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全四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李自成(全四册)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35440594
作者:姚雪垠
页数:2599页

章节摘录

一 天寒霜雪繁北京在戒严中第一章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晚上,约摸一更时分,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或白色的纸灯笼,在房檐下摇摇摆摆。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城头上非常寂静,每隔不远有一盏灯笼,由于清兵已过了通州的运河西岸,所以东直门和朝阳门那方面特别吃紧,城头上的灯笼也比较稠密。城外有多处火光,天空映成了一片紫色。从远远的东方,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炮声,但是城里居民得不到战事的真实消息,不知道这是官兵还是清兵放的大炮。从崇祯登极以来,十一年中,清兵已经四次人塞,三次直逼北京城下。所以尽管东城外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但深宅大院中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那些离皇城较近的府第中,为着怕万一被宫中听见,在歌舞侑酒时不用锣鼓,甚至不用丝竹,只让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轻轻地点着板眼,婉转低唱,有时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主人和客人停杯在手,脚尖儿在地上轻轻点着,注目静听,几乎连呼吸也停顿下来。他们很少留意城外的炮声和火光,更没人去想一想应该向朝廷献一个什么计策,倒是那些住宿在太庙后院古柏树上和煤山松树上的仙鹤,被炮声惊得时不时成群飞起,在紫禁城和东城的上空盘旋,发出凄凉的叫声。北京城里的灾民和乞丐本来就多,两天来又从通州和东郊逃进来十几万人,没处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两旁的屋檐底下,挤做一堆。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叹息着。女人们小声地呼着老天爷,哀哀哭泣。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缩做一团,哭着喊冷叫饿,一声声撕裂着大人的心。从上月二十四日戒严以来,每天都有上百的难民死亡,多的竟达二三百人。虽然五城都设有粥厂放赈,但死亡率愈来愈高。今天晚上,崇祯皇帝是在承乾宫同他最宠爱的田妃一起用膳。他名叫朱由检,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的弟弟。虽然他还不到二十八岁,但小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两颊在几盏宫灯下显得苍白而憔悴。他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不上朝,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到了他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偏偏这些年他越是想“励精图治”,越显得是枉抛心力,一事无成,只见全国局势一天乱似一天,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文书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为着文书太多,他采取了宋朝用过的办法,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详阅全文,可是紧急军情密奏和塘报,随到随送进宫来,照例没有引黄,更没有贴黄。所以尽管采用了这个办法,他仍然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文书,睡觉经常在三更以后,也有时通宵不眠。有时他觉得实在疲倦,就叫秉笔太监把奏疏和塘报读给他听,替他拟旨,但是他对太监们也不能完全放心,时常疑心他们同廷臣暗中勾搭,把他蒙在鼓里,于是他稍微休息一下,仍旧挣扎精神,亲自批阅文书,亲自拟旨。在明代,有些重要上谕的稿子由内阁辅臣代拟,叫做票拟。崇祯对辅臣们的票拟总是不很满意,自己不得不用朱笔修改字句。今天下午他本来就心情烦闷,偏偏事有凑巧,他在一位阁臣的票拟中看见了一个笑话: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做了人名。他除用朱笔改正之外,又加了一个眉批,把这位由翰林院出身的、素称“饱学之士”的阁臣严厉地训斥一顿。这件事情,在同田妃一起吃晚饭时不由得又想了起来,使他的十分沉重的心头更增加了不愉快。饭后,田妃为要给皇上解闷,把她画的一册《群芳图》呈给他看。这是二十四幅工笔花卉,崇祯平日十分称赏,特意叫御用监用名贵的黄色锦缎装裱成册。他随便翻了一下,看见每幅册页上除原有的“承乾宫印”的阳文朱印之外,又盖了一个“南熏秘玩”的阴文朱印,更加古雅。他早就答应过要在每幅画页上题一首诗,田妃也为他的许诺跪下去谢过恩,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时间,也缺乏题诗的兴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浏览画册,一边向旁边侍立的一个太监问:“高起潜来了么?”“皇爷说在文华殿召见他,他已经在那里恭候圣驾。”“杨嗣昌还没有到?”“他正在齐化门一带城上巡视,已经派人去召他进宫,马上就到。”他把画册交还田妃,从旁边一张紫檀木茶几上端起一只碧玉杯,喝了一口热茶,轻轻地嘘口闷气。整个承乾宫,从田妃到宫女和太监们,都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田妃多么想知道城外的战事情形,然而她绝不敢向皇帝问一个字。不要说她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对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而崇祯对这一点更其重视。他愁眉不展地喝过几口茶,把杯子放回茶几上,烦躁而又威严地低声说:“起驾!”当皇帝乘辇到文华门外时,高起潜跪在汉白玉甬道一旁,用尖尖的嗓音像唱一般地说:“奴婢高起潜接驾!”崇祯没有理他,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进文华后殿东头一问,在一把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高起潜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太监,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是皇帝特派的总监军,监督天下勤王兵对清兵作战。“今天的消息如何?”崇祯问,“炮声好像又近了。”高起潜跪着回答:“东虏兵势甚锐,今天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会进犯京师。”“满鞑子”、“鞑虏”等是当时人对满族侮辱性的称呼。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为保持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来他急于要知道的那个问题。“昌平要紧,”他慢吞吞地说,“那是祖宗的陵寝所在,务必好生防守。”“请皇爷放心。卢象升的宣、大、山西军队已经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紧了。”又沉默一阵。崇祯从一位宫女手里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地咂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端详着这只天青色宣窑暗龙杯。高起潜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着皇上自己先提起来那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免得日后皇上的主意一变,自己会吃罪不起。站在旁边侍候的几个宫女和太监偷偷地打量着皇上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当皇上的眼睛刚刚离开茶杯时,一位宫女立刻走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把茶杯接过来,小心地走了出去,其余的宫女和太监也都在一两秒钟之内蹑着脚退了出去。现在文华殿里只剩下皇上和高起潜两个人了。崇祯站起来,在暖阁里来回踱了片刻,然后用沉重的低声说:“高起潜,朕叫你总监天下勤王兵马,这担子不轻啊。你可得小心办事,驱逐鞑虏,保卫京师,万不可负朕意。”高起潜很明白皇上只是希望他“小心办事”,并不要求他勇猛作战,而他自己也确实很怕清兵,然而他用慷慨的声调回答说:“奴婢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沙场,决不辜负皇爷多年来豢养之恩。”崇祯点点头,在龙椅上坐下去,小声说:“起来吧!”高起潜又叩了一个头,然后从地上站起来,等候皇上同他谈那个机密问题。就在这时候,在明亮的宫灯下边,我们才看清楚高起潜是一个身材魁梧、没有胡须的中年人,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由于保养得好,面皮红润,看起来只像三十出头年纪。同崇祯皇帝苍白、疲倦和忧郁的面容相比较,完全是两种情形。“勤王兵马虽然到了几万,”崇祯突然把谈话转入正题,“但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二者不可得兼。历年用兵,国家元气损伤很大,如无必胜把握,还是以持满不发为上策。你是总监军,总要相机进止,不可浪战。”他把“浪战”两个字说得慢一些,响一些,生怕高起潜不够注意,然后停顿片刻,接着说,“与其将这几万人马孤注一掷,不如留下来这一点家当,日后还有用处。”高起潜赶快跪下说:“皇上圣虑深远,说得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使将士以弱敌强,暴骨沙场,不惟有损国家元气,朕心亦殊不忍。”崇祯用不胜悲悯的口气把话说完,向高起潜的脸上扫了一眼,好像在问:“你明白么?”高起潜深知皇上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关于那个问题只能点到这里,以下的话必须由他揭开,于是赶快放低声音说:“皇上是尧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爱将士犹如赤子。以今日形势而言,既要内剿流贼,又要外抗东虏,兵力财力两困,都不好办。如果议和可以成功……”“外边有何意见?”崇祯赶快问,没等他把话说完。“外边似乎没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潜毫不迟疑地撒谎说。其实由皇帝和兵部尚书杨嗣昌秘密主持向满洲试图议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连满城百姓也都在纷纷谈论,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连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只是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敢贸然上疏力争。听了高起潜的回答,崇祯有点放心了,小声嘱咐说:“这事要让杨嗣昌迅速进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密议未成,先遭物议。”“奴婢知道。”“对东虏要抚,一定得抚!”皇帝用坚决的口气说,故意用个“抚”字,以掩饰向满洲求和的实际,也不失他大皇帝的无上崇高的身份:“倘若抚事可成,”他接着说,“国家无东顾之忧。即可抽调关宁铁骑与宣大劲旅,全力剿贼,克期荡平内乱。卢象升今夜可到?”“是,今夜可到。”“要嘱咐他务须持重,不可轻战。”“奴婢领旨。”一个年轻长随太监手提一盏宫灯进来,躬着身子奏道:“启奏皇爷,兵部尚书杨嗣昌已到。”“叫他进来。”崇祯说,向高起潜挥一下手。高起潜马上叩了一个头,毕恭毕敬地退了出去。杨嗣昌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人,中等身材,两鬓和胡须依然乌黑,双眼炯炯有神,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印象。当他在文华门内西值房听到传旨叫他进去的时候,他习惯地把衣帽整了一下,走出值房。他正要小心地向里走去,恰好高起潜走了出来。他赶快抢前一步,拱一拱手,小声问:“高公,皇上的意思如何?”高起潜凑近他的耳朵咕哝说:“我看皇上满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个向敌求和的名儿,尤其怕外廷议论。杨阁老,你千万不要对皇上说外边已经在纷纷议论。”杨嗣昌点点头,同高起潜互相一拱手,随着那个年轻太监往里走去。当一个宫女揭起黄缎门帘以后,杨嗣昌弯了腰,脚步更轻,恭恭敬敬地走进了文华后殿。另一个宫女揭起暖阁的黄缎门帘。他的腰弯得更低,快步进内,说了声:“臣杨嗣昌见驾!”随即跪下去给皇上叩头。虽然崇祯对他很信任,处处眷顾他,北京和南京有许多朝臣弹劾他,都受到皇帝的申斥和治罪,但是他每次被召见,心里总不免惴惴不安。他深知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侍候,真是像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今天被皇上宠信,说不定哪一天会忽然变卦,被治罪。由于这个缘故,他近来已经得到皇上同意,让他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举荐卢象升来代替,以便减轻他的责任,专心在内阁办事。行过常朝礼,他没敢抬起头来,望着皇上脚前的方砖地,等候皇上说话。“先生起来。”崇祯说,声音很低。杨嗣昌又叩了一个头,站了起来,垂着双手,等候皇上继续说话。崇祯轻轻地咳了一声,问:“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一定可以赶到。”“三大营女口何分派?”“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外。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京营兵守城够用。红衣大炮昨天都已经运到城上,也派官员祭过。”听杨嗣昌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感到满意。他想询问议和的事,但是迟疑一下,改换了一个话题,说:“如今虏骑人犯,国家兵源枯竭,不易应付。廷臣们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时候,不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陈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杨嗣昌见皇上生气,委婉地说:“沈迅这意见确实糊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则是他知道陛下是尧舜之君,不罪言者;二则是他忧国心切,不暇细思。他所条陈的事项颇多,其中也不乏可采之处。”崇祯沉吟片刻,点头说:“姑念他还有点忧国之心,朕不罪他。”说毕,把下巴一摆,几个宫女和太监又赶快退了出去。“自朕登极以来,”他用低而沉重的声调说,“东虏已经四次人塞。凡为臣子,都应卧薪尝胆,誓复国仇。可是刚过两年,虏骑又长驱而入,蹂躏京畿。似此内乱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杨嗣昌跪下回答:“微臣身为本兵,不能克期荡平流贼,外征逆虏,实在罪该万死。目前局面,惟有对虏行款,方可专力剿贼。”“朕本来有意召全国勤王之师与虏决战,可是流贼一日不平,国家就一日不能专力对外。目前之计,对虏总以持重为上策。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卿与辽抚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满洲传达朝廷愿抚之意,是否已有头绪?”“臣今日接方一藻密书,言周元忠已经回来,满洲屡胜而骄,态度倨傲,且恐我朝廷意见不一,所以不肯就抚。”崇祯心中猛一失望,但没有流露出来,略停片刻,又问:“卿打算如何?”“臣想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应当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详谕朝廷愿抚之诚意。”“是否会走漏消息?”杨嗣昌是一个饱有经验的官僚,不敢像高起潜那样把实情全部隐瞒,他决定说出一点实话,替自己留个退步:“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来辽东,卖卜为业,所以派他前去。原想着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今日京城里已经有了一些传言。”“怎么会传出去了?”崇祯有点吃惊,同时也有点生气。“虽然京城里有些传言,但真实情形,无人知晓。只要陛下圣衷独断,不令群臣阻挠大计……”崇祯截住说:“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臣一定加倍小心。”

前言

即使置于新时期文学繁荣的整个大背景之下,历史文学创作的成熟与兴盛,也是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这种兴盛不仅表现为历史文学作品出版数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表现为创作质量的空前提高。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各种禁锢的解除,在一个更加开放、多元、自由与宽容的社会语境中,作家们得以放下包袱,抛弃一切陈规陋见,充分施展史才、史学与史识,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和阐释色彩斑斓的中华五千年历史。在对历史进行艺术再现时,作家们也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屈从于历史,而是准确把握“史实”与“虚构”的艺术辨证关系,着力于对纷繁芜杂的历史进行重解与重构,从而使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诗的方式”在艺术世界里获得一种当代性的复活与新生,融入到当代人的精神建构之中。作家审视历史的视野亦摆脱了过去题材单一的狭隘}生,从三代以降到宋元明清的朝代兴亡更替,从农民英雄到帝王、文人、仕子等各种历史人物的生死遭际,都成为作家进行绵邈遐思、扼腕叹唱、负载作家思想情感与当代读者审美趣味的表现对象。在艺术再现历史的过程中,作家们也越来越少受到各种既有观念和类型的束缚与羁绊,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灵等角度,将作家个人的体验投射、贯注到历史对象当中,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历史审美选择。而恢弘的结构,宏阔的背景,众多的人物,对史诗性的追求,也几乎成为新时期以来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李自成》的“辫形结构”,《少年天子》的“星系结构”,《雍正皇帝》、《张居正》对传统章回体的改造运用……历史小说作家们在寻求历史的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促使当代历史小说作为独特的门类,在结构形式、叙事艺术等方面日臻成熟,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中稳定而高产的一个品类,并因其创作上的实绩,屡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垂青。

内容概要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70年笔墨生涯中创作了近千万字各类文学作品,在20世纪中国文坛留下了深深足印。所撰长篇小说《长夜》法译本在1984年玫瑰节世界名作家会议上为作者赢得马赛市纪念勋章。代表作《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全书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卷日译本(书名《叛旗》)获日本翻译文化奖。

书籍目录

一·天寒霜雪繁  一、北京在戒严中(第一——三章)  二、潼关南原大战(第四——十三章)  三、义送摇旗(第十四——十五章)  四、谷城会晤(第十六——十九章)  五、崤函疑兵(第二十——二十一章)  六、卢象升之死(第二十二——二十三章)  七、商洛潜伏(第二十四——二十五章)  八、从北京到商洛(第二十六——二十八章)  九、张献忠谷城起义(第二十九章)  十、夫妻会师(第三十——三十一章)  十一、北京的忧郁(第三十二章)  十二、商洛壮歌(第三十三——四十七章)  十三、汴梁秋色(第四十八——五十章)  十四、杨嗣昌出京督师(第五十——五十四章)  十五、张献忠与左良玉(第五十五——五十六章)二·闻说真龙种  一、从商洛到鄂西(第一——四章)  二、紫禁城内外(第五——十章)  三、李自成星驰入豫(第十一——十三章)  四、李岩起义(第十四——十九章)  五、伏牛冬日(第二十——二十六章)  六、河洛风云(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七、高夫人东征小记(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八、燕山楚水(第三十四——三十七章)  九、洪承畴出关(第三十八章)  十、三雄聚会(第三十九——四十四章)  十一、辽海崩溃(第四十五——四十七章)  十二、项城战役(第四十八——四十九章)  十三、横扫宛叶(第五十——五十一章)三·长风驾高浪  一、再攻开封(第一——四章)  二、燕辽纪事(第五——八章)  三、慧梅出嫁(第九——十二章)  四、袁时中叛变(第十三——十七章)  五、朱仙镇(第十八——二十三章)  六、洪水滔滔(第二十四——三十六章)  七、一败孙传庭(第三十七——三十九章)  八、慧梅之死(第四十——四十二章)  九、汝宁会师(第四十三——四十四章)  十、襄水奔流(第四十五——四十九章)  十一、烟波江南(第五十——五十三章)  十二、二败孙传庭(第五十四——五十七章)  十三、威加海内归故乡(第五十八——五十九章)四·风散入云悲  一、甲申初春(第一——五章)  二、围城时刻(第六——十章)  三、崇祯皇帝之死(第十一——十二章)  四、李自成在武英殿(第十三——十七章)  五、招降失败(第十八——十九章)  六、决计东征(第二十——二十四章)  七、多尔衮时代的开始(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八、兵败山海关(第二十七——三十二章)  九、悲风为我从天来(第三十三——三十七章)  十、太子案始末(第三十八——四十一章)  十一、巨星陨落(第四十二——四十九章)  尾声(第五十——五十一章)后记  俞汝捷

编辑推荐

《李自成(套装全4册)》下边写着“西江月”一首此是李闯逆贼而今狗命垂亡,东西溃窜走慌忙四下天兵赶上,撒下天罗地网时他无处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后边一李自成的姓名年龄籍贯相貌特点以及活捉或杀死的不同赏格。这位战士把布告看完用鼻孔轻轻地哼了一声,回头望着跟在背后的一群将上笑着问“你们都看见了么”“都看见啦”大家回答说轻蔑地笑一下。战士放声大笑对着告示呸了一声拔出宝剑在告示上刷刷地划了两下,几片破纸随负飞去,这位普通战士装束身大家说话的有就是赫赫有名的闯王李自成。

作者简介

《李自成:一·天寒霜雪繁》讲述了:崇祯十一年十月,北京又一次戒严。面临着入塞清兵的威胁,以杨嗣昌为代表的主和派同以卢象升为代表的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冲突;而崇祯所面对的复杂形势和他的态度、性格也由此清晰地呈示出来。同年冬天,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潼关南原陷入洪承畴、孙传庭预设的包围圈。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李白成不屈不挠,处死了前来劝降的叛徒;经过殊死战斗,妻女俱失,身边只剩下十八个人,等于全军覆没,但他虽败不馁,潜入商洛山中,依靠百姓,惨淡经营:又亲往谷城动员张献忠重新起义。
另路突围的高夫人并未被明军消灭.而是向东退到了豫西的崤函山中。经过一些周折,两支队伍取得了联系。
十一月中旬,事事受杨嗣昌、高起潜掣肘的卢象升.在没有援兵、没有粮草的不利条件下,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同兵力数倍于自身的清兵的血战中壮烈捐躯。
崇祯十二年端阳节后,按照原先的承诺,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李自成不顾部队中瘟疫流行、十分之四的义军都已病倒的情势,也公开打出“闯”字大旗。这样就引来了官军的“围剿”。幸而高夫人率部前来会师,曾经离去的郝播旗也回到了商洛山中。
六月上旬,正当更多的将士包括李白成本人都染上瘟疫时,郑崇俭、丁启睿在崇祯严旨切责下,调兵前来“剿贼”。第一次郑、丁主力中了农民军埋伏,仓惶败退,他们于七月中旬重新调集大军,分数路前来进攻。由于驻守石门谷的杆子人马极不稳定,宋家寨的土豪又同官军暗中勾结,遂使本来兵力不足的农民军形势更加严峻。李自成、刘宗敏、高夫人等在极其险恶的境遇中表现了巨大的斗争勇气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们内平叛乱,外歼明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此前,举人牛金星曾被尚炯从北京邀采商洛山中与李自成一晤.却在回河南搬取家眷时被捕。李白成在获知他已被判死刑后.立即派刘体纯前往营救。九月中旬,扮成打拳卖膏药者的刘体纯在开封找到了牛的知交宋献策。后者正为营救牛而奔走尽力,并从杞县公子李信处筹得了所需款项。
同月,心情焦灼的崇祯派杨嗣昌出京督师:杨一路风尘抵迭襄阳.立即进行军事部署。三个多月后,受命专“剿”张献忠的左良玉在玛瑙山袭营成功,却因受了张献忠的贿赂而从此按兵不动.
《李自成:二·闻说真龙种》讲述了:崇祯十三年春,李自成挫败了叛将周山的策反困谋。初夏时节,他率千余精兵离开商洛山,成功地从武关突围而出。他曾去白羊寨准备与张献忠联合,却险遭对方暗害,于是决定暂时潜伏于鄂西郧阳山中。当农民军被围困之时,崇祯实际上也被层层围困在紫禁城中。为了筹措军饷,他不得已向勋戚借助,并拿武清侯李国瑞开刀,由此引发了宫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斗争。年仅五岁的五皇子、首辅薛国观等多人都在这场斗争中死去,田妃也因帮李家说了一句话而遭受“严谴”。但这场斗争最后以崇祯的失败而告终。
十一月,扬嗣昌指挥的数省官军为“围剿”张罗联军而几乎全到了四川内地和川陕交界地带,湖广、河南十分空虚,在郧阳山中潜伏半年的李自成趁机悄无声息地经渐川进入河南,通过号召饥民,于一个月后就发展到十万余人,开始向洛阳进兵。
牛金星、宋献策均已加入农民军。宋献策带来的“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记》使将士们和周遭百姓相信朱明王朝的天下将被李氏取代,而闻王李自成就是未来的“真龙天子”、“天命攸归”的一代新君,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影响了民心。
这时,李信因放赈而被仇人陷害,下入杞县狱中:红娘子攻破县城,救出李信,进而把后者推上了起义道路。在投奔闯营路上,李信致函李自成,提出了“据宛洛以争中原,据中原以争天下”的富于远见的方略:同时他改名李岩,字林泉,表达了与昨日告别及将来功成归隐的心愿。
十四年正月,义军攻破洛阳,杀了崇祯的叔父福王:李岩与红娘子在胜利的喜庆日子里结为夫妻。二月上旬,农民军向河南省会开封进军,但在开封城下却遭到明军顽强抵抗,李自成本人也中箭受伤:
当闯军攻打开封之际,一度被杨嗣昌围追堵截的张献忠已经胜利出川,并以奇兵袭破襄阳,杀了襄王,致使连失两藩的杨嗣昌不得不在沙市行辕中畏罪自杀:
曾与张献忠联兵作战的罗汝才,现在来到伏牛山与李自成合营,奉李为主。八月底,准备迎战傅宗龙的闯罗联军正行进到遂平,刚被左良玉打败的张献忠突然前来求援:李、罗、张各不相同的性格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次难得的聚会中生动地呈现出来。
同月下旬,奉旨出关解救锦州之围的洪承畴,由于所率八总兵人马中有几支未战先逃,导致全军崩溃。洪退守松山堡。
九月中旬,农民军在项城附近大败明军,擒杀傅宗龙;十月,又横扫叶县和南阳。进攻南阳之前,幸自成设计劫走左良玉的女儿,为日后王四去武昌见左良玉埋下了伏笔。
《李自成:三·长风驾高浪》讲述了:崇祯十四年十二月下旬,李自成与罗汝才一起率领联军主力,再次围攻开封,发动了以炮轰为主的激烈的攻城战,还采用了挖洞、引爆等战术,但直到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未能破城,于是决定暂时撤围。同年二月中旬,对崇祯来说又是祸不单行的时候。十七日,李自成攻破襄城,将汪齐年捉到杀死。十九日黎明前,清军攻破松山堡,洪承畴被俘。在押往盛京途中,洪决心为明朝慷慨尽节,抵盛京后不久就开始鲍食,但在永福宫庄妃亲送人参汤后,他的想法逐渐改变,最后变节降清。
三月中旬,活跃在豫东的农民起义领袖袁时中迫于形势,前来归顺李自成。李为了笼络袁,不顾慧梅正与张鼐相爱,将她认为义士,嫁给袁时中。但婚后不到一个月,就在农民军攻占商丘城后第三次前往开封途中,袁时中叛逃了。
五月初闯罗联军第三次兵临开封城下;中旬,农民军正在城外全力抢割麦子,获悉前采援救的官军已经到了尉氏县境。李自成当即决定抢先在朱仙镇占据有利地形。由于被农民军切断水源,十七万明军不战自溃;作为主力的左良玉几乎全军覆没。下旬,赢得大捷的闯罗联军重新将开封围困起来。
四个多月时间内,农民军对开封围而不攻。从六月开始,城中粮食日趋固难;到了八月,已普遍断粮,出现人吃人的惨象。九月,正值黄河秋汛,北岸官军于十四日深夜驾船来到南岸,炸开河堤。滔滔洪水直扑开封,全城顿时成为泽国,死者不计其数。驻扎城外的农民军也被淹死一万多人。
闯罗人马撤到许昌附近休息整顿。十月上旬,忽闻今春刚刚出狱的陕督孙传庭在崇祯催逼下已出潼关来到河南,正向东边开来;同时获悉袁时中到了杞县圈镇准备长驻。于是李白成兵分两路,自己与罗汝才率联军主力迎击官军,随即凭借优势兵力在冢头镇一举打败了孙传庭。另一路人马由李过率领前往圉镇。在消灭袁时中的战争中,慧梅陷于两难选择,最终大义灭亲,然后自尽。
十一月中旬,阐罗联军攻克汝宁,俘杀杨文岳,随即与前来会师的革左五营一起向襄阳进军。攻占囊阳后,联军南下,于十六年正月初一攻破承天;随即一面继续追击左良玉,直到将他赶出武昌;一面分兵攻占德安、荆州乃至大江以南各县。三月初,为了建国称王,独占胜利果实,李自成罗织罪名,火并了罗汝才、贺一龙,随即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设立了中央机构。
十六年夏,为了解江南的军备、民情、物产等各种情况,李自成派尚炯、华叔教以采购药材、棉布为由前往南京。途经武昌时,他们受到了自称西王的张献忠的热情接待。
八月,孙传庭再次出潼关。李自成不断以弱军诱敌,最后在郏县附近通过切断粮道大败官军,随后乘胜前进,于十月初六攻破潼关,十一日进入西安,建立走顺政权。一个多月后,李白成在文武簇拥中率万余骑兵回家乡米脂祭祖。
《李自成:四·风散入云悲》讲述了: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从米脂回到长安,立即准备进攻北京。十七年正月初三,他亲率大军渡黄河,入山西,破太原,过大同,一路所向披靡,于三月十七日顺利抵达北京城下。当大顺军进逼之初,崇祯曾考虑逃往南京,因部分大臣反对而未果。围城时刻,他仍有过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很快破灭,最后不得不在煤山自尽。李白成于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
住进紫禁城后,李自成纳窦氏为妃。此时群臣忙于“劝进”和演习登极大典的礼仪:刘宗敏用酷刑向明朝的勋戚、官员们追赃;大顺军进京后纪律迅速败坏,城内不断发生抢劫、强奸隶;于是谣言纷起,大顺政权很快失去人心。吴三桂也拒绝了李自成的劝降。隹备向清方“借兵”,而掌握清国实权的多尔衮早就虎视眈眈关注着关内局势:陶醉在胜利中的李自成猛然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决定推迟登极,亲率并无优势的军队往讨吴三桂。就在出发前夜,由他亲自赐婚的费珍娥于洞房中刺杀了他的爱将罗虎。
四月,多尔衮怀着独霸中国的勃勃野心,亲率大军南征;途中接到是三桂“借兵”的采书,果断地改变路线,直奔山海关而来:吴三桂在两面夹击的情势下,不得不投靠清方。李自成率大顺军与昊三桂的关宁兵在山海关初次接战,互有伤亡。第二天两军再度交锋,激战方酣,清兵铁骑突然冲出,大顺军英勇拼搏,死伤惨重。李自成率败兵退回北京,匆匆登极后,又匆匆撤离
退往陕西途中,大顺军又连续败绩,原已投诚的明朝武将大都投降清方,原归大顺辖治的地方纷纷反叛一李自成变得褊狭多疑,错杀了李岩兄弟。
多尔衮进北京后,藏匿在民间的窦妃被发现而自尽。几个月后,崇祯太子被捕。由于多尔衮要将太子问成“假冒”,以绝后患,而主审官钱风览和众多百姓一心要救太子,于是围绕着案件审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潼关失守后,李自成放弃长安,退往湖广。一路士气低落,牛金星父子潜逃。当大顺军从武昌逃至富池口宿营时,遭到紧追不舍的清军的夜袭,刘宗敏、宋献策被俘。李自成率残兵继续奔逃,途中又屡遭清军和乡勇截击,最后单人独骑殉难于通山县境的九宫山麓,
十九年后,在川鄂边界的茅庐山上,高夫人同尚炯一起回顾了大顺军联明抗清的历程,也谈到张献忠之死和他死后大西军的诀择;恰好红霞寻访至此,又获闻了红娘子上王屋山出蒙为尼的经过。八月中旬,茅庐山守军与清军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惨烈的战斗,高夫人、李来事等悲壮地自焚。

图书封面


 李自成(全四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李自成,明末米脂人,农民起义家。据长安,建大顺,兵败山海关,得民心始,失民心终。初,谦恭纳言,赈灾救民。随着农民军的壮大和军事的顺利,渐渐自大,忘民不辨才,贪大喜奉承,破北京后尤甚。悬军征三桂,运筹输满清,不听献策、李岩谏阻,甚猜忌林泉,山海兵败后尤甚。多疑猜忌,不辨忠奸,一蹶不振,终孑然一身,被乡勇砍首于荒山。明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正当其势。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功亏一篑,徒为清廷扫明廷矣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不多说了,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书。这个版本语言更加流畅,情节更为紧凑。
  •     很好,会继续购买的.
  •     很不错的历史小说,花了两个多月读完了,很有启发,值得仔细读~
  •     终于看到了全卷
  •     个人最喜走向失败的第四册
  •     还没细看,买这套书一是当当活动,二也是因为曾是老毛欣赏过的。即使不是上面两个原因,单是大顺帝李自成这个名头,终究哪一天也会收到我手下。当当活动也算了我心愿,值了!
  •     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应该品读,而且适合收藏。
  •     质量不错,姚雪垠先生用文字真实地还原了那段历史,看后感慨良多,这里我不想讨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只想说说封建时期帝王与人臣之区别,读了这十多年历史小说,深切感到封建帝王的位置是不好坐的,那就相当于坐在火山口上,崇祯在位时,李自成和多尔衮在下面拱火,结果崇祯劳心劳力却不免最后亡国,等换了李自成,他有一颗平常心,却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结果兵败身亡,到多尔衮,比较明智,只做摄政王,才保住了大清江山。作为普通人,有平常心是优点,而作为一个封建帝王,需要的不是平常心,而是雄心,如朱元璋,做皇帝比不做皇帝还累就是这个道理。
  •     大师的大部门名作,确实很好!
    印刷质量很好,字迹清晰,字体大小合适,纸张厚薄可以,
    内容很丰富,可以让自己很清楚地了解李自成这个人和当年的农民起义的细节,很好!
  •     很好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要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和知识面。
  •     不愧为第一届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 不但更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期历史更能让我们看的形象李自成本人的经历
  •     还没读完,好像有一卷没读
  •     这套李自成还是不错的,印刷纸张都对的起这个价,美中不足就是每册都太厚了,放桌子上看还可以,拿到手里或躺着看时太沉了
  •     穿越历史的长河,置身其中,品味他的生活,不错的历史小说,值得拜读!
  •     历史小说,姚雪垠算是一大写手了。
  •     姚老的语言之典雅,对古代风物之熟悉,实在令今人望尘莫及。写古人就是古人,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亲见其人。写古人的忠孝观、节义观,能让现代的读者同情理解;在历史小说中附会男女之情,也合情合理,一点也不雷人(想起《大秦帝国》里面”三十岁还是处子之身“,随即和燕文侯夫人在草原上野战的苏秦,喷出一口老血)。崇祯之爱田妃,红娘子之爱李岩,慧梅之爱张鼐,感情都十分自然,也符合古代的实际——私以为历史小说中的爱情是最难写的,稍不注意就会雷。首先因为今人很难不把现代的婚恋观强加到古人头上;其次爱好写历史小说的很多都是铁血真汉子,喜欢纵横捭阖,写儿女情长不免笨拙。所以但凡能把爱情写好的历史小说,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
  •     非常好的一套书,内容紧凑,印刷精美,赞一个
  •     一来给dang舔沟子。二来还想立个忠谏的牌坊。政治投机品。
  •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看,受益匪浅。
  •     姚雪垠的作品,又是精补本,值得购买。
  •     老师推荐的这本书 应该蛮好看的
  •     就是太长了点~
  •     我读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那个没全套的,就选这个了。是大二时历时两三个月读完的,因学习任务重,每晚只读一个半小时。怀念在自习室的日子了……
  •     终于买到了一套李自成的历史小说,满足了多年心愿
  •     还行吧,符合这个价位
  •     精简版本,语言更精炼,内容更连贯合理,好书
  •     相当长,感觉有些拖沓,细节描写很成功,但人物感觉都有点理想化
  •     一口气3天看完了
  •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历史小说必看此书
  •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作品为当前少有的杰出作品内容不错品相也很好
  •     物流特别给力,给别人买的,很满意!全五星好评!
  •     矛盾文学奖获奖历史小说,比较经典。与张居正一样引人入胜,令你欲罢不能。印刷和装订都很不错,购买价格合适,性价比极高。
  •     很好,就是现在看了电视,知道了李自成的结局,和小说不一样,有点遗憾
  •     精彩的长篇历史小说,值得一读。
  •     读史,最基本的素质,便是学会不以成败论英雄。
  •     看过了很多明、清的历史书籍,觉得已经了解很多了,但是看完这个,才发现,还是很多地方可以学习,从中,发现,李自成所处的环境和后来新中国毛泽东的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结果不同,希望后来人能够吸取更多的教训
  •     为河南有这样杰出人物而自豪。值得珍藏。
  •     买了一套四本。包装,质量还不错,学的精彩,文学大家,绝不是小学生作文似的快餐文化!敬佩老毛头的文学功底和眼光!
  •     老爸推荐的
  •     近日在读姚雪垠传,对于这部心血之作有了全新的看法。结合写作的时代特征,我觉得更要看到此书的优点所在,这对于历史小说后继作者也许有很大的启示。
  •     小时候连环画断断续续看过,一直很想,终于如愿以偿了
  •     经典是要慢慢品读的,姚老毕生之作
  •     难得的历史文学著作。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也实在填补了个人在明末历史的许多空白。
  •     很棒的一部书,值得推荐给大家。
  •     因为《李自成 》获得过矛盾文学奖,一直就有买他的想法。终于买下了。四本书一到家,儿子就看,一口气就把全套看完。
  •     经典书籍用来收藏。特价购买很超值。
  •     书很好,版本好,印刷质量高
  •     写的我们家乡的人。经典
  •     李自成的书写的很好,我非常喜欢。
  •     姚雪垠的《李自成》还是不错的,相比原作这套书中应该有删减,如果你想读原原本本的未删减的,可以考虑买其他出版社的
  •     非常有深度、
  •     第一次拜读李自成的小说,还没看完,写的很好。
  •     比较经典的历史书!值得收藏!
  •     数质量很高,史诗般的情节,耐读
  •     感谢快递。感谢当当,成为优质上市公司,不能成为李自成,将来退市,严把进货,确包质量
  •     有了一套80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现在和长篇小说对照着读一遍别有一番韵味,好!!
  •     版本不是这个,但是这本书以前看过
  •     看了几个月,终于看完了。
  •     很久以前读过
  •     儿子说,写的很精彩,虽然开学忙了,但还要坚持阅读。
  •     修订版的,很不错,推荐
  •     帮朋友买的,第一次买错了,买成李自成传了,没什么意思。姚雪垠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朋友说很有教育意义。质量也不错,包装精致。
  •     这个系列都买了,还没看完,文学奖作品就是不一般!
  •     以前有一套,这次购买的封面不一样。里面字大些,看着更方便。
  •     小时候上学时看过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卷,感觉书写的很磅礴大气。现在终于有机会看到全本,很兴奋。
  •     孩子对明末清的历史咸兴趣,这个书也不错
  •     一直想买老版本,就是太贵,没舍得,现在终于买到较为便宜的版本了,感谢当当
  •     挺好看的,就是人物太多,不够丰满,
  •     比明朝那些事好看,就是太长了..
  •     好好。质量好好,快递真是给力。
  •     此书写的相当精彩,虽然刚看了一本,但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     个人认为对李自成的详实描写,值得一读!
  •     这是一部吐血之作,是让读者吐血。写作水平基本相当于一般的网络小说写手,更恐怖的是盲目为李自成歌功颂德,其掩盖真相、混淆视听的目的令人不齿。书中的主人公,换个人名,就是另一部经典的类型性作品。
  •     昨天晚上9点定货,今天10点就送达。真是超快啊!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值得购买!
  •     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力作,文笔很到位,十分吸引人。
  •     读不进去,觉得写的有点拖拉
  •     其实很久以前就看到一部分旧版。没有看全。这次买到了精修版,要认真读一下。
  •     很好的一本书,李自成的一生。
  •     书很精彩,心血凝结。但不可否认,姚先生略输文采。自古屁股决定脑袋,又或者某神人说过“屁脑分离的是圣人”,深以为然。李自成的斗争经历像不像我朝太祖?结局不同罢了。
  •     姚老的书,正视历史
  •     年轻的时候读过此书,很大的部头,记得第二卷缺一册,对此书记忆犹新。多年以后,再次从头读起,还是能让我很快入迷,经典就是经典。
  •     其实这套书是买给老爸的,本人完全没看过,但是听老爸说过很不错,特意在当当上订的。收到书后翻了一下,书的装帧啊纸质啊油印啊什么的都很不错,不论是本人还是看书的老爸都是非常满意。
  •     很好的小说,收藏了。
  •     红旗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全三册)红旗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全三册)红旗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全三册)
  •     当当的专业推荐还真不会错!
  •     不错这部书,可以看看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值得推荐。
  •     儿时听过广播中的小说连播《李自成》,印象很深!现在买来仔细阅读,了解那段历史。姚先生文笔细腻,写出了恢宏的农民起义的历史。史书般的巨著!收藏了。
  •     中国当代小说开山之作。名副其实。
  •     大师经典之作,藏着慢慢看!
  •     小学看的。。。
  •     内容很精彩……值得一看………
  •     拖沓来,文笔也不好,有些敏感话题我也不在这里评论了。作者的确不容易,写了近半个世纪。原来得茅盾文学奖的只是其中的第二卷部分。可是,太不吸引我了,勉强读完八分之一,我真的撑不下去了!等我哪天缓过来了再去翻翻第二卷吧,目前,弃之!我去翻狄公案的牌子了。。。
  •     很好,版本不错,删略补充得当,强烈推荐。
  •     从中了解明末清初历史,学做人,做事
  •     其构思之精巧,布局之宏大,见解之深刻,角色之生动,感情之细腻,言语之犀利,均为历史小说之冠,纵《雍正大帝》亦不能望其项背——然作者未能在其有生之年完善此书,尚留有多处未能写完或写尽之处,且由于受写作时政治环境与思想意识形态的限制,很多地方的见解也都有失偏颇,实为憾中之瑕疵
  •     很久前就想看看全本了,这次买了,终于完成心愿
  •     一直不想买长江文艺的,几年前买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别字较多。这次再试试。
  •     很好的历史小说,非常精彩
  •     姚老先生所写的 李自成 确实名不虚传,所得矛盾文学奖是名是所归!此言论绝非奉承恭维言辞。细细品读之后,书中许多人物刻画非常到位成功!比如大将刘宗敏,个性豪爽,粗中有细;作战勇敢,忠心耿耿,有如三国之张飞;李岩也刻画的非常成功,从其被迫起义,到后来一直建议未被重用实施,继而北京失利后,还是用于建言回河南重整山河被疑心致死;其他,如高夫人,红娘子,宋军师,牛举人等都塑造的非常成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李自成的描写尤其到位,深刻,写他从失败到东山再起,从陕西到北京,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到后来的退却,都从行动,心里等各方面书写的非常到位,使人读后,觉得其失败是农民起义之必然....
  •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一直没有阅读的原因:一是对李自成不是很感兴趣,二是对姚老先生很不了解。刚读完第一本,近700页,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容,文笔都让我很吃惊,与原来无知的想象相差太远太远。好书!!有的段落,读一遍则终身难忘,如:慧梅心有所思,坐在屋外吹笛子那一段.....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如此引人入胜的小说了!!!
  •     具体内容还没看,只是因为矛盾文学奖作品买的,之前买的同一版的白门柳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