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印度之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1
ISBN:9787532755578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我还不曾爱过。  没有回答。  静默。  副领事说这句话的时候,那对情人在我们面前跳着舞。  这一对舞伴从舞台的左侧消失。  《印度之歌》一直在演奏。  副领事:请原谅。  我并没有申请调阅我的档案。不过您是了解情况的。那上面怎么说的?青年随员:上面说,拉合尔……您在拉合尔做的事……人们无法理解您在拉合尔的所作所为,无论以哪种方式……任何人都无法理解…..  副领事(停顿):任何人?  没有回答。静默。  女乞丐在花园里出现。  她躲在一排灌木丛后面。  待在那里。  男人们的说话声:  “他说,他无法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释他在拉合尔的所作所为。”  “……令人信服的?”  “我记住这个词了。”  安娜一玛丽·斯特雷特此时从房间的左侧出现。缓缓走来。随后站住。她向花园里张望着:两个恒河女互相望着。  女乞丐探出她的秃头,面无惧色,又重新躲藏起来。  安娜一玛丽·斯特雷特依然缓缓起步,走开了。  女人们的说话声:  ……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王东亮,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对玛格丽特•杜拉斯颇有研究。

作者简介

《印度之歌》是杜拉斯电影导演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广岛之恋》一样,成为她的一张国际名片。本书是影片的脚本,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麦克•理查逊,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安娜而来;副领事公开自己对她的迷恋受挫后陷入癫狂,向麻风病人、狗,甚至自己开枪。杜拉斯在生命尽头说,《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电影。“《印度之歌》所展现的就是我自己。丝毫无误。”
这部电影既是作者的电影作品,也是作者的诗歌作品。它迷住了整个电影节,我知道。如果它参加竞争,毫无疑问,我们将把金棕榈奖颁发给它。
--197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安德烈•戴尔沃

在这样一部杰作面前,又如何能屏住呼吸,控制自己的激情,再扮演评论家的角色?《印度之歌》是电影节上的重大事件,一部独特的电影,与其他电影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很明显,它将是一九七五年唯一一部将深刻在我们记忆中的电影。
――亨利•夏皮埃

图书封面


 印度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觉得杜拉斯用了很多本书,讲了一个故事。两男,两女。麦克·查理逊有未婚妻,但是在舞会上他爱上了安娜-玛丽·斯特雷特,抛弃了未婚妻。麦克·查理逊的未婚妻疯了,然后成了一个谁都能占有的女人,生了很多孩子,抛弃了很多孩子。很多年之后,麦克·查理逊生无可恋了又回到原地,故事的发生地是沙塔拉。原本想自杀,却遇到曾经未婚妻。但是他未婚妻早都疯了。这是在《爱》里的故事。在《印度之歌》里,乞丐就是麦克·查理逊的未婚妻,她老是跟着安娜,就是因为很多年前麦克·查理逊因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抛弃了她而怀恨在心。副领事执着的单恋着安娜-玛丽·斯特雷特,但是安娜却对副领事嗤之以鼻。副领事疯了。这是副领事的故事。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她可能对使馆年轻随员抱有好感。但是她谁都不爱。她是爱的导火索,但本身没有爱。
  •     杜拉斯小姐的作品似乎永远都在说同样的事情或许又只是她可以把所有的故事都放在粘腻的殖民地上绝望又炎热的疯狂的爱情于是在一口气读完印度之歌后虽然最终明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多角故事但是期间“声音”们的讨论深得我心氛围matters
  •     这本书对我有相当的吸引力,好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声音,色彩,空气中的炎热,还有,爱情。只是,每个人似乎都脸孔模糊,每段爱情似乎都无始无终,每句呻吟似乎都空穴来风。四个声音,两男两女。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表情,甚至看的时候我经常辨别不出他们声音的语气。他们发问,讨论,唏嘘,嗟叹。关于别人的爱情故事。关于安娜-玛丽·斯特雷特的爱情,还有死亡。我不知道她是怎样死去的,她真的死了吗?她来自威尼斯,法国大使夫人。在印度麻风病与饥荒的大背景下,她依然优雅从容。已经有未婚妻的麦克·理查逊对她充满欲念,拉合尔的副领事在晚会上以近乎疯狂的方式喊出了对她的爱慕,而青年随从也不会只怀着单纯的好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背景设定为夏日的季风期,才会让整段故事都充满燥热感。充斥着愤怒,激情,还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危险。另一条线是来自沙湾拿吉的女乞丐。她语无伦次,歇斯底里,笑着,叫喊着。她走了十年,来到恒河前,留了下来。在来的路上,她死了十二个孩子。都被她抛弃了,卖了。最后,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停留在了加尔各答。当然,这是那两个女声讲述的故事。因为模糊,所以这本书对读者有着莫名的魅惑。语句之间,似乎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散乱而松弛。却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些声音,并不是在向它们的听众诉说什么,它们只是小空间里的互相交谈。而我们,在某个角落,听着,看着。很奇特的写法,死在激情之巅的爱情故事。因为戛然而止,所以回音不停。

精彩短评 (总计85条)

  •     杜拉斯作品系列之中的一本,好书,漂亮,一看就人喜欢
  •     杜拉斯文集,小32k,精装系列,很好!
  •     法国现代主义代表作啊,写法很独特。
  •     说实话,没看懂。在冬天里读这本书竟然有奇异的夏季的燥热感。季风。浓雾。海湾。麻风病。来来往往的人群。空气里的绝望气息。充满欲望的叫喊。
  •     书看的情感的状态不是太强烈或是这方面阅读太少,有空找电影看了。
  •     一个上午,慢慢读完。怎么说呢,她的作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你在无所抵挡的情况下,被吸引,却又说不出原因,也许是来自她的灵魂深处。
  •     一边读一边感受音画分离的破碎感,与Alain Resnais的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如出一辙。
  •     而或只有这一本印度之歌能把沾腻着殖民地气息的疯狂爱情演绎得如泣如诉
  •     感觉整个情绪都是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皮囊之内,其中的水汽不断蒸腾饱满,眼看就要将外廓撑破。【人物个体面貌模糊却仅是以情感为代名词出现,相较之下还是以为广岛之恋为佳】
  •     想看电影,想看相联系的书
  •     太安静了,完完全全的安静,其实每个人物都有理想状态,女主在心中非常美丽优雅,整个舞台剧非常有气质
  •     多角的故事
  •     《印度之歌》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影导演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广岛之恋》一样,成为她的一张国际名片。《印度之歌(精)》是影片的脚本,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麦克·理查逊,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安娜而来;副领事公开自己对她的迷恋受挫后陷入癫狂,向麻风病人、狗,甚至自己开枪。杜拉斯在生命尽头说,《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电影。“《印度之歌》所展现的就是我自己。丝毫无误。”《印度之歌(精)》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一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
  •     秋天还是能感觉到印度的湿热
  •     忙里偷闲读完的书 迷幻剂...
  •     没太多耐心看,抽个完整的时间看完吧
  •     还要再读……
  •     喜欢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笔
  •     没完没了的《副领事》
  •     我所看的第一本完整的剧本,虽然有些难懂,但作者独到的笔触所传达出的意境,深深触动人心。作者称这本是一部自传,意味深长。
  •     无法理解。。。
  •     原谅我真的搞不来剧本这玩意儿,单纯觉得文笔很优雅
  •     “要是留下来,那就应该找到…发明,对,发明一种看待事物、忍受拉合尔的方式…” / 音乐与气候
  •     小小的的书本很有亲切感
  •     这湿热暧昧的文字啊
  •     看杜拉斯的小说 还是高中的时候,她的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都很好看。
  •     喜欢杜拉斯。
  •     还是一个剧本
  •     矫
  •     最后我才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
  •     我知道很多作家,从始至终就写一至两个题材的故事。杜拉斯无疑是他们中优秀的,她阴郁又细腻,绝望而深情。印度之歌是亚热带风情的浅吟低唱,如同山林瘴气一样模糊无轮廓,缱绻无绝期。
  •     有点迷离的感觉,才开始看。不是小说,但继续了玛格丽特一贯的风格,可以看一看。
  •     书的质量好,商家速度也很快。
  •     得看两遍才能看懂
  •     一气呵成。
  •     杜拉斯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只是此版本译文不是很好。
  •     给人想象的空间比较多 这是她的风格
  •     有点懂,有很多不懂....
  •     这本书是杜拉斯的精品
  •     我很喜欢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尤其是她的《情人》。这本,看了觉得一般
  •     真想见见演出来会怎样
  •     声音和画面相互触摸。
  •     作
  •     太过艰涩,实在木有看懂。
  •     等了许久终于到了,封面依旧是非常精美,之前买过情人,相信这也会是一本好书
  •     这种写作方式是我以前从未看过的。
  •     有时候觉得喜欢杜拉斯是因为读她的书需要专心,可能一晃神就不知所云了。还要想象力?哎,其实还是一个略带神经质的故事。求而不得、自我压迫导致的死亡。
  •     爱到巅峰 戛然而止
  •     还是去看电影吧
  •     声音一二三四的写法太棒了 故事太深
  •     一连串晦涩的故事
  •     送同学的生日
  •     杜拉斯的书,每出一本我都买下了。
  •     直接看电影吧,这本书就真心算了
  •     书的质量特别好,剧本很好。
  •     弥漫着一股阴郁气质
  •     很喜欢,有时间会再看一遍的,玛格丽特标志性的文风。
  •     值得反复读的一本
  •     刚开始看的时候,云里雾里,看起来像无意识的随口说着想到的事情。到了舞会上,青年随从和安娜以及安娜与痴迷的副领事之间的对话,感受到了近乎癫狂的迷恋,杜拉斯写的是爱情本身,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事,感受到的是炽热癫狂的情感。
  •     杜拉斯风格的小说,质量好的没说。
  •     我阅读得很快——紧迫感促使我不断寻找,压抑、闷热的恒河边;她所描述的剧本较之小说更简练,几乎以日常琐事串联,并娓娓而来,却在剧终的时候,平添一股落寞,大概看多了她的作品吧
  •     杜拉斯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在茶余饭后看完。非常频繁的静默,场景光线的描写引人入胜。杜拉斯的招牌——沉默和绝望的爱,在这本书里洋洋洒洒又苟且偷生。像误入奇境的小男孩,用手遮住自己的眼,透过指缝看光怪陆离的爱情世界。
  •     特别喜欢这个系列,一直没有收齐
  •     洪荒之后,创世之前。 遗忘和铭记的声音,印度季风期之歌,恒河女的如泣如诉,全都戛然而止,余音不绝。
  •     评印度之歌
  •     我喜欢杜拉斯。我在等他的回音。或许总得经历痛苦的等待或者绝望的等待你才能明白才能成长。我知道我也明白。嗯 还是有点都不懂这本书。印度之歌 在烟雾缭绕的恒河水雾里。在没有回音的爱里。
  •     叙述和阅读的方式。剧本。杜拉斯的,难以忘却,无法割舍的,远东殖民地母题。
  •     这次一口气买了10本杜拉斯的书,这个版本便于携带和阅读,很好
  •     杜拉斯的亲身经历
  •     这本书在最上面,封面上有很深的压痕,和外包装上的破洞位置相同,应该是运输途中导致的,希望当当注意,对于爱书之人,这道压痕就是伤啊!
  •     玛格丽特的书很赞,这个硬纸皮也很赞!
  •     剧本很有趣,意识流。绝望的爱恋,炎热氤氲的气息
  •     书的质量不错,快递发货也挺快的
  •     一直以为杜拉斯是个著名作家,其经典作品《情人》和《广岛之恋》分别被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和阿伦·雷乃翻拍过,真不知道她还是导演,拍过十几部电影作品,其中《印度之歌》最为成功。
  •     读得有点吃力
  •     一部十分需要脑补的小说
  •     又是夜半读完。相比小说,剧本会更加琐碎,人物的切换,外来的声音,议论,个人的情绪是否溢出等等。杜拉斯所有的主题都离不开灵魂深处最原始的欲望。那时我没有遇到你。副领事的莫名迷恋,女乞丐的离奇颠沛,命运在无知的原野里将人推向远方....
  •     爱与疯狂与虚无与死亡的故事
  •     继续支持杜拉斯,很好
  •     没读太懂,不过书中营造的那种氛围让人觉得很伤感,有一种毁灭一切的美
  •     一本很奇特的小说,看似小说,其实是剧本。一开始就被她的简洁的文字所吸引,读起来很畅快。 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很难懂,很难把故事情结串联联系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清晰了很多。 激烈的爱情,在巅峰之中又戛然而止。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
  •     有无法融入的文化元素在澎湃
  •     。。。。。。。。。。。。。。。。。
  •     剧本比电影有趣其实。。。
  •     想看下电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