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的哭泣》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可可西里的哭泣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807555964
作者:华文庸
页数:309页

了解可可西里?值得一读

书是一口气看完的,像《獒》一样精彩,却比《獒》更加沉重和悲伤...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觉醒?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做什么是有效的!对于可可西里那个神秘却总是勾起人们血腥杀戮藏羚羊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某种悲哀的感觉。一部电影《可可西里》,让人感受悲怆与愤怒,直面血腥和死亡,真真被震撼了。想象已经过去的6月份,又有多少可爱的藏羚羊残死在屠夫的枪下,又有多少志愿者为此而牺牲... 这本书的质量很好,很有手感,文字也不错,值得一读。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的哭泣 文笔不敢恭维 人物塑造不敢恭维 只是 这个题材 这片无人区 着实让人着迷 向往但是 可可西里无人区 进来被炒得太热 电影 书籍 旅游传记 很多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 当他一旦出名 他就不再是可可西里了

可可西里,一面镜子

“......藏羚羊的眼泪,谁会再提起?那永恒的泪滴,是我们永恒的哭泣......”——歌曲《可可西里》在《哭泣的可可西里》中,你会看到:一个美丽的事物背后隐藏的是另一个事物的悲剧。人性极善和极恶的碰撞,纯洁和肮脏的斗争以及那血淋淋的撞击...可可西里是一面镜子,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在心里为那些无辜的高原精灵哭泣,也为可可西里哭泣……向为可可西里反盗猎组织致敬!!

可西里的哭泣

最近在看本《可可西里的哭泣》的书,讲述一段逃亡者与追捕者的生命角逐挺震撼的,其中有句话:“其实我们都不是圣人,只不过是一粒沙子,不起眼,也不入流,风可以吹走,水可以冲散,渺小得可怜,只有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成形、成堆、成山。即使风把我们吹到了别处,但我们还是一座山!”

可可西里哭泣,我们悲伤

可可西里是美丽的,特别是可可西里的无人区,那里的夜晚,繁星点点,高山被睬在脚下,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繁华喧嚣仿佛都将离你远去,灵魂在某一刻洗尽铅华。到了清晨,站在海拔4600米的地方沐浴晨光,稀薄且纯净的空气充盈你的肺,远处,涓滴的雪水汇成滔滔河水,大地仿佛被开膛破肚,大自然的粗暴之美足以让你震撼不已。曾有那么十年的时间,我热切地迷恋着可可西里,努力收集着有关可可西里的一切。可可西里的电影碟片,相关的书都成了我的挑选目标,但只有《可可西里的哭泣》能承载我对可可西里的全部感情。无疑,《可可西里的哭泣》这命题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是国内唯一关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全景小说。作者华文庸曾在2008年与反盗猎志愿组织“暴风”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反盗猎活动三个月,亲眼目睹瞬间生死与大自然的荒凉,她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这本非同寻常的小说。正如北京中文教授张颐武老师所说,这与其说是一本小说,更不如说是一阙雄浑阳刚的壮烈纪实,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挽歌。小说里的“我”是一个退役的特种兵,在可可西里遇到了英籍记者周青。周青为拍摄藏羚羊的生死之谜,并准备拿到英国进行展出,立志唤醒全世界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心,而“我”也跟随她的镜头慢慢了解到藏羚羊的屠杀之谜……就在生与死的关头,一个代号为“暴风”的志愿者组织救了我们,我们也随之加入反盗猎组织。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与小说的形式给我们写下了一部关于生命与信仰的悲凉挽歌。同时它让我们记下了曾有那么可爱的一群人,他们隐瞒家人,远离爱情来到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在绝境中的挣扎,与自然抗争,与盗猎者抗争,与自我抗争,用生命去诠释了存在、道德与信仰…… “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这句话是形容可可西里的朝圣者的,但用在《可可西里的哭泣》里的反盗志愿者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面对他们,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很轻,抑不住地悲伤。 从《可可西里的哭泣》里,我们看到可可近30年来所经历的巨大悲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可可西里就不再是一片平静的世界,成千上万做着发财梦的农民工与周边的牧民来到可可西里这片荒芜而苍凉的土地,只因为这荒芜而苍凉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金矿,但这天高皇帝远,很快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有组织的恶势力所奴役,在枪口下干活,生存,没有人道,没有希望地活着。到了九十年代,欧美的贵族开始迷恋用藏羚羊皮毛做成的围巾。当一条用藏羚羊皮毛做成围巾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两万美元的时候,可可西里就注定被欲望、罪恶、死亡所笼罩。 一些跨国盗猎组织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盗猎活动,用廉价的报酬雇佣那些贫穷的国人进行猎盗活动,道德屈于生存,孩子的学费,就是他们冒险的理由。于是,从1999年起,上百万的藏羚羊死于猎杀,频临灭绝。不仅仅是藏羚羊,其他动物也跟着受难,那些盗猎者,他们进入保护区,通常不带食品或只带极少量的米面,他们绝大多数的食品都是“就地取材”,打着什么吃什么。盗猎到的野生动物,肉类果腹,皮毛贩卖。不少盗猎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呆数月,给可可西里无人区内的野生动物带来的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如今,藏羚羊数量变少,毛皮变贵,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不仅是人和动物的悲剧,环境也大大的受影响,草皮开始大面积毁坏,草原沙漠化,藏羚羊的悲剧,是可可西里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而让她们走向悲剧的,只因人性的贪婪与残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曾引用过英国经济评论家托?约?登宁的一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接着马克思总结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小说里的“暴风”反盗志愿者却代表着人类最后的良心,没有摒弃信仰。他们的灵魂是任何金钱与利益都收买不了的。小说里反盗猎组织头头周青的梦想,也就是可可西里反盗志愿者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的梦想:还给可可西里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一片宁静,让可可西里不再悲伤!

《可可西里的哭泣》:唤起人对生命尊重的良知书

可可西里是美丽的,特别是可可西里的无人区,那里的夜晚,繁星点点,高山被睬在脚下,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繁华喧嚣仿佛都将离你远去,灵魂在某一刻洗尽铅华。到了清晨,站在海拔4600米的地方沐浴晨光,稀薄且纯净的空气充盈你的肺,远处,涓滴的雪水汇成滔滔河水,大地仿佛被开膛破肚,大自然的粗暴之美足以让你震撼不已。曾有那么十年的时间,我热切地迷恋着可可西里,努力收集着有关可可西里的一切。可可西里的电影碟片,相关的书都成了我的挑选目标,但只有《可可西里的哭泣》能承载我对可可西里的全部感情。无疑,《可可西里的哭泣》这命题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是国内唯一关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全景小说。作者华文庸曾在2008年与反盗猎志愿组织“暴风”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反盗猎活动三个月,亲眼目睹瞬间生死与大自然的荒凉,她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这本非同寻常的小说。正如北京中文教授张颐武老师所说,这与其说是一本小说,更不如说是一阙雄浑阳刚的壮烈纪实,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挽歌。小说里的“我”是一个退役的特种兵,在可可西里遇到了英籍记者周青。周青为拍摄藏羚羊的生死之谜,并准备拿到英国进行展出,立志唤醒全世界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心,而“我”也跟随她的镜头慢慢了解到藏羚羊的屠杀之谜……就在生与死的关头,一个代号为“暴风”的志愿者组织救了我们,我们也随之加入反盗猎组织。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与小说的形式给我们写下了一部关于生命与信仰的悲凉挽歌。同时它让我们记下了曾有那么可爱的一群人,他们隐瞒家人,远离爱情来到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在绝境中的挣扎,与自然抗争,与盗猎者抗争,与自我抗争,用生命去诠释了存在、道德与信仰…… “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这句话是形容可可西里的朝圣者的,但用在《可可西里的哭泣》里的反盗志愿者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面对他们,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很轻,抑不住地悲伤。 从《可可西里的哭泣》里,我们看到可可近30年来所经历的巨大悲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可可西里就不再是一片平静的世界,成千上万做着发财梦的农民工与周边的牧民来到可可西里这片荒芜而苍凉的土地,只因为这荒芜而苍凉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金矿,但这天高皇帝远,很快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有组织的恶势力所奴役,在枪口下干活,生存,没有人道,没有希望地活着。到了九十年代,欧美的贵族开始迷恋用藏羚羊皮毛做成的围巾。当一条用藏羚羊皮毛做成围巾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两万美元的时候,可可西里就注定被欲望、罪恶、死亡所笼罩。 一些跨国盗猎组织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盗猎活动,用廉价的报酬雇佣那些贫穷的国人进行猎盗活动,道德屈于生存,孩子的学费,就是他们冒险的理由。于是,从1999年起,上百万的藏羚羊死于猎杀,频临灭绝。不仅仅是藏羚羊,其他动物也跟着受难,那些盗猎者,他们进入保护区,通常不带食品或只带极少量的米面,他们绝大多数的食品都是“就地取材”,打着什么吃什么。盗猎到的野生动物,肉类果腹,皮毛贩卖。不少盗猎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呆数月,给可可西里无人区内的野生动物带来的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如今,藏羚羊数量变少,毛皮变贵,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不仅是人和动物的悲剧,环境也大大的受影响,草皮开始大面积毁坏,草原沙漠化,藏羚羊的悲剧,是可可西里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而让她们走向悲剧的,只因人性的贪婪与残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曾引用过英国经济评论家托?约?登宁的一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接着马克思总结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小说里的“暴风”反盗志愿者却代表着人类最后的良心,没有摒弃信仰。他们的灵魂是任何金钱与利益都收买不了的。小说里反盗猎组织头头周青的梦想,也就是可可西里反盗志愿者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的梦想:还给可可西里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一片宁静,让可可西里不再悲伤!

什么时候我也能为了自己的信仰 去这么不计生死的拼一回。

这几天一直在上下班路上拿手机看这本书,以至于好几天心情都很沉重。这本书第一次有了让我有了对自己生活的深思,我是不是活的太没有意义了,太没有信仰了。我也想拿起枪去保护那些可爱藏羚羊,不光是藏羚羊,而是一切值得去保护的动物。虽然我很冷血,基本很少会哭会流泪,甚至看到屠杀藏羚羊的时候也没哭,但我心里还是有点难过,觉得自己真该去做点什么,不至于白来这世上走一趟,非常佩服巾帼不让须眉的周青。什么时候我也能为了自己的信仰 去这么不计生死的拼一回。

生命·良知·信仰

《可可西里哭泣》的命题无疑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记录了曾经的存在与永远的消失。上万人签名推荐,只是希望这本书能唤起人类最后的良知,同时谨以此书铭记曾有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远离世俗喧嚣来到可可西里,用生命去诠释道德、存在与信仰。是作者华文庸继《獒》之后再一本好书!赞!

华文庸媒体采访:唤醒人对生命的尊重

华文庸媒体采访:唤醒人对生命的尊重    记:首先恭喜你又出新书,你为什么把这书取名为可可西里的哭泣?    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悲伤,但是大多人都还没能意识到其实最大的悲伤还是来自远离喧嚣的中国最大无人区。几年来,这里一直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我有查过相关数据,1995年,可可西里还有大概一百多万只的藏羚羊,如今已经被人类屠杀得不到三万只,原来最大的羊群有1.5万只,现在已经多年没有人见过超过100只的羊群。可可西里第一应该为藏羚羊的哭泣。第二应该是为反盗猎志愿者的哭泣,那些反盗猎志愿者,他们远离亲人,原离爱情,付出生命也要阻止这和平年代最大的屠杀,他们是比士兵更可爱的人。但,他们的命运大多是悲剧收场,在反盗猎过程,他们不会被政府承认,一不小心就成了非法拥有枪支,非法缴获藏羚羊皮,死了只能算黑吃黑。第三,该为雇佣盗猎者哭泣,他们也不容易,脸上刻满了风霜,为了廉价的报酬和反盗志愿者以命相拼,一切只为了生存。面对“敌人”,他们只能凶狠,否则死了就是自己。另外,可可西里无人区被中外媒体称为“死亡禁区”,在那里,杀一个人和杀一只羊没有区别。曾一度无房的黑工厂盛行,一些被美好发财梦想骗去的淘金工人,正被恶势力所奴役,在枪口下没完没了的干活,没有报酬,不是累死就是被干死——可可西里有无数哭泣的理由。    记:你第一次去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什么时候,是怎么样的感觉?    华:我在可可西里生活了三年,但是我却一直不了解可可西里,去年三月,我跟朋友开了六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可可西里无人区,下车我就给眼前的情景给震撼了。可可西里拥有着草原的辽阔,西藏的圣洁与沙漠的荒凉——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有那么一是瞬间,我突然有想哭的冲动,这或许就如,你在一起两三年的爱人,有一天,你突然发觉你竟然从来就没有了解过他,或者就如一个三十多岁离了几次婚的女人在看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时候,电影落幕,他人已经离去,她却呆在那里,忍不住地落泪,不是为了电影里的爱情,而是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活在世界上三十多年却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爱过。    记: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可可西里无人区,去的初衷难道只是为了写小说吗?    华:最先是的,但是后来就不是了,一直以来,我就想写一部可可西里的小说,那时的想法还是比较肤浅的,认为自己有在可可西里生活过三年,对那的民俗、地理、文化、生活习性都比较了解,又看了许多相关的书,一定能写好可可西里,后来,我在采访的过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到如今,我仍然记得,曾一个叫周菁的女孩,也就是本书中周青的原型,她对我说,可可西里是灵魂和信仰的世界,是他人无法轻易接近的陌生。    记:相信关心藏羚羊的人,都有听到一个传说,那就是《藏羚羊的跪拜》,说的就是一个老猎户,一次去打猎,见到一个母藏羚羊突然向他下跪,无辜地望着他流泪,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扣动了扳机,后来他扒开藏羚羊的肚子,发现那只母藏羚羊已经怀有孩子。那次回来之后,他就把猎枪埋了,再也不打猎。我们发现在你书里去却有另一个说法,我们到底该相信哪一种说法?    华:这个传说,我最先也有听过,可就在我到了可可西里后才知道,原来的传说只是可可西里人民根据自己期想编出来的童话,盗猎者是不可能放下猎枪的,他们的内心已被贪婪、残忍占满,生剥羊皮的事是非常正常,没有人在乎藏羚羊的无辜的眼神、眼泪,后来,我见到被抓获的盗猎者,他们没有忏悔,觉得弱肉强食是生存规则,他们是被生活伤害了,伤害到不相信美好了,不相信善良了。    记:藏羚羊真的会下跪会流泪会用乞求的方式求人放过它们一条生活吗?    华:这倒没有见过,毕竟,我们从来没有用枪口对准过藏羚羊,不过,可以肯定,藏羚羊是富有灵性的动物,在打击盗猎的过程,我们有收养过一只藏羚羊,它跟个孩子似的,已经懂得认人,而且并不怕人,这肯定不行的,碰到盗猎者还不得自己撞枪口去。所以,我们在它长到能照顾自己时,我们就经常打它,撵他走,让它知道人类很坏,就这样,它被我们打跑三次又回来三次,在第四次的时候它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走的时候还流泪,自始至终再也不愿意回头看一眼。    记:藏羚羊现在最大的危险是来自于人类吗?气候环境不是问题吧?    华:气候环境都不是让它们走向悲剧的根本,上万年来,它们就一直生活在可可西里,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能在最高大约5500米的低温缺氧的“死亡禁区”生存。当你带个氧气瓶见它们成群结队翻过山脉跨过冰河,在接近地平线的雪地上奔跑如飞,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心灵是否会受到荡涤?    在可可西里,它们跑得比任何四条腿的动物都快,但是却跑不过子弹。两条腿的人类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动物,人类毁坏它们的家园,剥它们的皮,只因它们的毛皮美丽,其实不只是藏羚羊,人类也对其他动物下毒手,比如杀害野牦牛。野牦牛,力量可以撬翻一辆汽车,但同样逃不过子弹。前一段时间,我看新华网的新闻,新闻上说广西破获特大走私案大货车里查出173只熊掌,在回复里有一句话我看了很伤感,也就是说:手都没有了,以  后怎么生活,不能上树偷蜂蜜,不能下河抓鱼。    记:在反盗猎的过程你握过枪吗?可可西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华:有握过,但是没有开过,我在里面和另一个女孩只是充当后勤的角色,并没有什么危险,所以有些媒体说我用生命写下《可可西里的哭泣》我觉得夸张了点。真正用生命去诠释道德、存在与信仰的是我的那些战友,其实他们也很普通,害怕离别,担心死亡,但他们所做的巡山都是在制造离别,接近死亡。我也害怕面对,自从第一个战友死后,我常有莫名的悲伤,觉得每一次生离,都有可能就是死别,一转身就成了永远。第二点就是孤独,有沉默的孤独,有喋喋不休的孤独,那种地方能让平时沉默的人变得喋喋不休,仿佛要把一辈子的话一次性说完。说童年、说爱情、说生活,整个话唠晚期。      记:看了《可可西里的哭泣》,本书的关键词是“生命、道德、信仰、存在”,这么宏大的主题会不会太过沉重了,在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全球经济危机的2009,你担心书的销量吗?    华:销量,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先得忠于自己的内心。其他的随心随缘。    记:最后问你个问题,你写这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华:唤起人对生命的尊重,纪念那些死去的战友,同时让自己有大哭一场的理由!

一出悲壮的生死搏斗

《可可西里在哭泣》给我们描绘的故事是触目惊心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破坏生存环境的事实,更是对人类本身行为与动机的一种深刻揭露。 我们常人很少有机会去了解那些高原荒岭上的故事,自然也更少有机会去知道那些地区的生存状态。没有想到的是在一片圣洁和远离尘嚣的大地背后还隐匿着罪恶与血腥,在极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还有如此悲壮的生死搏斗! 藏羚羊偷猎者为的当然是利益,但其中大多数被雇佣的普通队员也只是为了迫于生存,他们生活的边远内地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自然是首先要为谋生求出路的,而给予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于是选择了猎杀藏羚羊,其实大多数偷猎者并不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谋取了暴利的只是少数黑心的幕后势力。况且去偷猎的人即使不被反盗志愿队抓到也会遇到恶劣天气而丧生,可见他们生存状态的被忽略的事实了! 反盗猎志愿者的行为自然是心中有了高尚的信仰和追求,才会冒着来自于自然与偷猎者双重的生命危险,去拯救那些被破坏的环境和被扭曲的灵魂。他们的奉献不但不会得不到物质上的回报,甚至连性命也会一起搭上,更不用说其它了。 再看看我们整个赖以人类生存的地球吧!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可可西里在哭泣,如果这些悲壮的事实不能唤起人类的普遍良知,那么我们的世界只有更快地走向毁灭!

一曲绝唱

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书籍面世,然而邂逅一本好书,或是一本发人深思的书,是很低概率的。《可可西里的哭泣》。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好书。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真实的感动。我不是一个轻易感动、或是轻易表露出内心柔软的人。但是《可可西里的哭泣》让我做到了。可可西里,藏语义为“美丽的少女”。几十年前被称之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可是仅仅几十年,它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地狱”,盗猎者的天堂。这个美丽的地方所剩下的又是些什么呢?或这说它已经不剩下什么了。它已经走向了毁灭。最后的毁灭!藏羚羊,可可西里的精灵。正如人们所说,中国没有了藏羚羊,世界也就没有了。它们本可以在可可西里繁衍、幸福的生活着。可是人类,自以为可以主载世界的愚蠢的人类,仅仅为了一个奢侈的羊绒披肩,使得藏羚羊由一百万只急剧下降到三万只。濒临灭绝。书中描写了这一种场景,一群藏羚羊,大约有七八十只雌藏羚羊,还有一些即将出生的小羊,都被剥了皮,露出鲜红的肉,被抛尸在可可西里的荒野之上。那一刻我看到了那些盗猎者的灭绝人性。几乎是怀着最沉重的心情读完整本书的。盗猎者是我憎恨的,周青等反盗猎志愿者是我敬佩,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他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这里。为了一份信仰与责任,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像周青,像吴凯,像许小乐兄弟,像马帅,像木萨,像巴西顿珠…他们悍卫着最后的天堂。生与死的抉择。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可可西里的动物们。它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无辜的被残忍的屠杀。就如野牦牛“大个子”的家族,那个血腥场面让我恐惧害怕。大个子幸而被肖兵这些志愿者救助才死里逃生。它是知恩图报的。它帮肖兵把陷入沼泽的汽车推出来。为救肖兵用自己的生命挡开雪崩。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呢?在看到藏羚羊面对人类的枪口流下祁求的眼泪时,难道那些人内心就没有一丝丝的触动或是惭愧吗?看书时的沉重感一直压抑着我的内心。人类是该觉醒了啊!那些动物的今天,也许就是人类的明天。

可可西里的哭泣悲伤了我的眼泪

可可西里的哭泣悲伤了我的眼泪无才、无神、无形式;随笔、随情、随心意。谨以此文字排列组合记录读罢刹那感受,聊以纪念。——题记起笔的时候,略有犹豫,如此让心灵颤动的书配如此文艺范的名字做读后感会不会显的有些不伦不类?可是除此以外,我又找不到别的辞藻形容我的感受。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正午,斜靠在窗前,将自己完全沐浴在阳光中的时候读完《可可西里的哭泣》的。因为我觉得只有让阳光照在我身上才能觉得照进了我心里,以面对作者对于我灵魂的拷问。这是一部关于可可西里的悲凉挽歌,作者以一名退伍军人的身份加入了可可西里自发的志愿者团队“暴风”,从此开始了为保护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与凶残的盗猎者对抗的故事。如果不是可可西里,我永远也想象不到这世界上有人过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那是我们无法接近的陌生。从前只有在电视的镜头里看见过身为中国独有物种的藏羚羊,那水汪汪灵动的大眼睛,总让人从心底产生要保护她的欲望,如书中吴凯所说“藏羚羊会流泪,当你看到那样漂亮的大眼睛里流出泪水,就像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流泪一样,你的心会痛、会抽搐、会整个人地碎掸。”而那轻巧跳跃的舞姿更让他们如同精灵般在草原上舞动。只是我从来不知道,镜头里低头吃着草的可爱精灵们的身后或许就有一杆黑洞洞的枪口,准备在下一秒射出贪婪的子弹。一个个滴血的文字,透过纸业,真实地在我面前呈现出一幅让人心碎的画面:一大批的藏羚羊被杀害,他们珍贵的皮毛被人整张剥下,被抛弃的头颅上那双大眼睛还清晰的记录着藏羚羊被射杀时的惊恐、无助和哀愁。曾有一幅画描写一只即将生产的藏羚羊含泪给猎人“跪下”,却依然没有逃过欲望的猎枪。这样的画面原来经常在可可西里上演。人的贪婪,永无止境的欲望,让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从一百万只锐减到如今只有2、3万只。那藏羚羊被射击时发出的惨叫,那些失去亲人朋友的藏羚羊的哀叫,那堆堆大片大片被剥去毛皮的尸体上秃鹰的鸣叫,混成了可可西里的哭泣,充溢于天地间。如果盗猎者让人恨的牙痒痒,那么那些志愿者则让人敬佩的五体投地。他们大部分是退役的军人,带着退伍金来到可可西里,在艰难的无法想象的环境里,记录着可可西里,保护着枪口下的藏羚羊,与盗猎者展开一场一场搏斗,完全有可能在下一秒就死去。如作者所说,可可西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盗猎者与志愿者的对抗,让在可可西里,死去一个人是一件很普通很普通的事。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志愿者?信仰?人性?没有政府的相关法律支持,没有经费没有物资,全部靠所有人自掏腰包;有的只有可可西里恶劣的天气和盗猎者泯灭人性的猎枪中随时失去生命的可能。而他们所作的一切,不求回报,甚至没有人知道,但他们依旧选择坚守,只为了守护心中的可可西里,守住人类应该还给自然的净土,而那份坚守正是人类心中最宝贵的信仰,它凌驾与一切之上,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咒语。志愿者们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中大部分人永远地留在了可可西里,没有墓碑,甚至没有埋葬,但我坚信他们圣洁的灵魂早已升上天堂,继续守护着藏羚羊守护着可可西里,总有一天,还这里一片安宁。而那渐渐消失在人们眼中的精灵,让我想起姜戎笔下的狼,人类似乎正因为私利复制者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远处的藏羚羊在黑洞洞的抢口下快速奔跑消失在地平线的那头,而我觉得,随着那身影一起消失的,是人类一直梦寐以求,苦苦追寻,却曾经真实拥有,又即将亲手毁灭的——天堂。可可西里,你遥远又神秘,可可西里,你在我的心里,遥远的天际是谁的声音,像划破千年的沉寂,却又归于沉寂。羚羊的眼泪谁会再提起,那勇敢的泪滴,是我们的哭泣,那灵魂的污迹,让风雪来荡涤,暖暖的怀里,是慈悲的圆寂,有谁来保佑我,让她生生不息……

痛心地问:你们这样值得吗?

一开始看这本书,心里就有冲动想去保护可可西里。但看到中间,反而觉得保护可可西里的自愿者应该退出可可西里。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统计,一年有多少自愿者和多少盗猪者进入可可西里?这些自愿者一年牺牲了多少人?挽救了多少羊?他们的生活垃圾有多少?花费了多少自凑经费?性价比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没有政府的参与和规划,只会象一盘散沙,付出大,收效微。要保护这些野生动物,需要做的是何其多:从保障穷人最基本的衣食和医疗教育,到切断境外交易源、对可可西里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等等,都不是自愿者自发就能做好的。现在自愿者能做的,只是延缓藏羚羊的灭亡,可能20年后灭亡的,现在可能会拖迟一两年。而为了拖这一两年,自愿者的付出太大了,值吗?只有政府的真正参与,才能收到真正的成效。如果政府不拿出切切实实的措施,我们的自愿者只会白白牺牲!

信仰的力量

读这一系列的书都是在《狼图腾》之后,坦白说以前我对大自然,对动物,对环保根本没有过关注。而《狼图腾》、《獒》、《可可西里的哭泣》中人跟动物之间朴素的感情,自愿者简单纯洁的信仰,为信仰付出一切的无私······都让我感动不已。那一瞬间你才会发现,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真的可以超越任何力量。而为这干净简单的信仰奋斗一生又是多幸福的事儿。

触动内心的一本书

人!这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动物,具有无边的智慧,可是由于贪婪,我们毁灭了大片森林,由于贪婪,我们每年数以万记的物种在消失,也是贪婪几百万藏羚羊锐减到1万只。我悲痛,悲痛于人们的无知。可可西里在哭泣,藏羚羊在哭泣,看完这本书的我也在为人类的良知哭泣····

值得一读的书

《可可西里的哭泣》描写了一群志援者来到荒凉的可可西里,为保护藏羚羊而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壮举。代号“风暴”志愿者组织,在英籍华人女记者周青的带领下,为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的腹地与捕杀集团展开了生死的搏斗。其中,有些人献出了生命。整个故事以反捕杀为主线,插入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老牦牛奋力救队员而被雪块压死”,“小羚羊获救后感动的眼泪的描写”特逼真,特写实。在感动情感的后面,作者暗示着:自然不可破坏,物乃有情。对于盗窃者的描写,非常客观,对于当中穷人,职业杀手等人性的扑捉非常到位。整部书没有所谓的爱情纠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把所谓的好人伟大化,也没有把坏人丑陋,任何人物的描写客观,公正。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扩展开来,把人性的美与丑豁然纸上。阅后,留下了几点思考:1.国家为什么不去加大力度去保护这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而使藏羚羊从几百万只锐减到4,5万只。2.对支援者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3.沙图氏围巾,3只藏羚羊的羊绒可以织成。欧洲的价格却是5万美金。并在印度加工是合法的。在欧洲的销售也是合法的。难道欧洲不环保了吗?4.志援者的死,换来什么?人们的觉醒?没有,还有捕杀和盗窃,因为,那里的人太贫困了,他们不会因为环保而放下枪,他们要吃饭。谁来管他们的饭?

能不亵渎么?

胡乱的看了眼结局,算是看完了吧。人物设置和故事都太他妈的扯蛋了!!滚犊子吧!!前一本书看的村上的《1Q84》,突然转到这本上,感觉作者的文字也像可可西里一样荒凉!剧情上,有着央视主旋律连续剧一样的肤浅、矫情和故意煽情!极度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去过可可西里,去过保护站。请作者参考《藏人传奇》-索南达杰一段,那才是真挚的感动!!请问这些所谓的作家们:能不随便找个“热点”就装B的写本小说么?可可西里的人和事儿都带着那份历史和环境积淀下圣洁和沉重。请不要随便亵渎!!

人类的哭泣

把自己封闭起来,抱着这本书,等着灵魂渐渐离开。美丽广袤的草原,中国最大的无人区,野生动物的乐园,这一切本该属于它们——藏羚羊。它们的天空,它们的自由,它们的生命,就在人性的贪婪面前被如此轻易地剥夺了。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和智慧来帮助这些无辜的高原精灵,同盗猎者斡旋斗争,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灿烂光辉。可可西里的哭泣,其实它是在为人类自己哭泣

我们的可可西里。不哭泣。

虽然我还差一点没有看完,但是我已经把读后感写好了。我把读后感都写在我的空间日志里了。我希望这样一份真实的记载能唤醒人们,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珍惜,对于动物的爱心。如果我们中国的可可西里成了无生命区那是否真的太过悲哀了?如果您有时间可以百度里看看那些被割掉头颅的藏羚羊,那些被剥了皮的藏羚羊,那些被剖腹的藏羚羊,那样仰天跪地哭泣的藏羚羊。看看他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面临了这样的下场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快活却丧尽天良的活着?动物的生命亦是珍贵的。

来自死亡的震撼

可可西里,美丽与死亡的代名词。在美丽的景象之下,我们又不时地看到死亡的悲惨——藏羚羊的死亡,反偷猎者的死亡以及偷猎者的死亡。死亡的震撼,撩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我们在这样的压抑下思考在可可西里不存在的人性:绝境之下,我们总是轻易就能看穿一个人的灵魂,有人为了钱出卖朋友、有人为了自保出卖了良心、有人却为了信仰献出生命。在《可可西里的哭泣》里,你将看到和平年代的悲剧,也许就在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似的故事正在上演。

可可西裡的哭泣,誰的眼淚

輾轉數次,終於將書弄到手,從學校的圖書館借的。想起第一次看這書的時候是在QQ閱讀上的,免費試讀文章,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網上搜索之後又讀了幾章,依然沒有結尾。查閱各大賣書網站,發現很多都沒貨,好像淘寶有貨,窮逼沒錢買,在他最想完結的書面前退卻。去年,上遼寧省圖書館網站查閱發現有這本書,遂奔波到此辦了張借閱證,誰知圖樣圖森破了,圖書館裡的書擺放雜亂文章,看書之人大部份素質低下,歲亂擺放,數次之後終於放棄。當時甚至想給圖書館寫個建議,讓他們寫些告示,甚至想過自己去給他們無償擺書。再後來,一拖再拖的校新圖書館開館了,依然雜亂文章,在這群人面前顯得很另類,好在校里的書少得可憐,大部份還都是教材,學霸亂翻是不會翻到這面土地的。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的時候,不停地笑,我生怕別人走到這排以為我傻了。拿到書之後,發現自己只剩不到五十頁未看,果斷開始,儘管之前的內容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為它我已經不知看了多少遍了,還是有少許印象。總體感覺後面寫的有點急,有些細節在前幾章都花費好久來寫,爲什麽在結尾這麼匆匆,後面五十頁感覺都夠寫一本書的了。雖然作者的結尾使我鬱鬱,但這不影響我從此書中讀到的可可西裏那個世界,那個社會。如果他因為感動寫下這本書,那麼他感動了我,如果他因為賺錢而寫下這本,那讓我感動被人吧。本書有兩件事最深入我心,第一個就是可可西裏的神秘,還有一個就是藏羚羊會哭的特徵,每次描寫可可西裏環境的時候,放佛置身於此,隨機又打消想像,它太殘酷了。書裡數次寫道藏羚羊哭泣的事,還有牛,狗,這些不是人類的人類好朋友,不知道藏羚羊是否會哭,不知道這些動物的事情是否是真,但卻使我感動。動物因為不聰明,所以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不像人類,對人好,人家可能還有忌諱。書裡有段寫的動物的故事時使我共鳴,要是所有的動物看見人類走過來都能親切的擁向你,除了那些冷些動物,那麼那麼我會哭

关于生命与信仰的悲凉挽歌。

《可可西里哭泣》的命题无疑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记录了曾经的存在与永远的消失。上万人签名推荐,只是希望这本书能唤起人类最后的良知,同时谨以此书铭记曾有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远离世俗喧嚣来到可可西里,用生命去诠释道德、存在与信仰。可可西里是灵魂与信仰的世界,纯粹得令人敬而生畏,作者没有歌颂,没有讽刺,没有批判,没有鞭笞,只是真实记录来自生命和存在的巨大张力。

嗜血的披肩

自从阅读成为生活习惯以后,近三年以来,着实看了不少流行且经典的书,主要是政治、财经、历史类,但同一类型的书看的多了,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毕竟,是阅读不是研究。最近,看了一本有关可可西里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的哭泣》,和畅销书《藏地密码》不同的是,这是一本主题鲜明,情节简单,内容感人,语言细腻的小说。可可西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恶劣的自然条件,有温顺乖巧的藏羚羊也有凶残猖獗的盗猎者,势单力薄的志愿者,正是怀着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怀着保护藏羚羊,保护可可西里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信仰,毅然放弃了外界可以享有的一切,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在生与死人人都是平等的,但生命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本书的主题或者说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反盗猎组织的志愿者深入可可西里腹地保护藏羚羊的亲身经历,向利令智昏的盗猎者发出控告,并呼吁全社会保护濒临灭绝的藏羚羊,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在市场化和商业化浪潮中,无论中国还是世界,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都遭到了无情的破坏。而且,越是落后地区,破坏生态,灭绝物种的成本就越小,资本的回报率就越高。在欧美国家,“沙图什披肩”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但它却沾满了藏羚羊和盗猎与反盗猎者的鲜血,用多数生命的死亡来标榜少数生命的尊贵,难道这就是隐藏在沙图什背后的血腥逻辑?但我们应该明白,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领域一旦有资本进入,道德的召唤将是微乎其微的,哪怕是违法犯罪。所以,谴责盗猎者的残忍血腥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枪杀几个盗猎犯罪最底端的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枪杀藏羚羊这一犯罪链中,处于最底端的盗猎者和藏羚羊一样都是受害者,他们大多是当地的穷人,只是抵挡不住一夜暴富的诱惑而加入这一犯罪团伙中的,但最终结果却是要么死于盗猎者,要么死于反盗猎组织,要么死于可可西里严峻地自然条件,真正靠屠杀藏羚羊而暴富的寥寥无几,因此,保护可可西里,必须要转变单纯依靠管理站少之又少的工作人员巡山制止的简单方式,应该象“暴风”组织那样,深入到犯罪链条中的源头,利用犯罪团伙中的经常性分赃不均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最终从源头上切断。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过高的资本回报和相对疏松的监管,导致盗杀藏羚羊的犯罪活动非常猖獗,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保护可可西里的投入力度,在舆论宣传,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上,要有所突破,特别是要敢于吸收有志于保护可可西里的志愿者,或者给志愿者充分的支持。 可可西里的自然条件和盗猎犯罪活动的猖獗程度,决定要保护可可西里,必须国家和人民携起手来。曾执导电影《可可西里》的著名导演陆川曾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读完《可可西里的哭泣》,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回答如下:可可西里,对于资本和盗猎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对于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动物来说这里是地狱,对于放弃喧嚣,以保护藏羚羊和原始生态为使命的志愿者来说,这里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但愿志愿者的行动能感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可可西里的队伍中来,也希望能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进而加大宣传和保护的力度,不要让可可西里的今天成为人类的明天。

值得一读的好书,力荐!!

可可西里的哭泣,透过作者可可西里的经历,我们了解到美丽的可可西里,温顺单纯的藏羚羊,盗猎与饭盗猎……,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我们人类行为的反省

被感动的是可能发生的情感

我是个喜欢动物的人,同时也是个积极响应环保的人,看了这本书,其实不是被作者的文笔打动,而是对那些可能发生的动物和大自然间一切生命的情感所感动,也为狠心破坏这些最美的东西的人类而痛心疾首。。。对作者的水平本身而言,也就那么回事,其实还有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让人看了很不爽。


 可可西里的哭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