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车祸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9628806
作者:胡彬
页数:387页

内容概要

  胡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海南在线(含著名的“天涯社区”)总编辑。2004年曾在鲁迅文学院“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深造。  共发表各类题材的作品百余万字,代表作中篇小说《病房随想》由韩少功先生推荐,发表在《天涯》杂志,并被多种文学丛书收入;为烟台海难而作的杂文《悲剧的根源》发表在方方主编的《当代名流》,被《杂文选刊》转载,并评为“20年来最受读者喜爱的杂文”之一,还被《读者》杂志全文选编。

作者简介

农村青年刘家福离家出走,来到南方的天堂打工谋生,阴差阳错,被一家个体汽车修理厂招去当了学徒,从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展开,生活变得天翻地覆。他勤学苦干,从最初给人打工,发展到有了自己的修车行和自己的汽车,伴随着汽车大潮铺天盖地滚滚而来,他的事业蒸蒸日

图书封面


 车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车祸》(胡彬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胡彬以一部长篇小说《车祸》为汽车文明唱起了挽歌,对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的“汽车文化”进行了无情嘲讽,同时也给席卷中华大地的汽车热潮泼了一盆冷水。《车祸》劈头就是一句“四天三夜,长途汽车上的日子就跟坐牢差不多。”这句开场白已经隐喻着作者对汽车文明的批判态度,“跟坐牢差不多”。然而更糟糕的是:“这辆长途车又老又破,四处漏风,却像发疯的公牛一样,一路颠簸着、颤抖着、吼叫着,左摇右晃横冲直撞,没日没夜玩命狂奔,让车上的人时刻提心吊胆。”这就是小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让人触目心惊,让人一开始就对汽车产生了绝望,没有丝毫的温情,完全是一堆钢铁在展示自己的主宰力量。人在汽车面前,只能是被动的弱势一方。人可以驾驶汽车的行走,但却被汽车拘束在固定的座位上,无法自由。《车祸》的结局非常令人压抑,刘家福所有的朋友都死于车祸,自己也因车祸装上了假肢。这样的构思当然有创作者自己的充分理由,按从前满怀激愤的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写法。然而最近我的思想有些变化,觉得内心一味的苦毒若不能化解,即使我们的文字改变了世界,却终将失丧自己。
  •           车祸猛于虎的价值反思 ——评胡彬小说《车祸》                     朴 素街上的车越来越多了,貌似我们的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驾车者意气风发,广告里也不断打出有车的好处,极其蛊惑现代人脆弱的心。然而有车一族真的如此潇洒么?我们是不是过于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而忽视汽车文明的负面作用了。当此心气浮躁的时代,执着的忧伤为世人所拒斥。然而作家胡彬先生却以一部长篇小说《车祸》为汽车文明唱起了挽歌,对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的“汽车文化”进行了无情嘲讽,同时也给席卷中华大地的汽车热潮泼了一盆冷水。 《车祸》劈头就是一句“四天三夜,长途汽车上的日子就跟坐牢差不多。”这句开场白已经隐喻着作者对汽车文明的批判态度,“跟坐牢差不多”。然而更糟糕的是:“这辆长途车又老又破,四处漏风,却像发疯的公牛一样,一路颠簸着、颤抖着、吼叫着,左摇右晃横冲直撞,没日没夜玩命狂奔,让车上的人时刻提心吊胆。”这就是小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让人触目心惊,让人一开始就对汽车产生了绝望,没有丝毫的温情,完全是一堆钢铁在展示自己的主宰力量。 主人公刘家福带着农民的梦想来到了天堂市,天堂市显然又是一个隐喻,所谓天堂,其实是地狱的另一名词而已,正如已故的思想家顾准所说的那样:“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堂,天堂是彻底的幻想。”刘家福走向天堂的路,按作者的话来说:“这是刘家福有生以来走过的最遥远、最漫长的路程,比他20多年走过的所有路程加起来还要长。”尽管天堂的路对于普通人来说极其遥远,还是有许多人对天堂抱着梦幻般的向往。刘家福多少还有些清醒,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路那头是福还是祸,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数。” 刘家福初到天堂,并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与汽车打交道。然而命运弄人,他被汽车修理厂的老板看中,开始认识汽车、熟悉汽车,爱上汽车,最终卷入汽车文明的铁轮之下。小说揭示出人在现代化的象征之物——汽车面前的异化,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描绘了汽车给予人的巨大影响与伤害。小说家通常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意义在于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方面。刘家福在天堂里的一切活动都与汽车有关,通过汽车,他结识了美女桃子,并通过桃子的身体导引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一个有着肉身欲望的现代人。 当刘家福熟悉天堂的一切时,他的一切活动身影都打上了汽车的痕迹。他认识了女大学生丰波,女大学生丰波由于被汽车撞成“一个有目共睹的瘸子”,所以“她恨汽车”。纵然如此,她和刘家福还是在汽车上一次次做爱,愈恨愈爱,沉溺于汽车的迷幻之中。他认识了记者四哥,记者四哥就认为:“在国外,大部分少女的初夜都是在汽车上完成的。现在也觉得,很多中国人对汽车的向往,都因为想在车上干那事。”他认识了林警官,而林警官则跟他老板合伙开驾驶员培训学校。“如今在天堂,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围着汽车转,谁都想上去,有的上去了又想下来,生怕碰到什么不测。” 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推动,随着主人公精神阅历的不断成长,真相不可遏止地浮出表面,天堂美好生活的背后开始露出了丑陋而残忍的实质。“刘家福被天堂这副凶险狰狞的面目惊呆了——欧兰德追击城管摩托车的场面如同老虎吃小鸡,而城管打人时下手比他老爸狠的多,甚至比电影里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那绝对是往死里打。”罗马尼亚大作家埃•米•齐奥朗说国:“写作是释放自己的懊悔和积怨,倾吐自己的秘密。”作者借汽车文明带给现代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病症,批判了国人对汽车的盲目崇拜和疯狂攀比,凸现出车轮下的悲欢离合。 我们一直为汽车时代的到来很欢呼,为汽车产业拉动消费而鼓掌,缺乏必要的反思。而《车祸》的作者胡彬先生并不迷信于冠冕堂皇的宣传,以切身的经历、个人的立场正视严峻的现实——以汽车为主要标志的石油文明已经闹腾了一个世纪,正面临被新文明替代的挑战。能源枯竭、油价高涨、车祸连连,使汽车在寿终正寝之前变得更加疯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是作家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他不断发现世界某一角落的秘密,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那样说出真相,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所体验的一切。此时此刻,上帝没有在场,人只能独自面对钢铁世界。 “作为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还不到全球的2%,但去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者已达10万人,相当于一些小国家的人口,伤残者超过50万,两项各占全球15%以上,居世界各国之首。汽车对我们的危害已经比各种自然灾难更凶猛,甚至比战争还要惨烈,一场现代战争不会有这么巨大的伤亡。”这个是现实,也是作者陈述的话外音。其实这样的陈述对小说的结构来讲,是一种伤害。它是外在于小说的情节叙事,而直接以造物主的身份发言,张扬了所批判的对象的弊端,有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决绝。在这个文字细节里,我们看到了车祸猛于虎的鲜血淋漓。 《车祸》的结局非常令人压抑,刘家福所有的朋友都死于车祸,自己也因车祸装上了假肢。这样的构思当然有创作者自己的充分理由,按从前满怀激愤的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写法。然而最近我的思想有些变化,觉得内心一味的苦毒若不能化解,即使我们的文字改变了世界,却终将失丧自己。我们常常说,艺术之美所包含的自由、欢悦与人性是日常现实所匮乏的,同时也不会为纷繁的日常现实所销蚀,所掩盖。在艺术中发现美,固然可以舒缓我们内心的苦毒,我更盼望在俗世中、在黑暗中、在物欲中发现人性之美。“让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彼此祝福,正如让撒种的和收割的一起快乐。”我们要做的是把爱传递到每一个人,让爱生下根来。
  •            胡彬长篇小说《车祸》研讨会发言纪要   2007年9月21日下午,由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我省作家胡彬的长篇小说《车祸》专题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省内的作家、评论家、文化记者共20人到会,会议开得庄重而又热烈,洋溢着少见的学术气氛。这里节选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发言先后为序)。    李少君(省作协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    《车祸》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汽车文化小说,不仅在海南,在全国也是开拓性的作品。它比胡彬以往的作品(例如《网恋》)更加成熟、更加丰富、更加厚重,可以说是他的成熟之作,代表之作。    《车祸》是一部寓言式的小说,它带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备宏大的视野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表现了一个作家对当今生活现实和我们民族性格的反省和批判精神。作品通过对长期生活阅历的积累、思考和提升,描绘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及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忧患意识。这本书标志着海南作家对中国文学的一个崭新贡献,相信会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崽崽(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车祸》形象地揭示了现代化和农业社会人格的深刻矛盾,描绘了汽车与中国国情的严重冲突,是一幅我们时代特有的风俗画。生活现代化了,但人们的心灵和习俗却还停留在农耕时代,这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灵魂的现代化,物质的现代化就会变得可疑,甚至会变得危险。    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比较成功,没有刻意划分正面和反面人物,没有一个完全好或完全坏的人,但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都是活生生的,刘家福、四哥、桃子、丰波、黄老板、林警官、家禄……这些人物都是栩栩如生,都很典型,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    这本书提出了现代化过程中心灵的出路这一难题,虽然它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但对我们现有的文化价值观敲响了警钟。  如果说不足的话,就是主人公刘家福的形象弱了一点,还不够丰满,这可能是作者身份的局限所决定的。    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首先,《车祸》写得好看、精彩、自然。它非常全面、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当今中国的汽车文化,内容比较展开、比较丰富,对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超过了一般知识分子的抽象与概念分析。作品中很多细节、很多议论十分到位。    文学作品中往往好人难写,坏人好写。《车祸》中的众多人物应该说都是充满个性的,主人公刘家福的形象虽然有点简单,有点理想化,但他背后是有逻辑的,强大的逻辑力量能够使这个人物站立起来。刘家福的父亲写得比较好,而四哥写得最有内涵,可以看出作者的影子。    不足之处,是小说的文字应当再推敲,应当更准确、更讲究些。    阿廖(《东方女性》执行主编、作家):    为了检验《车祸》这本书有没有“跟风、赶时髦”之嫌,我特地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类似题材的作品在国外早已有之,文学、影视作品都有,甚至国内也有过。但是,胡彬的这部作品跟它们完全不同,完全是两码事,从立意到思想,从结构到内涵都不一样。因此可以确信,胡彬的《车祸》是首创,是独创。    一个小小的汽车修理厂,折射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暴露出那么多的人间悲喜剧,还批判了病态的生活现实和生活态度,这充分反映出作家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领先的。    可惜作者写得太满、太多了,应该留一些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思索空间。    孙少先(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这本书有很多矛盾、冲突、犹豫的地方,这是好事,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汽车是万恶之源吗?“车祸”只是阶段性的问题吗?《车祸》中描述了这个时代的种种困境,却并没有解答它们。    尽管作品对中国的汽车时代进行了无情嘲讽和严厉责难,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回去的路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该怎么办?    一部小说能够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就是好作品。  作者:旁观者 回复日期:2007-9-23 11:13:00     刘复生(评论家,文学博士):    《车祸》确实是一部寓言式小说,其中有很多象征意义,很多启示,可以说不同凡响。书中对欲望的描写符合作品主题,是正当的,我们本来就处在一个纵欲的时代,回避这一点并不高尚。作品借助车祸,直面“人祸”,写得很有力量。    汽车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而胡彬结合了非常有特色、非常独到的中国经验,对中国式的汽车神话给以降温,给以批判,尤其对中国的有车族、所谓精英阶层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作品中的许多场景都被高度象征化了(例如自驾游、夜行者),借以揭示所谓精英阶层不过是一个非常粗鄙的群体,触目惊心。这是一个普遍堕落的时代,整个氛围是堕落的,确实触目惊心。“没有一个负责任的阶层,我们永远成不了大国”,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观念。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本书也很奇特,夹杂着叙事、杂文、诗歌、新闻、政论、段子……什么都有,这是非常先锋的写法,很有意思,对当代小说是很大的突破。    不过作品中那个老外“高迈德”的形象比较可疑,“车祸”本来是他们带给我们的,现在的他却被美化了。    朴素(评论家,天涯社区人文频道副主编):    《车祸》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开了现代化的一个真相。从天堂到地域,从希望到绝望,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网上也有很大的反响。  车祸还是人祸?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作者对宏大的时代背景的反思,对所谓现代化的后果的描绘,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张浩文(海南师大教授,作家):    胡彬的作品不多,从《网恋》到《车祸》,相隔八年才出来。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在很大的范围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事情。胡彬的创作,在题材上总是抓得非常准,总是让人眼睛一亮。这本《车祸》再次说明,他十分注重创意选题,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化营销手段。    胡彬的书告诉我们,小说到底该写什么。    晓剑(省作协副主席,研讨会主持人):    《车祸》再次提出了“现代化是不是陷阱”这个沉重的问题,不过它选择了一个很新、很好的角度,很吸引人。不过,这部作品在理念先进的同时,写作手法却很传统,可以说很老套,在语言小说化方面有所欠缺,可能跟作者多年从事媒体工作有关。    另一方面,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又比较丰富,很有场面感,很适合改变电视剧。    胡彬(《车祸》作者):    这本书的写作非常艰苦,相当于自杀式爆炸,写作的过程就是自杀的过程,书出来了,人居然还活着,估计起码要少活五年。我知道自己是螳臂挡车,但面对汹涌的车祸,总觉得该有人出来挡一下。本来的想法是不求最好,只求最早,06年就该出版的,但因为书名的问题,拖延了一年多,这样也好,有更多时间修改,可以让毛病减少一些。    书稿最早是在天涯社区连载的,网络的互动式写作给了我全新的体验,读者的参与、读者的态度,都对作品的走向和完成产生了一定作用。    回顾一下,当时的写作非常沉迷,非常投入,现在都不记得了。有人提到某某段落,我都不敢相信那是我写的。例如洪治纲先生在书评中引用的一段:“我们的身体上了车,灵魂却遗留在农耕时代的田野里。身体忘了自己从何处来,对车轮的神话却信以为真。于是我们抛弃了灵魂,被汽车牵着鼻子,信马由缰,东溜西逛,到头来发现,汽车并没有带我们走多远,却早已让我们魂不附体。失去灵魂的躯体也失去了痛楚、关怀、道义感和羞耻心,只剩下被汽车助长起来的兽性。汽车也跟我们一样成了行尸走肉,我们驾驭着它们,东倒西歪、左冲右撞,横扫一切规则和秩序……”很难想象,我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至于小说手法和小说语言,我必须承认自己功力上的不足,尽管刘复生博士觉得这样混合写法也不错,我本人还是应该在这方面有所检讨。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车祸猛于虎。书里的人物真不幸,不是撞死了就是撞残了。我要是水根,也羡慕死刘家福,这小子太好运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