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108035721
作者:钱理群
页数:364页

章节摘录

  [学生十]我读《雪》  我在读了鲁迅《雪》之后,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他的这一章虽然文字很短,但是里面充满蓬勃的生命意识。  首先第一点,就是文章中洋溢的动感。我读文章第四段,脑子里马上跳出“动感”这个词语。“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样的视觉冲击是相当强烈的,雪不仅在天地间飞腾,而且,中出了太空,使太空也跟着旋转而且升腾,这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无尽的力量,很强的动感,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一种敬仰。  第二点,我想谈的是,这篇文章中随处都流露出的生机和对生命的爱,主要是三个地方的描写。首先是第一段,一种颜色的组合: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读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色彩是掩盖不住的,不管雪有多厚,有多白,也掩盖不住。那么再往下想,万物的生机也是无论什么都掩盖不住的。其次是对孩子们堆雪罗汉的情景的描写。孩子就是一个个天真的生命,鲁迅对新生的生命是珍爱的,对于孩子的感情也是非常单纯的,他不像平时写中国国民的时候,可能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感觉,但是他对孩子是绝对不会产生那样的感觉的,他对于孩子的感觉完完全全是单纯的爱和期望,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温馨。其三写孩童堆雪罗汉,一群年幼的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创造一个新的生命,而且他们把雪罗汉当成一个真的人,去访问他,和他拍手,点头,嬉笑,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孩童们和雪罗汉之间无邪的生命的对话。鲁迅在这里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纯美的画面。如果说,前面写色彩交融给我们的是一个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震撼的话,那么,写这些孩子堆雪罗汉的情景,就给我们更多的感动。这两者共同的作用就是能够用一种很现实很真切的画面激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进一步唤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识。  第三点,想谈谈鲁迅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他对雪的描述中,这是一种相当个性化的写作。我们可以看一下文章的结尾一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觉得这句话,至少可以引起我们两个思考:雪的孤独从何而来;为什么把雪说成是死掉的雨,又比喻成雨的精魂?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雪的孤独何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雪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形象,而高尚的往往不能被庸常所理解。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到鲁迅本人,我们知道鲁迅他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应该是相当深刻的,他至少看到了国民性的弱点,并且预见到这些弱点将来会带来的危机,这些都构成了他思想中的远见。他这里写雪也是希望自己不仅能像雪一样旋转升腾闪烁,而且更应使整个太空一起旋转升腾闪烁。他心中怀有火一样的热情,希望改变民族的命运。但是在现实中他所面对的是一群麻木而且冷漠的国民,他是势单力薄的。所以先知先觉常常是孤独而痛苦的。鲁迅在这里表现出来的不仅是雪的孤独的生存状态,更是他自己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他把他自己的生命的情感都投入进去了。  再说鲁迅关于雪和雨的关系的思考。可以把雨转化成雪的过程,想象成一个动态的生命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成一种强大生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雨不可能在太空中旋转奋飞,他只有转化成雪以后,才具有那飞翔的动力;而同时雪又是易化的,所以它的生命不可能长久。所以说雨凝聚为雪的过程,是一种牺牲,也可以说是一种升华。鲁迅对雪的价值和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从这句话当中可以读到他对雪的讴歌,也可以感到鲁迅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总而言之,我认为,在鲁迅的观念里,雪是高于雨的,而且北方的雪在某种程度可能更贴近鲁迅的灵魂。  ……

内容概要

钱理群,1939年3月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18年。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

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心灵的探寻》、《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绘图本中国文学史》(合著)、《名作重读》、《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合著)、《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与鲁迅相遇》、《生命的沉湖》等。

书籍目录

开场白 聊聊这门课
附:课前调查我对鲁迅的最初印象

第一讲 且说父亲和儿子(上)
附:学生作业我和我的父亲)

第二讲 且说父亲和儿子(下)

第三讲 儿时故乡的蛊惑
附:学生作业我读《我的第一个师父》

第四讲 鲁迅与动物

第五讲 鲁迅笔下的鬼和神
附:学生作业我读《铸剑》

第六讲 生命元素的想象
附:学生作业中的多样解读和发挥

第七讲 作为艺术家的鲁迅

第八讲 睁了眼看

第九讲 要有会看夜的眼睛

第十讲 另一种看

第十一 讲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第十二 讲生命的路:鲁迅的期待与嘱咐

附录:
一、学生考试作业我之鲁迅观
二、课程总结调查
三、关于大学教授到中学上课的思考
四、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中
五、部分台湾学生对鲁迅的接受

后记

作者简介

钱理群 著
ISBN 978-7-108-03572-1 2011.01出版 定价:38.00
钱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完最后一轮鲁迅研究,整理出版了《与鲁迅相遇》,但这并非他的“天鹅绝唱”,退休后,他于2004年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为中学生开起了一门选修课;2005年,他又在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别开设了一学期 “鲁迅作品选讲” 的选修课。2009年又到台湾清华大学讲授了这门课。本书就是根据这四处的录音整理而成,每一部分都附选了学生的优秀作业。还是看看学生们是怎样看这门课和他们的老师吧:“他不再是拗口的语句,不再是每一篇都要背的烦恼,而给了我一种想要静下来读他的欲望。”“以平常心看鲁迅。”“以前认为他是一个冷冷的、尖刻的人;现在发现他的内心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人所不具有的爱与悲悯。”“老师讲课的样子和方式都很可爱。”“老师讲到了中国人的奴性,那您受谁压迫,被谁而奴役呢?您有奴性吗?”“说实话,我对这门课的感受要远比单纯的对鲁迅的感受要丰富、真诚得多。”

图书封面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殃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衒,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里的这句话也算是尽人皆知了,这是“世故”的鲁迅对于自己身后命运的一个自觉的预警,更是对中国文人与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哀写照。    鲁迅所忆的韦素园君是淡去了,鲁迅自己呢?身灭而名益振,行亡而言益传,这就意味着会招致更多的“知己”找上门来,蜂起是非者有之,沽获名利者亦有之。虽然鲁迅得不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样的吹捧,但这一点应是无疑的:有更多于上面两种人的无名的中国人,曾经和正在一代代地从他那里获得心灵的斧正和情感的荡涤,从他的深刻的观察和强烈的情热里获得力量,即便不能马上改变社会,那至少也首先是改变了自己。    1840后的中国,确实是开始了的“中国的黑夜”,是“世界的黑夜”行转到了东方的领空。自那之后的中国弥漫着的无非是“浓黑的悲凉”,中国的大地上到处是没有人生的人。鲁迅自己是悲观的绝望者,是一个精神的分裂者,但是为何凡是真的用心去阅读他的人都能从他那里反而分领到了对抗绝望和治愈精神的“药”?如此,又有何不可我们将他视为中国现代的“鲁夫子”?他是打破“中国的黑夜”的人。    愈古的人,其历史形象往往愈单一,完美者就愈完美,糟粕者就愈糟粕,其实“世故”的人知道,历史和历史上被严加毁誉的佞人与贤人们远非如此简单,他们都有着陆川式的人性。鲁迅自然没有古到那样的时候,所以他的一些所谓的缺点就常常为人所“无聊”一下,乃至于连他的被尊崇也成为他的一个缺点了。鲁迅自己也还击了,“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华盖集-战士和苍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圣贤,又孰能无过?有些鲁迅所谓冷嘲家就只看见缺点,而看不见那挣脱缺点的努力精神,这些冷嘲家就像是鲁迅曾经“冷嘲”过的那种批评家一样,是“灵魂上挂着刀”的。况且,鲁迅的为人所攻击的一些缺点并不是他个人的缺点,它们恰恰是时代与社会的病征的衍生物。    一直的受捧与挨骂,其实都是名传后世的好方法。鲁迅是骂人者,所谓骂人者人亦骂之,所以代代都不乏骂鲁迅的人,只是这些骂人者都有些“言行两亡”,不足谓了;而对鲁迅的无聊的吹捧也远不如踏踏实实地研究研究他,老老实实地读他更显出意义。已经进入社会视野的90后,他们的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起点大概是2000千禧年,文化意识上可以说是“无孔”的,“无鲁”的,即他们是文化精神上“无父”的一代的,是日韩欧美、魔兽玄幻、世界名牌(Nike,LV等)与选秀走光所混生的野孩子。这些东西岂不是新的“吃人者”?面对今天,鲁迅大约还会在心底念到“救救孩子”,但也大约还是没有确定能救出的底气,即便那四个字后面跟着一个“!”。    但是,无论如何,都得向着这个并不能确定的“救出”奔赴,这也就是鲁迅要去“走”的路。无论教育背负如何重大的民族使命,它最终在实践层面上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语文教材篇目的取舍最终也是这样一个技术问题。无须过多的理论辩证,民族语的教育至少应保证古代文化与现代精神(暂不谈我国以外的古代与现代)两个方面的兼顾,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安排上,并不存在去或留之争,只有比例上的多或少之争,这一板块因此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关于现代文这一板块,自建国以后其实一直有问题,只是在有些特殊时期是不能讨论,最多腹诽一下的。大概1990年代之后,全国范围的省版教材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也就引发了语文教材中现代文篇目的取舍问题。前几年关于梁实秋、金庸的入选已经是众议纷纭了,而前几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由6篇减至3篇,议论就更加人声鼎沸了。    但从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的标准出发,只要文通字顺的文章无不可选入,社论也无妨。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既是民族语的教育,必须一方面使学生对本民族古代文化有一个基本或相当的了解、知情,甚至还可以相应或渐进地提高标准,比如引起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进而生有研究之、弘扬之的意愿,这乃是较理想的境界了,不必强求于中人之下的学生;另一方面须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历史与功能有基本或相当的领会,同时须借助范文的选择使学生习得本国的现代精神,否则是无法形成对于本民族的认同的。依这些考虑,梁实秋、金庸之类的作品虽然本着自由的原则是有一个权力入选的,但是少选、或不选也并无不恰。至于建国以后的文章,可选者了了。    鲁迅的作品自然也并不是每一篇都好的,翻他的集子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较无聊的“口水帖”。但是我想可以放入教材的,选出一二十篇是毫不成问题的。那么为什么不多选一些呢?至少一册中应有一篇,就像此前所选的那样。我知道,很多某某类的“份子”一定会反对我这样的意见。他们说鲁迅太晦涩难懂了,他们还说鲁迅太难教了,于是主张应当减少或取消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数百万字不止,晦涩的是有的,但简洁清浅的也不少,作品中有些的异地的风物或古时的典故,可以“多识于鸟木虫鱼”,也正是学生增长学识见闻的素材,是教师发挥的用武之地。大江健三郎在文章或演讲中屡次谈到他从12岁起就在母亲的影响下阅读鲁迅,终生以之,难道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比不上一个日本的少年,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师还比不上一个日本的普通母亲吗?    选鲁迅的作品,不是因为他是所谓的“三家”,而是因为他的作品本身。他的作品既代表了运用语言的娴熟的艺术,也饱蘸着强烈的情热(无论爱憎),还渗透着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观察,以及批判的现代精神。对于现在的少年一代来说,或许鲁迅也有些遥远而隔膜了,但是他依然是他们的高空之书,是培养他们的强大的胃、强大的心的正途。而不只是用甜点般的雅舍文字将他们变成安居的宅男宅女,两眼不见真如铁的现实与人生,自己以外的现实与自己以外的人生。不,得来点骨血,而且越多越好,而不是甜点。    尽管很多人反感人们戴在鲁迅头上的许多帽子,但是鲁迅的作品,作品里的字,是不会被遮住的。阅读他,不断地阅读,就是给他脱帽的过程,给他去魅,去看见他不是无限大、无限能的神,而是一个西西弗般的真实的人。这同时也就是少年的成长,中国的延续。 来自:天涯社区论坛2009 ,作者:奉旨修史
  •     本书重点之一的第十一讲最后的总结“永远不满足现状,就持永远的批判态度”不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不断革命”么?不同者在于有没有后者的前半句而已,有则是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政治家,无则只是思想家。毛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岂是虚言!可惜钱老师大概是成见太深,曾经的负面影响难以忘怀,真正的重点没有点出。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发货快,纸张好,印刷效果也不错
  •     钱先生真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用自己的生命研究并践行(他所看到的)鲁迅。作为人(父亲、儿子)的鲁迅,和作为精神战士的鲁迅,全书可以分成这样两个大的部分来看。前半部份更像中学课程里的互动,文本精读,朗读,“喊课”,学生讨论,一些细节极其感人;后半部分则是讲座式的记录,对某些观点不太认同,觉缺乏历史语境,概念略大,略流于空泛不实,但对中学生来说,或许还算可以接受。虽然是中学课程的讲稿,但是深度广度对很多大学生也很适用。钱先生给大学生和研究生开鲁迅课程的不同讲稿,可与此对看。附录里的新闻报道和一些演讲词很值得关注。当年上过这课的大陆和台湾的高中生们,他们现在又有怎样的生活?鲁迅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导师,要自己睁开了眼看,要善于看夜,有热情,冷静勇敢地走下去。自食其力,有创造性的劳动才是最有尊严的。
  •     很好,很强大!很好,很强大!
  •     很值得中学教师读的书
  •     回家时间越久越容易怀疑大学那几年到底学了什么,一本书拿出来该怎么讲。
  •     钱先生的古道热肠,我张开手臂接好了。希望没有浪费。没有辜负。
  •     对售后的服务提出表扬。
  •     如果我的中学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     可爱的年轻人!
  •     中学生应不应该读鲁迅?对于这个问题,无论社会有怎样的争论,我从不怀疑,应该!关键是读什么,怎样读。高考期间,大雨绵绵,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笑话,就高考下雨这个话题总结小说篇目考试时的回答模式。看着既好笑又隐隐心酸。放下书,欣慰的是,教育界原来还有钱理群先生、王栋生先生这样的理想主义践行者,他们怀抱热情,但也对当下现实环境充满理性认识。遗憾的是,永远无法亲身追随他们。在中华大地生存太艰难了,也许丢掉思考会活得轻松些,对于要养家糊口要生存生活的教育者是这样,对于要寻求命运改变契机的孩子们是这样。步步维艰,只能且行且思。
  •     敢讲真话的老钱!
  •     要更热情!要更冷静。
  •     跟相像不一样
  •     和cwk一样,这本书激发了我暑假看鲁迅全集的兴趣……
  •     虽然没看完,但是仅仅看了几篇就被钱教授的讲解彻底征服!这才是大师啊!
  •     昨晚。梦。回到初中破败的宿舍,窗前坐着慈眉善目的钱先生,我听他聊了好久的鲁迅,然后说最近读了这本书,很受启发,准备花点功夫再研读一下鲁迅的作品,下学期也给孩子们开几堂鲁迅研读课。他说很好,外面噼噼啪啪,他让我去看看是不是停电了。我出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形似变形金刚的巨人在熟悉的操场打架。
  •     后悔读晚了
  •     钱理群是真的懂鲁迅,爱鲁迅,理解鲁迅的人,这本书很切合中学生的思想境界,而且课堂讲稿的形式也比较简单易懂,不过很有逻辑和条理,对鲁迅的研究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我自己读鲁迅是完全达不到钱老的理解程度的。
  •     钱理群 鲁迅
  •     “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20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30岁,才很容易看懂。” 妒忌这些学生。同时也觉得自己是该重读鲁迅先生了。
  •     要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就是把录入的学生作业部分略过(不会有太大损失的),学生的课堂发言可以看一下,足矣。
  •     鲁迅不应该被神化,也不应该被贬低
  •     以老钱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的中学教育实践产物,做得很用心,只是可惜类似的实践也只能在相对束缚较少的部分重点高中进行,缺少在基层中学推广的基础,(想想那些被魔鬼训练打造出来的应试机器吧),用鲁迅的话说,真正的“泥土”要到地底下去寻找,老钱的使命已告结束,将来的路尚待后来人“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     鲁迅所讲的“吃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人的生命不当回事,对人的生命的漠视和残杀;一是忽视人的精神发展,对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的压抑和剥夺。“把人不当人”,视普通民众为猪狗,本来是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是专制体制的逻辑,现在,通过“酷刑的教育”,却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成为全民意识形态,甚至产生了“比暴君更暴”的“奴才的残暴”。
  •     老爷子送的~
  •     印刷还不错,看看还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