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维特之烦恼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青年维特之烦恼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01199266
作者:沐林
页数:30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忆起未央歌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三十年前。对台湾而言,那是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一九七八年年底,美国的花生农总统卡特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于是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新闻媒体说是美国背叛中华民国,这让台湾人民一方面愤怒,另一方面惊恐。对花生农总统竟然背叛忠实的朋友台湾,感到无以名状的愤怒,于是花生成为泄恨的出气筒;而灭“国”的莫名恐惧,则是让赴美的机票一位难求。    在混杂着愤怒和惊慌当中,蒋经国“总统”宣布停止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党外人士”随即发表“国是声明”,要求“政府”全面改选“国会”、解除戒严,当时民进党尚未成立,“党外人士”相当于最大的反对阵营;之后的一九七九年,“党外人士”与国民党政权的对抗逐渐加剧,年底的冬天,终于爆发严重冲突,也就是台湾民主运动史上著名的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的冲突发生在高雄,因为信息并不发达,所以北部地区没有感受到太大的肃杀气氛。当时,计算机才刚发明不久,只有大型计算机,而且一部计算机就占满整个房间,当然没有现在可随身携带的个人计算机,更没有因特网;甚至于乡下的大多数人家都还没有电话,有些地方,一整个村子才装设一部公用电话,就更谈不上像现在这样,几乎人手一支或多支手机了。而且电视只有三个无线台,且不是全天候都有电视节目,什么是有线电视?听都没听过;报纸也是只有少数几家,每份报纸限定不能超过三张,而其实大部分的新闻媒体都由“政府”掌控,包括收音机广播。    因为信息不普及,还有长年制式教育的结果,对于一个十八九岁且生长在宜兰乡间的少年来说,生活还是在现实的联考制度与浪漫的《未央歌》憧憬里一天天度过。毕竟,不论是国际政治的现实还是岛内民主的血泪诉求,全都是太遥远的虚幻,对还在求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生命中最最唯一的现实就是要考上大学,在全岛不到三成录取率的阴影下,能挤进大学的“窄门”已经是祖宗积德或是神明保佑了。当然,假如考上了台大,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而若是考上第一志愿,更是不得了中的不得了。    在抢进大学“窄门”的苦闷当中,琼瑶小说、三厅电影、民歌和《未央歌》为那个时代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梦幻天堂。青春是不变的基调,理想是生活的动力,而爱情永远是心中最令人生死相许的幻想。    琼瑶小说和电影让许多人对大学生活充满想象,特别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念大学,更是对大学生既崇拜又向往。当时的电影明星如甄珍、林青霞、秦汉、秦祥林等,个个是美女俊男;躲在黑压压的电影院,眼睛盯在屏幕上,那唯一绽放的光芒,映照着金童玉女般的男女主角,拿着外文书,潇洒地走在大学的校园中,不知羡煞多少高中生,觉得自己一旦考上了大学,立刻就会变成电影中的男女主角。    而《未央歌》更是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年之间年轻学生的共同乌托邦,小说描写抗战时期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的一群大学生,他们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乱波及,甚至于有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似乎上了大学,一切的战争和政治纷扰就可以免疫,他们既可以高谈阔论爱国思想,又可以有珍贵的友情和爱情,好像只要上了大学,人生自然就变得美好、丰富、精彩。    话说在宜兰乡下长大的少年匡复,在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也和大家一样,参加大学联考。联考发榜后,匡复考上了第一志愿,照理讲应该很快乐,但匡复心里却觉得有些遗憾。后来他自己分析了原因,可能是多年以来,习惯拿第一名,但联考却没有拿第一名,所以有些失落。    这样的失落感是在开学之前,进了台大之后,校园的美景,就把匡复的失落感冲淡了,而且还开始莫名其妙地兴奋了起来。与其说是校园的美景,不如说是关于校园美景的传说。虽然匡复念的是理工类科系,但是或许他更适合念文学类,他的内在总被浪漫的故事吸引。只是联考制度或社会结构的因素,让许多男生进了理工类科系,而他们或许和匡复类似,应该更适合念文法商的科系。    这年从宜兰来的台大新生破了往年的纪录,单单电机系就有七位,对于增加许多宜兰来的台大人,兰阳校友会很高兴,觉得宜兰人要出头天了。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兰阳校友会办了迎新会,傍晚时分,在醉月湖畔。傍晚的醉月湖非常迷人,那天雷阵雨刚过,蓝蓝的天空,还有几朵橙红的晚霞,映照在醉月湖面;凉风吹来,白鹭鸶的羽毛被轻轻撩起,充满诗意。    校友会会长是造船系二年级生,他看来充满自信,大小事分派得有条不紊,办起事兴致高昂,而且很健谈。当大家还在烤肉时,他问了这些刚从宜兰到台北来的学弟妹们:    “你们注意看,醉月湖的中心有一座凉亭,可是没有桥可以通到那座凉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这群学弟妹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好学生,几乎每个都不约而同地问道。    会长似乎预料到他们必定会问为什么,可能去年他当新生时,也是和现在这些新生一样的反应。他说:    “这是有原因的,原先是有一座桥,从靠体育馆那边的湖畔连到湖心亭,后来被打掉了。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到那里的湖边去看一看,在湖面下还可以看到桥墩。”    新生中的一位果真跑去看,然后回来向大家汇报,说是真的,可以看到好几个桥墩,一路往湖心亭排列过去。这群学弟妹又有好几个跑去看,果然没错。    会长继续烤肉,等大家看完回来,他有些得意地说:    “没错吧!为什么把通往湖心亭的桥打掉呢?”    P3-5

前言

电机系走出来的小说家    陈勇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也日趋平淡。但偶尔从天外飞来的惊喜,也会在我们静如秋水的心灵里激起阵阵涟漪。不久前收到的台大电机系林清富教授的电子邮件,就是一个这样的惊喜。他是我在康乃尔大学时结识的好友。毕业后我到了加州大学担任美国历史的教授,他回到台湾工作。天长日久,联系慢慢就少了。打开他的邮件一看,原来竟是他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读起来,就难以放下,用了一个通宵把整部书从头读到尾。好像又回到了当年那青涩却又充满激情的时光。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又看到了当年的清富,而且对当年的清富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康乃尔读书时,清富在工学院,是台湾来的,而我是从大陆来,学的是历史。但相同的成长历史背景,使得我们成为朋友。我们认识不久就关于两岸人民的生活状况问题发生了争执。读了清富的小说后,我才进一步发现,原来我们成长的背景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大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分量;对留学美国的向往;同窗的友情;男女同学问纯洁、但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愫;还有那不懈的对人生的探索……这部小说用很大篇幅描写主人翁匡复在台湾的大学生活。清富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当年台湾的校园生活。    在康乃尔读书时,清富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纯真和执著。这也成为他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小说中匡复对晓轩的情感,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段情之所以变得复杂,也是因为匡复的纯情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在匡复身上,我看到了清富和一些朋友的影子。我想,读者也会从中看到自己或是熟悉的朋友,重新找到那因为与时俱增的赤裸欲望而淡化了的纯净。    清富当年的寝室里放满了各种中外哲学和文学作品。我曾戏言问他,难道你读电机系得的高分,都是从这些书里读来的吗?清富从来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电机领域的优秀学生和学者;他一生都在执著探索人生。他不懈的努力,也给他日后文学创作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诸多东西方文学传统对作者的影响。熟读英国文学的人,在读这本书时,会想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跟哈姆雷特一样,本书的主人公匡复时常在思考着生与死这两个生命中最基本的问题。同样,匡复也是一个十足的哲学家,对匡复而言,连是否要接吻或牵手的生理冲动,也可以转化为心灵探索的思考。    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情感及其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工笔画般细腻的描述,让人想起《红楼梦》。但是清富小说中人物的舞台,却比《红楼梦》要广大得多。清富笔下的人物,从在台大的校园又走到文化多元的美国校园。匡复来自于宜兰乡村。让我们来看一段他回到宜兰后的感受:“那时暑假已快要结束,夏末秋初,二期稻作刚插秧完不久,整片稻田还是浅嫩绿的颜色,配着山上深绿浓郁的树林,以及清绿的湖水,微风吹来,波光粼粼,似乎绿色也会舞动。置身此境,不知不觉就跟着融入这一片深浅万端的绿色原野。从她的表情,看得出她也深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再加上今天她令人迷惑的特别神情,使匡复陶醉,分不清是人或景叫他沉迷其中,而在这样的旖旎风光中,理性或感性的分际也变得模糊不清。”在此,作者将匡复对人的感觉和对宜兰家乡的爱巧妙地融在一起。也足见同时是宜兰人的作者对乡土的深情和深刻了解。    作者对中外历史、文学掌故轶闻信手拈来。有的令人感慨,有的令人忍俊不禁。他提到的傅斯年让人们每日深思三小时的名言,更是令人深思。现代人,都在不停地忙忙碌碌。我们很少有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了。这就是清富过人之处。他总是能在喧嚣俗世,找到一片净土。    很多朋友跟我说起过要写小说。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本身都是一部小说。但真正坐下来写出小说的人却寥寥无几。世上令我们分心的事也实在太多了。清富从来没说过他要写小说。但是从康乃尔的电机系里却走出来了这位文学作家。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一个惊喜。    (本文作者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

后记

浪漫依旧    沐林    孩子上小学了,和太太讨论到底什么是他最需要培养的,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就四样——语言写作、数学逻辑、艺术、运动。可是才小一,怎么练习写作?还好学校老师要求学生要画或写日记,我觉得这样很好。    小孩要交日记了,问我怎么写,于是就把以前读过的写作方式告诉他了。其实我自己以前也不见得真的按照所读的写,不过刚上小一的孩子倒真实地采用了我告诉他的方式。    之后,每天都读小孩的日记,然后签名,却不知不觉地读得津津有味,一年很快过去了。而没想到,我自己跟着迷上了写作,所以也动手写了起来。于是开始构思一些故事,一段时间后,写成了这本书。有些意外,有些不意外。意外的是,真的写了;不意外的是,如果我真的认为语言写作很重要,我自己也应该写一些吧!    开始写了以后,我竟然发现心里想的东西还真不少。虽然我从事科技许多年了,但心里还有另一个幻想的世界,我所幻想的竟然不比读过或做过的科技研究少。而这给了我另一个自由,在幻想的世界中,不需要实验证实,不需旷日费时的实验步骤,无论何时何刻,立即可以跟随摁象驰骋。在处处都充斥着科技产品的年代,似乎很难想象现实的生活中,若是没有科技会是如何。但在我的幻想世界里,却发现,即使没有科技,生活还是多采多姿。把科技抽离科技人以后,人还是人,浪漫依旧。这是我的感受,可能是多年来的感受,只是在书未完成前,没有明显地浮现。希望这本小说可以呈现这个部分,至于是否真的呈现,就请读者发掘或评判了。    出版这本小说,有个小小的盼望,希望科技人可以偶而抽离科技。因为没有科技,依然可以体会到,真实的生活中蕴涵着美丽,虽然美丽有时也难免伴随着泪水。    我有某种直觉性地认为,因为台湾人不常思考生命的意义,所以不太理解可以感动人心的内涵,以至于在品牌和产出的东西上,不容易让人愿意不计代价得到,因此附加价值不高,这样的思考其实还是太利益取向。当台湾人更多感受到生命本质中有许多超越利益得失的内涵时,或许台湾人所做出来的东西或内容,自然会有叫人爱不释手之处。以计算机做为比喻,现代人的大脑像是被植入许多外来的程序,于是运作的模式是外来的程序所设定。但人到底不是计算机,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许多外来观念影响中,寻得“真我”?    教学多年后,觉得愈来愈多的学生只追求短暂的利益,不去思考更长时间的生命意义。不知道这是台湾特有的情形,或是二十一世纪中世界上普遍的现象,或者只是我的错觉?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认知是不是也过于简化了大学生的样貌,没有好好认识这些未来的社会栋梁?如果社会上能多了解大学生丰富的生活面貌和思想,能否因此更勇敢地赋予他们任务和承担,并更愿意投注给他们资源,让他们更早就能贡献于社会?又或者是,思考更深层的生命或生活意义真的已成往日情怀?    偶然的一个旅程去了印度的克拉拉省(Kerala),这是过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在印度,我想起了毛姆的小说《刀锋》,小说中的男主角到各地旅游,为要寻找他心中说不出来的东西或盼望,之后在印度悟了道。当我置身在印度时,突然理解了为何毛姆小说中的男主角会在这里悟道。从外表上,台湾和印度也有某种类似——乱成一团,但多思考杂乱的背后,却发现两者非常不同。台湾是不满现状,到处追寻,在匆忙中呈现出紊乱;印度则是安于现状,不急不忙,像是无所求,但却变成是乱象难除。而台湾人在匆匆忙忙地寻找当中,可曾停下来思考,到底自己在找什么?到底生命的意义或本质是什么?到底自己在忙些什么?    能不能让这本小说成为台湾人思考自己在忙些什么的小小媒介之一?有没有可能让更多人思考,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是人心里的渴慕?活着就只是为了能够活着?或是为了其他目的?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金钱、权力、成功或成就?有没有比金钱、权力、成功或成就更重要的部分?如何藉由生命的探索或是偶遇,在扑朔迷离的人生旅程中,领悟人生意义?这些是我想藉由此书抒发的感受。只是如何让这本小说可以呈现出来,是我需要努力之处,还盼读者多予指教和鼓励。    写完此书,要感谢家人和亲友的鼓励,他们说是重现了当年的成长经验;也特别要谢谢内人,她不仅帮忙照顾家庭,还读了小说,而且真情不惜流露,为故事情节而感动落泪,真是令我动容。同样地,要感谢岳父在百忙中也帮忙看了初稿和修正稿,他读得兴味盎然,并率真地给予不少鼓励和建议;我的小孩也同样令我感激,他虽然只是小学,却不仅不吵我写小说,还很有兴致地和我讨论小说的情节。看到从六十多岁的大人到不满十岁的小孩都对这本小说感到兴趣,对我而言,实在是莫大的鼓励。

内容概要

  沐林,本名林清富,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电机硕士、博士。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甲种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杰出电机工程教授奖。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台湾大学电资学院(电机系/电子所/光电所)教授兼光电所所长、光电创新研究中心丰任。  另出版有小说《凯岚岗首部曲——返璞或反扑》。

书籍目录

电机系走出来的小说家(代序)
楔子:重聚
第一部 蓦然回首
 第一章 忆起未央歌
 第二章  第一名后的空虚和新的探索旅程
 第三章 柏拉图式的恋爱
 第四章 成功岭上
 第五章 深层失落
 第六章 两个世界
 第七章 逃离?
 第八章 承担
 第九章 幻想的慰藉
 第十章 大学之道的养成
 第十一章 自命不凡的唐吉诃德?
 第十二章 游戏人间
 第十三章 挥别大学之道
 第十四章 牛刀初试
 第十五章 权力的滋味——猪羊变色
 第十六章 回到校园
 第十七章 休止符
 第十八章 一种分离,两类情怀
第二部 旅程
 第十九章 故人多在阳关外
 第二十章 纽约上州
 第二十一章 美丽新世界
 第二十二章 留学生活点滴
 第二十三章 台湾也翻身了
 第二十四章 旧识新欢
 第二十五章 美国人室友
 第二十六章 感性时光
 第二十七章 打破隔阂
第三部 爱的真谛
 第二十八章 探寻信仰的深处
 第二十九章 深入信仰之旅
 第三十章 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歧异
 第三十一章 柏士的遭遇(上)
 第三十二章 柏士的遭遇(下)
 第三十三章 意外的消息
 第三十四章 梦醒时分
 第三十五章 新的开始
尾声:故事之后
后记:浪漫依旧

编辑推荐

一个台湾男孩的爱情与心灵成长历程!    初恋是什么样的感受?失恋又是什么样的滋味?人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归宿?爱情与信仰有什么样的关系……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沐林以最文学最诗意的笔触,写出了一个青年学子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揭示出在苦恼与彷徨后的人生感悟。创作出《青年维特之烦恼》这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心理分析小说,被誉为新时代的《未央歌》。

作者简介

《青年维特之烦恼》主要描叙台湾一位叫匡复的学子从宜兰乡下考入台湾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的经历和心灵成长历程。匡复进入大学后,面对城乡差异以及学业、家境、人生意义等各种层面之问题,令他对未来产生了种种疑惑;他寻求情感归属,探索心灵契合,但城乡差异,令他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从而错过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初恋体验,但他又始终无法忘怀。当他开始参悟人生即将学成返乡去找他的初恋对象时,却意外获知她已……人生,难道终究是叫人感到扑朔迷离?……《青年维特之烦恼》作者沐林不仅揭示了人物对情爱的深刻感受,还纵深地写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社会的背景,学生求学实况、留美经过以及深沉的心灵、爱情与宗教思辩。

图书封面


 青年维特之烦恼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真的是一本值得研读的好书,作者对心理世界描写的非常细腻,看后有很多共鸣和感动的地方!非常喜欢!
  •     和作者成为了好朋友,没想到理工科的教授,居然有这么一颗细腻的心
  •     没想到我竟然是豆瓣上第一个评论的人。作者毕竟不是专业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像是流水账,平铺直叙的无法牵动读者的心。话说凤凰好书榜也太不负责了吧竟然推荐这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