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组》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心理小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06346924
作者:毕淑敏
页数:285页

在死亡面前 我们可以不恐惧

初次看到书的封皮,只觉得压抑。但还是出于好奇翻了翻,就一头栽了进去,心情随着书里人物的故事和情节的发展一会悲戚一会欣喜,一会惶恐,一会淡然。第一次读到这样题材的小说,以癌症病人为核心,以她们为中心,围绕她们铺展了一系列癌症病人各自的秘密和故事以及她们的心路变化。还穿插了那个卑鄙的商业手段。于是,一个心理学博士,几个乳腺癌病人,一个老总,一个助手,他们各自的目的,各自的秘密,各自的变化,造就了这个震撼而又精彩的故事。在我的意识里,癌症就是个魔鬼,被魔鬼附身是一件极其可怕而又无能为利的事情。只能在痛苦中等待着被他带走。我知道癌症夺走了很多很多人的性命,让很多很多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家破人亡,很多很多人是谈癌色变,我也不例外。我很恐惧它,很忌讳它。但是在这本书中,第一次肤浅的了解到癌症病人的状态和心理,他们和医生的矛盾,他们对医生的怨恨,他们对生活的绝望,还有他们仍旧未完成的愿望,虽然他们很痛苦,但是他们的心中仍旧有很强的希望,对活着,对生活。而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们,没有多少人能够懂他们,于是他们很孤独,身体上的痛苦加上心灵上的孤独,吞噬着他们心中的那根希望稻草。他们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但他们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成病人对待,他们只是想要依旧有尊严的活着,想要医生,亲人,周围的人把他们当成一个正常人对待,但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懂呢?参加小组的成员透尽了人生百态,一个男扮女装的青年才俊,一个有江湖道义的妓女,一个一生以政委为导向的首长夫人,一个平凡的下岗女工,一个一心向政治上攀爬的女干部,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她们参加小组的初衷是相似的,因为他们孤独。这些孤独的癌症病人加入这个善良的女心理博士组织的小组后,从对彼此的不信任到彼此互诉衷肠,袒露压在心底的秘密,半年的时间里,在这个小组中,他们的秘密被一一公开,他们在黑暗中压抑已久的心灵开始有阳光灌溉,他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的成长。。。善良的女博士,用她的智慧和仁义关爱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病人开始发现自己,敢于面对自己最痛处,勇敢的对抗过去,去赢的更阳光更健康的生活。她的目的那么单纯善良,她做到了。小组的成员没有让她失望,反而让她感动,让她也看到了自己的死穴。小组的成员,脱掉了魔鬼披在他们身上的那件绝望痛苦的外衣,他们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过去的所有,肮脏的,卑鄙的,难以启齿的,没有尊严的,所有绞动他们心灵的那些过去,让他们一一揭开,抛掉。心灵的圣地把魔鬼赶了出去,迎接着阳光和温暖,生活便焕然一新。活着,只要活着,就要好好的活,有希望的活,有尊严的活,有意义的活着,活下去。

祝福勇敢的女人

十一期间给自己一个在考研中喘息的机会,从物化无止无尽的推导演绎中钻出来。很久以前听闺蜜说过这本书,被那个名字给吓到了,当时还是个大一羞涩的女孩子,看见闺蜜从在自习室抽出一本书《拯救乳房》,我赶紧捂住脸,装作不认识她。是的,所有人都会被“乳房”这两个字惊到。而让我看这本书的唯一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妈妈,她是个勇敢的女人,她会在我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经历一些让我觉得害怕的事情,她告诉我,没关系,告诉我也不会有什么实质的改变,但是我知道她其实是在乎这一切的。由于大学学习比较忙,我不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或许一周左右打个电话,妈妈和我只是淡淡的说着生活中无关痛痒的事情,我不会告诉她我在学校遇见什么人,而她亦不会告诉我她在体检的时候检测出有乳房肿瘤。直到寒假我回家的时候她才告诉我,她在检查出来的时候多么歇斯底里的绝望,她担心如果离开了,我会怎么办,我不小了,但是我是一个女孩子,一个并不怎么坚强的女孩子,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她害怕我的人生以后再也没有她……原来在我心目中像天一样的母亲也会这般,她也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也会害怕,她也会生病,甚至会……离开我,不!我不敢再去想象。当进一步的检查中发现,母亲乳房里的东西是乳腺增生时,我和母亲都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不敢相信母亲那个曾经喂养过的乳房,给我生命的器官,竟然带给她那么大危险。今年,就在前几天,母亲做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需要做手术,取出来进一步化验,我觉得我害怕了,觉得拿电话的手颤抖了一下。母亲告诉我,她要等我寒假回家的时候再做手术。我希望母亲拥有最大运气,我希望母亲可以健健康康的陪着我,希望上天可以保佑我勇敢的母亲

极度主观的视角 完全私人的呻吟

这是《拯救乳房》的再版。毕淑敏在一开篇就说了,5年版约一满就改名换公司再版。不过这个新名字其实是原名,吸引眼球的“乳房”才是被前出版社强行改的名。至少这一点好,免得老读者花冤枉钱——不像沧月之流,出一堆书都是再版又再版;有的直接改名,有的是所谓插图版,更气的是常常出合集、但每次换着用其中一篇文章做书名……弄得你不知说什么好,只有埋怨买书前没多看两眼!再看“乳房”仍然要感叹,怎么毕淑敏在很早以前就写得这么流水帐了呢!作为又一名医生转行的作家,毕讲故事的能力不比池莉什么的差。但是这种写作毕竟不是为《知音》补稿,一部长篇小说弄出十多个主人公,每个人的背景就够写一串故事的,这么一凑合也就成了一本书!人物多不是问题,《红楼梦》光出场就上百号人,关键是不能人人都笔墨平均。结果身为治疗专家的中心人物被迫沦为配角,十个病人轮流上演生死离别爱恨情仇,开国兵夫人、当代卖身女、女硕士、女白领、女高官……一嘟噜就是200页。但要说全没关系吧?也不对,每个人的经历多少都和乳腺癌沾边;正是:主题相关、结构松散!一个严肃的心理治疗就此变成一堆女人的血泪碰撞,作者顿生悲天悯人之感,看客也迅速得到满足。可惜作者还嫌不够,非整出点惊悚情节不可!于是突然女病人变男同志、老好男变奸商,连治疗专家也耐不住寂寞,先玩点朦胧爱后遭遇奸商求婚……这故事真是麻辣咸腥臊、五味俱全十全大补,谁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点小感动小刺激。此外写建国时代像石钟山,写官场斗争像周梅森,写痴情妹则像海岩,写悬疑像天下霸唱/何马~~呜呼,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原来是《故事会》业余枪手!对写作能力的严重怀疑还表现在完全用角色代言作者意图,根本歪曲了小说的基本理念。比如十个女病人刚开始见面,彼此都怀着戒心,可是一遇到某些问题就变成一个人了,每每都是“大家说”、“大家就”、“大家都”……实际是把作者想象中的病人反应都集中在所谓的“大家”身上,借此推进情节,颇有点自娶自嫁的派头。很多角色也言行不一、前后矛盾,说明作者对人物的塑造也缺乏手段。不说超龄博士程大妈怎么能一回国就被选中组建心理小组,单说奸商甲通过一次校友会就决定用心理小组来促销保健品这事,就透着蹊跷。要用医师打广告有多少方法,需要这么费时费力吗?甚至为了拢络程大妈,甲居然想出结婚的“高招”——这还是奸商吗?有一丝精明没有?!卖种产品打次广告就要娶回一大妈,医药集团的老总还真是任劳任怨啊,估计也是吃自己的保健品吃成脑残了!最后阴谋败露竟然只会破口大骂,还开除派出去的副组长——对了,这个卧底兼起义的副组长也是一莫名其妙的主~写作能力的不足也体现在对题材的深刻把握上——别拿毕淑敏是医生、考了多少心理证书说事:写作从来不是对题材的罗列和演习,懂一行不代表能写一行。书中的整个治疗过程乍看合乎规律,实则非常理想化(这一点在毕后来的《女心理师》里更加突出)。作者几乎按照心理学教材布置了整个过程,从人员招募、环境因素、心理瓶颈到关键突破,一丝不苟地复建了一场教学课,再借助十二个组员完成了各种角色扮演。而作者就在这十二人之间来回变换身份,忽而医师忽而病患,再兼忽男忽女,真是好不热闹。可惜好的治疗不是为了上课用,什么意外和突变都有可能,哪有那么容易安排!于是我们看到,好好的心理治疗变成了一场搔首弄姿的自High秀:且看作者如何腾挪转移,一会嫖客一会小姐,一会娇羞一会放荡,自我挑逗、表演高潮……在看完堪称流水帐之极品的《女心理师(上/下)》之后再读《心理小组》,终于感慨毕淑敏不是写坏了一本书,而是写不出真正严肃的好作品。=================================然而公平地说,我是又一次流畅地读完全书。人还是很容易满足的;自从今年看完《寡居的一年》后,看非翻译作品已经不存在期待了……=================================旧版没印象,但新版有几处错误挺奇怪。特别是134、142、199不断出现同一错误:一句话没完突然停止,再新起一段,不知道责任编辑是干吗吃的?至于留美多年的博士还把小组说成“Croup”,就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的错了(Page171~ 172)。

不要让残缺成为人生惨淡的理由

看这本书呢,并不是因为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当然了,心理学还是蛮有意思的~~我看这本书其实是因为看到作者是毕淑敏。对她不了解,一直以为她是作家,写散文or写小说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毕淑敏是心理学家!看完序言之后顿时觉得自己屌爆了,连这个都不知道-_-||| 蛋白质啊!说实话,如果这本书封面上的名字是写的“拯救乳房”的话,不管作者是不是毕淑敏,我都不可能会看的;可是它不是,序言的第一段告诉我“本书原名叫《拯救乳房》”,我的心脏啊! 幸好我是个女生,不然还不得吐血了-_-# 唔,既然书都借了,那就硬着头皮看完呗!也别对不起把它从图书馆带回来的这一段”艰辛路途”呀 \(^o^)/其实看第二个书名也就应该知道这本书要写什么了。一个心理学博士,在一家生产鸢尾素的企业的资金支持支持下向社会招募乳腺癌患者组成心理小组。这个了不起的女博士叫程远清,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一直心满意足的在家做一个贤妻良母。只可惜所有的男人都逃不出安定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涟漪的魅惑,她的丈夫与办公室的年轻秘书有了婚外情,并要求与程远清离婚。出乎丈夫意料的是,程远清没有哭闹,而是非常平静的签了离婚协议书,她的要求只有两点:女儿由自己抚养;她想要继续读书深造,但是由于财力有限,所以她读书的费用由丈夫负责。已经是几十岁的人了,人生的黄金时期都过去了,但是程远清却坚定地要在与丈夫离婚后继续读下去,此般勇气不能不让人佩服。就这样,程远清选择了心理学的方向,心底里也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安慰吧~一个由乳腺癌成员组成的心理小组就这样成立了,里面有社会上的各类人,有校长岳评,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安疆,有行政干部卜琪珍,有学生周云若,有中下阶层的妇女应春草,还有以身体为职业的女人鹿路,甚至还有一个男扮女装的老板成慕海。小组以程博士为组长,另有资助他们的企业派来的副组长褚强,一共9个人。小组建立之初,大家都对它不报什么大的希望,连程博士也不敢保证能让组里的每个人都有收获。的确,陌生的集体,大家都无法信任彼此,这个小组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无法预言。程博士带着他们去墓地,去医院,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沟通,让组员放下心理负担,教他们认识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病。周云若在小组第一次大声说出 “我得了乳腺癌”这个她一直想要逃避的事实,并认真勇敢地去追逐爱情;鹿路在小组的滋润下,在程博士和褚强的帮助下,看清了自己那自欺欺人的爱情,她拼命地用卖身得到的钱去给老家的三哥治病,却连问三哥一句“你爱我吗?”都不敢。当她终于得到三哥的答案后,她释然了,从那以后,她为自己挣钱,为自己活着,做干干净净的女人,绽放自己的美丽;自从得病后,应春草一直觉得自卑,非要惹得丈夫打她才心里好过,于是丈夫越来越放肆,她的人格越来越渺小。最后,是小组教她要反抗,夫妻两个人是平等的,她不应因为身体的缺陷而从此被丈夫踩在脚下;还有因为童年的遭遇而不愿接受治疗的卜琪珍,一直受政委的思想“指挥”的安疆以及本是出色的企业家却遭遇乳腺癌打击的成慕海,都在小组中解开了心结,重获了新生。小组成功了!它给了每个组员一个心灵的归宿。当资助小组的企业老总吕克闸想要借小组为宣传噱头来扩大鸢尾素的市场知名度时,小组成员出乎意料地一致选择了拒绝;当安疆老人到了生命之旅的终点时,小组的所有人都陪在老人身边,没有所谓的回光返照,安静祥和的老太太临终前眨了三次右眼皮,告诉所有的人,她感到很幸福……成慕海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也不再用成慕梅的身份来掩饰自己;岳评校长并没有得乳腺癌,却有一个因乳腺癌而死去的女儿,她在小组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也理解了女儿的心声;卜琪珍接受治疗,并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样,一群身体有残缺的人,经过小组的洗礼,又回到了他们原来的生活,并且生活地更好。很难想象,如果我得了这种病会怎么样。会一蹶不振,从此堕落,还是身残志坚,勇敢面对? 还好还好,生活没有如果。那么,就让我们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吧!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随便谈谈

从来不看毕淑敏的书,直到有次上课,教授举一个例子时,顺口说道了很佩服曾经的博士生同班同学毕淑敏。我惊讶了哈,因为教授在我心中就是一等一的第一偶像,原来像贺顿一样的人也会这样由衷的说着敬佩一个同学【心理小组】原名【拯救乳房】,若干年前就看到过这个名摆在书店,但从没想过拿下来翻一下,甚至还带点厌恶和逃避,这都归功于讳莫如深,性事丑陋的性教育哈。这次在图书馆心理学架子上看到这个名儿,毫不犹豫就拿下来了,回到家一看,大呼上当。花了一天时间读完。一共读过三本,【女心理师】,【血玲珑】和【心理小组】先说教授吧。因为教授是贺顿的原型,哈哈,一起上课的一个同学,再看了【女心理师】之后也惊呼,太像教授了连名字风格都像。一个女人,起一个如此刚健的名字。单名。谢钢(这样有没有侵犯姓名权?)身材小巧,皮肤黑,不好看。但是声音尤其的好听,来访者,学生,同事,陌生人都会快乐的说:谢老师你的声音太好听了。很柔和,又坚定。个性坚强。又因她们曾做了同学,便猜测毕淑敏用了这个原型呢毕淑敏一直都在写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字比如医院,比如内科病症,比如心理学【心理小组】是三本书里读起来最亲切的,因为里面很多场景都是心理学课程中经历的,简直是轻松又复习了一遍嘛比如在【咨询】过程一般不给来访者喝水。还有各种咨询技能【心理小组】的主角是最像毕淑敏本人的。顺便八卦下毕淑敏本人咨询的费用是每小时1000——1200 RMB,在国内已经是很高价了,一般在200左右。专家在500——800。小城市,起步的50也有。(有事,被终止了,以后再来补充吧)

《心理小组》

《心理小组》这是毕淑敏的一本心理咨询方面的小说,感觉比《女心理师》要好。原来的名字叫做《拯救乳房》,这是出版商为了吸引眼球,改的题目,这次再版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写的是十个乳腺癌患者们组成的心理小组,在小组里,每个人都在组长的引导下,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加上组长的故事,还有隐藏在幕后的阴谋,共同组成了这本书。一个人只能够过一辈子,心理咨询师最幸运的是,他可以知道很多很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生命的故事不一样,知道了这心里最隐秘的故事才能够复原一个人的完整的人生。但是咨询师也要为此付出代价,那就是咨询师会因此看透了很多人生的秘密,好像活了好多辈子,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热情。心变得老了很多,好像一个活了千年的精灵。当然这个代价还是很值得的。十个人物的命运都不相同,但是共同的障碍都是不能或者不肯直面自己的问题,不敢直面自己的人生,这样写有可能让人感觉心理咨询很简单,其实人生的问题要比这些还要复杂,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情节和故事,更没有那么多的童年事件,一旦回想起来就可以治愈。当然小说可以这么写,但是生活比小说更复杂更深刻,同时更琐碎。最喜欢的是小说的结尾,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人生,也许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真正去想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后悔的机会了。

心理小组

匆匆读完,感觉一般。我觉得作者涉猎的题材基本上都是女性视角的心理小说,这个心理题材这个细分市场,国内好像蛮少见的(也可能我视野太窄),作者旗帜鲜明的举着这个大旗。就这本书而言,书中那些人物最后对Ca的态度,值得我琢磨,蛮大度的,一种无奈的潇洒。

离开充耳不闻的世界

谁能说自己的心灵,永远是宁静和纯净的?因为一些不愿意回顾的经历,因为一些无法实现的欲望,我们在与本我的心灵渐行渐远。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过着掩耳盗铃的生活。我们被假想迷惑,以为那就是想要的,得到了就获得重生或解脱。然而,经常的情况是,得到之后仍没有开怀;更胜悲剧是,我们一直求证的原来一个伪命题!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充耳不闻的世界,不与真实的自我交心,而因为歉疚、因为一厢情愿的虚妄的爱、因为言听计从的惯性、因为不敢正视的残缺、因为为伪装的强大,我们一不小心放逐了自己。于是,有人变得敏感、不可理喻甚至自暴自弃。《心理小组》让我看到了这些“非寻常”的、被阴暗捕获的人,他们偏执、敏感、失去了自我。从世俗的目光看,有人卑微、有人高贵,但是他们都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世界是一个万花圃,有的是艳色的、有的是劣色的。不必特别青睐于那艳色的,不要轻视那劣色的,只因它们开在不同的突然,遇到了不同风霜雨露。所有的花都值得尊重。只是它们没有心,把心交给了园丁和看客。来吧,把心找回来,离开那充耳不闻的世界。

我还是比较喜欢《女心理医师》。

看过毕淑敏的不少书,大多是有关于病和心理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女心理医师》。不过这本也不错。延续她写的有关心理的小说的套路,每个病人的故事互相交杂,无序地排列,给人悬念。而且,最后总有阴谋揭露。主角都是,额,都是受过创伤的,很要强的女性。缺点是,情节推动有些快了吧,而且,因为不是言情,在写爱情的时候,很现实,太现实……最后,看安疆老人一步步进入死亡还是听震撼的。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过。

只是从一个癌症病人家属的角度

我很感激这部小说好像让我离自己的爷爷又近了一些爷爷是在今年6月离开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一年前就知道了直肠癌的病情然后又转移到了肝脏 经历了两次大手术 爷爷很想活下来 我们也是这么希望着的但是奇迹只是到了家门口却没有真正地进来善良朴实的爷爷带着很多遗憾 还有很多爱 告别了我们就像小说最后描写安奶奶去世时候的情节我想爷爷离开的时候也是很平静很幸福的也像小组成员希望的那样在癌症病人去世之后 他们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得能够快乐我想爷爷也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快乐的生活小说中关于癌症家属的经历我们家人都经历过只是现实中不会有这么一个小组来调整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研读心理学辅修的我 希望有那么一天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互助小组而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小说的故事里在国人口中越来越脆弱的中国人 越来越冷漠的中国人希望能有一天 做到心理上的强大爷爷我很想念你希望你能感受到

不幸的女人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女人总是会很不幸,这样一个小组,折射出不同的女性生存状态,但是她们都很不幸。里面的“二哥”是我最瞧不起的人,用着妹妹“卖肉”换来的钱治病,但是丝毫不关心妹妹,愚昧懦弱。很多时候,男性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女性。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比如生孩子这回事,男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就不要用不屑的语气说“不就生个孩子么”,因为你不知道怀胎十月的含辛茹苦,你不知道临盆时的痛苦。请关爱女性。

这个世界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苦难总是随着岁月在不断的出现,而我们也在不停地抗争,心理小组,让我感到震撼,为自己活着,而且还要活的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所以突然觉得我是有勇气和能力去获得成功的!

生命的挽歌,亦或是颂歌。

这是一次带入感极强,对读者心灵的锻造旅程。心理治疗是全书一以贯之的线索,主人公程远青开设了一个以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主体的小组,一同疏导情绪,从容面对疾病,坦然接受死亡。故事以心理小组的共同成长为现实走向,在这根绳上连缀每一个小组成员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她们有不同的生命轨迹,有着不同的心理疾患。她们的年龄有老有少,职位有高有低,财富有多有少,职业千差万别,作者以极强的涵括面、包容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由此带出了人生因乳腺癌所带来的不同转捩。作者并不满足于仅仅以罹患癌症这个生命的巨大转向为坡度冲击读者的心灵,带我们走进了一片笼罩着神秘面纱的群体。同时,悬念丛生,疑点重重,隐情深深——在这个原本应为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组成的小组中,出现了并未患乳腺癌的岳评,以及身患乳腺癌却并未实施手术的卜珍琪,甚至有几率仅百分之一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全书不是写一个人,也不是单纯的写几个人,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小组,从而达到辐射群体的目的。他们是不幸的,在健康的生命旅程中遭遇了癌症的迎头一棒,从此,便开始与病魔无休止的战争,与自我无休止的抗衡。正是因由这样的疾病,他们被逼迫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与灵魂赤裸的交谈,去面对苍白而残酷的境遇。他们余下的生命无从知晓,因此每一天都显得弥足珍贵。这是一些独特的人,这是一些千疮百孔而又无比复杂的身体,他们比世界上的其他很多身体,都要饱经磨难。个体生命渺小而短暂,但能够创造富足而充实的一生,是每个人对生命的责任与担当。在经历手术之后,他们亟需经历从病人到正常人的心理切换,而这是何等艰难。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怜悯,而是庄严,尊重。小组中,她们生命的一部分交融在一起,互相支援和补充。人们无法拒绝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浸润,当这种浸润柔细无声长久浸淫的时候,奇迹就要渐渐出现。故事最后,安疆老人在组员的陪伴下,安详幸福的走向死亡。如此近距离的接近死亡,在静默中,在场的人与读者都在思索,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对待人生。这是一次深入生命内核的经历,它鼓励人们直视内心,逼视记忆中的伤疤,只为能够勇敢坚定的为自己而活,抛下所有的心理负累与精神枷锁。其实死亡时宁静安详的,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暂住者,死亡是我们成长的最后阶段。拯救乳房,是对女性群体的关爱,更是一记拯救生命的警钟,是对身体与精神双重层面的救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附属于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人,或者更高的存在,亦如神灵。我即是我。无论人生走向哪一条路径,都不能沉沦自卑,永远要昂起高傲的头颅,做一个完整而高贵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充当许多角色,但无论如何,要记得给原始、本初的自己留一片天地。《心理小组》(又名《拯救乳房》),与其说,我们在关注一群病人、弱势群体;不如说,是关注每个人病态的心灵,以求重塑生命的价值。

与乳房无关

细细读完合上了书,片刻的平复之后,我翻出了豆瓣的书评。果然,毕淑敏的行文方式再次为人诟病,书中的不成熟之处被剥皮抽筋,高悬示众。对于这种论调,其实我挺为毕淑敏感到不平。她的书,前前后后我也读过三五本,并没感觉到后悔。其实,就非医学或心理学专业的读者来说,她的书知识性远高于哲理性。她把癌症、毒品、催眠、精神分裂等等这些我们寻常生活中遇不到的事,由一个个抽象的名词化为真实存在的故事。这些书给了那些我们常怀偏见的概念一种温柔的触感,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假如碰上这样的人或事,也能保持人性的希望和悲悯。我想这就是她最大的价值。反过来分析这本书,毕淑敏的文笔不算精巧,但总归能让人感觉顺畅。幽默之处虽不及余华让人拍案叫绝,但总还能让人感到愉快。对于人物的刻画,以这样的篇幅,让人能够记住书中十一个人物的个性与经历,这以足够让我叹服。毕竟我读红楼梦时,每每也要向前翻,才想起这个眼熟的名字是什么人。关于选题,从全书来看,私以为“心理小组”的确好过“拯救乳房”,毕竟,乳腺癌只是一条线索,由这小组带动的对癌症、死亡、两性、与生命价值观念的成长,才是它最动人的地方。

关于乳腺癌的心理自疗

我承认对于《拯救乳房》这个题目有着大众意义上的偏见,所以直到它改名为心理小组我才看到。名家的笔触读来很是顺畅并且吸引着你往下读,书上写的有关心理学有关人的内心确实很引人思考,只是我思索的不多,浅尝辄止,毕竟关于生命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很稚嫩,也许有了更多的生命体验之后读完会有不同的感受。

小组

最近看了毕淑敏的《心理小组》,让我似乎又回到了暑期读研的日子,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到一起,抱着一丝希望或者好奇,来看看这里到底是什么,希望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群癌症病人,乳腺癌病人,她们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她们的心灵也许失去了更多,她们一点点的看清现实,看清自己,我不知道打破幻想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痛苦,曾经坚信的信念终于在这一刻崩塌,就像我那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曾经所学某些东西到现在根本毫无价值,我找不到继续的理由,最终,只好说服自己,这是代价,我相信了,并且,也时不时的把这中念头传给学生,因为,我找不到其他的理由,假如某一天,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的理由,或者说我看到了真相,那时候我会微笑么。  毕淑敏的书总是逃不开一个话题,死亡,你希望是死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不带有任何的顾虑,当时浮现在我脑海的画面时,我一个人坐在崇山峻岭之中,看着身旁的一切,阳光,草地,鸟鸣,然后闭上眼睛,感受这一切,归去。我意识到我是一个人,也许在我心中,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希望有人陪伴,希望他们只是在我身边,感受到他们在身边,我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向他们说,再见。也许我不希望看到很多朋友,因为我希望我看着他们走,而不是他们看着我,子女呢,我希望他们能陪着,让他们看到我的离开,这样,对他们也是一种成长,虽然,可能有些残酷。  我不希望自己因为疾病倒下,我希望无疾而终,这样也能让自己少些痛苦,也让家人少些痛苦,所以,现在需要一个好身体,调整作息,再一次,早睡早起,不在挑战自己的身体了。按照这个是世界的规律吧,为了,那即将到来的未来。  书里的另一个主题:自我,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而不知道,甚至,他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成长,就是一个找到自我的过程,独立,自主,让自己判断,决定,找到自我其实就是打破一直自己欺骗自己的谎言,而一般这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因为在打破的那一时刻,需要有人指引方向。我找到自我了么?大学自己选择了心理学,毕业自己选择了做老师,是的,还有些影响因素,但似乎一直做决定的都是我。我是独立的么?我所相信的,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但是我们目前还未找到,似乎这是我认可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个想法的好处在于,他没有办法证伪,所以我的信仰应该不会轻易的崩塌。我还相信中华传统的文化能找到这个答案,只是,自己学习的动力不足,因为,这个答案离我太远。  同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认识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的人,看看他们严重的世界,我一直对于比自己年长的人怀有某种敬畏,敬而远之,或者说,在他们面前,我没有办法在他们面前正常的发表自己的想法。总是喜欢和同龄人或者比自己小的交流。这是我的心结之一,原因至今不晓得,按推理的话应该是童年收到过什么阴影,但是自己死活想不起来,找个资深的咨询师来治愈我吧。  心理小组,我希望我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我想试试,在校园里,考试焦虑小组,人际交往小组,还有什么?思考一下,从现在开始。  


 心理小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