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利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奥斯特利茨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44705356
作者:[德]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60年代后半期,有时候是为了去做研究,有时候也是出于连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缘由,我从英国出发,多次前往比利时,有时候只待上一两天,有时候又待上几个星期。我感到这些前往比利时的学术旅行往往把我带到十分遥远的异国他乡。在这样的一次学术旅行中,我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天,来到一个只闻其名的城市安特卫普。刚一到达,当车驶过那座两旁建有奇特尖塔的高架桥,缓缓进入光线昏暗的车站大厅时,我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后来,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当时在比利时度过的全部时光。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简直是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走,穿过城内,走过耶路撒冷大街、纳赫特加尔大街、佩利肯大街、乐园大街、伊默塞大街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大街小巷,最后,我受到头痛和令人不快的想法的折磨,躲进位于阿斯特里德广场、紧挨着中央火车站的动物园①里。我在那里坐在一个状似鸟笼、可供鸟儿飞翔的鸟舍背阴处的一张长椅上,一直坐到我感到稍微好一些。在鸟舍里,有无数长着彩色羽毛的燕雀和黄雀唧唧喳喳,飞来飞去。在已经接近中午时,我漫步穿过公园,最后还向几个月前才重新开放的夜问动物园里瞧上一瞧。过了好一会儿,我的眼睛才习惯那种人为的半明半暗,才能认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来。这些动物在安装上的玻璃后面,过着它们那种映照着惨淡月光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当时我在安特卫普夜间动物园里看见过什么样的动物,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来自埃及或者戈壁荒漠的蝙蝠和跳鼠,是本乡本土的刺猬、雕鹗和猫头鹰,是澳洲负鼠、松貂、睡鼠和狐猴吧。这些动物在那里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上,在浅黄色的沙质土壤上忽东忽西,一闪而过,要不就是正好在一片竹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我真正能够回想起来的,只有浣熊。我久久地观察浣熊,看它神情严肃地坐在一条小溪旁,一而再、再而三地清洗着同一片苹果,仿佛是希望通过这种彻底得远远超过任何一种理性范畴的清洗,就能逃出自己几乎是随大流陷入的这个虚幻世界似的。关于那些栖息在夜间动物园的动物,我通常只记得,它们当中有一些动物有一双引人注目的大眼睛。

前言

  作为长篇小说,《奥斯特利茨》具有德语小说的一般性特点,即故事性不强,思辨性胜出。就德国的战后文学史轨迹而言,二战主题并不新鲜,无论是废墟文学集中体现的战争对个体与民族的重大影响,还是当代大家诸如格拉斯等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回到的那段历史,皆为明证。  “昔日重来”(yesterday once more),并非仅仅是回响于歌词中的温馨回忆,也可能包含着重温历史的理性思考。当《蟹行》(Im Krebsgang)将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与当代的“恐怖主义”如此妙手相融地揭示出纳粹理念可能的持续性摧毁力量时,《奥斯特利茨》则带我们走入历史,去寻踪那已经湮没风尘的沧桑往事。跟随着叙事者“我”,我们结识了此书的主人公奥斯特利茨。此君乃是伦敦一家艺术史学院的讲师,兼具学者与文人气质,因了改名的刺激,而开始了他对自己身世的追踪查寻。伴随着他对“自己到底是谁”的追问过程,我们得以进入到那段曾经如此黑暗的人类历史瞬间。

内容概要

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67年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1970年起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任职。主要作品有《土星之环》、《移民》和《奥斯特利茨》等。

编辑推荐

  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就是去研究往往已经预先制作好、铭刻在在我们脑海深处、我们持续不断目不转睛凝视的图片,而真相却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在还没有人发现的不远处。  追闻战争孤儿身世之谜,重现德国历史悲剧  桑塔格最尊重的欧洲作家塞巴尔德代表作  新千年最佳小说(英国文学网站评委及读者双选,2009)  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2002)  作者曾获柏林文学奖、海因里希·伯尔奖、海涅奖、不来梅文学奖等

作者简介

奥斯特利茨,伦敦一艺术学院讲师,因改名之故,开始了对自己身世的追问。伴随着他对“自己到底是谁”的探寻,那段德国黑暗期的画面一幅幅展现,从古代日耳曼英雄到纳粹帝国对期的各类要员,从高层政治人物到底层市民百姓,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作者以冷静寂寞的笔调,重现德国悲剧,以他独特的方式与历史相遇。该书为塞巴尔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塞巴尔德创作命题与特色,2002年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2009年因其经典性被英国文学网站评为新千年最佳小说。

图书封面


 奥斯特利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書面上的小男孩是主角奧斯特里茨兒時的照片,讓人想起了孤獨的‘小王子’。書與奧斯特里茨偶遇而結識的好友視覺,講述一個孤獨的學者的故事。奧斯特里茨從小為孤兒,被愛爾蘭的冷漠的養父母帶大;成人之後,成為學者,完全投身於學術創作。而隨著講述者與奧斯特里茨的深交,他內心難以捉摸的痛苦,和最終正面對到自己真正身世而逐漸理解這種痛苦,慢慢地展現出來。由於書是以講述者的時間感為主線,所以講述主人公奧斯特里茨的人生反而有了一種分段性,有點點普魯斯特式的感覺。加上文章大部分又講述了艾斯特里茨和講述者對所遊覽過的國家和城市的建築物歷史,以及由此引來的似乎走題,但又與書主題殊途同歸的慢慢而談。這不僅僅拉伸了艾斯特里茨生平故事的持續時間,也給每一個章節帶來了個體的人生無常和歷史風起雲湧,又歸於寂靜的奇異結合。作者對痛苦,和歷史的重複性沒有畫蛇添足似的重申,但是故事裡卻自然而然讓讀者有了深切的感受。
  •     看着蝴蝶在挣扎,你说,蝴蝶也会做梦么?此书看得很吃力。好像一个得了抑郁症的男人在喃喃自语。作者果然是个忧郁的金牛。不过,思考深度远非想象。仿佛一个浓雾弥漫的深秋之晨,一个男人扛着历史的沉重十字架在一步步前行。前方,正如脚下,是一片深邃的迷雾。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以照片或建筑为线索,阐述一个有关发生在背后的故事
  •     不仅有缠绕的长句,还能让你尽享写作不分段的乐趣(折磨),这就是《奥斯特里茨》给人的最初印象。自模糊的童年开始,奥斯特里茨一直都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主体性在他这里是晦暗不明的,懒懒散散地等待被照亮。面对理性的崩溃和自我的迷失,对奥斯特里茨来说,寻找“现实”,与理解“现实”同时进行着。还原和发现,与过去那些确定(貌似确定)的人和事有关,更是自我精神的再塑。这“现实”,既是“二战”中犹太孤儿的命运,还是一个溺水者在精神上的能否脱困。这使得《奥斯特里茨》不仅可以被视为“二战”后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当代德国作家对卡夫卡传统的自觉呼应。对犹太人的集体屠杀,对某一个犹太人个体身份的遮蔽(出于保护),前者毁灭身体,后者损伤精神。自我身份的焦虑在塞巴尔德的书写中,是历史事件,是现代问题。奥斯特里茨不仅是犹太人悲惨历史的一分子,还是深陷现代性困惑的现代人,是一个理性和感受性分裂的学院知识分子。这意味着,塞巴尔德已跃出反思历史的疆域,引导这反思成为于每一个生存个体都可能面临的必然困境:外在的压迫被内化,最终导致人的精神崩溃和肉体的将死。这是时代之痛,也是欧洲人的精神之苦。抹去叙事的痕迹,小说成为一种随笔化创作。随笔意味偶然,随性,未完成,就像犹太人奥斯特里茨的命运,我们不知他将往何处去。你可以将这本书当作游记,建筑讲解,博物学,意识流等等,这背后,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即,打乱叙事的线性链条,呈发散式的形态,如一颗蒲公英,思绪之风吹拂,生命体携带任何一种可能的生机往任意方向而去。这是叙事观念的改变,它可以是故事,是玄想,是寓目所及,是知识史的梳理,它可以是一切,又能被收纳于建构主体性的努力之中。奥斯特里茨又上路了,寻找父亲的痕迹,寻找情人,寻找回归和新生的可能,当然,上路吧,这就是奥斯特里茨本人。这是欧洲文学的永恒的母题。恐惧和虚无将一如既往地跟随他,只有那灰暗的慢慢长路才是他的救赎。2011.3.20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翻过而已,好难读
  •     首先不分段人称转换混乱就不能忍…偶尔好气质也不行再说还是个身世之谜类的故事……
  •     iukjoikl9ouiyf8d56r7yhjgy865huyu
  •     合格的空间打开手机好看的积分换手机号是东方时空刚分开了设计技术的规划关键技术的就改啊看咯噶快的佛估计哦哦发开发搜啊吗你动画巨幅的后果很开发的机构的风格几个角度看过的经典风格结合的机会给当地经济困境的对手的风格大方过卡客户化股份观点是那个的就是价格较高的手机看电视的是那个金卡及北京银行覅就发芽时代看哥哥的什么更快更健康的风沙尽快发给您即可释放空间噶是看见噶飞机打算给你,感觉哈的客观 感到尴尬发哈地方几个激昂爱好和经济的水库时间看到及更换即可收到了角度看帅哥那个就是可以回家就看了塑胶和快乐是东方红开工建设的发掘客户实际的风格和健康疯狂的技术考
  •     几乎一气呵成的长段落让我想起《巴登夏日》里的德国夏天,但冷静深沉的叙事和作者笔下欧洲的味道却让我想到了伯格。读到最后,它已经不是在讲述一段历史,而是在企图走出一段过去。
  •     无法描述那种深深的共鸣 好想看德语原版!!!不想先看英译!TUT
  •     把序撕掉后就是一本完美神作。
  •     我喜爱那些战时布拉格的画面
  •     好多建筑
  •     “只是从19世纪中叶实现同步以来,时间才毫无争议地控制了这个世界。只是因为我们遵循由它规定的过程,我们才能匆匆驶过那些将我们分隔开来的巨大空间。当然,奥斯特利茨过了一会说,正如人们在旅行时所听到的那样,时至今日,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仍具有某种充满幻觉的和幻想的成分,因此每一次当我们从外地回来时,我们也总是无法肯定地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离开过。”
  •     在高二的寒假,小高考前一边嚼着大白兔配着柏林墙读完。我很好奇为什么我总是对这类历史感兴趣。
  •     10月29日购于苏州观前街新华书店,刚才终于把新版的封面换上了。基调低沉、忧郁、充满悲戚而又置身事外。不仅是控诉法西斯的暴行,书中到处都刻上了时间的痕迹。然而往昔已经沉入水底,再也无法把它捞起来。祖先的痕迹再也找不到了,比比皆是的只有毁灭的标记。这是本可以在宁静中读上十遍的书。
  •     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去读
  •     具有沉浸的安静的力量的小说 或者说是自我独白。尤其是其中模糊的黑白照片 很容易把人带入作者营造的情绪中。同样是无休止的独白 才读完的失忆的年代系列和它比起来差太多
  •     风格独特,不易读。很喜欢前半部,感觉作者建构了一个坚固的、黑白色的、细致错落的世界,一个静止的世界。当我潜入书里,好像时间不再流动。
  •     诗意,忧郁,低沉得甚至压抑,穿梭在记忆的幽暗隧道里,过去被现在照亮。
  •     感觉就是照片注释
  •     噗噗噗 杰作 比伯恩哈德更深邃
  •     极佳
  •     果然长句才是写法的正道。在文笔上唯一能够与拉什迪的《羞耻》匹敌的,暂时就只见到这本《奥斯特利茨》了。
  •     一部不太为我们所熟悉的德语文学的佳作。它的长句和思索也许有点折磨人,但绝对让人收获颇丰。
  •     这是我读过的最乏味和僵冷的小说,但它却揭示了世界“本身”的乏味和僵冷!这个是对读者智慧和思想深度的挑战,阅读过程中有世界观崩解的危险~可是它又那么地让你着迷!
  •     十几万字的流水账一整段到底看完也是醉了告诉大家不分段有种催眠的力量就跟句子里不加标点符号一样你也感觉到了吗
  •     译者好像不太熟悉法兰克福批判传统
  •     hoho~~~终于看完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