即被小猫团团围住,原来它们是一家猫。众人迎接“朋友”、“主人”和“舅舅”,看似称谓不少,其实仅指堂吉诃德一个人。
      
      塞万提斯喜欢用一句话记录多个人的神态动作,好比电影里流畅顺滑的长镜头。比如描写堂吉诃德在旅店引发混战的场面——“神父大声地呼喊着;老板娘尖声尖气地叫嚷着;她女儿难过得直叹气;玛丽托纳斯急得直流泪;多罗脱奥吓得六神无主;路辛达慌得说不出话来;堂娜·克拉拉吓得昏过去了。”
      
      再比如夸姑娘美貌。“多罗脱奥认为,她比路辛达长得还俊,路辛达则认为她比多罗脱奥还漂亮。在场的人都一致认为,如果有人能与多罗脱奥与路辛达相比美,那么此人就是这个摩尔女子。也有人认为,她比她们俩还长得好一些。”
      
      莎士比亚在《维洛那二绅士》里也写过类似的台词。
      
      “朗斯 嗳哟,我到现在才哭完呢,咱们朗斯一族里的人都有这个心肠太软的毛病。我像《圣经》上的浪子一样,拿到了我的一份家产,现在要跟着普洛丢斯少爷上京城里去。我想我的狗克来勃是最狠心的一条狗。我的妈眼泪直流,我的爸涕泗横流,我的妹妹放声大哭,我家的丫头也嚎啕喊叫,就是我们养的猫儿也悲伤得乱搓两手,一份人家弄得七零八乱,可是这条狠心的恶狗却不流一点泪儿。”
      
      岔开说几句题外话。第一次阅读上述剧本时,我不太理解“就是我们养的猫儿也悲伤得乱搓两手”。我从未见过猫儿像人那样搓手,也很少见它们合拢两只前掌——除非它们愿意侧躺在地上,双掌夹住逗猫棒末端的玩具,脑袋凑上来,张嘴就咬。英文原句是“our Catte wringing her hands”,Catte是猫的阴性名词,wring有“绞干(水分)”的意思。与英文类似,中文也可以用“绞着双手”描写人感到焦虑、想不出办法的样子。所以这句话从字面上看翻译无误,但用来形容猫儿似乎不够贴切。我猜莎士比亚是想用拟人的方法描写猫洗脸前舔湿前臂和掌背的动作,这倒是它们极其常见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因此,这句台词或许可以翻译成“就是我们养的母猫也悲伤得直舔手背”。
      
      二
      
      堂吉诃德释放过囚犯,打伤过教士,甚至闹出了几桩命案,后来成了神圣友爱团的通缉犯。这个团体大概类似印记城的和谐会,是否神圣我不敢说,但是等到被他们抓住,背上结结实实挨了几棍子,那种刻骨铭心的爱肯定能持续好几周,甚至几个月呢。幸好有神父为堂吉诃德说情,再加上金钱补偿,他总算没被抓去服苦役。至于他在冒险之初让桑丘当上海岛总督的承诺,最后还是要仰仗公爵夫妇来实现。夫妇俩读过记录堂吉诃德冒险经历的小说,对他很感兴趣。
      
      看来,古往今来的人们要想实现理想,不外乎两种途径:做个有钱人,或者做个有趣的人,然后认识有钱人。就连塞万提斯也不得不把“像自己的孩子那样尽善尽美”的作品献给贝哈尔公爵。博览群书、品味高雅的公爵肯定发现了这篇献辞是抄袭别人的,所以压根没有回应作者。
      
      三
      
      桑丘·潘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伴侣。堂吉诃德沉迷于巨人与魔法师的幻想国度,而他生活在教士、贵族和农夫组成的现实世界。桑丘给予堂吉诃德物质的保障和精神的宽慰,但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不是理想的骑士侍从。没什么文化,也不虔诚,俏皮话说多了显得有些滑头,敬爱老爷确实不假,但心中还有好大一块位置留给了老婆闺女灰毛驴。他当海岛总督时不忘记物色女婿,看到毛驴被气球轻轻弹了几下就心疼得不行。至于夫妻俩的感情,从特蕾莎写给丈夫的回信里可见一斑。“愿上帝保佑你比我长寿,或者和我一样长命,因为我不想将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撇在这世界上”。
      
      堂吉诃德自己也承认,桑丘与骑士书里描写的人物不一样,因为从来没见过当侍从的向主人讨要工钱。可是堂吉诃德为什么偏偏选择他?塞万提斯笔下的桑丘为什么不是一个沉默寡言、信仰坚定、崇拜主人的侍从?
      
      因为完美无缺的信徒让人敬畏,却难以亲近,而凡人始终受到两种力量的拉扯。《神曲》里的天使感叹道,“啊,人类呀,你们生来是为飞升的,为什么遇到一点风就这样落下来”。如果但丁关于死后世界的说法没错,那么被欲望主宰的灵魂将堕入地狱,被神性充满的灵魂会升入天堂。剩下那些用理智疏导欲念,却忍不住犯错的灵魂,要在炼狱洗涤罪过。所谓绝无保留的奉献,毫不怀疑的信仰,若非出于自欺,往往会陷入狂热。就像但丁被躯体的重量拖累,尽管常常身心疲惫,却始终仰望着炼狱的山顶,残缺的人类苦苦追寻完美的过程更加真实、感人。
      
      塞万提斯再三强调《堂吉诃德》的真实性。他所说的大概不是忠于历史,而是要让读者乐于相信故事的情节,因此他选择缺点缠身的桑丘作为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支持主人恢复骑士道,但是从来没有对他倾注全部的关注,托付所有的愿望。只要能畅饮美酒,饱餐睡眠,就算迟迟当不上海岛总督又有何妨?假如桑丘像堂吉诃德一样疯癫,渴望获得属于骑士侍从的功名与财富,整天鼓励他斩杀巨人,痛揍法师,差遣被打败的骑士去拜见心上人杜尔西内娅,那么不用等到病重,接踵而至的失败,无法兑现的承诺很快会让老先生看清现实,恢复理智。桑丘看重眼前的利益,知足长乐。他小小的自私有时会疏远两人的距离,却在无意中更长久地延续了主仆关系,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为止。
      
      附注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屠孟超译,译林出版社,1995年第1版,2000年第5次印刷。
      《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神曲》,但丁著,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2011年第4次印刷。
  •     孤独勇士
  •     喜欢的一种骑士精神
  •     神奇,但是好长T.T~
  •     那年黄昏过西昌,高速路上的夕阳照在风车上,我想到了堂吉诃德冲向过的巨人,悲壮肃穆
  •     一个长长的故事,需要慢慢读
  •     只看过简略版
  •     看似荒缪,其实是追求诗和远方
  •     看得太早了 有时间还得再看系列1
  •     挺有趣,需要慢慢读的书,因为太长了,以后购入一本睡前看吧。
  •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       Same as Don Quixote, Sancho is also a mad man, however, he has different result as Don, because of his crafty and practical way of living. HIs madness is based on his common sense.
      Don is different. all his madness is away from reality. No matter being a Knight, or a shepherd,he is either chose in deeply or out totally from society, but the fact is that such life doesn't exist at all. The proper way of living is to live neither too deep or too little in the society. When enjoying the clean and fresh spirit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skilled in dealing with worries in the society, we will live happily, for we are ourselves, who have power to defend own rights.
  •     未读完
  •     很有趣不是吗,虽然我没有读完。有时候会被堂吉诃德的坚持感动,虽然他是盲目的自信,可是他很能够自我安慰,即使被人打骂,也遵守着骑士规则。每个人心中都住着托博索的杜尔希内亚,虽然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可能不是真的那么美好。
  •     最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
  •       囿于经验,我们总习惯了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悲情色彩。似乎没有凄惨动人的悲剧故事,便不足以打动人。但文无定法, 谁说一定非得如此呢?看勇敢的堂吉诃德骑着瘦马一路前线,勇敢地与风车大战,且从不言败,一路令人啼笑皆非,岂不乐哉?
  •     勇敢单纯善良忠诚的堂吉诃德,虽然干了许多荒唐事,但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有着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品格与修养,这样的堂吉诃德简直让人钦佩。不禁想若有另外一种引导,他将获得怎样一番成就?但小说并未如此安排。结尾处的清醒有些残忍。对他来说,到底哪边更幸福呢?在书中描绘的这样一个冷漠自私的世界里,最后的骑士道精神也已经死了...
  •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像他。 杨绛先生翻译的很棒。
  •     要再来读一遍
  •     论述一个月慢慢读里不可不说的奇事
  •     竟然没翻到百花洲那版,译者叫什么“玄卿”,简直毁书,特别是这种很可能不再接触的书。
  •       只浅浅的说一句,读此书,我像是看见了积压在塞万提斯胸膛内的痛楚。而又是一种对社会多么绝望的失望,才让他完成这篇手作的呀!但愿社会能好一点,给那些深爱着自己国家的人一些喘息的机会!
      骑士精神弥漫,是不是意味着它比没有任何精神信仰,或者是还没有一种像骑士精神这样蔓延开来的文化作为社会支柱,这个社会相比之下就会好一些,或者是更令人担忧?
      我从来不对任何人或事抱有幻想,因为我把它称为寄予希望。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不会被任何一种向下的精神进行集体毒害,也希望我们的国家不缺乏大众所共有的一种向上的力量,不止止是精神。
  •       天啊,终于看完了这部八十万字的堂吉诃德,不都得不说,精彩的句子太多了!唯一可惜的是直到最后一章我都以为会来一个大逆袭,结果我看错了。。堂吉诃德既不是励志小说,也不是贞洁牌坊,而是一个纯粹的喜剧。要知道,凡是纯粹的喜剧,都往往是悲剧,留给人们的远不是那么简单可以从表面得出的结论,所以我没法说什么,只能在今后的岁月慢慢消化这个伟大的游侠骑士的故事了。
  •     还好吧
  •     勇往直前,不为对错,佩服!
  •     特点极为鲜明。很有喜剧意味。 缺点同样明显,有些重复的情节确有些冗长了
  •     可爱的桑乔和他的俗语 桑乔,你真是世界上最大的馋鬼,最大的白痴
  •     为啥这个什么也没有的老头总能这么乐呵,但是别人看他却觉得他很可怜。
  •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一本荒诞小说,情节让人看了发笑,充满讽刺,有时真挚的对白看起来也变得非常滑稽。这样的小说中总能找到不合理的地方,再仔细思考后又发现其合理之处,越是不合理才越让人觉的是一个高明的小说。
       小说的结局便是一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例。堂吉诃德在临死之前才清醒过来,骑士小说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后立完遗嘱没有几天就病死了。他突然地死去让我很惊讶,一直以来期盼的结局原来是这样,后来发现他的岁数已不小,经历了那么多身体上的磨难后还都没有经过有效的救治,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完全挺过来,这样一来他的重病是在他开始这段旅程之时就注定的了。
       说道最后醒悟,堂吉诃德其实并没有得到他开始就想要的皇位和尊重,一路上屡败屡战,顺着自己的心意做了“好事”却都被人诟病,也受到了骑士礼遇的“款待”,在心里他很满足与自己的作为,越到后来却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直到被另一个“骑士”打败,被迫隐退一年,这一次同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是他自己回到家乡就像当初他踌躇满志的离开家乡一样,这一次他再也没走出去。就像有时候我们朝着一个目标狂热的前进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耳朵都被蒙了起来,任谁说什么都不管用,只有被迫停下来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堂吉诃德也是如此,当他回头看到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才发现在即大错特错了,但为时已晚。
       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堂吉诃德,每个人对他的每句话,每个行为都理解不同,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角色,一个连死亡都富有魅力的角色。
  •     喜欢堂吉诃德,是我也会这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好,很自由。羡慕堂吉诃德没有牵绊。
  •     知不可为而为之,荒诞中见悲壮
  •     这故事也太长了
  •     堂吉诃德不愧是一座丰碑。幽默与深刻并重,各种技法,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但私以为其中故事穿插的有点过多了,上部比下部好。
  •     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永远让人悲哀又羡慕。
  •     现在看,就是满满的讽刺。白话文,谁都看的懂。
  •     少时启蒙读物
  •     少年时的理想如今也成了堂吉诃德信奉的“愚蠢”、“僵化”、“不合时宜”的骑士精神了吧。
  •     严肃的疯癫
  •     区区就是那个潘沙
  •     这部小说一定要看的,唐吉坷德这个人物是创造性的,理想与荒谬、睿智与疯癫、喜与悲在他的身上强烈的碰撞,造就了这个绝无仅有的人物,这也是这部小说永为经典之作的原因。还有桑丘,作者花了大力气塑造的这两个主要人物太成功了,唐吉坷德自不必说,桑丘一个地道的没文化的农民,即傻里傻气又有小聪明,好打小算盘,但为人善良忠诚,人物鲜活生动让人觉得亲切可爱。总之实在是一部绝好的作品。
  •     你是骑士,也是疯子
  •       这部讽刺骑士文学的小说越看越赞叹。
      
      初中时候看《堂吉诃德》没怎么有感——男女主是作者随便设定的吗,完全和其他古典名著两个概念啊。当时我还是一个充满少女心的妹子,对这个疯疯癫癫的男主和傻里傻气的男配撑起的故事根本打不起精神。
      
      现在重看觉得塞万提斯真是神人。
      他非常不喜欢当时的骑士小说,就写了这么一部鸿篇巨著,通过讲一对骑士和侍从的故事来曲线批判骑士小说,而不是直接的不留情面的批评。塞万提斯深刻领会到“打破文艺复兴时期和谐与平衡”的风格主义真谛,颠覆传统意义的经典骑士形象,举重若轻地干掉了当时还在西班牙流行的骑士小说。他铺了好多令人噗嗤一笑的梗,吐得一手好槽,让读者自己一不小心自己领会到“骑士小说什么的真是太荒唐可笑了”的旨意,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而且非常敬业地洋洋洒洒写下这部鸿篇巨著,戏中戏不胜枚举。塞万提斯简直是骑士小说的高级黑,高级黑中的业界良心。
      
      还有男主堂吉诃德,深刻的人物。
      堂吉诃德想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理想非常丰满。迎接他一腔热血的是驽马、破盔甲、呆侍从、丑村姑、乡村客店,而不是他以为的良驹、金铠甲、俊侍从、美贵妇、城堡。有时候还真能做点善事、行侠仗义,但他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带着这个神经病笑话的心理假装配合他、愚弄他,再加上堂吉诃德本身走火入魔,跌跌撞撞勤勤恳恳拼打出来的不过一出出荒唐的闹剧。
      堂吉诃德的冒险被塞万提斯记载下来了,至少可以娱乐读者、流传百年。如果有另外一个像堂吉诃德这样的人,带着好的初衷,做了一堆无疾而终的傻事,没有被谁记载下来,只是默默地消失在他的时代……那他这些没有结果的傻事,还是不是值得的呢?
      
      有一个名人写他的老师:
      ……他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一群冥顽不灵的孩子混,常常下午的课上到了晚上七点、八点……有一次我就问老师说
      “老师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伟大的事呢?而要把时间浪费在我们这些人身上?”
      老师只说
      “我不是正在做吗?”
      
      我看到这里感动的要死。
  •     讲真 读不下去… 直接跳到故事结尾 有点心酸 堂吉诃德终于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之前看多了骑士的书 最后却告诫她不要嫁给读此书的人 ,我是想早醒悟多好 可是就是这种为理想而奋斗拼搏追逐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境 值得敬佩吧
  •     我不愿意看见堂吉诃德的死
  •     砖头书 看了一半 好是好 可惜逻辑不通
  •     塞万提斯反抗专制,我反抗命运。 每个人心里都又一个堂吉诃德。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愿每一個堂吉訶德,都有倖運遇見自己的侍從桑丘潘沙。祝理想不朽……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当堂吉落幕时,仿佛我这一生也完结了,难过极了。。晚安
  •     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     人的生命应该有一份执着和纯真,哪怕它曾经是疯狂的。
  •     一个傻子
  •     想和风车大战,以及不是很顺从的仆人。人生怎么这么艰难,充满勇气却看起来又可笑
  •     八分不到?一定是读的人太少
  •       堂吉诃德(上)
      《堂吉诃德》和《十日谈》有相似之处。《十日谈》的重点是几个年青年所讲的故事。不过比起《一千零一夜》多了一些对这些青年男女的描写。而《堂》则是把这种趋势更加推进了一步。书本写了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也花了大量篇幅写了人们所说的故事。
      --------------------------------------------------------------
      《堂吉诃德》上的最重要的两个地点一个是黑山一个是客店。
      -------------------------------------------------------------
      堂的前两次旅行中,最为关键的地点都是客店。第一次的出门算是试试水以及积累经验。为第二次出门做好准备,然而第一次的经验就是在客店里得到的,无论是被封为骑士或者是要有个随从的想法。第二次出门,最为重要的场所仍然是客店,堂出发时到过一回,回程时又路过一会,并且第二次出门遇到的很多事件都在客店里终结了。
      
      ~~~~~~~~~~~~~~~~~~~~~~~~~~~~~~~~~~~~~~~~~~~~~~~~~~~~~~~~~~~~~~~~~~~~~~~~~~~
      堂吉诃德(下)
      堂吉诃德的形象和尼采的形象是否很相似呢。1两者在别人眼里都是疯子,当然他们自己肯定都不会认为自己是疯子。2他们的价值观是否有些相近之处呢?a堂吉诃德和尼采都认为古代先前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而现在时铁的时代是堕落的时代,堂吉诃德认为从前人们又侠义精神有道德,尼采认为基督教之前人们都没有被奴隶道德所污染,古希腊古罗马的精神氛围是健康和有活力的。他们都认为现代人们没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反而沉溺于娱乐。因此可以说两者都是惜古贬今的理想主义者。
      -------------------------------------------------------------
      也许是因为作者并不是一口气完成这两卷小说的创作,而是有一个时间的间隔,导致了作者因为个人的因素对堂吉诃德与桑丘的人物性格刻画产生了偏差。比如,下当中,有一回在被嘲笑的驴镇,堂吉诃德在众人的石头投掷下逃离了,这与上当中堂吉诃德永不逃避的性格是不符合的。当然人物性格变化最明显以至于我们都认为上部中的此人与下部中此人几乎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的就是桑丘了。上一部中桑丘势力、愚昧、蠢笨、蒙昧。而下部作品中桑丘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在不少部分由于出口成章其锋芒甚至盖过了一向议论起来头头是道的堂吉诃德。最让人生畏的是,桑丘是谚语王子吗?下部中,桑丘出口不离谚语和成语,有不少对白直接是用谚语从头说到尾串起来的。
      -------------------------------------------------------------
      下半部分少了不少他人讲述的故事,起码与上部比起来是这样的。堂吉诃德的经历部分变得多了,让读者感觉到,堂吉诃德活在现实中的感觉更多,因为有了更多旅途上发生的事,而不像上一部他常在一个封闭的虚幻空间活动,无论是客店还是黑山。这应该是作者的进步。第一部中有明显构造一个场景然后把堂吉诃德放入其中的感觉,虚构感更强烈,而下部有了更多的真实感。
      说道真实与非真实,是这部作品很值得探讨的地方,作者构造真实与非真实的一个手法就是通过堂吉诃德的眼睛来描述场景和事件。借堂吉诃德的幻想来打破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也让本来平淡无奇的经历可以丰富多彩充满魅力,作者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文采描写一些非凡的场面和东西。之所以我认为下一步比上一部更加真实,也是因为作者借堂吉诃德的眼看东西的方法变化了。上一部中堂吉诃德的疯显然比下一部要厉害。在上部中读者可以明显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癔病患者,他会把眼前的东西幻想成奇幻的东西,并且看不见现实之间虚幻。也就是说,是虚幻替代了真实。下部中,作者反复借用了魔法师这个道具来解释堂吉诃德的疯,而不是通过幻想。比如堂吉诃德明明看到村姑,却用魔法师的变幻来解释其实她是杜尔西内亚小姐。即上部是将幻觉当成真实,而下部分看到真实却用语言解释为幻觉。当然上部给人的虚幻感更强烈。
      -------------------------------------------------------------
      下部中有一部分写道堂吉诃德在公爵家的遭遇,我认为这部分很无趣,因为毫无冒险感。而且公爵、公爵夫人和桑丘的言行已经盖过了堂。
      等到写道桑丘去当了海岛的总督,塞万提斯尝试了新的写作手法。他逐章在堂吉诃德和桑丘之间来回换着写。
      就桑丘的当官历程来看,我们都会认为上部的桑丘毫无作为总督的能力,然后下部中,桑丘却有了执政之道,而且他颇具智慧。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桑丘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是反应他的或者塞万提斯的阶级和想法的。他说,他要去把岛上的坏事和不务正业的闲人一股脑扫除干净。这样的主张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有乌托邦成分,也就是说过于理想主义,因此,一旦施行起来就会过于残酷,这算是厉政了。然后他来到街上,准备清除赌场。塞万提斯写桑丘当总督这段中桑丘完全脱去了蠢笨的表现,而且算是这个作品里最聪明的人了。等到发生了事故,他有披上铠甲,彻底脱去了之前的懦弱和胆小。到了后来众人对他献上食物他也很看淡,因此显得很节制。总之是占尽了各种美德了,这算是大书特书,要是桑丘多当几天总督他就是完人了。不知道这是塞万提斯自己的美梦还是他对一个贤明官员的赞美和期盼。
      最后就故事的好坏而言,第二部的故事确实没有第一部引人入胜,不少都是枯燥的。第一部的爱情故事确实写得生动。我想这个是由于作者的年龄造成的把 ,年轻的时候写了不少的爱情故事,而后面看到了人生的沧桑因而第二部明显悲情了不少。
      
  •     只读过杨绛的译本
  •     刚开始看着无聊,看到最后堂吉柯德死了却让人惆怅,宁愿希望他永远在外做冒险被当成笑柄的骑士。
  •     塞万提斯的构思太精巧了,传记式的笔法让我从一个旁观者走到了故事里。我既是这本小说的读者,也是故事中阅读堂吉诃德传记的人。对于堂吉诃德,正义和勇气永远比生命更重要。大概也是因为体验了当中的心酸,正义让他以生命去告诫后来者不要相信骑士小说而害人害己,勇气让他不得不为此承认自己的一生都活在自己创造的谎言之中了吧。
  •     笑过,也哭过。个人感觉上部比下部好看,上部看的津津有味,下部有点像完成任务的去看了;翻译仍然是个问题;可能是我看过的最搞笑的小说了,太喜欢桑丘这个人物了;对那个牧羊女印象深刻;《无谓的猜忌》也非常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