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伤心咖啡馆之歌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42638632
作者:[美] 卡森•麦卡勒斯
页数:359页

孤立和疏离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乔治亚州府哥伦布。十七岁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文学创作,十九岁开始构思。二十二岁完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麦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十五岁时患风湿热,但被误诊和误治之后,她经历了三次中风,一系列疾病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导致她在29岁时瘫痪。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伤心咖啡馆之歌》小说用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荒谬来印证孤独的必然。《神童》一个神童的孤独,被期盼包裹成一座孤岛。《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一个病态的说谎者。没日没夜的工作,用折射过的回忆(谎言)来填充内心的空白。P116 “谎言使得她工作之余剩下的渺小的生存状态整整丰富了一倍,而且还使她个人生活里的那些小块的破布头变成了五色斑斓的丝绸。”P119 “不过他说不下去了。她那张脸阻止了他。她的脸变得死一般的苍白,嘴巴周围都已经发暗了。她的眼睛睁得非常大,既绝望,却又很骄傲。布洛克先生突然觉得自己是个杀人犯。乱成一团的混合感情——理解、后悔、不可理喻的爱——使得他用双手去遮住自己的脸。他无法说话,一直到他心中激动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这时候,他用非常微弱的声音说道:‘是的。自然是的。芬兰国王。他当时好吗?’”《旅居者》一个面对虚度年华和死亡的旅居者,遇到前妻,到前妻家做客。那种涌动的孤独、茫然、寻找,让我想起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那个偷偷去看初恋情人的父亲,不同的是,后者并不忧伤,反倒有淡淡的怆然与温馨的欢愉。失去,重遇,两种结局被卡森·麦卡勒斯和艾丽丝·门罗娓娓道来了。

最伤心的是路人

这个8.2的评分大概是因为豆瓣的纯文艺们比较多吧?或者说美国的文化毕竟与我们有所不同以至于我不能仔细的体会到故事里面的分分毫毫。爱密利亚小姐让我觉得有点咎由自取,当然咖啡馆的存在带给镇上的人不少幸福,但是这也不能改变她是个自私的残忍的守财奴的事实,说残忍或许有点过分了,毕竟在做医生的时候爱密利亚小姐还是很为病人着想的,但是伤害起人的感情来她可是一把好手。于是当我不能对一个人的三观产生认同的时候我也不能投入到这个故事里面了,唯一能产生的感情联系是对马文的同情。罗锅就更莫名其妙了,吃饱喝好就开始找事儿...纯属事儿逼。转念一想,爱密利亚小姐和罗锅是不懂得处理表达自己感情的人,难道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总有一些孤独者们爱着却没办法得到,这让他们更孤独什么的。最伤心的一定是热爱咖啡馆本身的镇上的居民们。故事不够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比较鲜明,或许不是孤独者读不懂这本书。此次阅读体验只能两星半。不好看。另外我觉得孤独也是自己的选择吧。

猎取孤独的麦卡勒斯

我第一次看卡森•麦卡勒斯的书就是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而不是她最知名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当时对这个作者的身世完全不了解,但看了书之后我猜想,她一定是不健康的,只有长期不健康的人,才愿意花大把时间如此细致的观察别人、分析别人并把这些人像精神分析案例一样记录进小说中。那需要一种不健康的敏感以及耐心。可能观察别人、把时间消磨在别人身上有助于忘记自身的痛苦吧。后来看她的简历:她被推崇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府哥伦布。22 岁即完成了《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此书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名列第17 。此外还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等小说。至于她的健康状况,她29岁瘫痪,据说因风湿、瘫痪、肺炎、心脏病、乳癌的折磨而在50岁时去世,就在9月,这个月29日。《伤心咖啡馆之歌》讲了7个故事,喜欢驼子不喜欢帅哥的小姐、丧失了演奏天分的音乐神童、怒气冲天的侏儒赛马骑士、说谎成性的女教师、巧遇前妻的旅行者、酗酒的妻子和依然爱着她的丈夫以及听被抛弃的丈夫回忆妻子的卖报男孩。其中最重要的篇目《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的是小镇上一段诡异的三角恋。爱密利亚小姐能干且富有,“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男人”,而本地俊美的男子马文•马西偏偏爱上了她,为了她一改流氓习性成为正经人,暗恋两年之后才鼓起勇气求婚。但这场婚姻只持续了10天,马西再度沦为恶棍并进了监狱,爱密利亚小姐则心满意足地享受平静生活。直到罗锅表哥来到镇上,她无可挽回的爱上了这个罗锅。6年后,马西获准假释。罗锅表哥却又在看到他第一眼之后,爱上了这个男人……小说用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这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用爱的荒谬来印证孤独的必然。本次上海三联书店再版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依然沿用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的译本。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完整版,中英双语珍藏本。说起译本,译者李文俊先生能与此书结缘,也有一段奇缘。他当年在美国,去图书馆借书,偶尔发现了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意外发现借书卡上只有唯一一个阅读者留名,这个名字就是——钱锺书。正是出于对这个人的尊敬,他才在多年之后翻译了这个故事。直至后来翻译了这本书。用李文俊先生的话说,就是:我像一名因故延宕的朝山进香者,终于还是在偶像前还清了多年的心愿。 虽然写出了那么多成功的故事,但实则麦卡勒斯终其一生只写一样东西——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真可做她全部文字的唯一主题,或者也可以置换为“麦卡勒斯是孤独的猎手”来解释,她是独往独来的孤独猎手,也是一个专门猎取孤独的猎手。她能轻松的从任何人的任何伪装之下找出最细微的线索,就像捉鬼师追踪鬼魂、像外星人追踪被植入芯片的地球人,并最终找到那头叫“孤独”的猎物。然后,不需借助任何铺陈与交代,咣当一声,麦卡勒斯就把一段掐头去尾的孤独故事扔在了你面前,像扔一只捆绑结实的豹子。作为一名猎手,麦卡勒斯还非常善于伪装,你甚至无法从她的文字中看出她的性别。满纸只有尖刻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表述力,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吧,她仅仅作为旁观者活着、看着、记录着,作为旁观者,她隐去了自己,甚至抹去了自己的性别。这就是麦卡勒斯,借由《神童》里面小姑娘的角色,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评价:片刻之间,她有了一种奇特的感觉,似乎她一生这十五年里,大部分的时间都一直是在盯看。盯看寂静中——这寂静仅仅为小提琴一根弦压低的、不带感情的拨动声所打破。这拨动声,就代表“孤独”吧。

孤独的回声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有些小说读过之后记不得什么情节,但是会产生一种情绪,像回声一样在你灵魂中震颤。卡森就是这样的作家,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孤独的回声,像她的神情一样空旷又深邃,像她的人生一样伟大又悲催。关于卡森麦卡勒斯的人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一直思考一个从十五岁开始就被病痛折磨、29岁便瘫痪在床的女人,是什么让她活下去的。后来,读了《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没有指针的钟》以后,我似乎看到了她窥探世界的钥匙——无奈。卡森的文字到底是写给谁的?说到底还是写给她自己的,她在用文字为自己疗伤,而作为读者,我们只可以看见那些伤痛过后的些许沟壑。卡森的故事都是琐碎的,她的主角永远是看起来自命不凡,却不过是卑微、丑陋的社会木偶。也许,在她的心里,自己也不过如此。卡森的文字和语言都是平淡的,也许比水还要淡,但正是这种过分的冷淡恰恰传达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无声是最有力的反抗,而平淡便是最深刻的孤独。在卡森的世界里,人是永远沟通不了的,爱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孤独,却是永恒的,像流水一样贯穿在人的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时候我想该叫这本书为“残疾文学”集合。在《伤心咖啡馆之歌》这个中短篇小说合集中,每个小故事都有一个残疾人主角,无论是外型还是心灵,这些人都是不美的。可爱的是,这些人物都很肆无忌惮的生存着,他们都喜欢放大自我,看起来很强势地压迫周围的人。也许作者想用他们夸张的行为反衬出这些小丑心灵的空虚和卑微感。也许在卡森的心中,自己也是一个生活中卑微的小丑。“他自己的生活似乎过得如此孤单,活像一根脆弱的支柱,几乎没能撑起岁月残骸中的任何东西。”这是《旅居者》这个短篇故事中约翰,费里斯的感触。回头想想我们的生活,这又何尝不像一句不朽的人生结语。小时候,很向往教室外面的阳光,感觉走出教室便可以在阳光下自由。长大了以后,才发现人永远走不进自由的阳光,因为人摆脱不了无奈生活的轮回。到现在,阳光还是理想中的自由,而长大、工作、结婚、生子却成了宿命。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家庭困境》,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马丁麦道斯的普通男人,面对一个酗酒妻子的家庭困境。这个故事就像一张发霉的旧照片,找出的却是永恒的图片。孤独的酗酒妻子、无法协调的夫妻感情、平淡乏味的婚姻生活,每个人似乎都可以从这照片中摸出自己的影子,却找不出想要的答案。也许生命本就是孤独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爱,可是什么又是爱呢?《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有一段文字:“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只见的一种共同的经验——不过,说它是共同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它在有关的两个人身上所引起的反响是同等的。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蓄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正是这种发现使他痛苦。因此,对于恋爱者来说只有一件事可做。他必须尽可能深地把他的爱情禁锢在心中,他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全然是新的内心世界——一个认真的、奇异的、完全为他单独拥有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都宁愿爱而不愿被爱。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充当恋爱者。道理非常简单,人们朦朦胧胧地感到,被人爱的这种处境,对于 许多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被爱者惧怕而且憎恨爱者,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爱着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疯狂地渴求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自身带来痛苦。”在卡森看来,爱也是孤独而不可沟通、被理解的。所以,我们才会一直被自己的所爱伤害。因为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孤独才去爱人,但最终爱也被卷入孤独的漩涡。很喜欢这本书,每个故事都喜欢。卡森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虽然永远处在阴霾的天气中。阴霾中也有风景,来自人类对灵魂的探索和拯救。不知道该那什么样的情绪来回应这些孤独的回声。

似懂非懂

本书为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短篇小说集。中英双语典藏版,共189千字,中文译文约95千字,此刻没什么读英文的兴致,后半部分略过。“The Ballad of Sad Café”,中文译名《伤心咖啡馆之歌》,Ballad一词有民谣的意思(特别是叙事民谣)。这篇小说的内容可没有封面上看起来那么浪漫,恰相反,它是浪漫的反义词。这是一篇诡异、阴郁、压抑的小说,我不愿告诉你这篇小说的内容梗概,在于那会破坏初次阅读这篇作品时带给你的冲击。小说有三位主要人物,除了一位在容貌上富于美感外,其余所有人都很丑,而这位唯一富于美感的人物,也不会带给你一丝美的感受,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邪恶和可憎的仇恨。那其他人呢?要么是在文中看不出个性的围观群众;要么是捉摸不透的亦正亦邪,无可定论。美这个概念在本文中是不存在的。《伤心咖啡馆之歌》究竟表达了什么?有网友说表达了“人终究是孤独的,好像人终归是要死的”,后一句我深以为然,但在玩味前一句之时,又颇觉落不到实处;本书介绍中也说表达了孤独,我未能有深切体会。这篇小说的基调是如此灰暗,会让人归因于小说高明的艺术加工,可探究下作者卡森·麦卡勒斯本人的生活,却会发现原来现实比小说更高明,也会明白她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小说。“Wunderkind”,《神童》。标题为德语,作者的处女作,写了一位练琴的小女孩,没看明白。“The Jockey”,《赛马骑师》。写了一位骑师在酒馆中的片段,没看明白。“Madame Zilensky andthe king of Finland”,《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写了一位爱说谎的夫人,她的谎言并无目的,谎言能让她渺小而又辛勤的生存状态变得充实和丰富,所谓自欺。“The Sojourner”,《旅居者》。写一位男子去他前妻家做客,这篇小说的孤独感是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又是恐惧,又是不得不承认虚度年华和死亡”,本文题材、风格与雷蒙德·卡佛作品较为相似。“A Domestic Dilemma”,《家庭困境》。茫然无措的丈夫、等待照看的孩子与酗酒的妻子,文如其名,家庭困境。“A Tree, A Rock, ACloud”,《树·石·云》。概括不能,不知所云。从上可知,基本有一半作品都没看明白,不知道作者意欲何为,同时也未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这种阅读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自身而言都是失败的。译者李文俊在译后记中提及一位(上世纪60年代)唯一曾借阅此书的读者,但并未明言,他是《围城》的作者;也提及一位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印象中记得傅先生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伤心的歌 老男人的歌 清新的歌

最近重看这本书以及它的英文认真地 再看一本书 感觉就像从前没有看过让人窒息的 细致的 极端的的压抑 让人发狂的压抑说实话我很喜欢 这样的 听起来有点矫情但这不是词语本身的错压抑的 忧郁的 痛心的 嗯 痛心是用来形容前两天结束的 别让我走 卡森麦卡勒斯还有一本书也可以上榜 心是孤独的猎手 还有那个 质数的孤独 但慢慢地这种压抑被另一种取代 即无人诉说我无法和任何一个 人 说 这一切每一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 它们是我的全部它们那么神奇 那么想要被描述而无法描述 像某些食物的口感 像性高潮 像每个片段的一切 人可以感到的一切 像一个小小的画框我为它们着迷 那些扭曲的故事和扭曲的心


 伤心咖啡馆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