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景象》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时间景象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6694477
作者:〔美〕格里高利•本福德
页数:356页

一次踏实的时空之旅

没有金光闪闪的时间机器、也没有震撼刺激的灾难场面和险象环生的情节、更没有时间悖论引发的机智精巧的逻辑陷阱,你需要一点耐心。等到最初的期待受挫带来的不适过去之后,你或许就开始注意到身旁似乎还有另一道平淡却别有滋味的风景,你就此拐上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径,一路走去,直到柳暗花明。这就是科幻小说《时间景象》。小说的外壳贴着一层又一层的标签: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所撰写的、关于时间问题和生态灾难的、荣获科幻大奖星云奖的、硬科幻。还是回到它的故事。世纪末的全球生态危机中,科学家用超光速粒子向过去传递信息,试图通过改变过去来拯救未来。这只是一个关于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了相隔近30年的两代物理学家在各自的世界里,如何克服诸多学术以及私人生活方面的障碍和困难,利用超光速粒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像所有的故事一样,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其中那些富于启示的思辨,而是作者那种诚实可信的态度及其笔下人物那令人信服而感触良多的命运,这种可靠的叙事读起来让人觉得很踏实。科学,作为人类现代社会最重要也最伟大的精神运动之一,在文学中竟然很少被我们的作家所表现,实在令人费解。而尽管在这方面科幻小说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能够认真探索科学文化的优秀科幻作品也并不多见。仅拿“科学家”来说,我们脑中就已形成了一套带有偏见的固定想象:天才、疯狂、怪癖、不修边幅、无所不能……庸常的科幻给我们勾勒出的类型化甚至妖魔化的形象,激烈而生猛,除了说明作家本人的无能或者懒惰以外,还向不了解科学的人提供了更多毫无益处的偏见和误会,让人惶恐不安。作为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曾经对超光速粒子进行过研究并撰写论文的科学家,作者本福德多年来的科研经历,使得《时间景象》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别开生面。在上世纪80年代,本福德曾与格里格·贝尔和大卫·布林被并称为“硬科幻”的“绝杀3B”,他的“硬”,不仅在于其故事中坚实的理论,更多的是在于能够诚实地描写对于科学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制约科学研究的历史条件、科学如何领悟未知、科学共同体内部科研优先权的竞争、以及不同的科学范式之间的较量,它们决定着哪些科学奥秘将被探索而哪些科学洞见将被无视。这些都在故事中两代科学家的经历中得到考察。同时,他还向我们展示了科学进步的道路上,为解决一个问题,不同领域众多研究者如何彼此通力合作,建立不牢靠的联盟,在同盟者之间的摩擦和互相批评中取得进步,以及如何依靠一定的直觉少走弯路。通过这样翔实的刻画,本福德也就委婉地否决了庸常科幻中常见的那种无需合作的、独立的、无限强大、攻无不克的怪物型的“科学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本福德又没有忘记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人物的行动并不只是推动科幻构想的一个扳手,而是有着自己的出身、信仰、追求、欲望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个体。虽然是科学家,他们并非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罐头盒里。相反,也要为生活和事业苦苦奋战:为了自己第一次带的博士生能够通过答辩而与自己的教授同事们明争暗辩,为了自己的晋升而不得不向大权在握的人妥协,为了不被充满野心、虎视眈眈的同事们抓到弱点而小心翼翼不犯错误,为了极为有趣却看似异端邪说的课题研究而拿自己的学术生涯来冒险,为了研究经费而四处奔波,为了引起足够的注意或者为了赢得声誉而走上媒体……于是,我们发现,原来科学家和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遭遇着和我们类似的遭遇,苦恼着和我们类似的苦恼,既不特别高尚,也不特别卑劣,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同样也被琐碎的世俗事务所消耗了,也只有一小部分的激情和心血献给了有意义的事情,其余皆被“荒废”,然而,这样的“荒废”却又是无可避免的,它正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大部分内容,是我们渺小的生命在琐碎平凡的尘世里无可逃避的而又光荣的伟大历险,也是一首荒凉的生命之歌。就是这样的一群科学家,他们走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和我们并肩活着,想到这些,心理觉得挺踏实的。本福德拓展了科幻小说展现其科学语境的方式,不但对这个文类本身做出了贡献,同时真正地将向所有科幻迷和非科幻迷开放,使即便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领略科学文化的世俗性和诗意性,将科学与文学以难得的方式结合到了一起,但是,正如本福德说,“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门精英文学,它探讨那些神奇的事物,撩拨你的思想,打开你的视野,告诉一些你不曾知道的事情。”因此,恐怕只有那些对与现实经验迥异的事物乐于思考或者对科学这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生活和思维的精神运动感兴趣的人,才会体会本书的美妙和乐趣。它未必能如谈论历史细说宫廷的故事一样赢得大量的读者。不过,正如波普尔所说,只有当你感受到科学探索中犯错误是多么容易,以及在知识领域中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是多么困难时,才会对理智诚实的标准、尊重真理、以及抛弃权威与自大有所感受。而在今天这个世界,显然没有什么比这些谦逊的理智德行的传播更必要的了。正是这种诚实谦逊的品质,使得本福德能够不为庸常模式所束缚,为我们重绘一个更接近真实的“科学”和那些更可靠的科学家。也正是这种品质,使得我们在进入了新千年、嫦娥已然奔月、神七升空在即的时候,花一点力气读一读这样的作品,然后将目光望向遥远的星空,动动脑筋来偶尔思索一下那些美妙而奇异的想法,变成了一件挺不错的事。载《出版人》杂志8月号

翻译有些问题,情节不够精彩。

本书中的专有名词翻译有些问题,这会对不熟悉物理的年轻读者的阅读效果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八重法”的提出者“盖尔曼”被翻译成“凯尔曼”,“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翻译也有问题。估计翻译者对物理学没有什么概念,仅仅是英文比较好?我怀疑最关键的关于“时间悖论”的处理的翻译是否恰当,否则读起来为什么觉得很不清楚?天哪,泡利的名言“连错都算不上”被翻译成什么了?译者肯定对物理没什么概念。花了一周时间看完了。也许我这个人的口味还是比较老套,觉得这本书太过平淡。正如编者所说,作者是少有的描写了科学生态环境的人,而不是像其他科幻小说作者那样,人物平淡而主要“文眼”在科学的“点子”上。我倒是对科学点子上有特出的文章更有兴趣,比如《你们这些还魂尸》、《国王与玩具商》等。这本小说的科幻点子很简单:超光速粒子可以向过去传送信息,这将导致世界线的分离;正如观测导致量子力学中世界线的分离是一样的。但是,这仍然是一本可以让你持续读下去的科幻小说,尤其是 如果你对科学家的生存环境有兴趣的话。

翻译的质量太差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但译者明显没有物理背景,翻译质量令人难以接受,其中竟然包含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令人读起来非常痛苦!比如P342页,“不过,在1963年后的几个纠缠不清的日月里,在他再次见到她之前,她几乎差点在贝乐维尔乘鹤西去”;但在P351页,在后记中对这段的翻译是“1963年11月之后忙乱的几个月里,她在贝乐维尔去世了”,结合前后语境,去世才比较合理,而第一种根本与原文意思背道而驰!!单就这段的偏差就会导致本文完全不能表达出作者那种多重宇宙和多重时间线的意向,这如何让人阅读下去!不过,在这个系列中,这本翻译还算好的,有的连基本中文语法都有问题,语句不通!!译者竟然还敢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作品后面!

《在时间彼方的注视是如此疏离而又亲切》——评论《时间景象》

很少写书评,不过写一下也不错。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一个关于时间和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关于生活,挣扎,人和爱情的故事。如果你想在这里看到波澜起伏壮阔的幻象场面,出门右转去《黑暗森林》论坛。这里没有。这里只有平淡的时间悖论,平淡的科学理论表述,平淡的故事和巧妙编织的时间网,它写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一九九八,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一九六三——唯一的问题是,这里的“我们”属于美国人。我不是美国人。我很难理解关于金雀花和草坪的闲笔,我很难理解一个犹太母亲和一个加利福尼亚媳妇的碰撞……这些东西让我觉得疏离。然而另一些东西又让我觉得亲切,爱,恐惧,生活,聚会,吵架,评职称,忧虑,烦恼,相信,死亡,渴求,尝试,歧视……从一九七九年到现在,二十九年过去,人性却并未因此不同。这是一本平淡的书,它用生活拉扯着你从头到尾读完。不,它并非在讲述时间,时间在这里不过是结构,是编织的网,而网上的每一根丝线,都静静讲述着人生,爱,欲望,寻觅,离开,和背叛。而我们在时间彼方,悄然回望。它告诉你:那些科学家的生活就是如此,而你静静走过。

超光速粒子的梦想

科幻小说,利用原子核对撞产生超光速粒子,解决污染,后期情节发展缓慢,但紧扣人心。涉及到:超光速粒子,平行空间论,原子核试验及经济和环境


 时间景象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