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鼠疫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01
ISBN:9787805677309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页数:260页

逆境中的正能量

一年多前看的书,差不多把主要情节都忘了。简言之,这是一个讲述人类战胜天灾的动人且有正能量的故事。故事里面有各种百态人生,城里的人,有的尝试用宗教鼓励心志, 有的人用生命鼓舞人心,有的人想方设法地逃出去, 人们的心理也一直起着变化。惊讶-恐惧-彷徨-怀疑-愤怒-激昂-放弃-重生,而医生本人,尽管城外的妻子由病情恶化到最后先行一步,都没有放弃与鼠疫抗争,并感动了一位一直想方法逃出去的青年。面对灾难,人类也只能如此了。

得到的只是用来安慰自己的东西

存在主义的感觉并不强烈 因为他隐身在了一种面对绝望的对抗里面 抽象之下的实际行为是犯罪的 用一种自己并不认同的方式去对抗 思考现状思考信仰思考真理 真正的圣人并没有出现 而因为那些永远不能纯粹的心灵 灾难永远不会有过去的一天 对于那些相信爱和自己的人 应该允许他们至少有那么一瞬间得到回报作为安慰 即使那些安慰也总会过去 在经历过一些苦难之后 人们总是会试图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象自己也得到了某些确实存在的回报 可其实一切看起来并没有不同 苦难一次一次的来了又走 面对反抗和回忆的方式总是雷同的 得到的注定只是些抽象的 被一次次形容然后装上一个诸如“某某主义”形态下的思维方式 鼠疫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面对着灾难 可是疫病前后的正常状况下存在的问题他们将其合理化 疫病只是一种灾难的放大而已 放大的原本就存在着的荒谬与罪恶 值得安慰的是 他也同样放大了那些爱、理智和善良那些面对苦难不甘心忍气吞声的反抗者 那些医生、志愿者 他们在大多数的时候都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自己的反抗根本撼动不了的巨大抽象的内容 良心与道德观却驱使着他们继续下去 他们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 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却是不能停下的 停下就是犯罪 反抗并且放弃幸福 那就是对他们来说的存在主义

同情心

和福克纳的“在我弥留之际”一样,这是我读过的最富有同情心的小说。面对人类除却自我利益而互不关心的处境,加缪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情况来描述人心,或者,这种极端情况即是比喻我们现在的常态。鼠疫随时随地在每个人心里。作者的立足点是人道主义,所描述的人类群像中,向善与向恶、圣人、逃避遁世者、甚至“反人类”的类型都有。我发现关于“救赎”的问题,作者并未以此主题和逻辑来作篇幅,即使你把鼠疫当作末日象征。关于主教的那段,十分克制而准确入微。主教在疫情不同阶段的表现与发言,以及民众的反应,表达的是这么一种思想,无论任何观念、思想、论断和信仰,都必须投身到人类的自救行为当中来,才彰显其价值。很喜欢塔鲁这个角色,尽管医生作为叙述者,更详细体现了加缪本人内心的思考-----“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这种愿望也好,坚定自己行为的信念也好,出现在并非是乐观的结尾,还是那么振奋人心。另一句喜欢的话是,医生问塔鲁:“有无通往安宁的道路?”塔鲁回答:“有。同情心。”人们在被流放和驱逐的心态下,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是这部小说最为令人激赏的。精神上,每个人都是怀疑论者,都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依托的家园。个人利益在共同命运之下,卑微而渺小,作者并不因此表象而看轻它,恰恰相反,他给予个人命运极多的关注与同情心,这使整部小说厚实、可信,具备强大说服力。胜负成败这些庸俗的价值观,都非作者兴趣点,也不值得批驳和辩论,对于终将必然被病魔带走的每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抗争的过程使生存本身成为一种英雄行为。这和西西佛斯神话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吧。

关于爱关于病

今天异常躁动。让我觉得自己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恨不得抓破笼子撕破自己的胸口。然后我在床上马马虎虎的看完了《鼠疫》。我想说,加缪是个天才。很久以前,我喜欢他的《阿尔及尔之夏》。《西西弗斯的神话》比较富有哲理,然而绝没有阿尔及尔那片土地上的风土民情吸引人。确实。他的很多生活经历是和这片土地相关的。尽管鼠疫发生的这座城市(也在阿尔及利亚)与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关联。鼠疫,在此处,或者别处。这座城市,或者整个世界。是人类的抗争也好,也可能与别的杀戮一样是人为的残忍所酝酿的结果,只是,每个人都沦为了凶手。而在劫难当前,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情感的慰藉么,还是一种所谓的安宁。一切结束了,就能忘记那些悲伤忘记死去的人,继续浸没在盲目的快乐中么?剩下一种人,因为瘟疫而快乐,因为和平时代的到来而发疯。这又是什么。我不得不说,我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它。我感觉到一点点疲惫。每当我觉得不能一下子承受的时候我就选择快速的把它留在未来的某个阅读时间。一开始读《鼠疫》,我没有期待是它有这些内容。我以为它不够全面。它不能使我看到苦痛者的面貌,也不能让我看到清醒者的思想。然而,它娓娓道来,全部都有。它不像读某些作品,就跟读谢灵运的诗一样,把美好的句子摘抄下来,把那些一览无余的内容了解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榨汁的了。它所囊括的是一种人类的真实生存状态。我觉得我逃不出它的领地了。恰好和我室友聊到一些疾病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胃病都断不出来,西医很多都是敷衍了事,现在不明病因的病又是这么多。我总觉得,经历过至亲的告别的人,生命是会有所不一样的。你看到死神这样近,就轻而易举从你手中夺走生命的时候,你把自己的生命不由自主的搂紧了。我那个学中医的好友,看了太多医院里的病人,以至于对于生命总有许多许多的感慨。就像加缪在结尾中说的,鼠疫一定不会过去。SARS、H1N1还有未来的各种疾病,都会把鼠疫里面的故事像寓言一样重演。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甚至那些对动物的杀戮,都会以一种血色,把对死亡的麻痹不仁、对于生命的毫无尊重、对存在之意义的漠视渗入进每一个人的脑袋里面。最后,得不到同情心,也得不到安宁。我觉得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表情忧郁悲恸的地球仪的模样。而且,爱,这种东西,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也许一种生存意志倒还值得仰仗。说不清楚幸存者和死难者哪一个会更加幸福。而这一切又将沿着相似的轨迹继续前进着。

做点什么

《鼠疫》是一个寓言。当人们遇到像鼠疫这样恐怖的灾难时,人们会做点什么。《鼠疫》的叙述者是里厄医生。虽然全文是第三人称,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叙述者的视角和语调。整个故事的叙述是医生的视角,也是医生的语调。开篇的时候,“四月十六日早晨,贝尔纳里厄医生从他的诊所里走出来,在楼梯口踢着一只死老鼠……但是当他走到了街上,突然想起这只老鼠死的不是地方。”只有医生的敏锐才会让他注意到老鼠的死处。《鼠疫》的故事是震撼的,但是作者叙述的语调却是冷静而饱含感情的。医生需要有柔软的内心来感受患者的疾苦,也需要有置身事外的冷静来分析危急的病情。所以全文有一种暗流涌动的情感,这种感情没有被直接地宣泄出来,而是通过平实而冷静的叙述来表达。当里厄医生在鼠疫行将结束时收到他妻子在外地病故的电报时,这种冷静叙述下暗流涌动的感情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固执地凝视窗外灿烂的早晨,他说“就是那件事,在八天以前”,他沉默,他感到痛苦来得并不突然,但是他知道,几个月来痛苦一直没有停止过。《鼠疫》写医生和其他的人们团结起来做点什么,来遏制病魔的侵袭。但是,很明显,在抗生素来临前的时代,人们能做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当患者从家里被带到隔离的地方,其实就是等死。病魔的肆虐似乎并不会因为人们的行动而改变,甚至最后鼠疫的消退都谈不上是人们的功劳。但是,人们必须要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如果什么都不做,事情会更糟。做点什么,不尽具有实际的功效,也具有精神上的抚慰作用。我自己是一个医学生,很多时候觉得医生能做的其实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多。曾经有一个医生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但是做也比不做强。《鼠疫》中的人们也在讨论人究竟该为什么而活。当我们不再相信一些看起来听起来很堂皇的理由时,当我们知道改变的有限时,我们也就只能相信我们该做点什么,来求得我们内心的平静。

《鼠疫》里的几个人物

《鼠疫》里的人物都很可爱,比如格朗,这个老头儿白天上班,晚上从事一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在不明真相的旁人看来非常神秘,因为他每回提起都羞羞答答,且有一种被“责任”驱使而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仿佛家里有个婴儿正张开嘴巴等待哺育——其实,不过是“写一本书”罢了,而他每天晚上投入无限虔诚和满腔热情的折腾也是为了写出一个精彩的开头,精彩到什么程度——就是,当编辑拿到书稿刚看完开头就会忍不住站起来对身边的助手说:先生们,脱帽致敬!哈哈,这是大多数文学青年的梦想吧,也是格朗想象中成功的一刻,不过那一刻始终没有来临。——世界上最后一位看到好文章就能“脱帽致敬”的编辑好像也去火星了吧?《鼠疫》的另一个好玩人物数“老气喘病患者”。他很悲观,觉得走下坡路的后半生,日子不可能由自己主宰,所以到了五十岁索性就躺倒在床上不高兴再起来。他讨厌钟表,家里也找不出一块表,唯一关心的吃饭时间用锅计算,是的,他睁开眼睛就开始数鹰嘴豆,把它们从一只锅中拿出来,又一粒粒放到另一只锅里。“每十五锅,”他说,“就得吃饭了。”唉,可爱的“老气喘病患者”对生活多么没有信心啊,毫无欲念和盼望,不过,即便如此颓废,他仍然希望活得“越久越好”。第三个人物……说说科塔尔。他是个悲剧人物。如果世界上的人只能简单分为光明和灰暗两类,他无疑属于后者。他一定是“以非黑即白作为判断标准”的孩子们嘴里的坏人。鼠疫来临前每天担心警察上门,紧张到上吊,后来鼠疫来了,警察自身难保,他才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趁乱做点违法生意,还发了小财,可是,疫情刚平息,警察马上又活跃起来,科塔尔的好日子,甚至生命,终于被无情剥夺了。记者朗贝尔代表了市民的大多数,是的,灾难来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何况,朗贝尔只是疫城的一个过客,是突袭的鼠疫把他和城外的亲人生生分隔。所以,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比“出城”更重要更值得“拼一把”呢?这个时候,所谓记者天职,政府的规范戒律,责任道义,统统显得“痴大而虚空”,他只是不小心走失的一个“孩子”啊,想做的就是快点回到家人身边。可是,等他想方设法,通过前面刚刚提及的悲剧人物科塔尔的帮助,可以说历尽艰辛,甚至冒着风险终于寻到一个机会可以摆脱“囚禁”生活的时候,忽然改变了主意——他决定留下来做一名志愿者。《鼠疫》中最令人感动的人物肯定是塔鲁。他简直是圣人。整个读小说的过程,我都在想象一双眼睛,里面闪烁着谦虚、纯净和无限的善意,让人忍不住流泪。塔鲁认为,即使在疫病不流行的美好岁月,每个人仍有可能成为“鼠疫”病人,因为稍不留意,他(她)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致人死亡。比如作恶的坏蛋,开枪的警察,宣判他人死刑的法官,甚至普通人……所以,人们啊,你们理应小心翼翼地生活,尽可能做到自律而“不冒犯”,尽可能阻止自己成为那个“祸害者”。所以,人们啊,若要保持内心的安宁,你必须学会同情,学会理解,让自己变得更善良更包容。塔鲁说,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所以,小说中,塔鲁,包括敬业的里厄医生,他们对记者朗贝尔先前的行为没有贬低对其后面的选择也没有加以颂扬,而是始终站在支持的一面,“支持你的每一个决定”,他们觉得,作为一个人,他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理解,都必须给予尊重。所以,在某些方面,里厄医生和塔鲁有共通之处。劳动模范奖我要颁给里厄医生。他既没有塔鲁的“英雄主义”,也不怀“圣人情结”,但绝对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不困惑,也不叹息,只是坚定地为自己的职业付出全部,他的行为看似崇高,但崇高是庸俗者习惯扣在别人头上的帽子,对他而言,那不过是组成普通生活的一分子吧。呃,灾难面前,不急不躁,不喜不悲,始终保持冷静态度的唯有里厄医生了。小说最后他终于承认自己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以客观的见证人的语气描述一切,正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据说,加缪从不承认属于这个流派。我呢,也觉得《鼠疫》不缺爱意,理解即是爱嘛。


 鼠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